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看望。” 孔甲满脸笑容,又是感叹:“陛下礼贤下士,难得明君,诸位快随我迎接陛下。” 常奉府的博士们齐齐整理易容,出去迎接赵凌。 扶苏也慢慢起身,跟了出去。 只不过他显得随意得多。 赵凌刚进常奉府,孔甲就率领一众博士儒生迎接。 孔甲见赵凌英气逼人,气质非凡,心中暗暗称赞,躬身道:“儒家孔鲋拜见陛下。” 赵凌打量了孔甲一番,孔甲已是满头花白,但依旧神采奕奕,好像遇到了什么天大的喜事一般,弯下的腰也藏不住翘起的嘴角。 孔甲是孔子的八世孙,本名鲋甲,字子鱼,一般人都称其孔鲋。 史书记载,孔鲋博通经史,文采绝妙,善于论古今演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孔鲋选择隐居不仕,令其弟子叔孙通出仕秦朝。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孔鲋将家中收藏的《论语》《尚书》《孝经》等书籍藏于老宅墙壁中,后隐居嵩山,收弟子百余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孔鲋带领弟子加入反秦队伍,被陈胜任命为博士、太师。 他多次为陈胜出谋划策,但陈胜未能听从其建议,最终导致起义失败。 孔鲋在与章邯的战斗中战死。 赵凌继位之后,他便不用再藏儒家那些典籍了。 “先生不必多礼,且与朕进屋相谈。”赵凌来都来了,自然打算将孔鲋收入帐下。 这位儒家当世的领袖,他还是需要拉拢的。 赵凌见着扶苏,也是关切地问道:“扶苏,这几日在这里还习惯吗?” 扶苏亦行礼道:“扶苏拜见陛下。”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 儒家门生的繁文缛节就是多。 “行了,自家兄弟,不必如此多的繁文缛节,朕赐你见君不拜。”赵凌还是很欣赏扶苏的,这位大秦的长公子德才兼备,如果让他来推动大秦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做得很好。 扶苏眉头微皱,见君不拜? “陛下,礼不可废。” 扶苏依旧很是执拗,他这几日也明白了,或许大秦在赵凌的统治之下会比他要好得多。 他是去过三川郡的,如果整个大秦都是三川郡那般光景,岂不美哉? 赵凌也懒得说了,“随便你吧。” 赵凌坐下之后,孔鲋忍不住进言道:“陛下,孔鲋以为,陛下不该将自己的功绩让给始皇帝,事实如何便该如何。” “陛下新君登基,正是需要政绩的时候,如此才能令大臣信服,才能统领百官。” 赵凌目光一冷,哼道:“先生是想说,朕篡改先帝遗诏?朕不该继位?是篡国的贼子?” 孔鲋刚洋溢在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不见,只剩无尽的惶恐,连忙跪拜在地:“陛下,孔鲋并无此意!” 赵凌当然知道孔鲋不是这个意思,孔鲋只是不愿不愿效忠嬴政,不想让嬴政也获得仁德之君,千古一帝的美名。 可他竟然试图将赵凌做的窗户纸捅破…… 嬴政是赵凌的老子,他不维护嬴政谁维护? 赵凌就来个已读乱回,吓得一众博士脸色煞白。 淳于越也紧跟着跪倒:“陛下,孔先生绝无此意啊!” 赵凌声音森冷:“朕遵始皇遗诏,孔鲋先生却要朕独占功绩,是想让朕背上不忠不孝之名吗?” “孔鲋不敢!”孔鲋已经失神,他没想到赵凌不仅不听他的建议,还给他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 如果真因他这一席话惹怒赵凌,赵凌改变主意,不在传扬儒学,那他可就成了儒家的罪人,死后也无颜面见先祖。 赵凌眼中寒光闪烁,问道:“始皇帝功盖千古,若朕按先生所说的做了,朕岂不成了欺世盗名之辈?” 孔鲋垂头不敢乱说,赵凌继续问道:“朕以为先帝乃千古一帝,孔先生可有异议?” 孔鲋只能说道:“始皇帝确乃千古一帝。” 赵凌这才满意地笑了,父皇,你看到了吗?这个曾经不愿效忠您的孔子后人,如今也得称您为千古一帝。 第67章:知青下乡 扶苏见孔鲋竟然率领儒家门生对赵凌行跪拜之礼,而且一副惶恐的模样,不免再次陷入了沉思。 赵凌继位,儒家门生对这位曾经的长公子态度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 赵凌是没有杀扶苏,但两人也算政敌。 儒家将一切都寄托在赵凌身上,自然要跟扶苏保持相应的距离,还要明确自身的态度才行。 淳于越与扶苏还是师生关系,扶苏又喜爱儒家学说,他来常奉府借阅纸质的儒家典籍,淳于越也不能拒绝他,但博士们也不能跟他表现得关系太好。 故而常奉府的博士少有与扶苏交谈,连淳于越都刻意地跟扶苏保持距离。 就像后世分手的男女,不敢跟前任走太近,怕现任误会。 扶苏生性温和,对于博士们的疏远,也不当回事,孔鲋阴阳怪气,他也只能受着。 本觉得这并无什么,但见到孔鲋等人对赵凌俯首称臣,诚惶诚恐的模样,他心中的某根弦被拨动了,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来。 好像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但似乎又不该是这样。 “诸位都起身吧。”赵凌语气冰冷,“朕不想再听到任何人质疑先帝。” “喏!” 儒生们纷纷应诺。 扶苏从赵凌身上仿佛看到了始皇帝的影子。 孔鲋自持孔子后人身份,乃是儒家领袖,嬴政一统天下之前,他见嬴政也未曾跪过,嬴政兼并六国后,他更是避而不见。 儒家无时无刻不像恢复周礼,对嬴政不敬之处颇多。 他们曾经的希望就是扶苏继位…… 若是扶苏继位,这些儒家门生会像对赵凌这般对扶苏吗? 赵凌见孔鲋臣服,没有再对始皇帝不敬,便说道:“朕曾与淳于仆射承诺过,当百姓富足,衣食不愁之时,便以儒家学说教化万民,大秦将以儒学为尊。” 孔鲋闻言,原本苍白毫无血色的脸上满是红光。 以儒学为尊?! 这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孔鲋大喊:“陛下圣明!” 淳于越和叔孙通等博士也高呼:“陛下圣明!”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国君主更注重富国强兵、兼并他国以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 儒家主张的“仁政”“德治”“礼治”等理念,在当时被认为过于理想化,难以快速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扩张。 所以之前儒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未成为主流思想。 嬴政统一六国后,法家思想是主导思想,而儒家思想则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赵凌说出大秦将以儒学为尊,让儒家门生心底的火全都燃烧起来。 赵凌何止是圣君,他已经成为儒家门生心目中的神明。 “孔老先生,如今大秦积贫积弱。”赵凌语气变得温和起来,双目看着孔鲋,眼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神色,“孔老先生来咸阳的路上应该也看到了,灾荒之年,大秦百姓流离失所,朕已竭尽全力救济子民。” 孔鲋感叹道:“陛下仁慈,上天必将垂怜,来年定是丰年。” “子不语怪力乱神,孔老先生何必将希望寄托在上天的垂怜上?”赵凌神情肃穆,“朕有个想法,既可以磨练儒家门生,又可救济苍生,亦可传扬儒家学说,且不必等到几年之后,当下即可。” “不知孔老先生可愿一听?” 赵凌此言说出,孔鲋激动得双眼放光。 他可不是傻子,赵凌说什么等百姓富足,衣食不愁之时,便以儒学为尊,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天灾连年,哪怕赵凌寻来海外的优良作物,也是要等的,还要看运气。 一次天灾就可以毁掉百姓辛苦一年的作物。 他真能活到那一天吗? “陛下请说!” 赵凌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博士。 众人的看赵凌的眼神热切,充满了期待, 赵凌张了张嘴,犹豫片刻,最后轻笑了一声,摇头道:“算了,还是不说了,诸位还是研究学说吧,朕回宫了。”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 孔鲋连忙上前抓住了赵凌的衣角,大喊:“陛下留步!” 赵凌回首看了孔鲋一眼,孔鲋连忙松手,往后推了两步,局促地往后退了两步:“是孔鲋失礼了,还望陛下明言。” 赵凌依旧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叹了口气:“朕这个想法有些不切实际,儒家博士尊贵……” “朕的想法是,让儒家门生前往各县各乡,除了开办私塾教百姓识字明理之外,还有便是,身体力行,帮助贫困的百姓耕地开荒,实行先富带动后富,使百姓深切地感受到儒家的好。” “百姓如果还在为衣食发愁,又哪来的精力去学习儒学?可是,朕怕儒家的门生吃不了这个苦。” 赵凌顿了顿,叹了口气:“大秦百姓大都目不识丁,朕刚刚继位,又没什么人才可用,想要让百姓都学习儒学,也只有依靠整个儒家了。” 孔鲋闻言,连忙说道:“陛下,儒家门生愿意为陛下效劳,愿即日前往各地教化百姓。” 赵凌同样情绪激昂地说道,“孔老先生大义。” “朕以为,孔老先生可以为各县各乡划分门生,都是自愿前往。”赵凌继续细说,“能让十户人都吃饱穿暖或是让百人识字,默写出一本儒家典籍者,可上报与朕,朕将亲写其生平与功绩,命人在当地立功德碑,镌刻其上,供后世瞻仰。” 赵凌这一套有点类似知青下乡,这年头能拜入儒家,读书习字的,基本都是有些家底的人,让他们去帮助各郡县乡里的贫民,他们还自掏腰包,尽心尽力。 当世儒生重名胜过重利。 之前嬴政焚书坑儒对儒家思想进行直接打压,也是希望通过这一措施,消除儒家思想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 赵凌现在把机会摆了出来,直接让儒家传世,还弄出立功德碑这种奖励。 他亲写其生平与功绩,这个意思就是,做出功绩的儒生将入他的眼,说不定今后还会重用。 这消息传出去,儒家门生们恐怕散尽家财也会尽力达成赵凌的任务, 家中富裕者,恐怕会迫不及待散尽家财博取这传颂后世,入皇帝法眼的机会。 第68章:扶苏反对儒家传扬天下 “陛下!不可!”
相关推荐:
gl百合:《修真之情敌是剑》
绑定系统后白月光黑化了【1V2】
龙纹战神
陷阱(高)_御宅屋
绮怀(民国)
重生星际:上将夫人乖又野
四合院:开局炮轰秦淮如
春山可望(np)
【网王】我的身体不对劲
甜疯!偏执陆爷家娇包是玄学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