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 > 第104章

第104章

铸币权,也让百姓更加方便交易。 但这其中的利弊不一,结合秦朝目前的情况,他登基不过两个月,哪怕军政民心全都搞好了,若是发行纸币,势必又要引起百姓的恐慌。 后世的大明宝钞就是一个例子。 朱元璋发行大明宝钞作为全国唯一的通行货币,一贯钞等价一两白银,等价一千文铜钱,可以换一石米,并禁止使用金银交易,违者杖八十,没收财物。 他这一搞,印钞直接成了大明王朝无限凭空造钱的仙术。 打仗要钱? 印钞!印两千万贯! 修缮宫殿要钱? 印一千万贯! 什么官员俸禄和军饷不够了,印钞就完事了。 直接造成通货膨胀,到永乐年间,大明宝钞贬值到千分之一,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几十年的积蓄一朝便化作废纸。 朝廷就只需要印钞,换取民间的劳动力、丝帛、财物。 大地主和官员拿着纸钞强买强卖,直接拉大了贫富差距,导致民不聊生。 不仅仅是明朝,还有赵凌所知道的法国、德国,最出名的就是津巴韦布的货币超发。 赵凌是不想收割底层百姓的,身为一个穿越者,哪怕当了皇帝,他依旧是将华夏大地的百姓当人看的。 虽然他喊不出教员那句人民万岁,但也希望他们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封建帝国,百姓尚且愚昧,身为皇帝若是喊出什么人民万岁,那就是要将这个帝国拆散,让天下再回到混乱当中。 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局限性。 张良之前便听过赵凌说起过发行纸钞的事情。 说人话就是,就是朝廷以黄金为锚定物,发行纸钞,纸钞可以在国家这里换取黄金,纸币也可以像半两钱一样购买商品。 看似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考验的无非就是朝廷的公信力。 张良沉吟了片刻,却摇头道:“陛下,臣以为不宜发行纸币。” “始皇帝统一货币不久,百姓刚接受,若此时便发行纸币,百姓又需要再接受新的纸币,势必引得民声怨道。” “纸币容易仿制,金银铜却不可仿制,陛下若是想发行货币,倒不如直接发行金币、银币,在百姓看来,也是更加实在的东西。” 张良想的倒没有赵凌那么深,只不过他就讲眼前的问题也是足够的。 如果赵凌只是想做一个彻彻底底的皇帝,最大的贵族权贵,不把百姓当人看,不计后果地想要压榨剥削百姓的劳动力,朱元璋那一套用出来肯定是没问题的。 通货膨胀苦的往往也只是底层的百姓。 赵凌思索良久,这个问题他也是想过的。 大秦的百姓好不容易接受了半两钱,金银他们也是能接受的,若是发行金币和银币,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阻碍,自古以来,大家都认可贵金属,已经是约定成俗的事情。 自登基之后,无论是救济灾民,还是征伐胡人,国库的钱粮基本没有动过,就西边和东边的军饷耗费了一些国库。 如今国库充盈,黄金储备也是够了。 之前黄金白银并没有作为民间流通的货币,以大秦目前的人口,国库的金银也是够了。 货币的价值体现必须与劳动力和商品的价值挂钩,这样才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 “张良拟旨,治粟内史打造十万枚一两的金币,二十万枚一两的银币,一枚金币等价十枚银币,一枚银币等价一千枚半两钱,百姓亦可使用金币与银币进行交易。” 大秦本来1两黄金就等价10两白银等价10,000枚半两钱。 只是之前百姓并不允许使用黄金进行交易。 黄金是贵族之间才能用的货币。 赵凌打造金币和银币,隐约地提高了百姓的身份地位,算是对百姓的一种认可,同时让这些从贵族们手里融过来的金银流入民间,做到真正的藏富于民。 刺激民间经济。 用金银来换取百姓的劳动力和物品,等来年春收之后,提高百姓的生产力之后,自然而然,也不会存在通货膨胀。 第167章:造神、洗地 十月初一。 咸阳城内张灯结彩,难得的热闹。 赵凌登基之后,吸引了大批的有识之士来咸阳,由允许诸子百家在民间传扬学说,允许百姓谈论诗经礼仪乃至各种故事。 甚至他还令人在民间说书,开设酒楼和食肆。 这些说书人每日不停歇地将嬴政的丰功伟绩说给百姓听。 讲战国年间遭受了多少战乱,死了多少人。 给百姓讲秦武帝的各项政令带来的好处。 不是说嬴政暴君吗? 他取消了周朝的人祭,陪葬也不过是用的泥俑。 周朝真的那么好吗? 为什么会灭亡? 说书人在街头与百姓讲大统一的各种好处,讲分封制的坏处。 告诉他们,没有什么赵燕齐楚,今后大家都是秦国人,谁想搞分封制或是打着国仇家恨的名义造/反,那就是要让战争再持续下去。 这两个月,各地都上演着这样的戏码。 严格来说,赵凌这就是在给嬴政强行洗地。 嬴政有功亦有过,赵凌只谈其功,不谈其过。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至少他要大谈嬴政的功劳。 当代的百姓愚昧,与他们谈始皇之过,那他们可能便就能记住过。 赵凌是把他们当人看,但该洗脑还得洗脑,不然刁/民那么多,影响大秦团结大一统的事情,一件都干不得。 百姓这两个月算是感受到新君登基之后的舒服惬意,各种惠民政策层出不穷,他们也不再如往日那般走在街上都行色匆匆,可以互相交谈。 一些曾经因为一些无妄之灾被抓去修长城的人也被释放,如今修长城修路,乃至种田垦荒虽然也有强制,但做了这些事,报酬比之前丰厚了一倍不止。 他们甚至拥有了自己的田地。 因为街上有人讨论国事,尚且无事,他们也不再小心翼翼,街上的百姓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百姓并不傻,谁对他们好,他们能清楚地感受到。 两个月的时间,他们的生活可以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秦武帝已经做实了仁君之名。 始皇庙已经建好,黄金打造的雕像坐落其中。 赵凌率领着百官,来到始皇庙祈福上香。 始皇庙香火鼎盛,赵凌在祭拜完嬴政之后,面对百官,沉声道:“先帝临终曾许下誓言,史官记下,令工匠镌刻于始皇庙中。” 百官闻言皆伏跪在地。 赵凌拿出帛书,大声念道:“朕统六国,天下归一。” “筑长城、镇九州龙脉、卫吾大秦、护吾社稷。” “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 “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 “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 “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赵凌言语激昂,再次奠定嬴政祖龙的地位。 拜神求仙,不如祖宗保佑。 今后赢氏一族的血脉便是皇帝正统。 仙魔鬼神,什么上天,皆不如嬴政! 皇帝不拜上天,而是号令上天。 自此,大秦只有一位真神,那便是嬴政! 当世之人不是封建迷信吗? 那便让他们信! 只信始皇嬴政! 赵凌如此大张旗鼓地修建始皇庙,不惜耗费重金打造雕像,就是为嬴政正名,为自己正名! 下方的冯瑜很会来事地喊道:“先帝永垂不朽!吾皇千古!大秦千古!” 紧接着,所有的大臣都跟着喊了起来。 赵凌那一番话是听得大臣们热血沸腾。 蒙恬和章邯在下面听到赵凌这番话却有些疑惑,始皇帝何时说过这番话呢? 没有吧? 赵凌当然知道这番话嬴政没说过,那不过是后世之人对秦始皇历史角色的浪漫想象。 他就要再次加固一下皇权。 有时候兵马镇压的效果,远不如一些打了鸡血的话。 始皇帝都这么想着天下了,死了都要化龙魂,佑华夏永世不衰! 谁人还要反他,反大秦,那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吗? 赵凌说的这番话被工匠刻在墙上,供世人瞻仰。 史官亦记下了始皇的遗志。 待皇帝和百官离开后,赵凌说的那番话,以始皇帝之名快速在各地传播。 “原来始皇陛下如此伟大!” “始皇帝杀过功臣吗?王翦将军不是也还活着吗?” “听说当年儒家和墨家那些人指着始皇陛下的鼻子大骂,始皇陛下都未曾降罪于他们呢!你们说这样的人是暴君?” “周朝好?要真是周朝,始皇驾崩之后,还不知多少要人被抓去活祭呢!” “什么分封制!那就是霍乱的根源!” “当年打的战,死的人还不够多吗?始皇陛下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终于不用自己人再打自己人了。” 百姓之前是不允许讨论这些事情,但如今一但开放,百姓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自然有些人云亦云。 或许有的人大字都不识得一个,但吹捧始皇帝似乎也成了一种时尚。 一时间天下冒出不知多少的秦吹。 本来也没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皇帝的不是,这么一闹,天下只能听到人们在讨论始皇帝有多么多么的伟大。 只谈功,不谈过。 有些六国遗民在赵凌的救济之下活了下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旁边人大肆吹鼓之下,也不禁怀疑,之前的仇恨究竟算什么? 天下该统一,分封制才是战乱的根源。 这逐渐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毕竟秦武帝登基之后,他们明显过得更好了。 水军、洗地、造神! 赵凌都觉得自己有些不当人,但面对这些愚昧的百姓,与其让他们被别人吹鼓着造/反,还不如自己先给他们洗脑。 至少他是真心的想要对百姓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封建王朝,就算坚持郡县制,哪怕换上任何一个皇帝,他们大概率是不把百姓当人看的。 百姓,性命如同草芥,他们活着的意义便是不断的繁衍,不断的劳动,为上层的贵族们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财富。 赵凌这个皇帝相当于贵族中的间谍,他悄然无息地收刮贵族们的财富,然后想着用之于民,他就是贵族之中的叛徒。 严格来说,从贵族阶级的层面来说

相关推荐: gl百合:《修真之情敌是剑》   绑定系统后白月光黑化了【1V2】   龙纹战神   陷阱(高)_御宅屋   绮怀(民国)   重生星际:上将夫人乖又野   四合院:开局炮轰秦淮如   春山可望(np)   【网王】我的身体不对劲   甜疯!偏执陆爷家娇包是玄学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