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凤帝临朝 > 第89章

第89章

的日子好过! 等苏爷爷给祖先们依次上过坟之后,忽然又蹲下来,在祖坟的一片空地上画了一个小圈圈。 苏老二疑惑的正想问一句,被苏老大眼疾手快地给拉住了。 “给小妹的!” 苏爷爷啥话都没说,默默地点了一摞纸钱,起身就要回家了。 苏家众人也都沉默,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只是跟着苏爷爷静悄悄的下山,只是苏家三兄弟,到底朝着那个小小的圈儿多看了几眼。 家里兄弟姐妹都团圆了,只少了小妹一个。 说不难过那也是假的。 人都已经走了,就算当年做过错事,都会随着时间逐渐忘却,可是那份怀念却会与日俱增。 也不知道小妹在地底下好着没!那性格是不是改了。 好好的一家子,最后怎么就闹成那样了? 如果当初,他们好好劝劝,或许就不会到那一步了吧? 想着苏爷爷的心情可能不好,苏家小辈们想法子逗苏爷爷。 苏爷爷明白孙子们的心思,遂道:“我没事,回家劝着点你们奶!” 老婆子的心情肯定更不好吧? 她表面上说是去祭拜龙王,可实际上,应该也是偷偷给小闺女烧纸了。 众人回家的时候,苏奶奶已经回家了。 但能看出来,她的眼睛有点儿红。 苏小甜是跟着苏奶奶去的,知道苏奶奶不光祭了龙王,还给小姑姑偷偷烧纸,又哭了一会子。 最后还是苏小甜劝着回来的。 好在苏奶奶也知道,这样的时候,不能提起不开心的事,瞧见苏爷爷带着儿孙们回来,她面上倒是挤出一抹笑容。 “奶,咱们家这些年,这是最丰盛的一顿年夜饭了吧?”苏小甜娇娇软软的说道。 苏奶奶看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脸上的笑容真诚了些。 这都多少年了,哦,不是,苏家好像从来没有过过这样丰盛的年。 “就知道贫嘴,还不快上桌准备吃饭?” 苏奶奶轻轻戳了一下苏小甜的脑门子。 苏小甜作势朝着后面倒了一下,然后忙着拿筷子去了。 苏家回来的时间比较晚,加上很快就要回到京城去。 因此,他们准备的菜色多,但是主食却很少。 好在今天有些关系好的人家知道他们没有蒸年馍馍,也没有炸油饼,便送了些过来。 苏奶奶装了一大盘子也都端上桌。 两张大桌子,炕上一张,地上一张。 与以往的年度一样,炕上的一张坐的都是长辈们。 上首就是苏爷爷和苏奶奶的位置。 苏爷爷的旁边,是苏小甜,苏奶奶的旁边是陈修远。 陈修远的旁边是苏满秀,这样安排自然是为了照顾小家伙儿。 再往后依次坐着王香花妯娌三个。 而苏小甜的身旁坐着的是陈子安和苏家三兄弟。 至于另外一张桌子上的苏家小一辈们,根本没有规矩,就是随随便便坐着。 一家子人团团围坐在桌前,桌子上,是苏小甜说的十道菜,十全十美。 说起来,也是有意思,桌子正中是卤好的猪头。 一整个猪头,两张桌子一边一半。 苏奶奶刀工精湛,虽然都切成小块了,但形状不散。 苏小甜专门在上面洒了不少红辣椒丝,说这是寓意鸿运当头。 苏奶奶其实很嫌弃猪头,但听到鸿运当头四个字,啥都不说了。 之外就是清蒸鱼、清炖羊肉、红烧肉、糖醋丸子、干煸肥肠、炒肝尖、冬果扣肉、清炖野鸡、爆炒兔丁、兰香鹿肉。 十道菜,全是肉,看得苏小甜都觉得腻歪。 苏小甜忙缠着苏奶奶,又做了凉拌的素菜,还说一道菜代表一个月,十二道菜正正好。 开玩笑,全吃肉,这得多好的胃口,才能吃下去? 苏奶奶最是宠爱孙女儿,最后又做了两道素菜,这才算完事儿。 但苏奶奶的嘴里还在念叨着:“你这个孩子,好的坏的都说完了,一会儿说十全十美,一会儿又说一道菜一个月,难不成,咱们家明年有两个月要当兔子,只能吃素?” 听着苏奶奶的念叨,大家都笑了。 “奶奶,就是您做出十三道、十四五六七八道菜,我都能给您找到吉祥话儿。” 苏小甜小脸上都是灿烂笑容。 “行,咱家明年过年,做十六道菜!”苏奶奶乐了,笑容也益发灿烂地起来。 苏小甜知道,就是今年,做十六道菜也不是不行。 做了这么多的菜,陈子安和苏满秀从南边带过来的海味还没有派上用场。 苏爷爷总算找到了他宝贝的酒,拿出来给家里众人都倒了一杯。 “爹,您先说两句,咱们再干一杯?”陈子安笑着提议。 “我也没啥说的,家里今年都好,我也算放心。就盼着,明年也能这样好,后面的每一年都这样好。”苏爷爷的话很质朴,但却表明了心意。 众人笑着说几句吉祥话,间或是孩子们闹着等会儿吃完饭要压岁钱之类的话。 总之,屋子里气氛热络得不得了。 苏山裹着棉袄,带着帽子走到老苏家门口听了一会儿。 这样的热闹,与他无关。 曾经何时,他们兄弟两个的关系还很亲近,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如今这样的? 他叹了一口气之后,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回家去了。 而老苏家这边,热闹依然在继续。 “这鹿肉在京城里都难得一见。”苏爷爷吃了一口鹿肉,感慨地说。 “可不是,京城里的鹿肉,都是圈养的,哪有这样的滋味。”陈子安说道。 苏小甜却在想着,再过几年,要吃野味也不行了,那时候,山上的很多动物都是保护动物,不能吃了。 “我们这次回来的匆忙,也没说给你董爷爷他们说一声,估计要怪罪我们!” 苏爷爷忽然提起这个话题,众人都是一愣。 吃饭吃得好好的,咋就说起这个? 第372章 “你们董爷爷是个念旧情的人,想着当年那点儿情分,就想着和咱们家深交。人家那么大的官儿,咱们也不能不识抬举。”苏爷爷感慨地说。 亲兄弟没想着过来看看自己,苏爷爷心里其实是很难过的。 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当年给过几顿饭的人,记着这份恩情这么多年。 还拿他当亲哥哥一样的。 苏小甜听懂了苏爷爷的意思,笑着说:“爷爷,等回头,我们就多做一些鹿肉,回去的时候,给董爷爷带上,让他也尝尝咱们这边的野味。” 苏爷爷看着聪明机灵的小孙女,笑了。 还是这孩子机灵,懂自己的意思。 而此时的京城,原本打算和苏家一起过年的董元忠没有能够如愿,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的。 范淑芳安慰了好半天,才算将人给安慰住。 范淑芳也不明白,对于老苏家,董元忠为什么这样执着。 她能感觉到,老苏家并不是很想和他们家深交。 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似乎就只是因为两家地位悬殊太大的缘故。 但多少人想巴结都巴结不上的董元忠,却上赶着讨好老苏家。 “人这一辈子,总有个执念!你不懂!”董元忠似乎看懂了范淑芳的心思,说道。 范淑芳笑道:“那也没事,我估计,他们待不了几天就该回来了,咱两家一起过元宵节也行!” 董元忠冷哼了一声。 说什么两家,人老苏家那是一家子人,他们董家,就两人,也能叫一家? “回头催催两个臭小子,赶紧找个媳妇回来,要是不找个媳妇,就别回来了,耽误老子抱孙子的俩瘪犊子!” 董元忠心情不好,骂两个儿子也是毫不客气。 董元忠话音才落,家里电话响了,却是大儿子打了电话过来拜年。 *************** 红心大队。 边喝酒边吃饭,老苏家的年夜饭吃得很慢,余味悠长,似乎是在慢慢品味一样。 吃完年夜饭的时候,都已经八点多了。 这个时间,放在后世还很早。 毕竟,春晚才刚刚开始。 可是,在没有春晚的除夕夜,日子就显得寂寞了一些。 苏小甜回想了一下,距离有春晚的日子,好像也不远了。 她记得,第一届春晚应该是1983年。 但看春晚,最重要的是,要先买电视机。 苏小甜对于黑白电视机没有太大的兴趣,她的想法是,要买就直接买个彩色电视。 但这时候,彩色电视的生产线才刚上,普通百姓要买彩色电视机,还很遥远。 可当苏小甜看到自己身边的陈子安的时候,脑子里忽然就灵光一闪,有办法了。 作为最早开放的口岸城市,她相信,彩色电视机,肯定是有。 不过,这事儿,不适合现在说,还是再等等。 饭后,梁秀主动张罗收拾碗筷,苏满秀也要帮忙。 “秀儿你就安生坐着,你是客人,咋也不能让你动手,要不我们这些当嫂子的,哪有脸见人?” 梁秀话说得客气,苏满秀却还是不好意思。 正在这时候,就听到大门响了起来。 苏爷爷疑惑,是谁来了? 按照这边的风俗,年三十晚上来拜年的,必定是至亲之人。 他们家关系最亲近的,就是苏山家里了。 但这都好多年了,两家从来没有在年三十晚上相互拜年。 苏首温出去开门。 等人进来,原来是苏桃花一家子。 苏奶奶笑着招呼客人。 又是冲糖水,又是端瓜子花生,还拿出了陈子安带回来的巧克力糖给苏小梅兄妹几个。 “尕婶,您就别忙着招呼了,我们就是过来坐坐,您不嫌弃我们吧?”苏桃花笑着将拿的礼品放在桌上,这才挨着炕沿坐了说。 “你这孩子,说的这是啥话?我嫌弃谁,也不能嫌弃你啊!”苏奶奶嗔怪道。 这边话还没说完,大门又响动起来。 苏首温好奇,怎么一个个的都大年三十晚上过来? 苏小甜手里捏着瓜子说:“我猜是柱子叔来了!” “小鬼头,不用猜也知道!”苏奶奶揉了一下苏小甜的头发。 苏山一家不来,他们最亲近的,也真就是这两家了。 果然,进门的是李柱子一家人。 这次,不光是他们一家四口过来了,就连柱子媳妇瞎眼的老爹也一起过来了。 原本苏家就有二十多口人,又来了十来口人,堂屋里差点就坐不下了。 大人们说话,小孩子无聊,便三五个凑在一起打扑克。 扑克是苏小甜在京城的时候就准备好,在火车上打发时间的,谁知道火车上忘了,正好过年的时候派上用场。 小孩子们打牌,也要有个彩头。 兄妹们都是小有资产的人,一人拿出一块钱开始玩了起来。 大人们说着今年的发展,想着明年的计划。 李柱子媳妇很是安静地听着他们说话,想着自己家是不是也能再发展点儿什么。 虽然现在靠着收货贩货生意还算不错,但要是能再搞点儿啥,肯定更好。 回头要不要去城里试试,听说,城里的钱更好赚。 这一番闹腾,就到了十点多。 苏桃花先起身,说时候不早要回家去。 李柱子一家也忙起身说是再不回去,火炉子都要灭了。 苏奶奶本要留着两家人一起吃饭,但两家人都不答应,还是匆匆走了。 送走了客人,一家子人开始包饺子。 苏小甜剥了几粒花生包在饺子里,说是看谁来年运气最佳。 肉馅儿白天就已经剁好了。 苏奶奶带着儿媳妇和闺女和面擀面皮,男人们帮忙包饺子,很快就包好了。 等到十二点的时候,大队里各处响起鞭炮声的时候,老苏家热气腾腾的饺子也上桌子了。 苏爷爷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说道:“今年大家伙儿的日子看起来都不差啊!” 往年没有这样多的鞭炮声。 苏小甜想起后世的时候,到了这会儿,烟花将半边天都点亮了,那才叫热闹。 这辈子,红心大队的人已经走在了前列,想来,后面的发展会越来越快。 吃罢了年夜饭,苏家人也没想着真的守夜。 毕竟,守一夜,第二天的精气神都不好。 但才吃了饺子,苏奶奶担心积食,便让众人再聊会儿再休息。 一家子人坐在一起,闲着无聊,便说起这一年的收成。 第373章 这道程序,往年也有,但往年基本上就是吃年夜饭的时候,苏爷爷提一句,简单说一下,全家今年得了多少收入,开支了多少。 就老苏家来说,基本上年年亏钱,也没太多可以说的。 可今年,所有的人都面露红光,十分自信。 在浓烈的气氛中,一家子人开始盘点这一年的收入。 苏首温笑着说:“往年,都是爷盘收入的,今年不如从我们几个小辈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说一说?” 苏爷爷很是赞同。 他已经老了,小一辈也长大成人了。 苏老大看着儿子这副嘚瑟的表情,忍不住骂道:“你个小兔崽子,你爹正当年,你就打算夺权了?” 苏首温嘻嘻笑着。 “你怪他干啥?我大孙子比你有本事!”苏奶奶不满意地瞪了一眼儿子。 苏老大摸摸鼻子,不说话了。 娘说啥就是啥吧。 他就不相信了,一个小兔崽子,能挣多少钱? 他和老二今年养猪养得好,可是赚了不少钱。 苏小甜虽然不知道苏首温到底赚了多少钱。 但能想到,这数字绝对不是苏老大两口子能相比的。 带着看戏的心情,苏小甜很正式地抱着一盘瓜子坐着。 果然,苏首温很自信地环视四周一圈之后,开口了。 “我先报报我今年的收成,除了学习还算过得去之外,经济上也还不错。” 苏老大嗔怪道:“你这臭小子,卖关子干啥?赶紧说正事儿!” 学习有啥说的,他们家就没有学习不好的。 不说别人,就满秀不是还当了作家? 那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苏首温看到自家老爹这着急的样子,不疾不徐。 “今年我一共赚了一千四百五十六块钱。其中做翻译赚了四百五十六块钱,跟迟意远做生意,赚了一千块钱。” 啥? 苏老大震惊的手里捏着的花生没有喂到嘴里,反而掉在炕上了。 这臭小子是说错话了吧? 一千四百五十六块钱? 大队里最能干的人家,今年这样的好年景,收入也不过二百多块钱。 都已经被人羡慕嫉妒了。 他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咋可能赚这么多? 与他一样,不肯相信的还有苏老二两口子和王香花。 就是苏满秀和陈子安两口子,都带上了些微的惊诧。 他们现在在南边生活,自问见过的钱也多。 可那都是专门做生意的人才赚钱,苏首温还没有毕业呢,就赚这么多钱? 两夫妻对视一眼。 “上了大学就是不一样,首温都能赚大钱了。” 齐良英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有些不自然,甚至是有一点点羡慕。 但大家都当作没看见。 齐良英本来就是个心思多的,听到这消息,不自在也正常。 接着就是苏次良。 苏次良笑嘻嘻地摆出一副神秘的样子。 可是,他说出的话,却十分嘚瑟,让人听着就想揍人。 “我今年的收成不咋的,就是比我大哥稍微好点儿!” 苏首温嫌弃地看着自家这个二弟,真没见过这样的人,太烦人了。 说自己就说自己,带着别人说干啥? 苏家三兄弟更加不敢相信了。 齐良英也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看着自家儿子。 她这个傻儿子,啥时候能赚钱了? 刚才首温说自己赚了多少? 一千四百五十六? 那自家傻儿子自称比他大哥还多一些,那是赚了多少? 可以说,除了从京城里回来的几个人没有太多惊讶的表现之外,其他的人都震惊得不得了。 “儿子,你不骗人?”齐良英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妈,我赚了一千六百五十块钱,一千块钱,也是做生意赚的,剩下六百五十块,三百五十块是我获奖的奖金,剩下三百是帮人画了几幅画赚的。” 苏老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嘴巴一张一合,到底一个字没说出来。 “次良啊,你画画还能赚钱?” 最后,还是苏老大帮忙问出了这句话。 咋听起来这么让人不相信呢? 镇上有画窗花的人,快过年的时候,给人画窗花,可一副窗花才几毛钱? 几百块钱,这娃的画了多少画? 齐良英想着,竟然觉得有些心酸。 他的儿子啊,为了赚钱,肯定受大罪了! “爹,能赚钱。小妹说,等以后,我成大画家了,赚的还要多。咋说呢,就是写字也能赚钱!” 苏次良现在听苏小甜的话,轻易也不给人画画写字。 毕竟,现在还在学习阶段,这时期的画流出去太多不好。 小甜说,除了参加比赛之外,暂时就先沉淀着。 “那你今天还写出这么多的字,亏大了啊,儿子!”齐良英拍着大腿喊道。 “妈,就是平时也要练字的,全当练字了,还不用咱们家的纸。”苏次良忙找出一个理由安慰自己家亲娘。 只是,他觉得好笑,给乡亲们写对联,难不成还要收钱? 那不被人戳脊梁骨? 齐良英听了苏次良这话,倒是觉得也有道理。 其实,她就是会算计了一点,没啥坏心思,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 都在一个大队里生活着,可不能真的什么都用钱衡量。 苏老二嫌弃地看着自家婆娘,没眼看啊! 齐良英不满地低声道:“你咋用这样眼神看我?” “我就这眼神看你,都是给你脸面了!”苏老二冷哼:“你说说你这个人,咋就这么小气。” 齐良英道:“我这不就是下意识地说了一嘴,白说罢了,也没真这样想。” “爹,我妈就这样的人,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她?”苏次良生怕爹妈这时候闹起来忙打圆场。 苏次良这边说话话音才落,苏三恭也开口了。 “我比不了大哥和二哥,赚得少点儿,就一千二百块钱,一千块钱是做生意赚的,剩下二百是跟着沈老师参加一个项目的奖金。我们这个项目小梅也参加了,是培育粮食新品种的。” 听到是培育粮食新品种,苏爷爷先来了兴趣。 一辈子的老庄稼把式,就算现在不种庄稼了,他对这个也是格外在意。 “啥样的种子?” 第374章 “稻谷种子,爷,一亩地能增产两百斤稻子嘞。”苏三恭十分得意的说道。 他赚钱是不多,可是,成绩却不小。 虽然这些功劳不是他一个人的,但他多少也参与了,与有荣焉。 想到这一点,苏三恭骄傲得不得了。 全国有多少稻田,一亩地增产两百斤,够多少人吃? 自家现在条件不错,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就不要说吃白米白面了。 他的目标就是,将来让华国的人,都能吃上白米白面! “好啊,好啊!你这孩子,也不早说,要是早说,我前头得跟你们沈姑父喝两杯!”苏爷爷感慨地说。 在苏爷爷看来,苏三恭能有现在的成绩,是沈自珍的功劳,是沈自珍悉心教导的结果。 “爷,您放心吧,以后有的是机会。”苏三恭笑道:“沈姑父说,以后要带着我们研究更多更好更优质的种子,让全国人民都能吃饱饭。” “好,好!爷相信,一定会有那样一天。”苏爷爷感慨地说不出其他的话,只能一再说好。 接着下去,就是苏小四。 苏小四很是光棍地说:“我就想赚钱,没有三哥的志向和大哥二哥的本事,不过我赚钱多。” 又听到一个自称赚钱多的,苏家老兄弟几个面对这些小辈,都已经说不出话了。 这几个臭小子,一个个大言不惭地说赚钱了。 还以为他们就是随口说一句,谁知道,还真就赚钱了! 他们都不吭声,就等着听苏小四发言。 “我今年一共赚了两千二百块,零头就不算了。这里面和迟意远做生意赚了一千块,剩下的一千二百块是我自己做小生意倒腾的。” 这下,不要说老兄弟三个了,就连苏家小辈们都震惊了。 苏小四除了和他们合伙之外,还倒腾了一些生意,这个他们都知道,但没想到,才这么点时间,就赚了这么多钱! 等几个哥哥说完之后,众人将目光看向苏小五。 看着家里人期盼的眼神,苏五让傻眼了,他摸了一下瘪瘪的钱包。 好吧,去军校的他除了训练好像啥都没干。 看着苏小五一副说不出话的样子,苏小甜了然了。 五哥虽然上学,但其实和当兵也没太大的差别,赚钱什么的,或许以后都与五哥没什么关系了。 “五哥,你是去当兵的,是干保家卫国的大事,不用和其他哥哥比。” 苏小甜看出了苏五让的窘迫,忙笑着宽慰。 “可不是,我们家就数小五最厉害。听说,你们那学校将来都是军官!咱家将来说不定也能出个当官的!” 苏爷爷也难得夸奖一下,算是安慰这个小心脏被打击得支离破碎的孙子。 苏五让听着爷爷这么说,这才心情好了一些。 罢了,钱什么的,他们军校的学生,肯定比不了别人。 “爷,奶,挣钱的事交给其他兄弟,也不差我一个,等我将来给你们二老挣个军功章回来!” 苏奶奶听到孙子这样信誓旦旦的话,好像是得了诰命一样开心。 “钱你哥哥弟弟们都能赚,爷和奶不稀罕,就等着你的军功章了!” 苏奶奶这话说的,几个儿子媳妇像是不敢相信一样。 他们家老娘是个啥样的人,他们还能不知道? 不稀罕钱,骗谁呢? 苏五让黑黢黢的脸上因苏奶奶这句话,露出灿烂的笑。 一双星眸越发明亮了起来,就像是天空里最亮的星星一样。 再往后,就是剩下几小只。 他们生意一起干的,钱一起赚的,还是平均分配。 所以,大家赚钱都一样多,就推选出年龄最大的苏小六发表了一下。 这几个也不简单,做生意的时间不长,但很努力,一人也有八百挂零的收入。 饶是苏五让早就做过心理建设,这时候,还是有些不太畅快。 差距就是从现在出现的吗? 他比不过哥哥们就算了,咋连弟弟们都比不过呢? 哦,还有小甜,也不知道小甜赚钱了没。 苏五让虽然这么想了一下,但他坚决相信,自家妹子本事才是最大的。 说不定,她赚钱比几个哥哥还多。 他开始苦恼,或许这一辈子,哥哥和弟弟妹妹们的生活都要比自己好。 但当兵是自己的选择,后悔吗? 结论当然是不后悔。 为了这一身绿军装,他愿意清贫一辈子! 至于老一辈的三兄弟,这会儿居然觉得,他们就这样被淘汰了! 还没来得及发光发热,就被淘汰了! 什么正当年,这就是哄人玩的,现在是孩子们的年代了。 没见他们连十几岁的小九都比不过? 陈子安却一直若有所思地盯着几个孩子看。 这些孩子的一番话,让陈子安感触很深。 或许,这才是青年一代应该有的精气神,敢于奋斗,敢于创新。 这几个孩子,都是不一般的。 就是不知道,他们的将来能走到哪一步! 或许,他们的发展还可以更好一点。 “小甜,你今年赚钱了吗?”苏满秀不知道丈夫心中所想,听着侄儿们赚钱,她心里开心,笑盈盈地问。 苏小甜点点头:“赚了,比哥哥们好一点!” 嗯,这话和她二哥苏次良如出一辙。 这就是来刺激哥哥的是吧? 这几乎是所有哥哥们共同的心愿。 “那小甜给姑说说,赚了多少?”苏满秀好奇了。 果然,小侄女才是最能干的。 但苏满秀这时候还没想到,小侄女能干到了什么程度。 苏小甜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说道:“我今年收获不少,京城里买了两套四合院,现在手里还有一万八千多块钱。这些钱,一部分是翻译稿件赚的,还有给丝绸厂和克里斯蒂娜兄妹当翻译赚的。” “小甜你给我寄过去的丝绸就是你说的这个丝绸厂的?那质量还真不错,就是花样儿老式了一点。” 苏满秀想起苏小甜前后给自己寄过一次衣裳,两次料子,遂问一句。 “是嘞,那是厂子里的处理品,我给他们做翻译,给的福利。”苏小甜十分得意地说。 “小甜,你说的这个叫什么克里斯蒂娜的,是外国人?”陈子安的关注点却在这个一听就是外国人的名字上。 第375章 苏小甜点头。 然后伸手让陈子安看:“姑父您看,这是克里斯蒂娜送我的手表。” 陈子安之前就已经看到苏小甜手腕上带着一块手表,却没想到,这竟然是外国友人送的。 当他仔细地看了一下手表之后,心中大惊。 这可不是国内常见的梅花手表或者上海手表。 这块表,他见外商戴过。 听说叫做什么百达翡丽Golden Ellipse,具体记错了没有他也想不起来,不过却知道,这块手表价值不菲。 对方竟然就这么送给苏小甜一个小孩子了? 苏小甜和这个外国姑娘是什么关系?这个外国客商又是什么人? 作为市长的陈子安,正在为了招商引资而为难。 为了招商引资,尤其是引进外资,他绞尽脑汁。 如果能通过这层关系,接触到外商,再好不过。 不是陈子安想着利用晚辈达成自己的目的,而是实在举步维艰! 苏满秀不知道自家男人心里的想法,她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苏小甜赚钱这件事上。 “你靠当翻译赚了这么多钱?” 苏满秀还是不敢相信,虽然当翻译能赚的比寻常人多一点,但也不至于能赚到两套四合院吧? “不是,我无意间得了一些古玩!大部分都是几件古玩出售赚的。” 苏小甜说起古玩的时候,心虚不敢继续往下说了。 她的运气是真的好,每次去了古玩街,几乎都不走空。 李局长两兄弟也曾经去过好几次古玩街,据说都没有收获。 她觉得,现在出售古玩并不是好时候,因此,将好几件从古玩街上淘换来的宝贝都收了起来。 等以后价格高了,出售出去,就是妥妥的富婆了。 尤其是,在山上得的那些个宝贝们,价值连城啊! 可是这些话,现在实在不适合说出来。 容易吓到人。 大过年的,要是吓坏了人就不好了。 如果说,苏家小兄弟们的收入已经让人震惊的话,那苏小甜的收入,简直让所有人都觉得在做梦一样。 苏家老哥仨怀疑,怎么他们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还没有家里几个小兔崽子好? 可赚钱最多的是小甜,还是从古玩街倒腾了古董,大家又觉得很合理,没毛病。 毕竟,小甜那运气是真的好! 要是小甜说自己没有赚到钱,他们才真的要觉得惊讶了。 这一刻,苏家的人都开始觉得,苏奶奶说苏小甜是被龙王爷眷顾的人,不是没道理。 “怪到(难怪的意思)人家都说,京城是天子脚下,遍地黄金,只要低头就能捡着钱。” 王香花哈哈笑着,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她家的儿子也赚钱了,一个人一千多,以后娶媳妇的钱差不多够了。 就是姑娘家要求三转一响也没问题。 这几个娃,咋就这么体贴呢?真是给她这个当娘的省事儿了。 倒是齐良英忽然就有些后悔,自己当初为啥就舍不得一个工人的编制? 要是她当初去了京城里,肯定也能赚不少钱。 但她也就是这么一想,转念之间,想到自家几个儿子赚了也不老少,便也释然了。 孩子们能赚钱,不就跟她赚钱是一样? 再想想自己四个儿子,算下来,虽然比不了老三家,但比老大家好,心情也就越发好了。 至于苏家三兄弟,一点都没有觉得三兄弟加起来赚的都没有一个孩子赚的多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反正他们已经是被淘汰的那一批人了,等着看孩子们表演就行了。 因为这样的想法,老哥仨笑的欢畅。 人不就是这样,一代更比一代强,他们哥仨比老一辈的人要好一点点。 年轻一辈比他们更好,没毛病。 等苏家三兄弟报完数目之后,陈子安这个不拿自己当外人的,竟然也对家里的收入做了盘点。 不要说苏家众人惊讶,就是苏满秀也震惊得不得了。 她轻轻咳嗽了一声,意思在提醒陈子安,这事儿,就别凑热闹了。 老苏家的人盘点,他凑什么热闹? 可人家陈子安就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积极地加入到了话题讨论之中。 并且真的在一五一十的算账,一笔笔算得清清楚楚。 听得苏家一帮小子们一愣一愣的。 堂堂一个大市长,是这样平易近人的吗? 而且,还这样的接地气。 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陈子安的账目清算结束了。 “我们家的收入就这样,秀儿挣钱比我厉害,算下来,我是靠着秀儿过日子!” 他自己就是个拿死工资的人,虽然到了这个级别,工资水平还算不错,但和其他真正赚钱的人比起来不算什么。 倒是苏满秀,从写出了第一本书之后,后面又写了不少作品。 虽然只是在报纸上发表,但整体算下来的稿费收入,比他高一些。 说苏满秀负责赚钱养家,没毛病。 苏家人看着陈子安这样,都笑了起来。 他们是真的为苏满秀高兴。 如果不是遇到陈子安,也不知道满秀这辈子会是什么样。 陈子安说得眉飞色舞,不知道的人,还当他说了个多么值得骄傲的话。 “我,爸爸,还有我!”陈修远小朋友忽然伸出小胖手发言了。 众人都没想到,这里还有个不甘寂寞的小鬼。 一时,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果然是亲父子! 小鬼头一看,众人都在笑,似乎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里。 他不甘落后,真的从衣兜里拿出了很多张大大小小的钱。 里面有十块的大团结,也有五块的,最小的也是两块地,这么算下来还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好,还有咱们小远的!”苏奶奶抱起小外孙心疼地亲了一口。 “压岁钱!”陈修远还专门给父母解释了一下这些钱的来历。 两口子面面相觑,小远什么时候收了这么多压岁钱的? 看这个数目,大家都给了?估计哥哥姐姐们也没落下。 事实就是,真的没落下,包括苏小甜这个姐姐,也给了小家伙十块钱的压岁钱。 苏老大和苏老二兄弟两个傻乐着说:“还好还好,咱小外甥比咱哥俩少!” 众人又被这话给逗笑了。 第376章 苏家的新一年第一天的气氛,如此热闹,预兆了新一年苏家的红红火火。 一家子人各自对一年的收入做了总结之后,就到了苏爷爷苏奶奶老两口压轴出场。 苏爷爷说:“老婆子,你说说?” “还是你说吧,你管着咱的账呢。” 苏奶奶手里捏着一颗瓜子剥开,瓜子仁放在一旁的小碗里。 苏爷爷清了一下嗓子,开始总结起来。 原本以为爹娘收入不高的苏家三兄弟,听到苏爷爷的话之后,傻眼了。 啥? 听错了,还是爹娘真的这么能挣钱? “爹,娘,你们二老真的挣了这么多钱?”苏老二哀嚎着问。 苏奶奶瞪了傻儿子一眼,说道:“咋,骗你你给我钱啊?” 苏老二:“……” 兄弟三个对视一眼,他们真就只比陈修远强一点! 苏家三兄弟面面相觑,小的厉害,老的更加厉害? 这老的小的一衬托,显得他们多无能似的。 苏奶奶和苏爷爷二人在回来前,已经对这几个月的收入进行盘点。 上半年在县城里,二老就赚了不少钱。 但那些钱在京城开壹鸣阁的时候,都投入进去了。 他们这一次就只从到了京城开餐厅之后开始算。 几个月时间,餐厅的净收入就有一万八千多。 这放在半年之前,都是不敢想的事儿。 “爹,娘,你们就不能缓缓,你们这样,让我们当儿子的,没脸啊!”苏老二抱怨。 “咋,你们没出息,还不兴我和你爹努力一点?”苏奶奶瞪着眼睛怪儿子。 再次遭受暴击的苏老二,决定不开口说话了。 这天就不能聊! 行吧,爹娘努力,儿女有出息,他们就当咸鱼呗! 苏小甜看出几位父辈的情绪不太好,遂笑着安抚:“大爹,二爹,你们好好干,再过一段时间,总有你们发财的时候。” 城里已经开始经商做生意了,乡下地方稍微滞后一点。 但苏小甜记得,很快就要实行包产到户了。 他们这边就算慢一点,也不过这一两年的事。 到时候,让大爹他们将养猪场或者养鸡场承包下来,肯定能赚钱。 就是不知道到时候竞争激烈不激烈,要是抢的人太多,就得重新计划了。 听了小侄女的话,两个大老爷们脸上乐开花了。 “看看咱小甜说的,我们就等着发财了!” 苏小甜却一本正经地摇头说道:“要发财,可不能等着,要努力!” 苏小甜又想着,还有些事,应该早早跟大队长伯伯打个招呼。 这几年,只要胆大肯干的人,日子都不会差。 大队里的人要抓住机会,不能错过,才能率先致富。 至于消息来源,苏小甜可没担心过。 苏家现在怎么说,也是在京城生活的人,听到个把消息,也不算啥! 吃了饺子说了这么长时间的话,苏奶奶觉得也差不多了。 “睡吧,看看小远,都不愿意睁眼睛了。” 可不是么,陈修远小朋友嘚瑟完了自己的收入,终于支撑不住,捏着一摞钱,躺在自家娘亲怀里半梦半醒了。 一宿无话,翌日一大早,天才蒙蒙亮,苏家人都起床了。 按照当地的规矩,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长面。 取日子长长久久的好意头。 长面其实就是手擀面的一种,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 长面的制作因为需要精白面、鸡蛋、肉臊子等,在这个年代算是奢侈食品。 条件好点儿的人家,过年能吃上几顿。 条件差点儿的,也就只有大年初一早上能吃一顿。 既然是手擀面,就讲究一个筋道,对制作者的手艺要求十分高。 从和面开始制作者每一步都要拿捏得十分准确到位,才能制作出真正的优质面条。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面时候的冷热环境,都会影响到面条的口感。 苏奶奶无疑是十里八村最会制作长面的老手。 水需要加多少,碱需要放多少,从来不会出错。 就是揣面的力道,揉面的时间,都能掌握得恰到好处。 且还能根据季节的不同及时做出调整。 总之,苏奶奶每一次都能做到完美。 端出一大盆的白面,苏奶奶开始温水和面, 很快,一大团软硬适中,光滑不沾手的面团出现在了大瓷盆里。 苏奶奶将这一团面醒上,接着和第二盆的面。 “这要是放在以前,哪里敢拿出这么多的白面。” 苏家人口多,吃一顿要好多白面,条件不好的那几年,只敢少少做一点,家里一人一碗,就是那么个意思。 但这两年,日子是肉眼可见的好过了。 “可不是,娘,咱们家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梁秀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足。 苏奶奶一连和了三盆面,这才停手。 捏了一下,最早和好的面团已经醒好了。 “娘,让三哥帮着揉面吧!”梁秀提议。 “行,他力气大,换他来。”苏奶奶也不觉得儿子帮忙揉面有啥不对的。 擀面条的面,要经过三醒三揉,才进入下一个擀面的环节。 醒面的时间,随着春夏季节不同,会及时做出调整,而揉面的人除了揉面的力度之外,还需要技巧。 这些年,苏家三兄弟被老娘调教的,都是这方面的好手。 干惯力气活儿的人,揉面的时候,才能将面揉得足够劲道。 苏老三果然很会,在苏奶奶的调教之下,很快就将面团都揉好了。 到了最关键的擀面环节,这是个纯纯的技术活,苏家兄弟们不会。 有些人擀面条,总是薄厚不均匀; 有些人擀出来的面不圆也不方,看着不美观; 甚至,还有人会将面给擀破了。 苏奶奶却能擀出四四方方的面片。 苏家三妯娌跟着自家婆婆,现在也能擀出一手好面。 三妯娌并苏满秀四个擀面,苏奶奶则是专门负责切面。 苏奶奶切出来的面条,根根均匀线条分明,粗细比线香略微细一点。 “娘,您在京城这么长时间,手艺一点都没生疏。” 苏满秀看着苏奶奶提起一把把切好的面条,说道。 十里八村,擀面切面手艺最好的就是苏奶奶。 原以为,到了京城,苏奶奶不擀面了,手艺会退步,没想到,还是如此好。 “有些事,是刻在骨子里的!”苏奶奶喜笑颜开。 “娘,咱家今年和的面是不是多了点?”齐良英忽然觉得,面的数量好像有些不大对。 “哎呀,看看我,咋就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苏奶奶放下手中的刀,一拍大腿说。 “咋了,娘!?” 第377章 苏满秀几个人都将目光投向苏奶奶。 不明白苏奶奶一惊一乍的这是咋了。 “小九,你去请你桃花姑姑一家和柱子叔叔一家过来吃饭。你们看看我,和面的时候,还记得,这会子就忘了!” 昨晚上人家来了,就是当最亲的亲戚走动,第二天一早上请人过来吃长面,算是还礼,常来常往的意思。 齐良英有些小心思,觉得,请人吃这么好的饭,有些舍不得。 但再一想,自家人到了京城,那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也就没有不舍了。 有钱了,谁还能扣扣索索的不成? 也是这些年苦日子过的。 苏小九去的时候,还带了一包点心,一瓶罐头的年礼过去。 等两家人过来的时候,面条都已经切好了,一簸箩白生生的面条,真是不老少。 “婶儿,你咋不等等,我们过来一起帮忙。”苏桃花忙找盆洗手准备帮忙。 苏满秀笑道:“就这么点事儿,家里四个女人,还用得着等你们?” 苏满秀一面说话,一面细细地切小咸菜。 苏奶奶的厨艺好,苏满秀的自然也不差,尤其是一手刀工确实好。 苏奶奶则正在调制汤底。 面条本身没味道,吃的就是一口汤。 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细碎的小肉丁炒制成肉臊子调汤,还要放上鸡蛋碎、豆腐丁、黄花丁等熬制。 至于调味料,更是必不可少,讲究些的人家,要十几种调味料配置。 长面除了讲究面条的劲道,还讲究汤的味道鲜香,浓郁淳厚。 汤做得好,面的味道才能好。 最后将汤浇在整整齐齐的面条上,撒上碧绿的葱花,就成了。 黄的鸡蛋碎绿的葱花碎白的面条,格外漂亮。 喜欢吃辣的,自己加一勺辣椒油,那味道就更美了。 “婶子这手艺,我从小就想学,可是总也没学会。” 手艺虽然简单,但是每个人调制出来的汤料,都有不同的味道,苏桃花就是觉得,苏奶奶调制出来的味道最好。 “你就别忙了,哪有让做客的亲戚动手的道理?”苏奶奶忙阻止苏桃花帮忙。 李柱子媳妇则是将孩子放在李柱子手里,也来厨房帮忙。 几个女人说笑之中,面条一碗碗地从厨房端到了堂屋里。 沈自珍在这里生活了几年,是吃过长面的,但闻着这浓香醇厚的味道,还是感叹了几句。 “就您老这手艺,在京城里专门开这么一间面馆,也是能赚大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齐良英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去试试,万一能成呢? 但她现在这个有编制的工作要是真的丢了,也有些舍不得,这可怎么办? 齐良英正在思索间,苏小甜开口了。 “做面条虽然也能赚钱,但咱们这长面不行,太费功夫了,要是真的开面馆,拉面倒是可以。” 齐良英瞬间熄火了,拉面,她也不会啊! 可就像苏小甜说的,长面做起来太费功夫了,一碗面要价低了,不赚钱,要价高了,没人愿意吃! 除了这点小插曲之外,倒是没有别的。 三家人凑在一起吃饭,热闹得不得了。 大队里其他人家都知道,苏桃花和李柱子两家去老苏家了,心里头那个羡慕嫉妒啊! 虽然苏家这次回来没说太多关于京城的事,可看人家大手笔的一家一份礼物,虽然只是几块点心,但就知道日子过得好。 可这事儿,羡慕不来,人家两家子,原本就跟苏家的关系好。 别人想一想就罢了,刘秀英却觉得十分不舒服,碎碎念着。 “亏你还总念着你哥你嫂子,你自己看看,人家情愿请不相干的人去吃饭,也没你啥事!” 苏山听得不耐烦,给骂了回去。 两家子为啥关系处成这样?还不是因为这个啥啥计较的女人? 但苏山的心里到底不舒服。 他其实也觉得,大哥大嫂这事儿做得过分了一些。 分明他们两家才是最亲的,怎么到他们反而和苏桃花、李柱子这不相干的两家人走得更亲? 一面觉得,苏家人分不清楚里外,一面又觉得,苏桃花和李柱子两家是奉承老苏家的人。 刘秀英不愿意继续挨骂,就出门逛去了。 结果就听到苏满秀竟然在老苏家过年。 她私底下又道:“在娘家过年,娘家要穷一年,我倒是要看看,他们家今年还能不能走大运!” 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激动得不得了,原因无它,她就是因为要过年了,被侄媳妇撵回家的。 凭啥一样是外嫁女,苏满秀就能在娘家过年? 对苏满秀竟然留在娘家过年这事儿,大队里的人议论两句也就

相关推荐: 盛爱小萝莉   凄子开发日志   镇痛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致重峦(高干)   数风流人物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