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他是我的理想型[娱乐圈] > 第250章

第250章

受到她提醒,忽然想到,在相对闭塞的村子里,大队长几乎是一手遮天,任人唯亲,很不利于管理。 赵柯不是卸磨杀驴,单纯为了公社的发展考虑,大队的干部不能一家独大,必须避亲。 但是怎么避……也不好一下子一刀切,得循序渐进。 赵柯若有所思地看着赵芸芸。 赵芸芸不自觉地打了个激灵,“你这么看我干啥?” 赵柯笑道:“你知道作为干部,要具备的一个重要品质是什么吗?” “什么?” “先公后私,一切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优先。”赵柯很严肃地看着她,“你有这个意识了吗?赵芸芸,这绝对不是为了你们冲破爱情枷锁的一个考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大队干部,也不能背叛国家,损害集体利益,要积极工作,奋斗终身,随时为国家和人民牺牲。” “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赵芸芸瞬间忘记了刚才的异样感觉,不由自主地坐直坐正。 她有时候觉得赵柯以前那么懒散,现在像是当干部当傻了,又正经又没趣,可哪怕是身不由己地坐上妇女主任的位置时,她打算干完三个月就跑,也没有随随便便地对待这份工作。 赵芸芸也不由自主地严肃起来。 她真的……准备好了吗? 赵芸芸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回家之后也在想,人都有点儿恍惚,看到亲妈,还问她:“妈,你想当妇女主任,你做好准备了吗?一切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优先,积极工作,奋斗终身,随时为国家和人民牺牲。” 赵新山听到这话,诧异地看向闺女,像是第一次认识她一样。 李荷花也是,等回过神来才失笑道:“你这孩子,咋这么夸张?” 赵芸芸的圆脸绷起来,“我不是孩子了。” “好好好,大姑娘了。” 李荷花笑说,很有些敷衍。 赵芸芸不满意,“妈,你态度不认真,这不是玩笑,就算选票涉及到我和陈三儿的婚事,但我现在不是在以女儿的身份跟你对话,我们现在是竞选对手。” 李荷花收敛起笑容,惊讶地和赵新山对视。 这是他们闺女?! 她代妇女主任这半年左右,真的成长了很多,而他们总是忘记她的成长,还以老眼光去看她。 事后,夫妻俩躺在炕上。 赵新山道:“不管这次芸芸能不能选上,她和陈三儿的事儿,别挡了。” 李荷花没反驳。 陈三儿确实踏踏实实地干,今年春耕都成农机站骨干了,其实也没什么好挡着的,只是不放心赵芸芸。 但现在,李荷花有些惆怅,“孩子长大了……” 不过转过天,李荷花就感动全无。 公社下发的新规定,直系亲属不能在竞选中同时成为大队同一职位候选人。 李荷花立即看向刚从公社回来的赵芸芸,咬牙切齿,“好啊,你学会走偏门了。” 这咋不算成长呢? 赵芸芸气虚,“你别冤枉我,我就算走偏门,赵柯是那种人吗?她六亲不认的。” 李荷花的怀疑淡了不少,“那这个节骨眼儿,跟你也有关系。” 赵芸芸不敢吭声。 她其实没她说得那么理直气壮,万一呢?赵柯这是多信任她,竟然、竟然为了她愿意改变规定,得罪她妈? 压力好大…… 而这个消息在赵村儿大队传开,大伙儿也都在猜测,这个规定是不是因为赵芸芸。 那如果直系亲属不能同时竞选,母女俩谁会退出呢?退出一个之后,谁补上这个候选人位置呢? 全大队忙碌之余,都在议论。 有人问母女俩,俩人谁都不说。 还有人问到前前妇女主任余秀兰跟前:“你选妇女主任不?” 余秀兰现在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在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当然无心妇女主任。 村里又有人去问刘三妮儿。 刘三妮儿背着手,笑呵呵道:“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掺和什么啊,既然担子早晚要交到年轻人手里,现在把着不放干啥,不如多给年轻人些锻炼机会。” 她这话,看似是说自己,可细品,好像又在指别的。 赵村儿大队干部选举当天,社员们翘首以盼,最关心最好奇的事儿,就是妇女主任的候选人。 赵新山今年的演讲稿也不是去年那份了,又重新润色,结合了当前赵村儿大队的现状和未来一年的发展情况。 一个重磅消息,打断了大伙看热闹的心情。 赵新山说:“今年,将在赵村儿大队继续建新的卫生所和一小部分社员们的新房,按照紧急必须的原则,大家都能盖,都不用往前抢,根据实际情况报名排队。” 这是息息相关、惦念许久的大事儿,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哪还管妇女主任候选人,纷纷追问起盖砖房的事儿。 赵新山摆摆手,“具体内容,等春耕结束后发布。” 众人心痒难耐,可他就是不说,毫无办法。 还有社员在下头嘟囔:“那还不如等春耕结束再通知,省得大伙儿躁。” 也有人道:“那这不是能提前高兴些日子吗?” 可不是高兴吗? 所有人脸上都挂着笑,琢磨起来,自家能不能赶上第一批。 等到赵芸芸作为候选人站在台前,众人才意识到:哦,原来退出的是李荷花。 选举的风头完全被抢走。 赵芸芸这半年代理妇女主任,完全是集火型的,大家最后火气都到她身上去了,顺带还牵连了陈三儿。 有时候连赵新山都要被社员们质问,他咋养出这么个招人烦的闺女。 但烦归烦,赵芸芸确实也解决问题了。 现在李荷花退出了,三个候选人,大伙一琢磨,好像还是赵芸芸更适合。 小纸条发下来,社员们头一遭选举选得是不情不愿。 唱票的时候,社员们瞅着赵芸芸越来越高的票数,心里都是一沉。 以后要是有一个烦人精妇女主任,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而特地赶回来的陈三儿,看着激动的新妇女主任赵芸芸,眼神骄傲。 赵柯知道结果后,微微一笑。 她并不意外,事实上,母女俩究竟是谁去选,她都接受。 赵柯作为新的书记,当然希望有越来越多年轻的血液补充基层干部群体,但她也不会否认老一辈的付出,是因为有他们,才有如今的一切。 新老交替,不是他们年纪长了,没有能力,被淘汰了。 而是希望他们看见,年轻的一代是值得托付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希望他们能够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去安享他们手中创造出的世界。 赵村儿大队的选举后,1977年的春耕再一次轰轰烈烈地展开。 双山公社全体准备充分,完成了今年名为“春耕”的第一场胜仗。 之后,双山公社发布未来几年阶段性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是合村并队。 分为两个部分。 一,将整个双山公社分为四个大单位,以养猪场所在的村为中心,集中发展基础设置,其中包括小学、卫生所、供销社、公共交通、供电供水等等。 二,将人口少的三个大队合并到其他大队中。 同时,赵新山公布了赵村儿大队今年建房的具体计划,卫生所是重中之重,但原本计划的第一批社员建房名单缩简成五户,带头跟周遭大队重新选址,另建三座砖窑,供给全公社发展基础建设。 入夏,双山公社顺利交猪后,新的长期合同签订后,又宣布建立双山饲料厂,经由翟老师等专家们的关系,请来一位饲料调配的专家坐镇,赵瑞也回到双山公社,跟着那位专家学习。 1977年10月12日,一个极度爆炸性的新闻,席卷全国——恢复高考。 从开年就紧盯着实事新闻的赵柯,拿着报纸,看向阳光明媚的窗外。 这一天,终于来了。 作者有话说: 这回是真的要收尾了,写得有点儿慢,有时候不能日更,谢谢包容。 第218章 高考恢复了! 平地一声雷。 光消息就能牵动无数人, 将来也会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报纸一扫而空,到处都是情绪激动的青年们,所有人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高中学校-- 校长跑进一间特殊的教室, 振奋地宣布了特殊的消息。 教室里先是鸦雀无声, 随后, 声音几乎掀翻了房顶。 这间教室, 有几十个学生,全都是学校曾经的毕业生。 八月份首都开科教座谈会, 会议中讨论科教、人才问题, 赵柯听到风声, 就跟高中校长私底下商议, 低调召回了前几届的应届毕业生回校补课。 当时毕业生们全都一头雾水,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组成了家庭,已经步入工作,有的在轴承厂, 有的是基层干事, 有的在务农……出于对公社和学校的信任,悄悄回到了学校,提前两个月进行补习。 他们离校还不久,对知识还没有遗忘彻底,到目前为止,补习的进度还算不错。 这两个月, 毕业生们不敢乱说, 可互相之间其实早有乱七八糟的猜测, 隐隐有着情绪翻腾, 可真正听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仍然无法保持平静。 高考啊!那可是高考! 酸菜厂-- 这个雷一落下来,没人平静的了,议论声轰然而起。 胡和志拿白菜的手发抖,心脏几乎要冲破胸膛。 高考恢复了! 他能回城了! 农技站—— “傅杭!你听见了吗!” 林海洋激动地抓住傅杭的手臂。 傅杭郑重地一点头,是的,要恢复高考了。 林海洋心情平复不下来,完全没心思干活。 今年的秋收将至,这一年的成果不止对公社重要,也是对赵柯工作的检验,魂不守舍可能会出现差错。 傅杭便道:“你走吧,我在这里。” 林海洋确实待不住,也没强留,见傅杭还能稳坐,不禁感叹:“你可真稳得住。” 傅杭摇头,他早就有心理准备,而且……相比于激动,他更早地,体会到了离愁别绪。 “那我走了!” 林海洋迫不及待地跑出去跟其他知青交流分享心情。 公社书记办公室-- 门开着,里面正在进行公社紧急会议,赵柯沉稳的声音传出来。 “向各个单位下达通知,尽快进行统一协调,柔和地安抚大家的情绪,国家要选拔人才,我们就要保证人才的平稳输送,同时,务必不要影响生产,绝对不能耽误秋收,也要降低有可能发生的矛盾……” “公社的任务艰巨,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越是巨大的震动,越要平稳地渡过……” “明白。” 所有干部干事们回话的声音都很慎重。 傍晚,公社赵村儿大队的宿舍-- 昏黄的灯光下,林海洋、刘兴学、邓海信和胡和志几个男知青聚在一起。 林海洋在写信。 他自从跟女同学恢复联系,一直在断断续续地通信。 他们之间有些不可言说地暧昧,因为城市和乡村的距离,林海洋始终无法表露出内心的感情,谁都没法儿不考虑现实地捅破那层窗户纸。 但现在要恢复高考了,这一次,林海洋想跟她约定,考出去,上大学! 林海洋激情澎湃,奋笔疾书。 他身后,刘兴学和邓海信满腹激昂,高谈论阔。 “我已经找到了方向!我想学建筑,从省城来研究暖棚的专家说我有天赋!”刘兴学眼睛里满是理想的光,“亲自设计一座建筑,看着它一点点落成,我一辈子都不会腻。” 刘兴学又期盼地问邓海信,“你要学建筑吗?没准儿我们还可以继续做同学!” 邓海信犹豫片刻,还是想要遵从内心,抱歉地摇摇头,“我其实对水利更感兴趣……” 刘兴学有些失望,但很快情绪就昂扬起来,“没事儿,我们都有目标,前途是光明的。” 邓海信笑着点头。 刘兴学转向林海洋,问他想考什么专业。 林海洋从信中抬起头,肯定道:“机械。” 三个人对未来都很明确。 刘兴学兴致勃勃地畅想:“那我们以后一个是建筑工程师,一个是水利工程师,一个机械工程师了!” “你们猜庄兰和苏丽梅想学什么专业?”刘兴学猜测,“我觉得可能是师范。” 林海洋和邓海信都点头赞同。 邓海信问:“那傅杭呢?” “还用问,他肯定学物理。”刘兴学语气嫉妒,“我们有可能考不上,他完全不用担心,头脑聪明,知识储备也多,将来没准儿是大科学家呢!咱们都是师,他是家,层次都不一样喽~” 林海洋维护傅杭,怼他:“高考都不看出身了,职业更不分高低贵贱,师还是家,不都是国家的建设者,你这思想觉悟不太进步啊。” 邓海信傻乐道:“工程师,也挺好了……” 工程师……听起来就很美妙,刘兴学也不跟林海洋争辩了,三个人充满对未来的希望,眼睛放光,嘴角上扬。 胡和志在旁边格格不入。 他们语气中透着一股奇异的自信和张扬,像是想学什么就能考上。 胡和志听着不免焦躁,也有点儿后悔。 他们是最后下乡到赵村儿大队的两批知青,那时候胡和志已经结婚,跟刘兴学、傅杭他们的接触不多。 后来赵柯出头,他带着情绪,根本不屑于像他们一样跟随赵柯的步伐。 对一个年纪比他小的女青年低头,在他看来,无异于自贬,他也不愿意承认,他不如赵柯,不如傅杭他们,甚至不如村子里的乡下人。 因为这些复杂的心情,这两三年,他游离在赵村儿大队的知青圈子外,也游离在赵村儿大队之外。 其他人在不断学习,都有事情做,都找到了目标,都在实现着自我价值,只有他,在村子里消磨完又在酸菜厂里消磨…… 他虽然也在看书学习,但进度跟其他知青差了一大截。 赵柯想尽办法从各处

相关推荐: 醉情计(第二、三卷)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差生(H)   总统(H)   大胆色小子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云翻雨覆   取向狙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