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为大秦敛财,对陛下忠心耿耿。” “陛下不用我二人,亦可用我等家族中人,孟西二族有四百年底蕴,若得陛下重用,无论是控制百官,还是驾驭百姓,都更加轻车熟路,陛下再扶植其他新人,他们懂的如何做吗?” “我等的钱粮便是陛下的钱粮,陛下何必竭泽而渔,更将钱粮用在那些贱民身上?” 孟巍然说到这里,也是豁出去了,直接说道:“陛下敛财的能力的确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哪怕当年的吕不韦,也比不上陛下,可敛来的财,应用来武装军士,充盈国库,而不是无限制地接济那些贱民。” “大秦是我等打下来的天下,老秦人的天下!那些六国余孽始终只是余孽,陛下又为何要惠于他们?” “今日陛下让臣说,那臣便说了,只望能消除君臣之间的芥蒂,望陛下三思而行。” 西文彦见孟巍然说得如此之好,也忍不住朝他投入赞许的目光,这老匹夫半辈子躲在他身后,今日还把他当投名状,用来明哲保身。 如今他可算是站出来一次。 赵凌看了看孟巍然,又看了看西文彦,笑道:“朕现在来回答西老问朕的问题。” “朕并未将天下百姓看作自己的子民。” 听到赵凌的回答,西、孟二人暗暗松了口气。 如果赵凌真的把百姓当子民,那可就太糟糕了。 “朕只是把他们当人看而已。” 赵凌站起身来,“朕并不是一个仁慈的人,更没伟大到将天下人都当作自己的子民,但朕只想让这片疆土上的人能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两位之前也是位极人臣,站在这世界的顶端,权力、财富、美人,两位都是唾手可得吧。” “可那又如何呢?死后依旧是一副棺材,哪怕先帝的皇陵修得再好,再是雄伟,哪怕先帝那般,将来被世人铭记,又能如何?” 孟巍然和西文彦诧异地望着赵凌。 他们不能理解赵凌这话是何意,好似鸡同鸭讲,大家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 赵凌看着一脸茫然的两人,笑道:“两位这岁数了,想要什么?家族繁荣,子孙连绵不断?” “还是说史书留名,被后人所铭记?” 两人想了想,都忍不住点头。 是啊,什么财富、美人、权势,到了他们这个岁数,能吃得下饭,多活几年就不错了。 他们身上背负的就是家族的使命,为后人着想,如果能名垂青史,那就更好了。 “朕不是都给你们了?”赵凌笑道,“西老,那雕像不够吗?你的善举不是已经记入史册了?你既然相信朕敛财的能力,你辞官之后,只要大秦还在,后是子孙难道还缺钱财?” “官场之上何等风险,你非要等你百年归世之后,让那儿子与朕斗上一斗吗?” 赵凌的目光扫过在旁边已经彻底傻了的西以珏身上,嗤笑道,“如果你非要坚持,朕便允许你这儿子继承常奉一职,甚至大秦任何职位任他挑选,你敢坚持吗?” 西文彦已经由方才的慷慨激昂到面如土色。 赵凌这话说出来,他还敢坚持让他儿子进入官场? 他纵横官场几十年,知大局,懂形式,进退有度,赵凌登基一月,他已经是心力交瘁。 让他儿子再进官场? 整个西家都被赵凌拿捏死了,他是觉得他儿子能与赵凌掰一掰手腕? 如果西以珏一个不留神没有领悟到赵凌的意图,把他得罪了,那整个西家的下场恐怕不会比白家好吧。 西文彦不敢回答,汗如雨下,最后支支吾吾道:“陛下……究竟想要怎样的天下?” 赵凌盯着西文彦:“朕早已说过了,朕只是把百姓当人看而已,是人,那他们就可以吃自己种下的粮食,可以穿上自己织的衣服,而不是辛苦劳作一年,饿死冻死在街头。”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亦是天下人的天下!”赵凌瞥了一眼煮得沸腾的火锅,笑道,“你们自诩位极人臣,实际上什么好东西都没见过,朕已经给你们选好了路,说多了你们也不会懂。” “念在你等世代为大秦效忠的份上,辞官后,一家投入国企三万两黄金,去三川郡逛逛,也不枉来这人世间一遭。” 赵凌也懒得与他二人说了,挥了挥手,道:“行吧,都退下吧,明日朕的学生大喜,朕会亲自上门贺喜的。” 西文彦和西以珏退了倒快,孟巍然犹豫着喊道:“陛下,孟某家中亦有嫡孙女未出阁,不知陛下可还有学生尚未婚配?” 西文彦和孟巍然都已经绝望了,他们没能说服赵凌。 但西文彦算是三族得好处得最多的,又是名垂青史,又是塑像立碑,还得了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女婿。 冯瑜娶了西文彦的孙女,那等同赵凌告诉他,只要西家不出什么谋逆大罪,那就没事。 若是换作以前,三大氏族的嫡女要嫁的肯定是门当户对的大族,但如今,赵凌的门生才是最好的选择。 “朕为孟老寻寻,安心回去吧!将朕交代的事情做好之后,带着朕赐你二人的登仙龙杆去三川郡,结个伴,钓钓鱼,享受一下人生。” “谢陛下隆恩!” 孟巍然这才退了出去。 两个半截身子埋进土的老头站在宫门外互相看了一眼,随后都是苦笑连连。 西文彦也已经不怪孟巍然拉他下水了。 正如赵凌所说,辞官才是最好的选择,赵凌在位的时候,他家族人进入官场跟找死无异,如今赵凌已经算是给他们善终了。 第143章:你辞官掀桌子干什么 次日,冯瑜迎亲,阵势浩大。 赵凌再次召集群臣早朝,冯瑜和西文彦特允不用上早朝。 “诸位爱卿,可有本要奏?” 赵凌龙椅之上,戴通天冠,身着玄衣纁裳,目光扫过诸位大臣。 孟巍然衣着整齐,面容干净,他慢慢从站了出来,禀道:“延尉孟巍然年老体弱,请辞延尉一职,望陛下恩准。” 他这一开口,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侧目。 前有冯去疾辞去丞相之位,皇帝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如今孟巍然竟然又请辞? “孟公劳苦功高,又精通秦律,乃延尉不二人选,今日请辞,朕甚是不舍,还请孟公再思量一二。”赵凌轻叹了口气,玩起那套推让之礼,不再像上一次冯去疾请辞那么干脆。 赵凌一反常态,蒙武本来都快睡着了,实在忍不住睁开眼看着赵凌。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赵凌真的不舍? 他手底下无人可担任延尉一职了?所以不希望孟巍然辞官? 赵凌可能还是想用孟巍然的。 孟巍然配合地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虽提高了商人的地位,但官商不可一体,否则将成霍乱之根源。” “臣蒙陛下隆恩,售卖细盐,既为商人之表率,又岂可行商获利?故请陛下准臣辞去官职,孟氏一族皆不再为官!” 孟巍然说得义正言辞,大义凛然,一切为了大秦。 整个孟家退出朝堂,这是何等的格局? 不知情的群臣们纷纷朝其投入异样的眼光。 官商不可一体,谁人不懂这个道理? 可贵族们的旁系族人,行商与其勾结的又岂在少数? 这么多年来,囤积粮食货物,奇货可居,鱼肉乡里,他们早已是得心应手了。 这格局的确是比天都大了,但他这么一玩,等同掀诸位的桌子了啊。 孟巍然辞官不玩了,也不准别人玩? 是不是有些过分了点? “彩!” 赵凌赞赏道:“孟公一心为国,朕心甚慰,朕准孟公辞官一事,特允孟氏一族投三万两黄金入国企,世代享受分红。” 孟巍然高呼:“谢吾皇隆恩!” 入资国企一事近些日子本就在咸阳城中传得沸沸扬扬,但贵族们不知赵凌是怎么打算的。 之前也听闻孟巍然未能得到允许投资国企,似乎受皇帝冷落了。 今日孟氏一族辞去朝中官职,皇帝才允许他投入三万两黄金进入国企。 这看起来像极了利益的交换。 孟氏一族的官位,换取向国企投资三万两黄金? 他们是否可以认为这两者之间近乎等价? 就算不是等价,估计也相差无几吧。 孟巍然还没有完,他继续说道:“臣在辞官之前,还望陛下能再听臣一言。” 赵凌点头道:“孟公但讲无妨。” 孟巍然继续说道:“如今商人已不再是贱行,陛下之前曾说,商人之子可以为官,却不可官商勾结。” “只是这其中利益使然,总有人铤而走险,臣以为,若是官商勾结,从中获利,一经查明,抄家流放,其三族不可为官,旦有为官者,皆罢黜流放。” 他几乎是依昨日赵凌所言照本宣科。 他这辞官辞得惊天动地,辞了个为国为民,顺手将在朝为官的贵族们挖坑埋了。 如果不是他说得过于大义凛然,毫无破绽,肯定有人会跳出来反对。 “善!不愧是老延尉,史官可将孟公所言记入史册?此等为国为民,心怀大义的臣子,自古以来又有多少?” “将孟老所说记入秦律。” “此乃大秦之幸事,天下人之幸事!” 青史留名是吧? 赵凌就给他一个青史留名? 他可是当今天下第二个皇帝,他想叫青史留名,谁就能青史留名。 他想让谁遗臭万年,那他就得遗臭万年。 孟巍然今天这个事干得很漂亮,临走之前把之前的老贵族们几乎全都得罪了,这么大的魄力,赵凌让他青史留名有又何妨? 史官在记载这一段的时候,可是要加上赵凌的各种赞美的。 “孟公大义,朕欲为其在咸阳塑像立碑,奉为天下臣子的表率,诸公以为如何?” 孟巍然是得罪了老贵族们,但他可不怕,赵凌在背后撑着,他也落个青史留名,塑像立碑,属实美哉。 蒙武第一个站出来:“臣蒙武以为,应当如此!” 随后朝堂之上一片附和之声。 孟巍然都快憋不住笑了。 原来青史留名这么简单? 正如昨日皇帝所说,他都这岁数了,还缺什么? 他什么没有享受过? 思来想去,西文彦如今得到的一切便是他梦寐以求的。 等来日陛下为他家寻一门
相关推荐:
召唤之绝世帝王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满堂春
碧荷衍生文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交易情爱(H)
爸与(H)
我在末世养男宠
薄情怀(1v1)
成瘾[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