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死生契阔 > 第26章

第26章

不是跑腿送饭就在水边发呆,要么就是放牛骑牛,怎么修的天道?如果修行天道是如此惬意轻松,徐凤年都想去修习了。 十五月正圆。 空中挂着那么个大银盘,走夜路无需提灯笼,徐凤年原本想拿夜明珠照路,免了。喊上一直呆在菜圃当泥人的姜泥一同往山顶走。 紫阳观躲过一劫,可怜武当三十六宫中的第一宫太虚宫就要遭殃了。 “夜色似微虫,山势如卧牛。明月如茧素,裹我和姜泥。” 徐凤年诗兴大发,即兴做了首音律不齐的蹩脚五言诗,得意洋洋:“这首诗绝了。小泥人,你觉得比较凉州士子那些呻吟诗词如何?” 几乎所有重物都由她提着背着的姜泥连表情变化都欠奉一个。 徐凤年带着姜泥拾阶而上,直奔大莲花峰峰顶的太虚宫。那里有一个白玉广场,最宜挥毫泼墨。 试问,哪个文人雅士敢在武当太虚宫前拿大锥写斗大字?唯有世子殿下啊。 这才是大纨绔。 为恶乡里,成天只知道做欺男霸女爬墙看红杏的勾当,太小家子气了。 到了太虚宫门前,山风拂面,遍体凉爽,徐凤年让姜泥把东西放在台阶上,撕咬了一块牛肉,坐着思量着如何下笔,是楷书还是行书,或者是只在偷私下练过的草书?是《浮屠寺碑》还是《黄州寒食帖》,或是《急章草》? 相比不逾矩的楷体,徐凤年其实更钟情草书,肆意放达,只不过李义山说功力不到,远未水到渠成的境界,不许世子殿下沾碰,是一件憾事。 太虚宫主殿屋顶铺就孔雀蓝琉璃瓦,正垂戗三脊以黄绿两色作主楼空雕花,气势恢宏。 大檐飞翘,是天下闻名的大庚角檐。 徐凤年起身去拿起大锥毫伸进水桶,摇晃了一下,还是没想好要书写什么,书到用时方恨少,字到写时才悔懒。古人诚不欺我。徐凤年捧着大笔叹息复叹息,最终决定还是喝几口酒,借着酒意说不定能写出点好东西。转身后愣了愣,姜泥已经仰头灌了一大口酒,从没喝过酒的她顿时满颊通红,就像西楚皇宫内的桃花,传闻西楚皇帝宠爱太平公主到了极点,小公主对着桃花询问这满院桃花有多重,皇帝便叫人摘下所有桃花,一斤一斤称重过去。 徐凤年悄悄叹气,把大笔插入墨水桶,今天本就是想见识见识她的字。 当世草书虽已远离隶草,却仍是师父李义山所谓的章草,远没有达到李义山推崇的“规矩去尽,写至末尾不识字”境界。世上寥寥几人,如两禅寺的那个怪和尚,才能如国士李义山所说“悲欢离合、富贵窘穷、思慕、酣醉、不平、怨恨,动于心,成于字,方可与天地合。” 只见姜泥摇摇晃晃走向大笔水桶。 双手捧起后,走到广场中央,开始书写。 那时候,徐凤年才知道她笑的时候风景动人,她悲恸欲哭却不哭的时候,更动人。 怀中笔走大龙。 宛如毫尖有鬼神。 大草两百四十五字,一笔常有五六字。 以“西蜀月,山河亡。东越月,山河亡。大江头,百姓苦,大江尾,百姓苦”开头。 以“姜泥誓杀徐凤年”结束。 她捧着大笔,坐在年字附近,一身墨汁,怔怔出神,泪流满面。 徐凤年坐在最高的台阶上,喃喃自语:“好一篇《月下大庚角誓杀贴》。” 第29章 那一夜早已不是西楚太平公主的姜泥独自下山,徐凤年没有恼羞成怒毁去她的叛逆草书,只是躺在石阶上喝掉大半壶米酒,啃完所有牛肉,等东方泛起鱼肚白,这才离开太虚宫。当日,徐凤年依然辛勤练刀,笨鸟后飞,总是要吃一些苦头。拂晓后扫地小道童见到广场上潦草字迹,吓了一跳,以为是神仙下凡写了一幅天书,丢了扫帚就跑回殿内喊师父,然后师父看了后再喊师父,终于把武当辈分最高的六个师祖师叔祖们都给聚齐了。 天下道门近一甲子里唯一修成大黄庭关的掌教王重楼。 掌管武当山道德戒律的陈繇,为人刻板却不死板,九十多岁,却仍然身体健朗,最喜欢踩九宫转圈训斥那个山上天赋最高的小师弟,总是每次还没骂完,就开始心疼,导致次次雷声大雨点小。 活了两个古稀足足一百四十岁所以显得辈分奇低的宋知命,末牢关已经出关七八次,次数之多,不是天下第一也有天下第二了。同时司职炼铸外丹,武当林林总总近百仙丹妙药,多出自他手。 刚从东海游历归来的俞兴瑞,穿着打扮邋邋遢遢,内力浑厚却仅次于王重楼,才刚到花甲年,途中收了个根骨奇佳的弟子,小娃儿不到二十岁,武当辈分往往与年纪无关,根源在此。 比哑巴还哑巴的剑痴王小屏,古井不波,他这一生仿佛除了剑,便了无牵挂。 加上最后那个整座武当山大概属于最不务正业、独独追求那虚无缥缈天道的洪洗象。 “好字。”陈繇由衷赞叹道。 “绝妙。”俞兴瑞点头附和。 “好文才是。除去结尾七字,此文大雄,悲愤而不屈,生平仅见。”岁数是寻常人两倍的宋知命重重叹息道,弯着腰站在篇首处,仔细观摩,单手捻着那条长如藤蔓的白眉,说完马上就咦了一声,“细细琢磨,似乎结尾看似多余的七字才是点睛。好一个誓杀。” “好字,比较当下草书更为汪洋肆意,龙跳天门,虎卧山岗,罕见。更是好文,很难想象出自一位年华不过二十的女子。”王重楼出言盖棺定论。 “嘘嘘嘘,你们轻声点。”小师叔祖紧张道。 “怕什么,世子殿下在下边练刀。”王重楼打趣道。 “反正到时候倒霉的只有我一个人。”洪洗象嘀咕道。 “年轻人跟年轻人好打交道,我们都上了岁数嘛。”王重楼笑眯眯道。 “大师兄,因为我小,就把我往火坑里推了?!”洪洗象悲愤欲绝道。 “小师弟啊,你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觉悟,天道不过如此。”王重楼打哈哈道,在师弟们面前,哪里有啥道门神仙超然入圣的风范。 “放屁!这是佛教言语!”洪洗象嚷道。 “万流东入海,话不一样,理都一样。”俞兴瑞落井下石大笑道。 “听见没,你俞师兄这话在理。”王重楼拍了拍小师弟肩膀,然后跟俞兴瑞相视一笑,大伙儿都一大把年纪了,无望羽化,最大的乐事不过是打趣调侃小师弟几句,不晓得哪天就一蹬腿躺棺材,能说几句是几句。 王重楼说道:“小师弟,这里就你字最好,趁天晴,由你临摹,放在藏经阁顶层小心珍藏起来。” 洪洗象翻了个白眼,“不写,要是被世子殿下知晓,我得少层皮。” 王重楼笑道:“大不了最后七字不抄嘛,怕什么。” 洪洗象嘀咕道:“反正到时候被揍的不是大师兄。” 十六年不开口的王小屏驻足凝神许久,终于沙哑道:“字中有剑意。” 四个年纪更大的师兄们面面相觑,继而皆是会心一笑。 自打上山便没有听过六师兄开口说话的洪洗象惊喜过后,绝望道:“我写!” 三日后雷声大作。 徐凤年撑着一把油纸伞再来太虚宫,小雨后,只剩下一地墨黑。雨势渐壮,雨点倾泻在伞面上蓬蓬作响,看到一个背负桃木剑的清瘦身影来到广场,站在另一角。 徐凤年不知白发老魁离开北凉王府没有,否则倒是可以喊来跟这剑痴斗上一斗。与东越刀客搏命一战,再看高手过招,已然不同,不再是看个热闹。打消这个诱人念头,徐凤年转身下山。 茅屋外,梧桐苑一等大丫鬟青鸟站在雷雨中,撑了把伞面绘青鸾的油纸伞,静候世子殿下。 青鸟带来大柱国亲手转交给她的一封信。 徐凤年走入堆满秘笈几乎无处落脚的屋子里,床板桌椅早已堆满,只剩墙角一方净土,不出意外那里便是姜泥的睡觉地方,徐凤年坐在一堆书上,从一本《虎牢刀》上撕了几页用作擦脸,再撕了几页抹掉手上雨水,这才拆信,信中徐骁亲笔写到他已经派人去京城打探消息,而且没有隐瞒他开始着手准备在宫内请一尊菩萨打压不长眼的孙太监,不早不晚两年后,就要让姓孙的失势。真正让徐凤年愕然的是,徐骁终于揭开谜底,为何要让他来武当,竟然是要王重楼将一身通玄修为移花接木般转到他身上! 这可是逆天的勾当啊? 就不怕被天打雷劈? 徐凤年毁去密信,心中波澜万丈,抬头望向站于门口的青鸟,问道:“内力也可转嫁他人?若能如此,只需死前将功力如座位一般传承下去,宗门大派的高手岂不是一代比一代强横?” 青鸟平淡道:“一颗丹药或者一碗米饭下腹,效果如何,因人而异,内力转移,更是最多不过半。江湖上曾有个魔头,内力深厚,最喜欢强行传输内力于人,亲眼看着那些人体魄不堪重负,最终四肢爆裂而亡,只剩下一颗完整头颅。” 徐凤年哑然道:“还有这种损人不利己的疯子?” 青鸟点头。 徐凤年问道:“你说这是徐骁的意思,还是我师父的主意?” 青鸟实诚答复道:“不敢说。” 徐凤年无奈道:“那就是徐骁了。” 青鸟环视一周,竟然笑了笑。 徐凤年柔声道:“等雨小些,再下山。” 青鸟嗯了一声。 雨大终有两小时,青鸟终归还是要下山的,徐凤年送到了玄武当兴牌坊那里再转身。 回到茅屋外,徐凤年看着那块泥泞菜圃,轻笑道:“恨我何须付诸笔端?要是被二姐知晓,你又要讨打了不是?记打不记好的丫头。” 接下来世子殿下继续埋头练刀,只不过开始胆大包天去大莲花峰上的那片紫竹林找不自在,要知道那儿是祖师爷王小屏的禁地,武当山上跟这位剑痴同辈的师兄都没几个敢去叨扰,就只有年轻师叔祖会去放牛吃草,或者找些合适的修长紫竹做钓鱼竿,徐凤年第一次去紫竹林,被斩断数十棵紫竹的一剑给逼出竹林,第二次不知死活硬扛了一剑,结果在木板床上躺了半月,连累武当又掏出好几瓶上品丹药,当徐凤年能够一刀斜劈开瀑布后,再度拜访紫竹林,一剑过后就被迫退出,依然没有见到那位剑痴的面目,只是没马上倒地不起,好歹可以蹒跚走回茅屋,只差没把丹药当饭吃。 同为丹鼎一脉的武当与龙虎山略有不同,不仅推重龙虎胎息吐故纳新的内丹修炼,而且接纳“烹炼金石”被龙虎山斥为左道的外丹,青云峰上便有千钧鼎炉数只,炼丹道士都是山上最肯吃苦的,每年耗费木炭近万斤,声势浩大,徐凤年曾在上月去独占一隅的青云峰旁观过一次开鼎仪式,这座山峰据说除去莲花主峰最是邪气不得侵,需挑个良辰吉日,筑坛烧符箓,炼丹道士在峰脚跪捧药炉,面南祷请大道天尊,结束后才上山,总算让世子殿下明白修道不易炼丹更难,只是这不耽误徐凤年牛嚼牡丹吃丹药,让好不容易才说服三师兄宋知命准许世子殿下进山看炼丹的洪洗象十分愤懑,媚眼丢给了没良心的瞎子,没法子啊。 大师兄说什么年轻人好沟通,这话当真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山上桂花香了。 徐凤年除了在悬仙峰下跟瀑布较劲,就是隔三岔五去紫竹林和王小屏斗法,总算勉强能够扛下一剑而不倒。 别看都是一剑,倒和不倒,便意味着徐凤年练刀是否登堂入室。 大概是猛然发现竹林紫竹骤减,剑痴再出剑,更显鬼神莫测。 少有人能料到恶名昭著的世子殿下真能在武当山上一呆就是半年,一些接触过风尘俗事的小道士都在猜测世子殿下是不是在山上藏了十几个貌美丫鬟,或者是不是每天大鱼大肉,顺带着他们见到年轻师叔祖的次数都少了,于是又有小道士们传言那世子殿下本是魔头转世,需要真武大帝转世的年轻师叔祖去镇压着,愈演愈烈,流言蜚语,千奇百怪。 骑牛的洪洗象充耳不闻,也不主动解释什么,遇到小辈并且年纪比他更小的道士,问起这类问题,才会笑着回答:“世子殿下在读《云笈七签》《道教义枢》这些典籍,很用心。” 若是别人说,自然没人愿意相信。可从师叔祖嘴里讲出,还是让人半信半疑。 偶有辈分资历都不低不小的道士义愤填膺问道:“洪师叔,那姓徐放着好好世子殿下不做,来武当山作威作福作甚?练刀给谁看?!” 年轻师叔便笑呵呵说道:“约莫是为他练刀给自个儿瞧吧,世子殿下出身大富大贵,嗜好总也会与常人不同,呃,确实有些另类。” 总有人忍不住嗤笑一句:“肯定是偷师咱们武当绝学,练成了刀,好下山去作孽!” 这时候小师叔就噤声了。 他今天将青牛放走,独自行走于山林,前往悬仙棺,看到一只武当山上独有的震马旦秋蝉从眼前掠过。 也不见洪洗象如何加快步伐,醉汉般行走了几步,便赶上了秋蝉,轻轻捏住,恰好在它撞上一只蛛网前挡下。 年轻师叔祖低头弯腰走过蛛网,这才松开双指,放生那只秋蝉。 其实这蝉由幼虫羽化为成虫后,寿命最多不过三月。 可洪洗象还是救下了它,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做了件再顺其自然不过的小事。 这位上山二十多年大概就是一直做这类小事的师叔祖,一直都被所有人当作是领悟天道的最佳人选,可似乎他本人从不知天道为何物,也不去费力深思,吃喝拉撒,放牛看书赏景,平平淡淡。 洪洗象缓缓走到茅屋外,看到世子殿下正从菜园子摘下一根黄瓜放在嘴里啃咬。 洪洗象想趁世子殿下不注意去偷摘一根黄瓜尝尝,却被徐凤年拿绣冬刀鞘拍掉爪子。 只好蹲在一旁看的洪洗象好奇问道:“世子殿下,当真舍得王府那里的红嫩酒容、清丽歌喉、山珍海味和锦缎被褥啊?” 徐凤年笑道:“你若十几年天天如此,也会舍得。” 洪洗象摇头道:“小道就舍不得这座山。” 徐凤年鄙夷道:“你是胆小,两回事。” 洪洗象撇了撇嘴,这便是年轻师叔祖最大的抗议。 徐凤年嘲讽道:“我都敢上山练刀,你就不敢下山?山下是有扎堆的魑魅魍魉还是有遍地的妖魔鬼怪?退一步说,即便真有,不正需要你们道士去斩妖除魔?” 洪洗象仍然使劲摇头。 徐凤年不再浪费口水,问道:“我要去紫竹林,你跟着?” 洪洗象更是摇头如拨浪鼓,摆手道:“不去,小王师兄现在都不让我去那里放牛了。” 徐凤年啃着黄瓜,提着绣冬刀离开小菜圃,含糊不清道:“做天下第一有什么了不起,还不如做那天下唯一。天下第一谁都在抢,抢来抢去也就一个人,可后者却是谁都有望得道,这才是天道。” 洪洗象蹲在地上,双手托着腮帮陷入沉思,“有点懂,有点不懂。” 背对洪洗象前行的徐凤年冷哼道:“别再偷吃黄瓜,我都清点过了,回来被我发现少一根,我就打得你三条腿都是血,这个懂不懂?” 洪洗象挤出笑脸道:“很懂!” 第30章 徐凤年刚想要去哑巴剑痴那里领教所谓的剑气,却听到一阵杀猪般哀嚎响起,带着死了爹娘的凄厉哭腔,徐凤年笑着转身,看到一颗大肉球连滚带爬了过来,迅速拿绣冬刀鞘顶住三百斤大肉球的冲势,敢在世子殿下面前如此不顾脸皮赤裸媚态的,也就只有褚禄山这朵肥硕奇葩了。 见着了皮肤黝黑的徐凤年,被绰号禄球儿的胖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吃力半蹲在世子脚下,白肥双手握着绣冬刀鞘,泣不成声。 徐凤年最喜欢看禄球儿的夸张作态,见一次开心一次,至于真伪,只要徐字王旗一天不倒,那就都是真到不能再真了。 徐凤年抽出刀鞘,拍了拍堂堂千牛龙武将军的脸颊,“起来说话,从三品的武将,给我下跪,也没听说给你爹娘跪过,倒是听人说你没事就拿两老出气,成何体统。对了,禄球儿,徐骁交付给你的事情办完了?” 褚禄山顾不得擦拭身上爬武当爬出来的几桶汗水,艰难起身,一身肥肉颤颤巍巍,真不晓得他的婢女侍妾如何受得了三百斤肉挤压,圆滚滚的胖球谄媚笑道:“办妥七七八八了,剩下点儿,有人盯着,出不了漏洞,只等殿下检验。禄球儿爹娘是两个为老不尊的货色,也就把我生下来,做了件好事,凭什么让我去跪,倒是世子殿下,英明神武,一人独占了天下才气八斗,今儿练刀大成,可不就是文武双全了,给殿下跪死都心甘情愿。殿下,这山上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啊,禄球儿斗胆请殿下回王府,嘿,禄球儿这趟出门办事,在江南道那边给殿下寻到一对可人的并蒂莲,才豆蔻年华,却生得如丰腴如美妇,殿下,可以采撷了!” 徐凤年阴沉着脸,“并蒂莲?” 不知怎么惹恼了世子殿下的褚禄山脑筋急转,冷不丁想起那个缺门牙的老仆,剑九中似乎剑二便称作并蒂莲,这胖子赶紧自己扇了两巴掌,力道奇大,一点不含糊,整张脸像红烧肉,悔恨道:“小的该死!” 徐凤年搂过褚禄山肩膀,笑道:“瞧瞧,咱们哥俩感情,生分了吧?本世子吓唬一下,你还当真了?这才该掌嘴。” 禄球儿使劲点头,又狠狠扇了自己两耳光。啪啪作响,异常响亮,绝对是用出了昨晚吃奶的劲。褚禄山在凉地凶名昭彰,真正做到了罄竹难书的层次,其中一条就是只要被他听闻有貌美妇人生子,就要掳抢到府上,吃奶。若奶-水上佳,下场还好,吃饱喝足便被打赏银两送出去,若不好,就要被他剐去双乳。 这等豺狼,却从来都是在凉王府里做狗。可这条狗,当年追随大柱国征战南北,却也曾做过在战场上背负徐骁挡下足足十一剑的壮举。所以徐骁封王后许诺义子褚禄山可犯十一死罪而不死。 其余几位义子,各有派系,却全都对褚禄山十分唾弃,例如袁左宗就从没正眼过这胖子,更别说人屠陈芝豹干脆放话将来要将禄球儿的尸体点了天灯。 徐凤年带着褚禄山来到洗象池,顿时清凉,看着圆球小心翼翼蹲下去捧了些水泼在脸上,徐凤年笑问道:“辛辛苦苦上山,总不是只想在我面前嚎叫几声的吧?” 褚禄山抬头笑道:“最近有些趣闻,怕殿下在山上寂寞,想说给殿下听,好解解乏。” 徐凤年感兴趣道:“还是禄球儿暖心,赶紧说来听听。” 褚禄山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眉飞色舞道:“第一件是吴家剑冢出了一位年轻的天才剑士,叫吴六鼎,二十岁便出了那座剑冢,下山挑战天下知名剑客,至今还没有败绩,马上就要到达越王剑池,想必很快就有一场好戏。这姓吴的剑法十分不错,独身单剑从北走到南,虽说尚未跟一品高手过招,可死于他剑下的好手,有六七个都是成名几十年的扎手硬点子,不过禄球儿心想他的剑再厉害,比起殿下的刀,就是绣花针了。” 徐凤年笑眯眯,不置可否,眼神示意禄球儿接着说。 禄球儿抹了抹脸上才出池子便被他体温捂热的水珠,继续说道:“接下来两件就都是与二郡主有关了,两旬前二郡主在上阴学宫当监考的小祭酒,给一位前西蜀士子一首五言绝句评分,评了不堪入目四字,那士子不服气,便问天下诗词大家谁能入眼,殿下,你可知二郡主是如何说的?二郡主一番评点,几乎把王朝里所有的文豪名士都惹恼了!她评宋祁门词意萎靡,尽是闺房淫亵、羁旅狎妓之情。评大学士元绛,沈海堂、张角之流,技巧而意弱,沽名钓誉,总体才情不高,意趣不高,远不能称为诗词大家。评上阴学宫诗词大家晏寄道短章小令,纯任天籁,看不出个人力功夫。连二郡主的老师苏黄都不曾逃过一劫,被评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人,虽极妍丽丰美,而中乏富贵仪态!最后那恃才傲物的士子傻眼了,再无气焰,只得小声询问当朝第一词仙李符坚又当如何。不曾想二郡主依然评点只可称句读不茸之诗,不可称作为词,念得唱不得。至于李符坚之下,其余闲杂人等,皆是连读也读不得。” 褚禄山说得气喘吁吁,神采飞扬。说来奇怪,大柱国双女,徐脂虎对禄球儿竟是深恶痛绝,恨不得打死干净。反倒是声誉卓绝的徐渭熊对这个胖子并无过多反感,对于弟弟徐凤年跟褚禄山厮混,也从没有过问。 徐凤年哈哈笑道:“这下可好,天下士子都得气疯跳脚了。” 禄球儿嘿嘿道:“殿下英明,这番评语一出学宫,天下骂声汹汹,我这趟出行,就顺便把一个敢撰文指摘二郡主妄自托大蚍蜉撼树的家伙给砍去了十指。” 徐凤年有意无意略过这一茬,问道:“最后一件?” 褚禄山面露凶相:“有个不知道哪里蹦出来的年轻男子跑去上阴学宫,要与二郡主下棋,说要学古人来一个当湖十局。” 徐凤年讶异道:“我二姐理会了?” 眉宇间俱是杀机的褚禄山叹息一声,无奈道:“二郡主答应了,十天下了十局,五胜五负。” 徐凤年笑问道:“我猜还是那十二道棋盘,而不是我二姐所创的十九道?” 褚禄山点了点头。 徐凤年了然道:“这就是说那人棋力再好,也还没资格与我姐在十九道上纵横捭阖。” 弥勒体型的褚禄山杀机敛去,马上跟着得意洋洋起来。 徐凤年笑道:“被你这么一咋呼,我倒是记起一件事,我二姐不喜我练刀,我下山得好好拍马屁才行。” 禄球儿眯眼成缝儿,似乎格外开心。 徐凤年起身道:“我还要练刀,你下山的时候去菜园子摘两根黄瓜尝尝,你这胖子无肉不欢,偶尔吃点素的,才活得长久。” 褚禄山赶紧起身,一脸感激涕零。 徐凤年脱去衣衫,将绣冬刀放在岸边,一个鱼跃刺入深潭。 褚禄山摘了两根黄瓜,一手一根,不多不少。走了一柱香时间,与侍卫碰头后,缓缓下山,他上山时走的是由玄武当兴牌坊而入的主道,下山挑了条凉地香客上山敬香的南神道,二十几里路,山峰如笋,大河如练。褚禄山沉默不语,连黄瓜屁股都啃咬入腹,侍卫统领是一名杀人如麻的壮硕武将,与这位大柱国义子的主仆关系不错,就半玩笑着说了一句将军好雅兴,连黄瓜都有兴趣。褚禄山二话不说就一巴掌摔出去,势大力沉,极为狠辣,把那武将给打落了数颗牙齿,那人却连血带牙一起吞下肚子,匍匐跪在地上,战战兢兢。 被世子殿下调侃甚至拍脸都笑呵呵的禄球儿面无表情,走在山道上,看也不看那个惊恐万分的统领,只是回头望了一眼高耸入云的莲花峰,轻轻道:“我果然不适合在山上。” 第31章 徐凤年在湖底摸出一大捧鹅卵石,丢到地上,再跃入冰冷刺骨的深潭,如此反复,半天时间被他摸出四十来颗,筛选掉一半,都堆在瀑布后洞内,做完这件古怪事情,才提刀前往竹林,说是紫竹林,其实夹杂了不少楠竹慈竹算盘竹,数万株竹子汇成竹海,一有风起便是竹涛滚滚,生机盎然。 徐凤年喜欢来这边捉些竹箐鸡和弹琴蛙下饭,总没有理由挨了一剑都不去占些便宜,听骑牛的说到了冬天这里的冬笋最为美味,徐凤年不知能否熬到那个日子。 武当第一呆子便住在竹海深处的一栋简陋竹楼,他练剑喜欢在竹林上端踏波而行,剑势如浪涛,真正是势如破竹。 徐凤年进了竹林就抽出绣冬,时刻提防着那剑痴王小屏莫名其妙的一剑。 只是今日不知为何,直到徐凤年望见了竹楼,王小屏还未出剑。 壮着胆子继续前行,徐凤年身上已经衣衫湿透,怪不得世子殿下如履薄冰,那剑痴是真痴,才不管什么北凉三十万铁骑,不管什么大柱国徐骁,不管武当山脚那四字牌坊,他心中只有剑。所以每次仅出一剑,徐凤年都得聚集全部精神气去小心应对。 王小屏缓缓走出竹楼,坐在一把竹椅上,并没有背负那柄镇山之宝的神荼。 徐凤年将绣冬归鞘,走过去坐在王小屏对面椅子上。不拿剑的剑痴,就只是一个相貌英俊的中年大叔,神情僵硬,道袍朴素,王小屏成为武当道士时间很晚,传闻上山前是个富家浪荡子,不谋仕途,痴情于美人和剑,受过一次情伤后,便视美色如虎狼,一怒之下散尽家中财物,上了武当,别人一辈子不得悟透的《绿水亭甲子习剑录》,他仅花了三年时间便烂熟于心,最终成为上一代掌教的弟子,之后更是噤声练剑,走一条自创剑道的艰辛路子。 王小屏手中捻了几片去雾茶的生茶叶,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表情木讷,眼神却熠熠。 徐凤年坐了几炷香时分,就只看到武当山第一呆子细嚼慢咽茶叶,秋茶比起春夏两茶略显枯老,茶味很淡,更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生吃。徐凤年听着竹叶萧萧,没来由想起当年二姐的一首咏竹诗,约莫是将竹声喻为民间疾苦声和美人迟暮呜咽声,当时很是被士子称道,只怕现在她在上阴学宫一番辛辣点评出世,士子们都悔不该当初对徐渭熊那般吹捧了。徐凤年环视一周,除了竹子还是竹子,觉得无趣,就握紧绣冬,起身默默离开。 王小屏望了一眼世子殿下背影,似乎在犹豫是否要将一株竹子做长剑。 徐凤年离开竹林,再次衣襟湿透,这竹林果真不是人呆的地方。那一剑不出,远比出剑来得更让徐凤年心惊胆颤。 山上桂子落尽。 徐凤年在悬仙峰下的深潭不知道上上下下几次,武当山其余有水有湖的地方也都没落下,总算被他摸出了四百多颗鹅卵石,黑白两色,堆积在茅屋内,世子殿下除了拿绣冬去斩劈瀑布,剩下就是用绣冬雕琢石子,绿水亭甲子习剑录中有一种剑法类似女子绣花,称作天女散花,最是精细玄妙不过,大概可以媲美吴家剑冢的精深剑法,徐凤年就将这种剑式套用在绣冬刀尖上,一笔一画,都极为耗费心神,起先每日不过雕刻出两三颗石子已是极致,渐入佳境后,每日四五颗,等山上下雪时,徐凤年可以闭眼下刀,一日功成十三四子。 徐凤年掐指算了下,差不多到了离开武当山的时候,毕竟还要去九华敲钟,对北凉王府来说,这是雷打不动的事情。 不知为何,对于武当掌教王重楼的内力转嫁一事,徐凤年看得越来越淡。也不知是骑牛洪洗象的天道,还是王小屏的剑和竹,或者是太虚宫前的誓杀贴。 徐凤年耐心雕琢出三百六十一子,黑子一百八十一枚,白子一百八十枚。纵横十九道,十九相乘便是三百六十一。 潜移默化中,徐凤年刀法由粗入细。 偶尔去竹林讨打,竟能逼迫剑痴王小屏出剑不得不砍断十几棵紫竹,才能将世子殿下赶出竹林。最近一次,约莫是厌烦世子和绣冬到了极点,一剑过后再一剑,将紫竹林东北角给硬生生劈出了一大片空地。 竹楼外,王重楼坐在剑痴对面,跟着嚼起生茶叶,微笑问道:“气机牵引得如何了?” 只在太虚宫前出声的王小屏点了点头。 王重楼道:“你每次出剑在明,将徐凤年的刀法和气机都驱赶到一处,《绿水亭》在暗,暗藏剑诀,可以清心引导,不曾想徐凤年以刀法雕琢棋子,误打误撞,得了《甲子习剑录》的精髓,再者不知从哪位高人那里学来龟息法,在峰下深潭底部练刀,与我武当心法殊途同归,本以为我这大黄庭,最多赠予这位世子殿下十之三四,现在看来,十之五六也未尝没有可能。” 剑痴面露怒容,横放于竹桌上的桃木剑神荼毫无征兆跳跃起来。 王重楼伸手轻轻一拂桌面,古剑神荼归于寂静,笑道:“呆子,你这急躁脾性,如何替武当胜过吴家剑冢十几代人累积出来的剑道底蕴?” 王小屏笑了笑,捡起竹盆里的一把翠绿茶叶,大口嚼烂。 王重楼打趣道:“你真忍心武道天道都由你小师弟一肩挑起?洗象终究只是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就不怕把他累着?我们这帮光长岁数不长悟性的师兄中,就你离天道最近,所以别看你没好脸色给洗象,我却知师兄中,你最看好这个小师弟。所以啊,等那世子殿下出了山,你再用心些,挑起担子,学那吴家剑冢的吴六鼎,四处行走一番,东海南海,北凉西蛮,逛一圈,说不定你的剑道就成了,坐而论道,可从不是一个好听的说法。” 武当第一呆子点点头。 眼神落寞望向这位言谈轻松的大师兄。 王重楼看到这视线,爽朗笑道:“不过是一个小小大黄庭,比起武当千年大计,算得了什么?” 剑痴王小屏摇摇头,大概是想说这大黄庭“不小”。 王重楼不理会这些,呵呵笑道:“让洗象偷偷藏起了几颗棋子,这会儿世子殿下大概是没找着我们小师弟,只能苦兮兮去潭底找石子了。我得抓紧时间喽。” 剑痴下意识伸手去握住桃木剑。 武当掌教摇了摇头,缓慢起身,走出紫竹林。 王小屏呆呆坐在竹楼前,转身一剑劈倒竹楼。 第32章 一个高手会讲究气机,一个王朝有气运,而一个宗派也会有气象一说。 天下道门三足鼎立,龙虎山被离阳王朝器重,当了道统数百年的执牛耳者,四大天师一个比一个神通玄奥,而且龙虎山天才辈出,几乎每隔一代都会冒出一两个有望掌教的不出世天才。 最近一百年,有写出《太极金丹》的葛虹,将外丹斥为旁门左道,洋洋洒洒二十万真言,矛头直指武当,把武当的丹鼎派批得体无完肤。 五十年前出现了一个一己之力屠戮殆尽魔门六位护法的齐玄帧,只可惜直到在龙虎山斩魔台羽化,这位真人都不曾跟王仙芝一较高低,否则天下第一就不会空悬了。 三十年前横空出世了一个精于内丹大道的护国天师,硬生生将老皇帝的寿命逆天纂改绵延了整整十五年,传闻是以命换命的法门,这位壮年时曾自言要活三甲子的国师不到古稀便溘然长逝,却给龙虎山带来了百年荣华。 十年前,佛道进行了一场持续百日的争辩,最终被一个横空出世的龙虎山不知名道士给盖棺定论,舌灿莲花,教理精妙至极,本已胜券在握的两禅寺只能认输。 而武当? 貌似百年来就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人和事。 何来的堂皇气象? 若非王重楼修成了大黄庭,恐怕这座山除了虔诚的北凉香客,都要已经被世人遗忘天下还有大小莲花峰,还有玉柱,还有那玄武当兴。 洪洗象今日跟着山上最长寿的师兄宋知命一起炼丹,却不是那丹炉规模甲天下的青云峰,而是就在小莲花峰上,只有个半人高的青铜炉,耗费木炭硫磺丹石都不多,没有挑良辰吉日,没有筑坛画箓,更没有摆设那些镇邪驱魔的宝剑古镜,外人看来怎么都不像是炼制上好丹药的架势,可宋知命却是紧张万分,比在青云峰上更重视百倍,蹲在地上亲自掌控火候,两缕白眉下垂及地都没有注意。 宋知命这般年岁,炼丹无数,许多都通过各种途径渠道送去了达官显贵手中,甚至是京城那边的皇亲国戚,“知命丹”在王朝上下颇有声誉,可老人却知道自己炼丹如同修道,悟性有限,只是穷极人力物力,少了阴阳圆融,所以当初《太极金丹》面世,宋知命也只是苦笑,想要辩驳却是无可奈何。但小师弟上山后,遍览典籍,愣是被他走出了一条新路,不拘泥于内丹外丹,内外兼修,因此这些年炼丹,不是宋知命教洪洗象如何去降龙伏虎调理五行,反而是

相关推荐: 岁岁忘忧(完结)   失身酒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南安太妃传   爸与(H)   火影之最强白眼   芊芊入怀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萌物(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