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快穿]给攻略对象生娃高H > 第44章

第44章

表态:“臣等并无异议。” 在他们看来,赵凌既然已经表明要使儒家为尊,如今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肯定是迫不得已。这个时候他们若是反对,那这个难得的机会可就彻底没了。 与嬴政在位时以法家为尊,推行焚书坑儒的政策相比,如今的局面对于儒家来说,已然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张良和尉缭身为赵凌的心腹,此时却并未立刻表态。他们二人紧皱眉头,似乎在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西文彦等人此前已得到赵凌的恩宠,深知未来将有无数财富等待着他们。 而且,他们手下的门客若能借此机会被推举进入朝堂,也是一大幸事。 他们看重的是,一旦完成赵凌所提出的要求,便可以将相关人员的生平与功绩上报给赵凌。 以三大氏族的雄厚财富,立碑之事自然不在话下。 更重要的是,朝堂上那些有实权的官职,正是他们安插自己人的好机会,此刻也是他们向赵凌表忠心的绝佳时机。 于是,西文彦带头说道:“臣无异议。” 孟巍然和白祁也纷纷回应:“臣无异议。” 蒙武则紧皱眉头,沉默不语。 他心中清楚,赵凌此举是在一步步改变之前《商君书》所推行的一些政令。 大秦一直以来以军功作为官员晋升的主要条件,诸子百家的诸多学说大多被禁止传播,其目的就是不想让百姓分心,避免他们浪费时间在无关之事上,而是希望百姓专注于开荒垦地,发展国家实力。 赵凌如今颁布的这条政令一旦实施,诸子百家和世家豪族们必然会为了在赵凌面前争宠露脸,而疯狂地投入到救济灾民的行动中。 赵凌没有过多关注蒙武的反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扶苏。他心中十分好奇,扶苏是否真如史书中所记载的那般德才兼备。 即便他对政令内容做了一些调整,避免了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但这条政令一旦真正推行起来,依旧存在诸多潜在的重大弊端。 稍有不慎,大秦恐怕真的会陷入混乱。 如果扶苏仅仅因为他做的这一点小改变就毫无异议,那扶苏的才学恐怕也就不过如此,不值得他予以重用。 扶苏感受到赵凌的目光,坦然地与他对视一眼后,从容地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此策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赵凌双眼微微眯起,语气中带着一丝阴沉,质问道:“扶苏,你可要想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孔鲋见此情形,误以为赵凌要对扶苏动手,忍不住冷哼一声,大声质问:“扶苏,此策明显利国利民,能有何不妥?你切莫在此信口胡言!” 面对孔鲋的咄咄逼人,扶苏神色温和,丝毫不见慌乱,微笑着回应道:“孔老先生,扶苏尚未阐述其中的不妥之处,您又怎能断言我是在胡言乱语呢?” 孔鲋不依不饶:“那便请扶苏公子详细说说,到底有何不妥?” 扶苏转过身,面朝赵凌,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其一,您希望百姓能够识字,这自然是极好的。然而,若任由诸子百家各自教导,百姓所学内容必然各不相同。有些任教之人或许会急功近利,只教授百姓一本典籍。如此一来,百姓虽能识字,却未必能真正理解其中深意。他们很可能会对任教之人感恩戴德,从而忘却陛下的皇恩,忽视国家的法制,甚至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附庸,被其驱使。” “其二,长此以往,各乡各县的教书人威望极有可能过高,这将给朝廷的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并且,诸子百家与士族门阀之间为了争夺利益,必然会产生激烈争斗,这极有可能成为祸乱的根源。一旦有人趁机培养死士发动叛乱,朝廷将防不胜防。” 赵凌还未等扶苏把话说完,眼中便闪烁出兴奋的光彩,忍不住大声喝彩:“彩!” 听到这声喝彩,蒙武、张良、尉缭之前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 扶苏不愧是始皇帝的长公子,一番话切中要害,精准地指出了政令潜在的问题。 而赵凌竟然公然喝彩,难道他早就料到了扶苏能说出这番话? 众人心中不禁思索,大秦有赵凌为皇帝,若扶苏愿意尽心辅佐,大秦又怎能不走向昌盛繁荣呢? 孔鲋和淳于越等儒家门生听到赵凌的喝彩声,皆呆呆地望着扶苏,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特别是那一声“彩”,仿佛一把重锤,狠狠地击碎了他们心中的美梦。 第70章:这兄弟俩怕不是串谋好了 “继续说!” 赵凌本意就是先特许儒家之人前往郡县乡里传扬学说,救济百姓。 等着其他大臣来劝诫,如果没有,就让张良或者尉缭在朝堂之上提出来。 先起个头,后面慢慢完善。 赵凌之前是没想过扶苏会反对的,但扶苏提出异议,并且将重点都一一当着群臣的面说出,那当即解决更是再好不过。 孔鲋与淳于越等儒家门生已经被赵凌画下的大饼给冲昏了头脑,取上得中,若中也得不到,得下也是不错,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 赵凌料定最后扶苏说完,他再提出诸多限制和条件,儒家也一定会同意。 其他势力见儒家同意,只要在郡县乡里立功德碑和将生平功绩上承皇帝这两件事不变,他们也一定会插上一脚。 目前一切都朝赵凌预计的方向在发展。 只是赵凌不知扶苏是否还能看得更加深远一点的问题。 扶苏要是说不出来,他就只能再把希望寄托在张良和尉缭身上,再不行,便只有等回去跟张良他们私下说好,让他们下次朝会提出来。 孔鲋已经彻底按捺不住了,连忙出言道:“陛下,儒家对大秦忠心耿耿,教化百姓,必告知其,此乃陛下之仁政,对陛下歌功颂德,万不可能造/反。” 西文彦也站了出来:“陛下欲为往圣继绝学,臣等身为大秦臣子,受陛下恩惠,定不敢忘,救济百姓只为天下百姓不再过饥寒交迫的日子,百姓亦当对陛下感恩戴德,岂有造/反之理?” 孔鲋是不想让扶苏继续再说下去了。 仅仅两条,分明已经动摇了赵凌的决心,若是让他继续说下去,那这条政令恐怕就要废掉了。 西文彦则是在揣摩赵凌的心思,他认为赵凌是下定决心要实施这条政令的,扶苏反对,那他必须及时站队,让赵凌的这条政令能够实施下去。 白祈和孟巍然也跟着站了出来:“西文彦常奉言之有理,陛下实施的是仁政,不可因扶苏一己之见而动摇。” 儒家和三大氏族难得站在了统一战线。 赵凌却是笑了笑,沉声道:“扶苏言之有理,诸位不妨让他说完。” 此言一出,孔鲋和西文彦等人也不敢再多说。 扶苏也是疑惑地看着赵凌,赵凌难道不是要对付他吗? 怎么感觉赵凌是站在他这边的? 他公然反对赵凌的政令,这无疑是对赵凌皇帝权威的质疑和打击。 赵凌竟然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 话已至此,扶苏只能继续说道:“其三,士族门阀以及诸子百家争先恐后地救济百姓,给其钱财和粮食。” “此会让百姓不劳而获,好逸恶劳,长期以往,何人还愿开荒垦地?” “百姓都有钱财,钱币的价值也会降低。” 赵凌眼底闪过一丝异彩,扶苏当真是不简单啊,这问题他是想到过,但他在后世狩猎极广,见识也非当今绝大多数人可以比拟的。 扶苏竟然看到了这一点,真是叫人佩服。 说白了就是,相当于有钱人在政府的怂恿下散财散粮给百姓,如果穷人就能获得救济,那么谁又愿意辛勤地劳作? 等着发钱发粮不就完事了。 可能你辛辛苦苦干一年,还不如穷人躺着等救济来得多。 特别是当穷人都有了钱,又不劳作,钱币的价值就会失去意义,造成通货膨胀。 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经济危机,若是恶性循环下去,大秦的经济就会迅速崩塌。 扶苏的话说完,朝堂之上一阵议论纷纷。 有科农院的学子是跟着赵凌学经济学的,早就看出了这一点,他站起身来,对赵凌行了一礼,道:“陛下,臣以为,扶苏公子言之有理。” 科农院的官员都是赵凌的门生,也是他的嫡系。 赵凌当了皇帝之后,这些人也直接从一介白丁进入朝堂。 “冯瑜,先等等,朕知你早就看出倪端,朕现在想问问扶苏,可还有什么问题,若朕非要实施此政令,可有改善之法。” 冯瑜是赵凌的得意门生,他的心思缜密,被赵凌也教得很好,赵凌也相信冯瑜有解决的办法,但他现在想看的是扶苏的才干。 自家学生有什么本事,他这位当老师的还能不清楚吗? 扶苏和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看向冯瑜。 什么意思? 科农院的官员是赵凌的门生,这件事他们都是清楚的。 赵凌这话是想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科农院官员可以解决扶苏提出来的三个弊端? 赵凌还知道他能解决…… 岂不是说,赵凌早就知道这条政令存在诸多弊端。 孔鲋和淳于越他们细思极恐,赵凌从三川郡带来的都是些什么人? 扶苏深深地看了冯瑜一眼,这个年轻人亦不过弱冠之年,白白净净,相貌也不算英俊,却是神采飞扬,他的眼中似乎藏着一团炙热火焰。 赵凌有解决之法,他是故意在考自己? 扶苏再次转过头看向赵凌,四目相对之下,扶苏从赵凌的眼中看到了期待。 赵凌的眼眸也特别的亮,那种光亮仿佛要照耀整个天下。 扶苏沉吟了片刻,说道:“陛下若非要实施此政令,亦有办法。” 赵凌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此时朝堂之上再无人敢出言打断。 扶苏侃侃道来:“若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可由常奉府撰写一套教化百姓的典籍,天下百姓皆习之,典籍之中,教其忠君爱国,礼仪廉耻,耕种医术,诸子百家皆可择其优,录入其中。” “天下一统,世人共同习之。” 统一! 就是始皇帝的统一。 却不是独尊某家,而是百家争鸣,择优而录。 从而也达到一个

相关推荐: 初秋知深冬gl   妖修传   时空之穿越者   仿生人会梦见omega吗   炮灰的逆袭[快穿]   上门姐夫   快穿男神第七法则   北极星   炮灰女配在修仙界拼命卷   藏在你身体里的糖(校园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