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 > 第113章

第113章

。 第181章:牧民术 “陛下,孔鲋已无求死之心。” 赵凌正批阅文书,张良进了章台宫。 “善!”赵凌放下毛笔,松了口气,“原齐地的那些贵族应该也老实了。” 张良点头道:“陛下高瞻远瞩,臣下佩服!” 齐国是大秦最后兼并的,当年王贲率兵攻齐,齐不战而降,原齐国贵族也被齐王建裹挟着投降。 秦与齐之间的战斗并不惨烈,所以齐国遗民对大秦并无太深的仇恨,反秦的势力并不算明显。 可也正因为如此,原齐地的大族几乎没有遭到战火的荼毒,实力是六国遗民保存得最好的。 之前不少赵楚余孽都藏在齐鲁之地,结交当地宗族权贵,如果孔鲋死在咸阳或者路上,某些人肯定会动乱起来。 而且那孔氏宗族也会掀起波澜。 虽说赵凌完全可以凭借武力解决,但作为一个统治者,用武力解决问题反而是最下乘的。 强行引起鲁地之乱,以兵力镇压,与只用两本书便让儒家彻底为帝国效劳。 如何抉择,还用想吗? 赵凌可以预见,孔鲋回去之后,定会真心实意地让孔氏一族效忠大秦。 赵凌看着张良,笑到:“张良丞相找朕,不仅仅是为了孔鲋一事吧?” 张良犹豫了片刻,说道:“陛下,前几日各郡县的文书,臣与尉丞相皆是商议过的。” “三十五个郡县,税收没有上缴国库不说,皆还向朝廷要钱粮,这实在是说不过去。”张良沉吟道,“若各郡县都需要朝廷的扶持,那郡县制似乎还没有分封制强吧。” 张良曾是韩国的贵族公子,秦朝的统一,取消了贵族们的封地,使张良家族破灭,故而张良一直是倾向于以分封制治国,哪怕在三川郡时,已经被赵凌说服,但眼前这种状况,让张良忍不住旧事重提。 赵凌盯着张良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道:“子房,你便莫要再想分封制了,周朝的分封制,最后导致什么结果,你已经看到了。” “你若是只想求一己之利,你要多少钱粮,要什么珍稀之物,朕都可以给你。” 张良连忙说道:“陛下,臣并不是重提分封制,也不是要什么东西,只是认为,朝廷不该给各郡县过多的扶持。” “至少不能郡守们要就给。” 如果是分封制,各封地的王应该每年朝贡才是,而不是像如今这般,郡县的赋税朝廷没有收就算了,竟然还从国库拨款出去。 至少从封建君主的角度来看,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大秦就三十六个郡县,除了三川郡以外,另外三十五个郡县今年皆没有上缴赋税,不仅仅如此,赵凌还给每一个郡县都拨了大量的钱粮。 赵凌还是很耐心地说道:“各郡县今年所收赋税皆不上缴,这是朕将郡守们派去任职的时候便已交代。” “今年大秦各地饥荒,本就减免了不少农民的赋税,若是想要让全国都如三川郡一般富庶,让百姓都不用挨饿受冻,那是需要大量的钱粮来维持的。” “更何况还有修路,建房,修建发电站,修建河坝,治理水患。”赵凌眯眼道,“郦食其已经让三川郡的富商们前往各郡县,大秦的血液将流动起来。” “财富不能就聚集于咸阳,而是藏富于民。” 赵凌的治国理念明显与商鞅、李斯的弱民强国政策背道而驰。 张良沉默了,以他的见解,是能理解赵凌的做法的,但是真这样做,他又觉得不对劲。 至少眼前的情况来看,朝廷并没有得到什么收益,反而要拿出许多钱粮出去。 若是封诸侯,不可能出现这种事。 赵凌之前只是跟张良说过分封制的坏处和郡县制的好处,但目前大秦的版图是空前的大,一个疆土辽阔的帝国该如何治理,张良也是需要学习的。 不同于后世之人,无论华夏大地分裂成什么样子,只要有人站出来,那必定是将一统华夏作为毕生追求, 无论经历了什么,华夏民族最后都会走向统一。 在当代正常人看来,嬴政非要将那么多的国家融合成一个国家,大家生活习惯不同,文化也不同,之前的千百年来,大家都是这么过的,统一才是违背天下人的意愿。 时代的局限性,还有张良的思想其实也跟西文彦他们那些贵族差不多。 这无关乎才智,他身为大秦丞相,上表的文书当中字里行间其实也看得出来。 他曾上书《牧民术》,是用道家之术来治理百姓。 赵凌承认,他写得很好,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察民情于未形,牧民者之修养…… 但从“牧民”二字,难道还看不出张良的内心是怎么怎样的吗? “牧”字可用在牛羊牲畜上面,在当世也用于民。 因为在贵族的内心,民与牛羊牲畜无异。 这种潜意识写出来甚至不会察觉有任何问题,这才是最可怕的。 无论张良是何等的经世之才,甚至他都与赵凌之间交谈过许多次,赵凌已经以后世的一些学说努力改变他的观念,他那个“牧”字落在赵凌眼中依旧刺眼。 赵凌见张良沉默,下意识地问道:“子房,若人无贵贱之人,你觉得这样的天下好吗?” 张良摇头道:“尊卑当有序,否则天下将大乱。” 好吧,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答案。 赵凌继续说道:“那朕希望子房能将天下的庶民至少当人看,而不是牲畜。” 张良眉头紧皱:“陛下何出此言,张良从未将庶民当作牲畜看待,只是尊卑地位有序,天下才能有序。” 张良自己都觉得自己对百姓很好了,也认可赵凌的仁政和各种想法,他甚至不明白赵凌为何会问出这样的话来。 赵凌终于是忍不住说道:“子房献上的《牧民术》,朕已看过,只是想问,何为牧民?” 张良再次陷入沉默,他屏住了呼吸,盯着赵凌的眼睛,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出来,脸上的神情更是变幻莫测。 牧民? “陛下……” 第182章:神之一手 “陛下,臣……”张良本是能言善辩之人,一时竟语塞。 他的内心如果真的将天下黎民百姓当人看,那他就不会写出那个字。 道家问心。 他扪心自问,自己似乎更多的还是在乎怎么高高在上地凌驾于百姓之上。 他似乎还是那个韩国贵族公子张子房。 赵凌笑了,张良没有任何的辩解,反倒证明他已经想到了,这是一件好事。 无论他的内心某些思想是怎样的根深蒂固,至少赵凌提出这件事后,他的理智告诉他,把民不当人看不是一件好事。 不会像西文彦、王绾等人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他们嘴上的仁义只是一块遮羞布,只是将仁义之名加于己身,以此来凌驾在那些“不仁”的贵族之上。 “仁”与“不仁”,不过是贵族权贵们攀比的工具。 这也是法家为何反对儒家要以仁政治国的原因。 “臣有愧!请陛下降罪!”张良已经彻底无言了,“臣请辞丞相之位,臣不配!” 若是别人请辞,赵凌肯定直接应允了。 之前在他面前请辞的人,他可没有一个挽留的,有时候甚至连装模作样都难得装。 “子房不必如此!”赵凌笑道,“有些根深蒂固的理念已经种进你的心里,你并无错。” “论迹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 赵凌上前拍了拍张良的肩膀,“朕从咸阳聚集如此多的财富,若不用之于民,那些金银就是一堆冰冷无用之物。” “只有将金银用之于民,以此换取百姓的劳作,百姓以此换做粮食布匹,长期以往,大秦才能真真的富庶。” 张良思索着赵凌的话。 自古以来,金银都是作为财富的象征。 可陛下说,若不用之于民,那些金银就是一堆冰冷无用之物…… “以金银换百姓的劳作……” “百姓以金银换做粮食布匹……” 张良嘴里轻喃赵凌所说的话,不过片刻,他的眼底异彩横生,他懂皇帝的意思了。 那些金银若是不用出去,只是在贵族之间使用,用处的确不大。 这也算是治民之策吧? 如此百姓也当过得更好,对生活更有希望。 张良问道:“陛下,此等做法可是尉丞相上书?” 赵凌笑了笑:“这不重要。” 张良很快就反应过来,尉缭同样不赞成将国库的钱粮大肆发放到各郡县,这怎么可能是尉缭提出来的? 定然是陛下自己想出来的。 张良对赵凌一直很佩服,但他实在想不明白,秦武帝怎么会懂这么多? 之前咸阳一直传二公子愚钝吗? 他去了三川郡之后,身边就一个尉缭,可他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懂治国之道。 大秦统一之后,疆土如此辽阔,就算让春秋时期任何以为君王来管理者天下,恐怕也会出不少的乱子。 秦武帝年岁十八,却仿佛生而知之。 “陛下,臣斗胆问一句,陛下之才学,可是始皇帝所授?” 张良当了丞相之后,每日都要替赵凌先处理一些文书,自然明白一国之政务是何等的复杂。 始皇帝的能力让张良细思极恐,在他看来,除非是始皇帝亲自教赵凌,否则赵凌不可能懂得这么多。 就算是换作一个厉害的帝王,最多也就是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不出乱子,解决掉叛乱,平衡好朝上的臣子。 可赵凌竟然疯狂改革,弄出那么多前无古人之事。 这样的人,已称得上圣君,可他才十八岁,谁教的? 除了那位千古一帝,还能有谁? “也算吧!”赵凌以史为鉴,始皇帝自然也算是他的老师。 张良感慨道:“大秦先有始皇帝一统天下,又有陛下此等圣君,大秦当盛!” 赵凌对张良的影响已经算是很大了,在遇到赵凌之前,他一直都称嬴政为暴君,如今他竟然无比的敬佩始皇帝,也实在难得。 赵凌却是一直觉得,还得是他父皇厉害些,毕竟他是多了两千年的见识,如今处理起政务来也是头疼不已。 始皇帝何等大才,竟然在没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频频做出那么多英明无比的决定。 哪怕后面被方士

相关推荐: 「NP」离开冷宫之后   分手后,小叔子夜夜敲我房门   帝王业(H)   疯批稳定剂(合集)   炮灰,但万人迷[快穿]   修罗场系统   当一条龙砸到一个人(人兽)   四合院:我是棒梗的大伯   苍穹之怒   三妻四妾外传4——老爷练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