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他跟宋文瑞从来就不一样。 宋文瑞一直知道。 九月底,郑美珠做完月子,一家四口准备回城。 离开之前,宋卓特地让郑母带他去找宋文瑞。 宋文瑞没去送他们,见他找到家里来,有些意外。 小宋卓站在院外,小心翼翼地叫他:“哥哥……” 宋文瑞走过去。 小宋卓道:“哥哥,我以后要叫郑卓了。” 宋文瑞点头,临别之前心平气和地说:“我们赵主任说,姓什么不影响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应该不会改。” “哥哥……” 屋里,王英慧在喊人。 宋文瑞跟他道别:“再见。” 随即冲他们挥挥手,跑进屋。 郑母牵起宋卓的手,叹道:“走吧。” 小宋卓跟着姥姥,头一直向后,都没再看到宋文瑞出现。 屋里。 王英慧痛心地质问:“我不是让你不要跟郑家的人接触吗?你是不是不听我的话?” 宋文瑞解释:“他们要走了,我没去送,他就来告别。” “你要是没接触他们,他为什么来找你道别?” 宋文瑞歪歪头,看了她好一会儿,忽然道:“娘,你为什么不能乖一点?我会好好孝顺你的。” 王英慧不敢置信他说出来的话。 宋文瑞走过去,主动抱她,亲昵地说:“娘,现在是你需要我……” 第179章 赵柯和宋文瑞坐在她屋子的房檐下, 一人一棒苞米,啃。 刚过秋分,早苞米刚掰下来,正是最新鲜的时候, 大铁锅煮出来, 咬一口香糯软甜。 宋文瑞跟赵柯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 不管是对宋明杰的怨恨, 对宋卓的嫉妒, 还是对王英慧的新态度,赵柯都耐心倾听。 “我跟我娘说, 要养好身体, 我慢慢长大能更好地照顾她了, 我会读书有出息, 让她吃不到苦,将来比宋卓的妈妈还要年轻漂亮。” 宋文瑞笑眯眯地说:“我娘很开心。” 人都会衡量利弊。 任何一段关系,跳脱出感情的左右,冷静地审视, 处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但这一步, 往往极难跨越。 魏如月是这样,宋文瑞也是。 人的需求有不同的阶段,宋文瑞有强烈的情感需求,王英慧是他唯一的亲人,他太需要亲人,他太害怕失去亲人, 所以他们的母子关系由王英慧主导。 如今, 王英慧依旧是他血脉上“唯一”的亲人, 未来很长时间依旧会是母子相依为命, 但宋文瑞扭转了思维, 发现了真正害怕失去、急于掌控的人是母亲,母子之间的感情供需关系就会重新排列。 赵柯想,他可能还需要一个确切地结果。 郑美珠一家四口前一天到家,第二天就找宋明杰离婚。 宋家赔给宋文瑞一千块钱,家底全掏空了,婚房是郑美珠的,跟他没关系,他就算惦记过也知道要不到。 宋明杰有了下家,也急着离婚,不过他长了个心眼儿,口头说不要抚养费不行,得有协议。 郑美珠已经知道父亲做的事儿,不想跟他掰扯孩子的抚养费,只要拿到两个孩子的抚养权,顺利离婚就行,就签了个对双方都有“保障”的协议。 宋明杰装模作样地惋惜了一下他们之间这么多年的感情,就痛快地办了离婚证明。 然后不到半个月,就跟新妻子结了婚。 新妻子二十九岁,父母双职工,有几个兄弟,都有工作,大哥还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单看家庭条件不差郑家多少,能拿出三百块给宋明杰,很正常。 结婚之前,宋家父母和宋明杰都很自得,离了郑美珠,还能找到这么好的人家,是宋明杰有本事。 但俩人结婚第二天,新妻子就暴露了本性。 宋母让新媳妇给一家人做早饭。 “做早饭?!笑死了,我凭什么做啊,我跟他结婚可不是来你们家当保姆的。”新妻子颐指气使,“我饿了,你们快去做!” 宋家人震惊。 宋母骂她一句,新妻子上去就给她一巴掌。 宋明杰发火,教训她。 新妻子直接就跑回娘家,召来娘家兄弟,揍了宋明杰一顿。 宋明杰要离婚,新妻子的家人当然不允许。 于是,宋家鸡飞狗跳的日子开始了。 新妻子脾气极其差,什么家务都不干,还大手大脚,挣点儿钱全花在自个儿身上,从来不为家庭不为丈夫考虑,是个极度自私的性子。 宋母做好饭,新妻子挑三拣四,嫌这嫌那,吃完饭一撂筷子,就穿着漂亮的衣服出门玩儿。 宋家全家都得供养她,家务宋母干,还得给儿媳妇洗衣服。 她拿着宋明杰的工资烫头买衣服买化妆品吃吃喝喝,不给?不给就闹得他们全家都不消停,家里闹完就在家属院儿闹,再不如意,就要去单位闹。 宋家人欲哭无泪,后来才知道,她之前有过一次婚姻,对方条件很好,婚后受不了她,不到三个月,就强硬地离婚。 之后娘家请人介绍了几个对象,那几家从认识的人中听说她的作风,都没成,再后来也没人给她介绍对象了。 她在娘家,娘家人也烦。 而宋家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是,郑父牵线,双方一拍即合,帮她“找”了宋明杰这么个有稳定工作,没有其他负担,娘家还能压制住的长期饭票,怎么可能让他们再离婚。 三百块白掏吗? 他们必须锁死。 宋文瑞知道后反应很平淡,父亲有新家庭,过得“幸福”,他们母子就都放心了。 宋文瑞现在是个母亲虽然身体不好,偶尔会有一些小烦恼,但有钱慢慢长大的快乐的小学生。 · 赵萍萍比预期中回来的还要晚一些。 郑家人刚走没多久,赵萍萍就打电话回公社,告诉赵柯一个信息:省城那边儿要优培、优养本地特色种猪,打算扩大原有肉联厂的规模,打响本省肉制品的名声,外销出省。 赵柯对这个消息并不意外。 国家要发展经济,不止养殖业,各行各业都蓄势待发,谁先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 赵村儿大队不可能放弃农业,专门养猪。 事实上,目前全国任何一个大队都不可能放弃农业。 而在彻底机械化之前,现在的赵村儿大队养一百头猪,就已经是当下能够承受的最高体量,没有能力再扩大规模。 如果想要抢占先机,绝对不能守成,也不能吝啬。 赵柯的志向不在一个赵村儿大队,她想要更多的人富裕起来,赵村儿大队实力不够,就集合整个双山公社的力量,有机会插一脚,必须插进去,努力让养猪成为双山公社农业之外的另一个产业支柱。 为此,赵柯跑了一趟县城养猪场,又跑了一趟省城,跟县养猪场里合作,以县养猪场、赵村儿大队以及县内散猪将近四百头猪,跟肉联厂拿到了一份供猪合同。 合同里,按照当下一头猪的成熟期,他们后年年中交猪的数量必须达到一千头,双山公社则必须达到四百头,才会有后续的合同。 合同拿下来,就是开会。 赵柯回村儿第一件事儿就是问赵萍萍,能不能参加。 赵萍萍斩钉截铁地告诉她:“能。” 赵柯道:“那你回去准备一下,跟家里也沟通好。” 赵六叔夫妻俩得知赵萍萍刚回来没安生养几天胎,又要去公社开会,都很反对。 罗红霞避着在外头干活儿的女婿马盛,劝她:“你都这么大肚子了,养胎要紧,万一累出个好歹,咋办?” 赵萍萍却道:“村里妇女不是一直以怀孕还照样儿下地骄傲吗,我这也不是下地干体力活儿,为什么觉得我不行呢?” 罗红霞一滞,无奈道:“夫妻过日子不能这样儿,一走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回来,又要走,就算你男人支持你,你也得考虑考虑他和你婆家的心情吧?” “不是一回的事儿,以后这不没完没了吗?”赵建发也道,“马盛一个人在家陪丈人丈母娘,外人咋想,他心里咋想,不真成倒插门儿了?况且你再要强,也不能总跟丈夫一分开就没个时候,这日子能长远吗?” 赵萍萍看着外头任劳任怨的男人,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坚持:“我得去。” “你咋这么倔呢。” 赵萍萍反问:“怎么能不倔?” 赵柯为什么没直接体谅她,让她在家养胎? 赵萍萍肚子平坦地出去,回来肚子已经七个月,这期间她一个人在首都学习,当然很辛苦,家里头都很担心,也提过让她不行就回来,可先天条件没办法改变,如果她因为怀孕了,就退出培训,或者再换一个人耽误了培训时间,或者因为怀孕就理所当然地懒惰,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妇女就得待在家里,妇女不如男人方便,妇女不行…… 口号喊“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真的顶半边天了吗? 这次培训,只有三个妇女,赵萍萍发现怀孕并且决定排除万难完成培训,另外两位女同志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因为她们三个都是跟人挤破头走过独木桥,才走到首都去。 妇女们的前进本来就很艰难,她们得到了难得的机会,再因为自身的原因退缩,那不是断其他妇女后面的路吗? 赵萍萍不能这么自私。 “萍萍姐,你也不要这么沉重,好像我们肩负着多大的重任似的,凭白给自己压力。” 赵柯得知她的想法,笑道:“妇女一定要平衡家庭,是社会层面给妇女的压力和歧视,但压力和歧视又不仅仅是妇女才有,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工作是一张考卷,家庭就是另一个科目的考卷,最熟悉最了解的男人是其中一道难题,选择攻克它还是选择跨过去,目的是为了得分。” “而考出好成绩的目的,又是为了不断地步入到人生下一个更优的阶段,附加题得到的加分成就,就是意外之喜了。” “大家都在答题,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不就是在给我们创造磨砺的机会,让我们更有韧性,能力更全面,生活和工作中更游刃有余,未来获得更多机会吗?” “你也需要一个稳固的支撑来帮助你不断前进,倔强很有必要,解题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种,总有办法调和,你是回家了软一软,哄一哄,还是讲清楚利害关系,夸奖、鼓励他一起进步……去说去做嘛,哪有什么身段是放不下的,总好过以后留下遗憾。” 无论是扔过来的石子,还是早就存在的硌脚石,赵柯都要拿来铺路,可铺路不只是为了赶路,还为了看沿途的风景时不颠簸。 领路人心态尤其影响跟随的人。 人在成长的路上,难免会因为认识世界感到不平。 赵柯一贯都是用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轻松的心态在往前走,努力了,得到了就有收获的快乐,得不到,就有勇敢的快乐,就算不想努力,也有懒惰的快乐。 每个人人生的答卷本来就不一样,再不济,还有卷面分。 第180章 常有人或自豪或戏谑或嘲讽地说:男人征服世界, 女人征服男人。 观念已经存在,觉得它在贬低物化,为此而生气,实在没什么必要。 世界承认自己属于某一物种了吗?世界明明就是世界的。 世界要是长了嘴, 知道自己“被征服”, 都得喷一句脏话:得多大的脸, 撒泼碗大的尿, 就觉得地球都是你的了。 谁规定妇女解放一定得走向刚强?谁定义妇女的自身价值?又是谁推着妇女放弃本身具备的优势? 世界是极具包容性的存在,读书见世面, 不是为了接受别人画得圈圈框框, 是为了拓展思想和眼界, 给予个体灵魂上真正从内心出发的自由。 说白了, 拒绝用思想耍流氓。 不受裹挟,自由万岁。 赵萍萍是目前赵村儿大队走出去最远的人,深切地见识到这个时代层层的壁垒和无限的可能。 赵柯自个儿都想一出是一出儿,哪来的资格当思想家, 她从来不灌输观念, 只推他们出去,自行思考,而两个人的平等交流是基于赵萍萍在寻求着自我实现的出口,对彼此都有进益。 赵柯常表现出来的是什么,长脑子是用来思考的,长着一张嘴, 除了吃饭就是拿来说话的。 赵萍萍自个儿琢磨了几番儿, 豁然开朗, 放下无形的负担, 回家就跟丈夫马盛柔情蜜意, 抵足夜谈,哄得马盛春光满面。 她挺着个大肚子跟赵柯出来,村里、公社都有不少人拿身体说事儿。 赵萍萍也不难受生气了,身体情况是事实,正说明她为了公社的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 问咋兼顾工作和家庭?吹捧她自个儿有本事能兼顾,吹捧马盛思想进步,一直鼓励和支持她,还积极争取自身进步。 问以后带孩子咋整?往常妇女带娃,筐里一搁,地头一拴,也就拉扯起来了,她这有啥难,她还有爹妈丈夫婆家多方支持,有公社有大队有同志们的支持。 架起来,全都架起来! 这有些熟悉的厚脸皮作风,听到人不由地都看向赵柯。 赵柯满眼无辜,这是他们赵村儿大队社员的自我成长,可不是她教的。 · 第一个会,赵村儿大队队委会加上赵萍萍。 第二个会,在公社,参会主要人员是双山公社合作社的社长以及两位副社长,也就是段书记和吴主任、赵柯,另外还有负责文书记录的程干事和做养猪培训报告的赵萍萍。 公社要抓发展的大方向,农业和养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赵柯和县养猪场的张场长一起去省城抢合同之前,他们就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就一个目标:能抢到多少抢多少;这次再开会,则是需要对双山公社和四百头猪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和分配。 公社是真没钱。 买农机和开荒就已经掏空公社
相关推荐:
取向狙击
鉴昭行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小白杨
总统(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蔡姬传
绝对占有(H)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