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死,赵凌更在意民生以及《万民典》的编撰。 若是能再从氏族贵族的手里再抠出些粮食和钱财,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了。 熬完夜,赵凌一觉睡到日上三竿,不紧不忙地用过膳,这才带了几名陷军营的高手低调出宫。 扶苏被封长安候,负责编撰《万民典》以及派往各郡县的儒生选拔。 之前上朝的时候,孔鲋和淳于越就儒生选拔一事以及《万民典》的编撰问题上书。 总而言之就是与扶苏意见不和,想让赵凌定夺。 赵凌都以军务繁忙,战事要紧,让他们自行商议直接堵住了两人的嘴。 尔后孔鲋和淳于越各种求见,他都避而不见。 他的心中本就早有抉择,但身为皇帝,总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吧? 他可不想像诸葛孔明那般活生生累死。 一个穿越者,都当皇帝了,没有花天酒地,后宫三千快乐一下已经算是道德败坏了,忙于军事和搞钱就算了,不可能什么事情刚开始做就要他来定夺,那还要他们这群大臣干什么? 常奉府。 博士们争吵的声音不断传来。 “荒唐!我儒家学说为何要与阴阳家结合?” “竖子!有辱圣贤!不伦不类!就算你是皇帝的门生又如何?儒家圣学岂能说改就改的?” “长安候,此事老夫决不妥协,就算陛下亲至也是无用。” …… 孔鲋等儒家门生近些日子也是被折腾疯了。 他们在协助编撰《万民典》的过程中,科农院的冯瑜竟然要将阴阳家的学说与儒家学说融合,扶苏作为主编,竟然认为不错。 儒家是儒家,那就是孔孟之道,为何要与阴阳家结合? 孔鲋作为孔子的后人,更是不会同意的。 这要是编写进《万民典》中,他死后有何脸面去见先祖? “若长安候决议要如此,那儒家学说便不入万民典,我儒家门生也不再去各县郡了!” “我儒家门生去各县郡,可都是自掏腰包,没让国库掏一枚钱,若是如此,还要改我儒家圣学,那我等便令门生都回来了,到时看两位如何与陛下交代。” 孔鲋仗着自己儒家领袖的身份,根本没把扶苏和冯瑜放在眼里。 儒家这些人也不傻,开始被赵凌画下的大饼冲昏了头,冷静下来之后便意识到,赵凌是在利用他们。 只能说这种程度的利用在赵凌的大饼前,他们是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罢了。 儒家与皇帝相辅相成,各取所需。 扶苏虽然被封长安候,但孔鲋并不觉得赵凌心胸已经宽阔到还会重用扶苏的地步。 至于冯瑜天子门生的身份,他便更未放在眼里,赵凌的门生数百人,科农院那么多人,他们说什么重要吗? 就算是科农院院长陈平,他敢说什么改儒家学说吗? 冯瑜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竖子,安敢如此? 孔鲋等人口舌如剑,说得冯瑜都不知如何应答,红着脸,杵在那里沉默不语。 扶苏近日才听冯瑜讲起将阴阳家、道家、法家与儒家融和,在当前儒家学术的基础上更改了不少,以对皇权的巩固,他亦是觉得甚好,所以想要编入《万民典》。 有关儒家学说的改动,孔鲋、淳于越等人皆不同意,认为他们这是对儒家学说的侮辱,对孔孟圣人的侮辱。 也正因如此,争吵不断。 扶苏和冯瑜二人在常奉府可谓是受尽白眼和辱骂。 什么竖子、狂徒,数典忘祖,虽然骂得不是很难听,但他们二人也是灰头土脸的。 赵凌领人进了常奉府,却未让人禀报,还没进去就听到孔鲋和淳于越在那撒泼。 他也不出声,就在门口想等他们骂完,看他们能不能将后世的国粹给骂出来,结果来来回回就那么两句,属实没有新意。 赵凌觉得,如果他是扶苏,敞开了骂,能将孔鲋骂到心肌梗塞而亡,其他人肯定一个不放过,一个个骂哭都可以。 “孔御监,朕方才听你说,你要召回儒家门生?不愿教孩子们习字了?” 赵凌人未到,声音就先传了进去。 常奉府内一时间如沸腾的开水突然变冷,一个个博士愣在原地,回头望着赵凌。 博士们纷纷匆忙向赵凌行礼:“参见陛下!” 赵凌却是看都没看他们,只是淡淡地说道:“那便将儒家门生都召回来吧。” “孔御监方才可是说,儒生们都是自掏腰包了?朕可是批了每月一位儒生三千钱的俸禄,孔御剑是觉得少了?” 要知道除了三川郡,一方县令一年也不过六万钱,折合每月才五千钱呢,赵凌给每位儒生每月千百钱,还是俸禄,也就是承认他们是大秦的官员了。 虽然一月未到,没发俸禄,孔鲋竟然还敢说儒生们都是自掏腰包,那赵凌肯定得挑他的刺了。 还要召回门生以此为要挟? 不愧是怼天怼地的先秦儒学。 扶苏可是皇族,又是赵凌封的长安候,他们还一口一个竖子,根本就没把皇权放在眼里。 一群腐儒,不断强调以德化民,批判法家苛政猛于虎,实际上并无多大影响力,难怪嬴政会瞧不上他们呢。 想要儒家为尊,至少你得为皇权服务啊!这点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怎么可能玩得过李斯他们? 第122章:长安候,你这是乱来 孔鲋和淳于越等人已经吓得脸色煞白。 孔鲋慌忙上前,再次拱手道:“陛下!孔鲋断无此意!陛下莫要误会!” “呵?”赵凌冷笑一声,“看来孔老先生对朕所封博士御监一职甚是不满,与朕言谈,既不愿带上官职,甚至都不称臣,既然如此……” “陛下!”孔鲋已经麻了,连忙打断赵凌后面的话,“臣博士御监孔鲋绝无对陛下不敬之意,只是扶……只是长安候仗着陛下恩宠,竟然擅自更改儒家典籍,臣身为博士御监,实难容忍,故而才言语过激,望陛下恕罪!” 孔鲋实在怕赵凌一句既然如此之后就将他罢官,然后召回儒家门生,不再重用儒家,只能硬着头皮打断赵凌的话。 因为刚才赵凌挑他没有称臣,也没说官职的刺,谈及扶苏的时候,更是直接称其为长安候,再不敢直呼其名。 “噢?如此吗?”赵凌把接下来的话给收了回去,只是冷冷地看着孔鲋。 在赵凌看来,西汉董仲舒等人改善过后的儒家学说是可以用来稳固皇帝统治和教化百姓的,那也是可以成为大秦为维护等级秩序的政治工具。 就目前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尚未成体系不说,单纯的强调“仁政”“民本”“礼治”,并无实践空间的理论学说。 不能用来巩固统治,要它何用? 冯瑜跟着扶苏编撰《万民典》,本就是赵凌授意,作为赵凌的得意门生,他完全可以发挥出董仲舒的作用。 只是这样的理论,如果由扶苏提出来,效果会更好一些。 扶苏之前就是儒家门生,他又是嬴政的长公子,赵凌封的长安候,虽无实权,但地位尊崇。 冯瑜一个籍籍无名之辈,提出如此划时代意义的言论,自然是会遭受一些非议。 很显然,冯瑜给扶苏说通了,扶苏也认可这样的做法。 只是这一次扶苏没能像之前那么刚硬,面对儒家的领袖,曾经的师长,提出在当今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言论,他也变得有些不够自信。 毕竟还未实践的东西,他又怎敢断言一定该这么做呢? 扶苏的眼界和才华都是上等,却是缺了嬴政那股子天下唯吾独尊的霸气。 孔鲋在赵凌的凝视下莫名的心慌。 赵凌登基之前,儒家被法家打压得体无完肤,在朝堂之上虽然也有不少门生担任博士,实际上根本没什么话语权。 如今赵凌算是给了他们儒家机会,若是惹怒了赵凌,之前的努力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孔鲋只能小心翼翼地回道:“请陛下明察。” 赵凌不再问孔鲋,目光落在扶苏身上。 扶苏依旧儒雅谦逊的模样,相比方才口不择言,面对赵凌又战战兢兢的孔鲋,他更像是儒家的传人。 赵凌只是语气平淡地问道:“长安候,可有此事?” 扶苏仅仅只是犹豫片刻,目光与冯瑜短暂的接触之后,正色道:“陛下,臣以为当下儒家的学说并不适合大秦,若陛下欲以儒学教化天下,应与法家、阴阳家相融合。” 孔鲋闻言,激动地说道:“陛下,您听见了,擅改圣人学说,还与别家学说融合,此为人言否?融合之后,那究竟是哪家学说?” 扶苏说出他以为当下儒家的学说并不适合大秦时,孔鲋就想打断他说话了,但碍于赵凌的威严,勉强听他说完。 哪怕是面对赵凌,他依旧还是说出“此为人言否?”这样的话来,可知他内心是何等的愤怒。 淳于越也是在旁气得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仿佛在后悔自己教出了一个数典忘祖的学生。 在他看来,扶苏这就是对整个儒家的背叛。 他已经开始质疑扶苏的人品了。 他们都忘记了他们在赵凌的威逼利诱之下,弃扶苏如敝履。 “长安候以为,需怎样改,儒家才可用?”赵凌问出这样的话,心中也是一阵暗叹,扶苏如果早有这样的觉悟,父皇恐怕直接就立他为太子了,哪来这么多事? 至于怎么改? 冯瑜是他的学生,让冯瑜跟着扶苏修《万民典》一事是他早就计划好的。 他就想看看,冯瑜有没有能力说服扶苏,也想看看扶苏是否开悟。 两人的能力一同察看。 结果似乎挺令人满意的。 扶苏还没开口,孔鲋就高声喊道:“陛下!” 赵凌差点没给他吓一跳,疑惑地望着孔鲋,问道:“博士御监有话要说?” 孔鲋热泪盈眶,慢慢跪地。 常奉府众位博士纷纷跟着跪了一片。 孔鲋这才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圣人之典籍,怎可妄改?慎行啊!” 扶苏见状也没再说了,这齐齐跪了一片,他再说下去,这些儒生怕是要死谏了。 扶苏欲言又止,赵凌也算再次见到扶苏的“软弱可欺”,这些儒生就如此跪着,便能堵住他的嘴,要是真让扶苏当了皇帝,这些腐儒死谏的成功率究竟该有多
相关推荐:
燕南宫史
穿成兽世顶流雌性,全星际疯了!
苏婧在留学中堕落
撩遍顶级哨兵后,我被全星际垂涎
太一道果
我白锦一身正气
都市:我能吞噬万物
军婚发糖:彪悍俏军嫂的八零年代
笨蛋美人勇闯无限流
你好,河豚小姐【SP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