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快穿之怎么被反攻略了 > 第140章

第140章

一个女儿定亲,江保华两口子可不得亲自过来一趟。 两人别的没带,就带了两大袋子粮食,一袋大米一袋白面,吭哧吭哧地背过来,许清欢震惊不已。 也很感动。 “城里啥都好,就是没粮票,得买高价粮吃,唉,你大伯每天操心得不得了,这是太远了,要是近点就好了。” “你们大嫂又生了,这一次啊,终于生了个儿子,欢喜得不得了,我才伺候完月子,唉,我一把老骨头了,是真不想给她再伺候月子了。”周桂枝偷偷地和许清欢吐槽。 “你说她生那多干啥,自己的身体不珍惜!” 许清欢笑死了,“二嫂不也才又生了一个儿子。” “那不一样,这个儿子姓董,是你李婶子伺候的,我都没管。”周桂枝感慨道,“还是她奶有先见之明,当初说让兰子来跟着你们,就说大城市里机会多。 要是留在我们那犄角旮旯,能找这么周正的男人?” 周劲松也是二婚,不过他没孩子。 他之前当兵,在乡下有个媳妇儿,两人聚少离多,结婚三年也没怀上孩子,他媳妇儿就怀疑他有问题,后来他腿瘸了,他媳妇儿更加不想跟他过,两人离了婚。 当天,一家人团聚。 江行野从全聚德买回来了两只烤鸭。 许清欢掌勺,和周桂枝一起又做了不少菜,摆了满满一桌。 霍迟也来了,和周劲松还挺能说得到一块儿去。 周劲松和江行兰是自由恋爱,两人看对眼了,就打算早早把婚事办了。 周劲松腿好后,回过一趟东省,把介绍信带来了,周桂枝这次过来,把江行兰的介绍信也拿了过来,吃过今晚的团圆饭,明天就打算去开结婚证。 “明天等你们拿了结婚证,咱们再好好热闹热闹。”许清欢笑道。 江行兰一笑,眼里闪动着泪花,看身边的男人一样,养得白皙娇嫩的脸颊泛起了一片红霞。 办完了江行兰的婚事,就是过年。 老爷子和老太太在这里,江保华两口子肯定不会回去过年,这边宅子宽敞得很,干脆就留在这边过年。 江保华还忙前忙后地帮江行野装修门面,许清欢则领着周桂枝将燕城大大小小的景点逛了一遍。 周桂枝喊老太太一块儿,老太太手一摆,“你自己看去,我们早看过了。” 这一片的老头老太太不少,经常约了一块儿四处逛逛,老爷子和老太太参加了不少这样的市内游活动,对大冷天出门逛景点没啥兴趣。 许清欢给她拍了不少照片。 正月十五后,江保华两口子回去,许清欢把洗出来的照片用个相册给她装好,让她带回去,还有在百货商场给他们买的礼物,装了满满几个大行李箱。 别的尚好,对这相册,周桂枝宝贝得不行。 一回到上江大队,不等别人问起,她就拿出来炫耀了。 整整一个相册里头全是她和景点的合影,唯一的一张两个人合影,是她和江保华去看升旗的时候照的。 相片都是彩照,比黑白照好看多了。 用相册装起来,一看就好高大上。 这一下,可是把整个上江大队的人羡慕死了。 周桂枝用手把头发抹了抹,“原先那头照相不咋上镜头,欢欢就说带我去剪个头发,专门请老师傅剪的,花了个高价,五毛钱呢,这发夹是在百货商店买的,一共买了两,换着戴。” 看着众人羡慕嫉妒的眼神,周桂枝很享用,“唉,老都老了,还时髦一把,这也是沾了儿女们的光啊!” 果然有人就问了,“你家兰子真找了个那么好的,当过兵的,现在在干啥?” “现在在跟着小五跑业务呢。”周桂枝道,“我原以为是要把女儿嫁到东省去了,谁知道呢,女婿在燕城买了宅子,现在一家人的户口都能迁过去了,我也不用愁了。” 围观的社员们就发出了啧啧称叹声。 胡海问道,“婶儿,野哥是不是不会回来了?他不回来,咱们这些厂子可咋整啊?” 时间越长,大队部和社员们越是体会到了江行野的厉害处,不为别的,就这么一年功夫,厂子的业务就大幅度缩水。 生产出了问题没有解决手段,销售出了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就一个木材厂还行。 服装厂没有设计人员了,还在生产那几种老三样,外头的仿制品多了,就越来越卖不出去了。 “这我就不知道了!”周桂枝略一想,“他都在那边买小车了,还回来干啥?” “啊,江小五都买小车了,我的个乖乖,咋过得这好呢!你们家许知青真是旺夫啊!” “可不咋地!”周桂枝一别耳边的头发,脸一扬,“要不是有许知青,哪有我家小五今天啊,我江家是祖坟冒青烟了,才娶了许知青呢。” 但大多数人还是关心自己的腰包问题。 “野哥这要不回来,咱们厂子就得关门了。” “不至于!”周桂枝生怕这些人去把自己侄儿弄回来了,“小五还在读书呢,哪回得来呢!” 五月,铺面装修好后,江行野把个人营业执照办下来了。 他不是第一人,全国第一个办个人营业执照的是个女的,去年十二月份办下来的。 暑假,江行野带着周劲松再次去了南边,这次,他们从南边发了不少货回来,他又让远在上江大队的罗金浩给他发了不少家具厂的小木器过来上柜台。 一共五间门面,江行野拿出三间来,燕城的第一家超市开始营业。 超市主要营业的范围是衣服、电子产品和小型家具。 因为是以自选的方式营业,这一新奇的经营手法,引来了不少顾客。 再加上价格的确低廉,生意十分火爆。 江行兰负责收费。 超市请的保安都是退伍军人,周劲松推荐了几个人,简靖川也帮忙选了几个人,一部分安排去了东省,留了四个人在超市这边帮忙。 二进的小院被江行野修葺了一番,用做职工住宅。 至此,江行野的商业版图正式建立起来了。 老爷子听说他种的菜可以拿到超市去卖,兴奋得不行,每天种菜的热情高涨不少。 第一天卖了三块多钱,老爷子就跟打了鸡血一样,鸟也不溜了,棋也不下了,就侍弄他的菜,早晚把择好的菜,按照许清欢教的方式,一匝一匝称好,在上面写了名称,重量,单价和售价,再送过去卖。 渐渐地,附近的老头老太太也想把菜放过去寄卖。 江行野一律答应,不过第一质量要好,第二要收一部分管理费。 这倒是没人有意见。 他的下一步是开生鲜超市,但眼下,政策还没有大面积放开,但他这边的准备工作可以先做起来。 果然,没多久,就有人上门和江行野联系,附近的生产大队想往他的超市送货。 此时,商品市场开始活跃,票证管理越来越松动,江行野得到消息的途径也多,上面已经有人提出取消票证,对内改革要朝自由贸易靠齐的说法。 他权衡过后,和许清欢商量后,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第456章 毕业 江行野聘请江老太太和居委会的一位十分进步的小老太一起整理菜品,每天将送过来的菜一匝一匝地打包码放整齐,货架上贴上纸条写菜品的名字,单价,重量和售价。 后来慢慢地有私人做豆腐的往超市送豆腐。 后来又有了水果。 附近的生产大队偶尔还会送肉猪或是野味过来卖。 每天的菜品样式不同,但名声打响后,每天早上都有人过来疯抢。 上江超市的名声在燕城日益响亮。 江行野的大学课程并没有落下,相反,他对学习的态度非常严谨,和许清欢一样,每次考试都是系里第一名。 数力系的学制是五年半。 八四年七月,江行野从燕城大学毕业,他的毕业设计是数控机床,答辩那天,引起了整个机械行业的轰动,答辩内容被保密,数据直接被机械局拿走。 许清欢继续留校深造,她本科只读了三年,研究生读了两年,现在在攻读博士学位。 主要,她也不想在医院上班,打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也是图清闲,懒得挪位置是一个新的人际圈子。 同时,因为有霍老爷子和江老爷子这两个活样板,她现在学业之余,花了不少时间在为一些政要调养身体,效果很好,名头也很响亮。 这一年,东省鹏城市作为试点城市,率先取消票证,实现自由经济贸易。 江保华再次来到了燕城,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来的。 去年年底,红旗公社这个名号已经随着政策的革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上江大队现在划归到了安广县下头,江保华成了县里的领导。 和他一起来的有张长青和县里其他的干事。 看到江行野住的这五进的宅子,门口停着的看似崭新的吉普,所有人都暗地里咂舌。 也不怪人家江保华一个老农民在县里腰杆挺得老直了。 看看人家侄儿这本事,换自己,谁敢保证不飘到天上去啊。 “老英雄,您这身子骨真是硬朗啊!”张长青羡慕地和江老爷子握手,话说得真心实意。 “哈哈哈,这都是沾了我孙媳妇的光啊,家里有个大夫,方便很多。” 江成发看到家乡来的领导,自然十分客气,“坐吧,你们坐。” 褚阿姨很有眼力劲儿地过来上茶,见老爷子也不介绍,张长青等人就知道,这是家里请的阿姨。 人家这生活,按照过去的说法,这都是大户人家的生活了。 张长青也不是会寒暄的人,直接开门见山道,“江同志,我们是故意掐着这个点来的,你从大学毕业了,你知道,我们等你这天等多久了!” 江行野笑道,“国家培养了我五年半,我现在也是国家的人了,万事也不由自己啊!” 张长青也不知道听没听懂,“别的地方有多需要你,我们是不知道,但安广县需要你,上江大队更加需要你,这是不争的事实。 江同志,你是安广县出来的,之前,那么困难,全国只有上江大队实现了工业化种地,百姓们生活得都非常富裕,现在五年半过去,事实证明,不管干什么事,都还是要知识分子牵头。” 他盯着江保华看。 江保华硬着头皮道,“小五,你当年办的那些厂子,现在都办不下去了。” 江行野抻了抻腿,“办不下去是正常。办企业肯定是有很大的风险,特别是现在这种形势,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往后就是市场经济; 百姓们购买自由,如果产品没有创新,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肯定卖不出去。” 上江大队当初办了机械厂,生产电动缝纫机、收割机、脱粒机,服装厂做衣服,这几样曾经风靡大江南北。 华国目前为止并没有专利法,产品卖得好,老百姓喜欢,复制粘贴一大堆。上江大队没有持续创新,被淘汰出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当初,厂里虽然也有技术科,但主力还是江行野,次主力是那些知青,人走光了,靠几个不识字的老百姓,能顶多大作用呢? 这也在江行野的意料之中。 “那咋搞,好好的厂子,不能就这么说没了就没了。”张长青惋惜不已,他原以为来找江行野,对方会比他更加着急,但事实不是这样。 江行野当然不着急,他一摊手,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我也不可能现在回上江大队去,我好不容易考出来,成为城里人,现在等着分配,我老婆孩子还在这里,我拍屁股走了,他们怎么办?” 张长青道,“许同志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你们要是愿意回去,哪怕你要我这个书记的位置,我也挪屁股给你让位置。” 江行野笑道,“书记,我读的是数力专业,不是搞行政管理的料。” 张长青注定要空手而归了。 几个人从江家出来,沿着后海闲逛,杨柳飘飘,景致如画。 张长青不由得叹道,“我要是住在这种地方,我也不愿回安广那犄角嘎达去。” 跟来的人也有同感。 谁能想到,江行野竟然能够住在这种好地方呢。 正走着,有人在寒暄。 “你这是哪里买来的?” “上江超市,他们那啥都能买到,买啥都不要票。” “这桌子好,折叠的,还挺漂亮。” 几个人看过去,不就是上江家具厂卖的吗? 张长青忙过去询问,打听到上江超市的位置,一行人就赶过去了。 好家伙,是真热闹啊! 这还不是周末。 上江超市已经不同于四年前了。 重新装修后,二楼被打通了,家用百货一应俱全,全是自选购物模式,几个人随着人流进来,就在货架之间来回,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明码标价的价格,打包成一袋一袋的商品,既震撼又新奇。 这是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 几个人转了半天,终于遇到了一个熟人。 看到江行兰一身白衬衫,黑裤子,衬衫扎在腰里,半高跟的皮鞋,干净利落。 她正在指挥服务人员上货架。 “哎,江同志,你好,还记得我们吗?”张长青问道。 江行兰结婚后没多久就怀孕了,后来生了一个儿子。 她一直在上江超市上班,边干活边学习,她人本来就聪明,勤奋好学,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 “您好,是张书记,记得记得,哎呀,都是老乡,走,跟我去办公室,找个地方我请你们喝茶。”江行兰胸膛挺起,颇有女干部的干练气质。 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第457章 江行野的商业版图 几个人到了楼上辟出来的办公区域,小小的会议室收拾得非常干净。 江行兰给他们一人沏了一杯茶,寒暄几句,张长青就问道,“这上江超市是谁开的?” “是我弟弟,开了好几年了。” 张长青惊叹不已,“瞧着生意挺好的。” “是啊,生意是很不错,走货量挺大的,每天早上八点钟开门,晚上八点才关门,营业时间挺长的,但人也是真多。” “现在城里的政策已经这么好了吗?” 江行兰估摸着他们的来意,心里有点数,“国家政策是这样,要把经济盘活。一些经营不好的门面,已经有意向出售给私人,以税代利的方式为国家创收。” 张长青还是第一次听说“以税代利”,他详细问了一下。 江行兰道,“一些企业或是铺面,年年亏损,国家反而还要反向补贴。比如我们胡同的裁缝铺子,那裁缝态度不好,做工也很差,一个月的营业收入还抵不上她个人的工资。 前两年,干脆让她把裁缝铺子承包了,一个月给上面交六块钱,那裁缝师傅立马就大变脸了,做工也好了,态度也好了,这不,前两天听说一个月挣了七八十块钱呢。” 张长青恍然大悟。 他不由得寻思,上江大队的那几个厂子,现在要死不活,成天向县里伸手要钱发工资,要不,就用这种方式? 但他回去向市里反映,市里是同意了,可是谁来承包,谁有这个能耐? 有能耐的人谁没个铁饭碗,谁敢冒这么大的风险,想干这事儿的,市里又不同意,觉得人家没这个能耐。 江行野毕业之后,放弃毕业分配,再次轰动了整个燕城。 他回来之后,老老实实地当了几天家庭妇男,正打算出门,结果,许清欢又怀孕了。 这一次怀孕,有些意外。 前段时间,许清欢空间里存的套用完了,江行野顶着被人射穿心脏的目光去要了点套子回来,两人第一次用,各种不适应。 这年代的套和后世比,那就是小米+步枪对上飞机+大炮的距离,粗糙不说还挺厚实。 两人都没尽兴。 等江行野拉下来的时候,似乎还破了一点,他当时也没留意,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后来想再瞧瞧的时候,垃圾桶已经被倒了。 估摸着就是那次。 许清欢一大早起来,就觉得恶心想吐,一把脉,有喜了! 江星灿倒是欢喜得不得了,“妈,生个妹妹吧,这样的话,我弟弟妹妹都有了,弟弟也是姐姐妹妹都有了,挺好。” 江行野也是一阵惊喜,当初许清欢生孩子,他吓得心脏病犯的旧事早就忘到了脑后,只想到自己又要当爸爸了。 欢喜之余,感叹一句,“国家的轻工业也不行啊!” 一个套子都搞不出来,和人家差距是真的很大。 许清欢挺无语地怼了一句,“要不,为了你自己的幸福着想,你想办法提升一下这方面的生产水平?” 她作为一个中医,不太接受男人结扎,对身体其实不好。 “也不是不行!” 他最近又在想心思买门面,然后再开个大点的超市。 用简靖川的话说,不务正业。 但许清欢也知道,江行野太清楚后世的走向了,不比她这个从后世来的人差,他要么就去那种保密单位搞科研,让他几年见一次老婆孩子,还不如要他的命。 要么去现在的研究所,科研单位,按部就班地搞,他也不情愿。 江行野就不是那种会听从指挥,服从命令的人。 所以,他这种孤狼一样的性格,只适合单干。 许清欢就看到他不停地往家里那座三进的四合院买工具,成天不知道在里头鼓捣什么,但不管再忙,都会按时地接送老婆孩子上下学,每个月都会往家里拿一大笔钱。 许清欢原本还想着,家里现在三个阿姨,等生了孩子,要不要再添一个。 八五年五月,许清欢又生了一个儿子,江行野取名叫江驰星。 他竟然在家里当起了全职奶爸。 每天早晚到点就用个篮子把小儿子提上,开车去燕大找媳妇儿给孩子喂奶。 大点了,他就在家里给孩子添辅食,有模有样。 总之,他的同学们都奋斗在了工作岗位上,唯独他一个人,成天活得跟从前的八旗子弟一样。 但,拿回家里的钱,一个月比一个月多。 上江超市已经在燕城开了四家了,形成了连锁超市,后来方博然来投奔他,有了人手,他又把超市开到申城去。 江驰星两岁的时候,跟着许清欢一起上燕大托儿所了。 这小子也是猴精猴精的孩子,家里最小,成天想踩在哥哥姐姐的头上拉屎,经常会把江星灿气得跳脚。 但只要江星灿有时间,她又是最喜欢带弟弟的,比起对江驰景,她对江驰星更有姐弟爱。 江驰星从小就没有和许清欢睡一张床,孩子出生后,她当时正在赶博士论文,江行野正好有时间,小儿子可以说是当爹的一手带大。 许清欢起的作用,就是个粮仓。 九个月大的时候,江行野强行让儿子断奶了。 他担心长期喂奶,会伤了许清欢的身体。 两岁时,江驰星就和哥哥睡在一个房间里,由哥哥照顾他睡觉。 两口子现在晚上有了更多时间。 看到江行野拿出一个套套来,和以前空间里的套套没有两样,她挺吃惊的,“还有漏网之鱼啊!” 她实在是用不惯现在的工艺生产出来的套,反复使用那种,用过之后,用湿手帕包好,再用之前用温水清洗,洗涤时须装水检查“是否有破裂”,确定可用后再“把它擦干,撒上滑石粉,卷好、包好,放在阴凉处,留待下次再用”。 这种东西居然还要重复使用,而且第一次使用破裂,导致她生二胎的经历也挺恐怖的。 倒不是说她不想要老三,而是……万一又漏了,她岂不是还要生一胎? 现在已经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生育了,她也是捡了个漏。 “看不出来吧,我自己做的。” 许清欢更加惊讶了,拿着套子反复看,真的和之前空间里用的一样,薄且透明,韧性还挺强,生拉硬拽都没有破。 江行野拿了一个干净的,两人试了一下,还挺好用。 事后,江行野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这才将那玩意儿扔了。 “你打算开个工厂?”许清欢累得不想说话,但关键问题没法忽略。 “还挺有力气啊!”江行野搂着媳妇儿,“嗯,我觉得别人生产的我不放心,以后我们用的,我自己亲自做。” 许清欢好笑,翻了个身,趴在他身上,“那行啊,你打算在哪里开?” 她问完,听江行野不知道说了什么,太困了,就睡了。 第458章 十七年 江行野更加忙了。 跑了两三个月,秦三爷这边出面帮了忙,跑了一块地出来后,他就开始招兵买马,让罗金浩从上江大队带了一批人来,在圈起来的地上开始建厂房。 当初,秦三爷在安广县搞黑市的时候,手下有不少人。 秦三爷走,这些人被江行野笼络在了上江大队办的厂子里头,现在来的主要就是这些人。 厂子建起来后,江行野倒也没有一开始就布设备,而是用了以前办脱粒机厂的法子,他先订购了一批零部件,招呼手底下的人一起,弄成了一批机床。 这时候,已经快进入九十年代了。 政策越来越开放。 计划生育的政策则越来越紧,“康渤”套上市,以质优、套薄、价廉,被纳入政府采购名单,而其广告词“浪漫之事,由康渤守护”更是贴得满大街都是。 上江超市在收银台旁边放上套子,顾客买单的时候,顺便搭上一盒,不知不觉,也很贴心。 比起以前那种厚得像一层牛皮的套子,显然,这种超薄款更受夫妻们的喜爱。 居委会大妈听说这是江行野开的公司做出来的,跑来跟许清欢说,“你家江同志可真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许清欢心说,这得感谢她家老三。 时隔四年后,张长青和江保华都退休了,新上任的县领导班子请他们出马,带队前来找江行野,请求他出面接手上江大队的那几个厂子。 厂子都快荒芜了。 这一次,江行野没有推辞,接手了那几个他自己一手操办起来的厂子。 保留了所有员工,但调整了经营范围,缝纫机的业务被优化,增加了汽车设计与制造。 江行梅毕业后进了燕城的服装厂上班,她踌躇满志地准备做设计,结果,人家让她当了技术员,成天就指导裁剪工开裁床,质检人员把关厂子质量。 毕业后,她听许清欢的和霍迟尽快结婚,三年怀了俩,现在一儿一女,孩子都交给了老人带,她从单位辞职,接手了四姐妹服装厂。 霍迟在燕城军区,部队里也没有啥好企业安置军属,他回家的次数也少,江行梅正好可以搞自己的事业。 许清欢建议她将来把总部放在燕城,上江大队那边可以只当一个加工厂,将来扩大之后,燕城和申城都可以建工厂,呈三足鼎立之势。 江行野重新盘活了上江大队的那几个厂子之后,在燕城买下了一块地皮,打算建大楼,一是总部,二是组建研究中心。 至此,许清欢才发现,江行野的商业版图和书中所描述的还是不一样了。 他没打算搞什么大棚蔬菜,也放弃了家具经营,不打算和民生打交道,而是一心搞科技。 燕大五年半的高校教育,许清

相关推荐: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朝朝暮暮   女儿红   大风水地师   恶女嫁三夫   邻家少妇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妙拐圣僧   皇嫂   永乐町69号(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