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人觉得赵凌这般赏赐那些当兵简直就是浪费财力,可在赵凌的威压之下,也只能高呼吾皇圣明。 张良却上前道:“陛下,自古以来服兵役便是强制的,陛下重金征兵故也可以,但这对财政而言无疑会产生巨大的负担,还望三思!” 第207章:三年规划不能被打乱 “兵在精不在多。”赵凌面对张良的劝谏,笑道,“当兵的俸禄远高于务农,又没行商之风险,百姓自然趋之若鹜。” “如今大秦军备精良,远胜匈奴,五年之内,匈奴已无一战之力,的确无需重兵镇守北方。” “五年之后,更是不必说了!” 赵凌果断地宣布道:“大秦境内,如今最重要的便是,保证百姓的安定生活,剿匪、平匪,休养生息!” 他没有穷兵黩武地真的要灭绝匈奴,然后再直接征讨西边月氏和羌人。 因为就目前而言,没有必要。 大秦的疆域已经是自古以来最大的了,之前的六国遗民需要慢慢融合,让他们接受自己是大秦子民的事实,让他们对大秦有认可感。 说完这些,赵凌才回答张良的问题:“张丞相说,重金征兵会对财政产生巨大的负担,朕不这么认为。” “金银只是货币,若是乱世,千两黄金不抵一碗粟米,花金银让百姓富足,使民间金银流通,提高百姓的生产力,如此金银才有它的价值。” 这些道理赵凌之前与张良说过,张良也早已明白,但他必须当着众大臣的面提出来,让皇帝来为不明所以的大臣们解惑。 这样也才能君臣同心,而不是让朝中大臣们仅仅迫于皇权不敢言。 “如今各郡县生产农具的厂房都已办好,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春日将近,昨年播下的种子也该收获了,丰年之后,天下百姓也不会再缺粮,今后也会越来越好。” 张良等赵凌说完之后,也是垂首道:“陛下,张良受教了。” 韩信大捷归来,他认为匈奴已不成气候,再次站出来谏言道:“陛下,臣请再战匈奴,无需其称臣,直接灭其种族,一劳永逸,岂不更好?” 赵凌眯眼盯着韩信,这小子当真杀红眼了,出道即大捷,立如此不世之功。 没有经历沉淀的韩信,还是那个兵仙吗? 韩信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只需给臣二十万精兵,臣一年之内,杀尽匈奴!如此长城便不必再筑,也无需再交易牛羊,草原上的牛羊皆是大秦的。” 赵凌就盯着韩信又深深地看了一眼,目光扫过朝堂之上的众位大臣。 朝堂之上,大都是他的门生,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较多。 蒙武直接选择闭目不语,端坐在那里昏昏欲睡。 他典型就是来走走过场的。 儒家那帮子人也沉默不语,韩信是皇帝亲自提拔起来的,尔今又立下不世之功,再说了,将匈奴灭族,似乎也还不错。 赵凌终于还是问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韩太尉说得在理!臣以为当战!” “当战!灭了匈奴,便不必再修长城了,一劳永逸,为后世之人解决后顾之忧。” “陛下,当战!” 年轻的大臣们有一个开了口,紧接着就是一片呼声。 就连蒙武那侧的老将也听得热血沸腾,不少人也跟着附和起来。 大秦兵锋之利,前所未有,大破匈奴势如摧枯拉朽,与其修建长城防备他们的侵扰,倒不如直接灭其族。 赵凌面无表情,见群情激昂,血勇无比,只是伸出左手虚压了一下,宫殿之中立刻安静了下来。 他刚刚才说了,当下大秦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可这群年轻小伙子要么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么就是没去过战场的人不知打一场战究竟需要付出什么。 那就只是简简单单二十万大军携军威扫荡草原吗? 后勤部队近乎动员全国之力,国库是有钱,有不少赵凌从贵族们那里收刮来的金银财宝,但大秦刚刚历经天灾饥荒,赵凌几乎掏空了贵族们多年来的囤积的粮食,再将三川郡这些年积累的粮食都拿了出来,这才给灾民续命。 有钱无粮,春收未至,韩信说还要二十万大军再打一年? 时值一月,北边草原正处严冬,关中子弟多不适应那边的气候,草原之上更是严寒。 这个时候再打,肯定不行的。 韩信似乎想到了赵凌的顾虑,等众人都安静下来之后,立刻说道:“陛下,时值严冬,不宜征战,等五月夏收之后,再行举兵,明年五月,臣定荡平匈奴。” 赵凌笑了:“此番征战三月,饶是大军在草原之上可杀牛羊作为补给,军粮也耗费135万石,实际再加上运输的损耗以及后勤部队的消耗,总耗费军粮675万石。” “此番大捷,斩首十五万匈奴,实际有五万多是老弱妇孺,匈奴还剩四十万人,大都已逃至狼居胥山外,避而不战,剩下的都散落在草原各地。” “再出兵,他们又岂会再战?”赵凌问道,“此番大捷,朕甚是欢喜,可匈奴若只顾逃避,韩太尉当何处追击?” “长城以北不宜耕种,大秦子民有多少愿去北方放牧?” “灭绝匈奴,那偌大的疆土不能耕种,牛羊无人放牧,征战一年,再耗尽国力,牵回些牛羊,然后呢?” “大秦地广人稀,关中地区尚有不少地方等待开垦,打下那北方不毛之地,灭绝匈奴,又有何用?” 赵凌的每一个问题都让下面那些大臣们沉默,韩信眼神中透着迷茫,他回答不上赵凌这些问题。 上郡的三十万大军是不可能守在狼居胥山的,都已经退了回来。 上郡至狼居胥山两千多里地,退回来,再打过去,已经被打怕了的匈奴还会迎战? 他们若是逃?那韩信领着二十万长途跋涉的大军再去追? 草原之大,匈奴并没有固定的居所,他能杀尽匈奴? 就算杀尽了,然后呢? 赵凌沉吟道:“诸位爱卿应有不少也读过《孙子兵法》。” “尔等便好好想想,这仗值不值得打?” “赢了能得到什么?” 赵凌之前本来就不打算把匈奴杀得这么惨,而是打算先灭了头曼,用九州神石让他们自相残杀,不费吹灰之力,只需威慑,让其称臣,随后开启关市,先休养生息,再慢慢同化匈奴,让匈奴成为大秦的子民。 只是没想到有人不知好歹,竟然对盖聂动手。 那赵凌直接就不管什么《孙子兵法》了,不杀他个天昏地暗,赵凌觉得自己就是孙子,不是皇帝! 既然都开打了,那就狠狠打一场,让匈奴更加畏惧大秦便是。 这也更好实施后面的计划。 只是韩信想要再次征战匈奴,近三年肯定是不答应的。 赵凌的三年规划不能被韩信给打乱了。 第208章:你们是要质疑蒙武和始皇帝吗 这仗值不值得打? 赢了能得到什么? 这两个问题便是孙子兵法的核心。 其实当年嬴政刚登基就准备灭掉匈奴,只是李斯劝谏。 说白了,就是匈奴太穷了,逐水草而居,连家都没有,打他们完全没有收益。 而且匈奴太远,骑兵跑得太快,粮草辎重运输都跟不上,而且北方的土地抢过来也不适合耕种,国内还有六国遗民要解决,那帮匈奴子民又怎么管得过来? 大秦百废待兴,嬴政这才暂时没有打匈奴。 赵凌入主章台宫也有几月时间,看到了嬴政亲笔写下的一些文书,他才明白,他那老父亲可不是单纯地因为一句谶语才大举用兵匈奴。 嬴政这样智谋深沉的君主,那一句“亡秦者,胡也。”不过是嬴政为了北击匈奴造势。 当年匈奴可是拥骑兵三十万,以河套地区为据点的话,随时都可以南下关中,直抵咸阳,那时匈奴隐隐已成心腹大患,这才使蒙恬领三十万重兵打得头曼远离长城边塞,退以阴山以北。 作为打赢的一方,匈奴已经遭受沉重的打击,头曼部落北退七百里不敢回头,嬴政依旧大兴土木,修建长城。 他的考虑与赵凌现在一般。 嬴政可以打到头曼不敢南下,不代表他的后世子孙也可以,故而才修建长城。 嬴政也没有直接将关中地区的百姓大量迁徙过去…… 赵凌实际上不过是按照嬴政生前的谋划进行着。 “发动战争,便是长时间地结束战争,如今匈奴已不敢南下,朕赐给胡人部落的七颗九州神石便是阳谋,他们不敢不争,最后争下来,胡人各部自会元气大伤,三年内绝无可能再对大秦生起任何歹心。” “但也不能把人逼急了,北方缺粮,缺布,缺生活用品,大秦子民也可以与其买卖牛羊。” “他们养牛羊,我们卖进来,岂不更好?” “匈奴可以活,只要一年后称臣,便让他们学大秦的文字,承认他们是大秦的子民。” “只要能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他们是打不过大秦的儿郎,但臣服于朕会过得很好,慢慢同化便好。” 韩信无言以对,最后只能拱手道:“陛下圣明!” 方才还附和着要灭掉匈奴的大臣们也如醍醐灌顶,不再言战。 蒙武见议事完毕,忍不住睁开眼,望着赵凌,他还以为皇帝会答应韩信灭掉匈奴呢,没想到啊! 按理说,大秦真铁了心要灭匈奴,也不是做不到。 可当年他与始皇帝也曾讨论过,河套地区收复之后,再打下去便得不偿失。 始皇帝与赵凌的想法如出一辙。 他惊叹的是,赵凌这样的少年君主竟然没有因为如此大捷而冲昏头脑,而是从大局考虑。 韩信立下不世之功,可他的谏言全被赵凌否决。 韩信还依旧心服口服,没有人任何的怨言。 这便是真正的少年圣主吧。 若是换做一个稍微好大喜功的皇帝,反正都打到这份上了,肯定二话不说就要直接灭了匈奴,建立更大的功劳。 而赵凌想的却是休养生息,没有再穷兵黩武。 九州神石的事,赵凌早就与他说起过,后面听说是因为盖聂出使草原被追杀,这才引起大军血洗草原。 这也是匈奴该遭的一劫。 且不谈盖聂与赵凌的私交。 使臣那可是大
相关推荐:
我以神明为食
游戏王之冉冉
火影之最强白眼
深海gl (ABO)
失身酒
交易情爱(H)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双凤求凰
南城(H)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