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张良还是萧何,哪怕赵凌再欣赏他们,画的饼该给就给,但该敲打的还得敲打。 第215章:只能是孤家寡人 萧何离开章台宫,赵凌终于休息了,他却有些睡不着。 他收服历史上的汉初三杰作为他的班底,这中间费了很大的劲。 萧何、张良皆是治国之才,韩信也是统兵的良将。 但人都是有贪恋,有私欲的,最重要的是,千百年来,分封制已经深入人心,嬴政大一统后,皇帝集权太快,哪怕王翦之前上书要良田美宅的时候,也调侃过始皇帝,反正都不会封地封王,不如多赐些良田美宅,让他留给后人…… 王翦是知急流勇退之人,但上奏文书中,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得出,他其实是想要封地的,只是碍于始皇帝之龙威,只求自保,不敢奢求。 历史上,刘邦虽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但西汉初期却采用了郡国并行制。 也就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所封土地等同国中之国。 刘邦跟嬴政比起来,他只能算“阉割版”皇帝,不同嬴政唯我独尊的皇帝。 刘邦如果不搞分封,皇帝都当不上。 可见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是多么想要封地。 不仅仅是他们,王贲不想要封地吗? 他只是不敢要! 赵凌太过霸道,权术玩得太厉害,王贲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赵凌不想分封。 他若敢开口要,赵凌或许真会给,但势必遭到清算。 张良和萧何这两人都是知进退的,但朝中其他的人…… “必须让大一统的思想深入民心。”赵凌早就在做这件事了。 这段时间,各郡县乡里,总有说书人与百姓将郡县制的好处,传达谁欲搞分封,便是天下的罪人。 分封制就是战争的祸根起源,批判周王朝的无道,便是周王朝分封制才导致战国八百年战乱…… 只有郡县制才能让天下真正的太平,不起战端。 阿青坐在章台宫的屋檐之上,朗声问道:“陛下还不歇息?” 赵凌一个纵身也跃至宫殿之上。 屋檐上铺满了雪,赵凌却一屁股坐在阿青旁边,笑道:“阿青,你说,皇帝是不是只能是孤家寡人?” 阿青疑惑地看着他:“嗯?你没母亲吗?” 赵凌感觉阿青像是在骂他,白了她一眼:“身为皇帝,朕在太后那里,也需得用手段,说实话,朕不算真诚,朕与太后也不可能似寻常家母子那般母慈子孝。” “你说今天啊,你不也说了,你演一场戏,少死许多人呢,我倒觉得很不错。”阿青手里拄着剑,雪并不算大,她盯着赵凌的眼睛笑道,“只是你今日骗扶苏可没骗到,还被他给……拿捏?是叫拿捏了对吧?” 阿青的眼眸清澈干净,夜色与白雪,却不如她的眼睛好看。 赵凌和阿青对视了良久,沉吟道:“朕是想说,朕不能将大臣当朋友,也不能单纯的将太后看作母亲,不能将扶苏简单地当做兄长,哪怕大婚之后,皇后也不能简单地当作妻子……你懂我意思吗?” 阿青摇头:“不懂!但我将你当朋友。” 赵凌轻叹了口气,因为皇帝的身份,哪怕他再欣赏张良、萧何和韩信,也不能将他们当作朋友,因为那样会影响他对人,对大局的判断。 从扶苏和太后的身上,他能感受到亲情,却也不能因为亲情而影响自己的决断。 否则他就该重用外戚了。 阿青和盖聂却是例外,因为他们对权势并不感兴趣,他们可以为赵凌效死,图的却只是天下太平。 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是贵族,他们代表的其实是天底下受苦的百姓,他们也更加的纯粹。 也正因如此,赵凌不给盖聂、阿青封官,也不愿娶阿青。 从内心深处来讲,他很喜欢这个女子,喜欢到想仔细看她的眼睛,却又不敢看。 他怕自己动了心,怕这段纯粹的感情因为婚事而变得不再纯粹,也怕这冰冷的咸阳宫束缚了这位无拘无束的女侠。 赵凌没有再说话,他脱下了自己的袍子递给阿青,阿青也顺势接过披在自己身上。 两人就这么望着天上纷纷落下的小雪,望着偌大的皇宫。 直到雪渐渐变大,赵凌才起身道:“朕记得你说过,朕若当上皇帝,你想当个女将军。” 阿青同样起身,瞥了他一眼:“说过吗?我忘了。” “或许说过,但现在不想了,你不是也说,天底下的女人都善变吗?” 赵凌暗松了口气,毕竟当将军,多半是不会久居咸阳,也不可能随时在他身边,他们的关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善变的女人!朕困了,睡觉!”赵凌说完就跳下房檐。 阿青喊道:“你的衣服。” “天冷了,你先穿着。”赵凌径直回寝宫,这一觉倒是睡得踏实。 阿青眉眼带笑,披着赵凌的长袍,坐在屋檐之上,一坐便是一夜。 …… 一月的寒风呼啸,咸阳城中白雪皑皑。 赵凌早已经令人在全国各地修建了收容灾民的民院。 民院之中十二个时辰供应柴火和薄粥,凡是进入民院避难之人,登记造册,三月将为国家做一月的工作为补偿。 以前到了寒冬腊月,普通的庶民可没有这等待遇,能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便已是万幸,如今有房子不说,还有柴火与热粥,让他们三月做一个月工,他们对秦武帝已是千恩万谢了,各处灾民都在高呼吾皇万岁。 谁将他们当人,百姓心里是清楚的。 什么韩楚赵魏,什么六国遗民? 当年那些国家的君王管过他们吗? 一到寒冬,冻死的人不计其数,君王岂会管他们这些蝼蚁的死活? 可秦武帝管了! 自秦武帝登基之后,百姓能明显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好了,至少绝大多数人有了自己的田,冬天也不必担心饿死,修建长城和服兵役竟然也不是强制的了,还有钱拿。 百姓们只感觉这天真的变了! 哪怕是寒冬,也无所畏惧了。 大臣们高呼陛下万岁或许只是说说而已,但那些真正受到皇帝恩惠的百姓,他们是真希望秦武帝能活上一万岁,那他们的日子就不会像以前那么苦了。 第216章:武成侯还能提动刀否 王翦一行人出了咸阳之后,并没有直接就迫不及待地奔赴三川郡。 他从咸阳向东出函谷关,沿黄河以南的崤山通道东行,经弘农郡、陕县,也算是时隔多年,再重新看看这片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土地。 三川郡是秦控制关东(六国旧地)的核心区域,东通中原,南扼荆楚,北临赵魏,王翦当年灭燕、灭赵、灭楚的时候都有经过三川郡。 一路慢行,寒风凛冽,王翦也穿上了赵凌为他准备的棉衣和羽绒服,并不觉寒冷。 路上各地皆有新建民院,这些民院由混凝土和砖石建造,不似那种风一吹就冷得没边的茅草屋。 王翦也领着人进去看了,官吏竟然负责为百姓提供早已准备好的柴火,每人都还有热粥,百姓不知他身份,只知他是咸阳来的,旁边的官吏却战战兢兢再左右候着。 “这位大人,您一看就是朝中的大官,您回咸阳之后,还请向陛下传达我等贱民的谢意。”一位老叟热泪盈眶地望着王翦,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 “我等贱民此生见不着陛下,若有来世,愿为陛下做牛做马。” “大人,万请定要将我等对陛下的感激和崇敬传达,若无陛下,我等不敢奢望能活过这个冬日。” 民院中的百姓并没有更多的诉求,他们只希望这位从咸阳出来的大人物能为他们传达一下对皇帝的感激。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此生住过最好的房子,竟然是皇帝提供给他们这些灾民的民院。 祖祖辈辈多少年来,也未曾听说过这等好事,皇帝竟然让灾民住这种能挡风挡雨,结实无比的房子。 郡县中多少显贵还没能住上这等房子呢。 王翦面对这些跪在他面前不住叩首的百姓,内心百感交集。 曾经是有不少人向他叩首,但不是效忠于他,便是求饶命。 他这么大岁数,见过的人和事实在太多,却也从未曾想过有生之年能见到今天这一幕。 百姓对皇帝和贵族绝大多数只是畏惧,却谈不上敬仰。 秦武帝这也算开了先河。 王翦并没有在某地久作停留,二十余天,踏着风雪来到三川郡。 他一行人一路畅通无阻,刚到三川郡,郡守郦食其,西以珏和孟浩林就已经在城门口等候。 这可是王翦啊! 赵凌早就通知了郦食其。 郦食其也将这消息告知了西文彦他们二人。 王翦和王迎下了马车,郦食其连忙迎了上去:“武成侯一路舟车劳顿辛苦,在下乃是三川郡郡守郦食其,奉陛下旨意在此等候。” 西以珏和孟浩林也不甘落后。 西以珏忙上前行礼:“拜见武成侯,晚辈西以珏,家父令晚辈在此等候。” “拜见武成侯,晚辈孟浩林,家父令晚辈在此等待武成候。” 武成侯之威名响彻大秦,他亲至三川郡,西文彦和孟巍然怎敢怠慢? 就拿之前他二人在咸阳时为了雕像的那么三分高低争得死去活来,若王翦出面,就算将他二人雕像砸了,两人连屁都不敢放。 郦食其瞥了那二人一眼,然后说道:“武成侯,陛下令下臣安排将军的衣食住行,还请随下臣入城。” “不可!”孟浩林连忙挡在前面,“武成侯,家父有要事相商,还请武成侯随晚辈同行。” 郦食其打量着孟浩林,语气有些不善:“孟公子,本郡守是受陛下之名在此迎接武成侯,孟家族若有要事与武成侯相商,理应登门拜访,岂有让武成侯登门的道理?” 这听起来属实有些荒唐。 西文彦和孟巍然的确曾是朝中老臣,如今也得陛下重用。 可他二人在王翦面前还真不算什么大人物。 皇帝安排在先,王翦年事已高,刚至三川郡,西文彦他们自己不来相迎,差两个晚辈让王翦去找他们? 他们哪来的胆子? 王翦盯着孟浩林,他从孟浩林的脸上看到了紧张。 孟巍然要见他? 让他过去? 孟浩林在王翦的注视下,只觉浑身
相关推荐: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实习小护士
玩笑(H)
痛之花(H)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妄想人妻
我有亿万天赋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萌物(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