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亲被奉为王后,但赵凌下达了后宫不得干政的政令,更亲自到武成侯府见他,相当于把问题抛给了他。 王翦在,王家急流勇退,不争权,不争功,只求自保,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听闻昨日皇帝召了吕氏吕雉入宫,却再三拒绝了王贲的女儿,王太后在宫中大发脾气。 王翦本已说了,与太后不再相见,可他也想去那三川郡看看,看看这天下未来可能存在的盛世,这一别,怕是真的再也不能相见了。 他在家中想了许多,有些事情皇帝不好直言,便让他最后再为皇帝做些事情吧。 王翦不等皇帝召见,便一路畅行无阻来到了章台宫前。 赵凌也早早地在殿外候着,远远看到王翦,也是迎了上去。 王翦施礼道:“参见吾皇!” 赵凌忙双手相托,侧身躲过王翦的施礼,顺势在一旁扶住了王翦,笑道:“外王父何须这等繁文缛节?” 王翦却抓住了赵凌的手,神情极其的严肃:“陛下!君臣之礼不可废!” 赵凌感受到手心传来那股巨力,只能站在原地。 王翦往后退了三步,郑重其事地再次施礼:“王翦参见吾皇!” 赵凌暗叹了一口气,这就是外王父的态度。 外戚不干政,不论身份,尊卑有序。 皇帝终究只是寡人。 “武成侯免礼!”赵凌道,“武成侯随朕去殿中。” 此地乃皇宫,章台宫外,并无什么外王父,只有武成侯王翦。 赵凌大概猜到这位老人进宫是为了什么。 他母亲还是想让赵凌封王贲的女儿,也就是赵凌的表妹为后。 皇帝的婚事,太后是该管的,也不算干政。 说到底,赵凌始终是太后的儿子,扶苏也劝不了。 第201章:王外父 章台宫中,只得赵凌和王翦。 扶苏近日本来是来宫中帮赵凌批阅文书的。 赵凌听到王翦进宫,连忙让扶苏先走了。 这要是被王翦知道大秦的文书是有一半是扶苏批阅的,那指定气个半死。 扶苏可是曾经的长公子,始皇帝最器重的儿子,他与赵凌可是有储君之争的。 不杀扶苏就算了,还让扶苏批阅大秦的文书,这心是得多大? 赵凌落坐在条案后面,叹道:“武成侯花六万两黄金买朕的诗集,这又是何必呢?” 王翦望着赵凌,眼底闪过一丝温情:“陛下自幼不爱文武,老臣只是想品鉴一下陛下的诗集,看看陛下的字。” 赵凌幼时没少去武成侯府玩耍,可他不习文武,就喜欢待在王翦膝下,听他讲当年打仗的事情。 王翦那时也喜欢与赵凌讲一些大道理,比如为什么打仗。 他们这一辈的人打仗就是为了后人不再受战乱之苦。 那时的王翦也不知年幼的赵凌听不听得懂,因为赵凌那时候沉默寡言,只是仰着脑袋望着王翦,问他什么,他也不答。 王翦都不能理解,他的乖外孙不过是去三川郡待了五年,怎的文韬武略皆已惊世,还会诗词? 王翦想要看外孙的诗词,想要留下来,好好看看外孙的字。 赵凌笑道:“武成侯若是想要朕的诗词,何须花这冤枉钱?”说着,他从条案上拿起一册诗集,起身来到王翦面前,将诗集递给王翦,低声道,“此诗集是朕亲手写的,外王父品鉴一番可好?” 王翦接过诗集,迫不及待地翻开。 诗集上的字铁笔银钩,如锥画沙,看得王翦双目泛光。 他忍不住低声念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看到这诗,王翦更是情绪激昂,仿佛回到年轻时征战沙场的日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翦读着诗,想到这么多年来,那些曾经追随他的将士们。 如今还有几人活在这世上? 王翦眼眶微微发红,再抬头望着赵凌,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诗词竟然是皇帝作出来的。 他没有上过战场,诗却像是将那战场之上的豪气万丈与悲怆都写了出来。 赵凌也很难跟王翦讲清什么后世之说,干脆也就不做解释了。 “陛下所赠诗集,老夫便收下了,只是圣书阁的诗集,老夫也买下了。”王翦说道,“王氏一族世代蒙受皇恩,也积累下来一些财富。” “陛下各项新政都需钱财,本候也该出一份力。” 王翦说到这里顿了顿,神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只是陛下应爱惜羽毛,皇帝真迹怎可以钱财衡量?” “国库若是财政紧张,王氏一族愿尽绵薄之力,今后陛下万不可再如此作为。” 赵凌看重的事皇帝这个身份如何将利益最大化,但王翦眼中,皇权可不侵犯。 皇帝真迹乃是无价之物,不可用金钱衡量,怎能出售? 他很清楚赵凌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敛财! 疯狂敛财! “陛下虽重用商人,但皇帝不可成为商人,有些事不可为! 王翦进宫,可不是随便逛逛,他认可赵凌的治国之才,但有些事便是不可为。 嬴政没机会培养赵凌,他不能坐视不管。 赵凌听王翦这般说,沉默片刻后,道:“朕受教了。” 王翦收起诗集,问道:“太后逼皇帝立迎儿为后?” 赵凌点头。 王翦没有问原因,横眉一竖,冷声道:“皇帝不应被亲情裹挟,不应被任何人威胁!” “自古君王称孤道寡,陛下却被太后逼迫,可曾像话?” 赵凌哪怕两世为人,更身处皇帝高位,亦被王翦一记当头棒喝。 赵凌没有再说受教,而是皱眉道:“朕不希望做一个无情的君王,太后乃朕生母,朕虽不是愚孝之人,也不希望与太后之间隔阂过深。” 王翦亦沉默了片刻,最后盯着赵凌道:“老臣去后宫与太后说罢,老臣想去三川郡看看!还望陛下准允。” “那便有劳武成侯了。”赵凌道:“武成侯愿去哪皆可,到了三川郡,直接找郡守就好,他会为武成侯安排一切。” 三川郡绝对比咸阳更适合养老,王翦去三川郡,也算看看后世之繁华。 “谢陛下恩准,老臣告退。” 王翦向赵凌施了一礼,怀里揣着诗集,转身朝殿外走去。 殿门大开,光照进来,拉长了王翦的身影。 赵凌朝王翦的背影深深行了一礼。 他这位外王父为大秦做的实在太多。 他或许深谙为臣之道,知急流勇退,但有些事,他并没有含糊。 始皇驾崩之后,王翦绝对算得上是赵凌最坚强的后盾。 王贲率亲卫从龙,没有王翦默认或者点头,王贲也是不敢的。 以及后面不要任何分封,替赵凌劝太后 刚才他所说的话…… 赵凌从不怀疑他外王父对大秦的忠诚。 他说皇帝不应被任何人威胁,立场已经很坚定了。 按理说太后那边应该由赵凌亲自去解决的。 但自从赵凌拒绝娶王家表妹,太后根本不见他。 赵凌身为儿子,不愚孝,却也想留住这份母子情。 按照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太后其实是没错的。 能成为皇后,至少应该门当户对。 王家世代忠臣,王贲在一切不可控的前提下领兵拥立赵凌,却未得任何封赏,迎娶王家女子,亲上加亲,也算对王贲的弥补。 可赵凌这都不答应,不仅不肯立其为后,甚至都不愿娶王家之女。 太后之前回王家本就决定不再干政,父亲都不肯见她,更是让她伤心。 封地也不求了,可皇帝却丝毫不给她这当母亲的面子。 从太后的角度来看,自己这儿子是真的薄情寡义,甚至说他是准备针对王氏一族。 也是因此,赵凌所为让她完全不能理解! 那吕氏不过一介庶民,吕氏一族与王家能比吗? 可皇帝宁娶吕氏也不娶王家女,这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王家? 第202章:王家不需再有一个女人进皇宫了 兰池宫。 此宫殿乃是太后寝宫。 王贲之女王迎已经率先王翦一步来到了宫中。 王迎一身利落的白袍,扎着一个发髻,眉宇之间没有小女子作态,却如男子一般英姿勃发。 “太后,既陛下不愿娶臣女,太后便不必再劝,臣女一生志向本就是如大人与大父那般征战沙场,若太后真的怜悯王迎,还望太后请陛下允臣女赴边关,哪怕当个马前卒,臣女也是愿意的!” 王迎在府上早就听说太后欲然皇帝立她为后,可皇帝直接拒绝了。 太后甚至为了此事大发雷霆,与皇帝不睦。 王贲今早便让她亲自到劝太后,莫要再说此事。 本来王迎只该劝一下太后,莫要再说婚事,可王迎这小机灵鬼竟然趁机想要远赴沙场! 大秦以武立国,王迎生在王家,贵族女子本该学习祭祀、婚丧嫁娶的礼仪规范,以及仆役调度、财物分配等,可她根本不爱学这些,反而热衷于舞刀弄枪。 王翦偏爱王迎,也默认了,闲在家中也经常教她武学,王迎看上去柔柔弱弱的模样,却能拉六石重弓,折合后世的换算,那可是需得180公斤的力才能拉开。 太后闻言不悦:“你这孩子说的哪里话?皇帝不娶你也是不行!难道还会将你发配边关?” 在她看来,王迎这倒不是来劝说的,反而像是在说,如果皇帝不娶王迎,那就将她发配边关赴死吧! 王迎愣住了,什么发配边关? 太后在说什么? 王迎干脆直愣愣地再说一遍:“太后,臣女是欲征战沙场!家中大人与大父皆不同意,还望太后与皇帝求情。” 太后终于听明白了,这孩子认真的! “女子哪有征战沙场的?”太后瞪了王迎一眼,“你与皇帝幼时还在一起玩耍过,也算青梅竹马,这些日子也该听说了,你那皇帝哥哥可相当不凡,莫要被他之前那痴傻的模样给骗了,一别五年,他又俊朗,文韬武略不输任何人。” “那可是难得的如意郎君,你身为王氏一族嫡长女,也该为家族考虑考虑。”太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若成为皇后,为皇帝诞下子孙,那可就是未来的储君。” “整个家族都会因你而繁荣。” 太后说着已
相关推荐:
亵神(1v1  h)
哑蚀(短篇合集 骨科 H)
吞噬星空:浑源空间
八零离婚夜,一吻封缄偏执前夫
金大宝哪里跑!(第一部)(H)
甜文剧场合集
幽冥真仙
快穿男神第七法则
御兽修仙:我获得了灵宠天赋
医生杨杨的幸福(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