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着赵柯吃饭。 赵柯故意满不在乎地递给她饭盒,“妈你做那饭,你自个儿都不爱吃,喏,别怪我在外面吃香的喝辣的不想着你啊。” 余秀兰打开饭盒,一看,问她:“你吃过了?” “吃了,好几个菜呢,你热热吃吧,别留。” 余秀兰也不客气,掀开锅,饭盒坐在锅底热水里烫,看她要出去,问:“你又要上哪儿去啊?” 赵柯道:“我去对门儿宋文瑞家一趟,汇款来了。” 宋文瑞家屋里没点灯,但母子俩都还没睡,赵柯在院儿里一问,宋文瑞就应了,下地给她开门。 “赵主任,你咋这时候来了?” “明天还有别的事儿,我今天就过来跟你们说一声,汇款到了。” 宋文瑞一喜,“真的?!” 炕上,王英慧也支起身,“那钱……” 看她之前那做派,还以为她视金钱如粪土呢,看来也关注。 赵柯对母子俩道:“钱我和牛会计没去取,明后天有空我们去取,现在问一下,大队替你们保管,行吗?” 宋文瑞立即点头,“行。” 王英慧咬嘴唇,“小瑞现在就我一个亲人,我得努力养好身体,需要吃药,也得补一补……” 赵柯道:“按理说,这个钱是你们家的,确实应该由你们做主,但一千块,不是小数目,你们孤儿寡母,身上一下子揣这么多钱,容易让人惦记,就怕万一出点儿啥事……” 会出啥事儿……不是偷就是抢。 王英慧抖了抖,想起来害怕了。 “正常该用到你吃药看病上的钱,还有一些其他方面日常所需要用的钱,都可以去大队支,大队肯定不会昧掉你们的钱,你们想投到合作社,也可以,不影响急用支钱。不过有这笔钱,你们以后就不能领大队的困难金了。” 宋文瑞道:“赵主任,我们明白的,钱就投到合作社。” 王英慧也默认下来。 赵柯想了想,还是对王英慧道:“大队尊重个人选择,对你要求不高,文瑞已经大了,你只要擎等着他以后孝顺你就行。” 第175章 天一亮, 赵新山找了赵四爷和几个社员,在大院儿支起锅烧水,抓猪、杀猪,另外留了两个厨艺好的妇女, 烧水。 然后, 赵新山带着除赵柯和看砖窑的社员以外的其他社员, 去地里收白菜。 社员们都知道, 大队今天杀猪,中午大伙儿都能吃上肉, 为了安生坐下吃杀猪菜, 使了猛劲儿干。 今年赵村儿大队白菜没有去年多, 天亮开始干, 上午十点来钟,就基本收得差不多了。 村里的老人会看天,这几天天气好,没有雨, 白菜便没收回村里, 暂时都堆放在地头。 赵新山站在道中间儿,看着两边儿绵延的白菜山,惬意地抽了口烟,悠悠地吐出个眼圈儿。 今年的白菜又丰收! “地里白菜叶子捡一捡,就回村儿等着吃肉吧。” 社员们喜气洋洋地往地里钻,脚步轻快地完全不像干了五六个小时活儿。 大队部—— 为了接待专家们, 从公社到各个大队, 早就已经在准备, 杀猪也不是赵柯一个人临时一拍脑袋决定的, 所以这个猪, 活着的时候,赵村儿大队就已经为它安排好了后事。 猪杀了,十个客人往死里造也吃不了多少肉,所以其中半扇猪肉主要是为了犒劳辛苦大半年的社员们。 另外半扇儿猪肉,则是物尽其用。 “李村儿大队肋排五斤……” “周家屯儿大队大骨头两根,前排肉三斤……” “平坝子大队五花肉六斤……” 赵芸芸坐在办公室里仔仔细细地核对。 赵柯等她核对完,道:“这个账得记好了,年底还要跟各大队核算呢。” 专家们下乡,走到哪个大队,哪个大队都得招待好了,有些大队没养猪,正好赵村儿大队之前组建筑队的时候,跟其他大队约定过用猪肉来抵他们社员的工钱,现在就用上了。 公社欠他们钱,他们也欠着别人钱,然后赵村儿大队又用东西跟各个大队抵钱,这个东西包括但不限于粪肥、猪肉…… 赵芸芸想到秋收后的苦日子,便脑子打结:“这也太麻烦了!” 赵柯鼓励她:“问题不大,大队相信你们。” 别的大队就一个会计、一个记工员,赵村儿大队养出三个会计——牛会计加上赵芸芸和潘翠莲,当然不是白养的。 赵芸芸眼神幽怨,也只能认命。 公社那边儿,段书记吴主任和酸菜厂的厂长早上八点陪客人们参观酸菜厂。 陈三儿开着拖拉机等在酸菜厂外头。 酸菜厂就那么大点儿,一圈儿转完用不上十五分钟,厂长多介绍几句,花不上一个小时,就出来了。 陈三儿开拖拉机的技术经过这段时间荒地里的来回磨炼,已经可以称得上农机站的拖拉机手骨干。 但同时,他也忙得没有时间经常回赵村儿大队,这一次,他送一行人回赵村儿大队,顺便回去看看想念的人。 十点半,拖拉机开到赵村儿大队。 赵柯和赵新山提前等在村口,赵芸芸也凑过来。 赵新山警告地看她一眼。 赵芸芸眼神乱飘,就是不走。 赵新山又不能大庭广众下骂她,直接赶走也太奇怪,只能眼不见为净。 赵芸芸期待地望着远处的拖拉机。 拖拉机一停在晒场,那头赵新山和赵柯迎上去招呼段书记他们,赵芸芸悄悄和陈三儿眉来眼去。 年轻男女日日见,容易生矛盾,但见不着,总盼着见,有限的时间只想黏一黏,多看几眼。 赵芸芸是个直接的性子,意识到她对陈三儿感情不一样,暧昧几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陈三儿处对象。 陈三儿不愿意偷偷处,也不愿意他没努力出啥结果的时候,让赵芸芸被人说嘴。 他说要努力,真的是拼命努力,表现给赵芸芸的家人看,也表现给全村人看。 俩人的事儿,还局限在小部分人中,并没有传开,可年轻男女,显然情难自禁。 所幸,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公社领导和专家们身上,没啥人关注他们。 酸菜刚拿过来,炖入味儿还得些功夫,赵新山提出请大家去办公室坐着喝水聊天儿。 翟老师他们为着考察来,不好意思到老乡家就吃吃喝喝不干正事,主动提议先去田里转转。 哪有客人来,还没招待就先干活的,赵新山劝说:“马上就吃饭了,不差这一会儿……” 翟老师坚持。 段书记说和:“专家同志们这么说了,赵队长,你们就带带路,我们也跟着一起转转。” 赵新山对赵村儿大队的农业结构如数家珍,挨个说了一遍,询问专家们先去哪儿。 翟老师他们来之前对双山公社的情况有些了解,也通过赵瑞了解过赵村儿大队的种植情况,知道赵村儿大队的农业结构很典型,农畜林都有,种植品种不单一,而且有初步的科学化和机械化。 现在,他们听过赵新山的介绍,翟老师和卫老师简单一沟通,便决定先去水稻地看看。 一行人转到稻田地。 赵村儿大队的水稻是试验品种,新品种正式大规模推广之前,肯定要在各地进行试验,同一个省不同的纬度不同的土壤、水质、温度都可能对水稻的发育生长成熟造成影响。 这是很有观察价值的稻田。 翟老师他们一走进稻田埂,便忘了其他,专注地观察,互相交流。 赵柯和段书记等人都没打扰他们。 记者选了合适的角度,对着他们拍了两张照片,然后走近听他们交流的内容,进行记录。 中午,学校放学,高年级的一群学生们听说他们在水稻田,有省城的专家,跑过来凑热闹。 赵柯示意他们安静,又招招手,叫他们过来看。 翟老师、卫老师几人钻研了一会儿,才想起赵柯他们,赶紧收起见猎心喜,转过来,看见一群孩子很意外,“他们是……” 赵柯拍拍一个学生的肩,笑着解释:“我们大队小学的学生,让他们听听专家同志们的经验,多了解了解农业,也开拓开拓眼界,都是农民的孩子,站在农民的肩膀上腾飞,不能忘本儿嘛。” 几人对视一眼,更加意外。 赵村儿大队培养孩子的态度,太特别了。 不过他们并没有对此多做评价,对赵新山说起他们简单观察的结果。 赵村儿大队的水稻长得不算特别好,不过对新手来说,已经相当合格,明年有经验,肯定会更好。 卫老师建议:“明年你们可以在稻田里养一些鸭子或者鱼,丰富你们大队的养殖种类,你们大队有这个条件。” 赵新山没经验,不知道还能这么养,询问后得知不会影响水稻,就记下来。 赵柯难得得到专业人士,借机问:“我们公社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和水资源,我们能再丰富一些作物的种植吗?果树、药材、蘑菇木耳?” 翟老师没有立即给出肯定的答复:“这个需要我们详细深入的考察之后,才能给出结论。” 赵柯点头,又问:“我们公社想要栽树,是不是也可以选择更适宜树木生长的土壤环境?” 翟老师问:“栽树?果树吗?” “不是。” 赵柯否认,可劲儿地装逼:“我们公社当下的目标是大力发展农业,肯定要开垦荒地,大量伐木,但又不想影响我们公社的生态,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所以想要打造一个生态上的良性循环,给未来打基础,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吗?” 这下子,翟老师他们看赵柯的眼神,完全是毫不掩饰的震惊。 他们震惊于她的前瞻性。 很少有人会觉得树也是资源,也需要循环。而且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期,一般很难兼顾到环境和生态,也很少有人会顾及这些。 饭都没吃饱呢,就开始展望未来,普通的人听见,肯定要讥笑:步子跨太大,不是扯到裆,就是异想天开。 但确实有学者专家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恰巧,翟老师也发表过相关的论点,所以他惊讶过后,便像是遇到知己一般,目光灼灼地看着赵柯:“赵同志,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见识。” 赵柯装作不好意思地笑。 赵新山适时骄傲道:“赵柯爱读书读报,思想上肯定要进步一些,想得也更周全。” 段书记点头,认同地说:“我们公社的发展规划初版就是小赵写得,后来合作社开会,规划更科学细致,也更长远,小赵功不可没。” 翟老师和卫老师等人越发好奇,“规划?” 段书记稳重讲解:“短期的富裕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我们公社规划以每五年为节点,第一个五年目标是大力发展农业,同时维护一个健康的农业生态……” 至于怎么维护。 双山公社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带动后进,赵村儿大队发展更快,带动整个公社。 而赵村儿大队当下的发展方向,农业和养殖业相结合,还对林业跃跃欲试…… 赵柯有的没的一通说,忽然谦虚道:“我们公社还想尝试盖暖棚,进行一些试种培育工作,我们专业知识有限,正好这次请到几位专家同志们,想多请教一下,所以我才问了前面的两个问题。” 暖棚?! 师生几人眼神全都热起来。 赵柯眼里闪过一丝满意。 她从前当然不太了解这些,就是有一个大概的宏观的认知,回赵村儿大队之后渐渐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才开始疯狂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反复思考。 但她一个人,哪能面面俱到。 这么恰到好处的贴合,当然是人为的。 他们提前背调过——赵瑞早就在学校打听过了,农学院那边儿一整个学院共用那么几块儿地,一个学生养一株两株作物,扣扣搜搜的。 他们提前研究过——怎么最大限度地展现优势,进行诱惑。 他们整个双山公社都可以作为课题,还可以建暖棚哦,而且赵柯他们还这么懂他们,理解他们。 就说想不想留下吧。 第176章 双山公社当下急需能帮助他们科学发展农业的人才, 知青们在这方面能够提供的帮助完全比不上专业的农业专家。 所以在邀请成功之后,公社合作社开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怎么针对这些专家,利益最大化。 他们特别想要留下这些人, 但又不直接邀请, 描绘一大堆直击内心渴望的设想和展望, 就戛然而止。 翟老师和卫老师他们抓心挠肝。 做研究都得耐得住寂寞和艰苦, 花费个十年二十年来完成一个课题也值得,可有些门外汉不懂装懂胡乱指挥, 太多的研究是因为外部问题半道夭折。 双山公社一个这么偏远的公社, 规划太理想化, 又实在有研究价值, 真的能做起来吗?他们有这个实力吗? 如果真的能够做起来…… 他们会答应来双山公社考察,很大程度源自于双山公社的名气,赵村儿大队跟报纸上说的几乎没有出入,公社领导的态度, 好像又真的上下一心为发展…… 这可太难得了! 这个机会, 如果错过,太可惜了…… 翟老师和卫老师越想越心痒,吃杀猪菜都有些心不在焉。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已经习惯村里来一些“大人物”,但还是对专家们挺好奇的,瞧他们吃肉都不开心,啧啧称奇。 “城里人条件这么好呢?肉都不爱吃。” “知青也是城里来的, 没见他们不爱吃啊。” “没准儿……省城不一样?” 说话的几个社员看向同样来自于省城的记者同志, 他大口大口吃得挺香。 “那是为啥?” 社员们筷子不断, 滋溜得极香, 不懂城里人复杂的心思。 饭后, 专家们稍作休息便又在赵新山的陪同下去别处看地。 赵村
相关推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天下男修皆炉鼎
镇痛
醉情计(第二、三卷)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鉴昭行
盛爱小萝莉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