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余秀兰发现, 荤油已经拌进馅儿,根本救不回来。 余秀兰看着荤油坛里凹下去的一大块儿, 心痛地无法呼吸, “赵柯!” 赵柯迅速逃走, 过了十来分钟, 估摸着亲妈同志该消气了,才回到厨房。 然而余秀兰一个人,火气不降反升,赵柯刚坐在灶坑前, 沉默的火山忽然爆发, 她就眼疾手快地捏住赵柯的耳朵。 …… 被收拾一通,赵柯乖巧地烧火。 没事儿,反正油水有了。 包子蒸好,余秀兰捡了九个,让赵柯送到隔壁,作为傅知青帮忙收胡萝卜的谢礼。 赵柯一点儿不自在没有, 抱着包子盆不紧不慢地走进隔壁院儿。 三个人正好也在吃饭。 傅杭看见她的一瞬间, 思绪停滞, 几秒之后, 竟然意外的很平静。 赵柯面带笑容, 放下盆,“赶上了,我家包的包子,给你们尝尝。” “那怎么好意思呢?”林海洋一边儿说不好意思,一边儿伸出手。 “尝尝味道怎么样。” 傅杭和陈三儿也都一人拿了一个。 林海洋吃得快,咬了两大口,竖起大拇指,“好吃。” 陈三儿也点头附和。 傅杭细嚼慢咽,吃得毫无起伏,听到他的话,一顿,闭口不言。 赵柯发现,微微挑眉,“傅知青,不好吃吗?” 傅杭在哄人和礼貌之间摇摆了几秒,选择如实回答:“一般,不难吃。” 他对面,林海洋一脸“没救了”的表情,他这样儿咋能找到对象? 不是喜欢我吗? 喜欢不是应该爱屋及乌,什么事儿都顺着吗? 一个正常被表白的人,或许应该是这种心态。 赵柯不是。 以后大家肯定要经常一起工作,不因为私事让彼此难堪或者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是成年人的体面。 越随意越舒服。 赵柯嘴角上扬,“傅知青真诚实。” “我觉得应该尊重事实。”这样才是尊重你。 赵柯点点头,丝毫不介意地说:“我和我妈的做饭水平确实只够吃饱,” 随即又玩笑道:“夸赞我也不客气地收下了,再多说几句也没事儿,我不害臊。” 气氛融洽。 赵柯等他们倒出盆,提醒:“傅知青,林知青,你们今年刚来我们大队,不了解,我们这儿冬天冷,你们记得多备些柴禾,御寒的衣物也别忘了。” 傅杭和林海洋应下。 赵柯离开,傅杭起身送她。 两人走到院子里,傅杭轻声道谢:“赵主任,谢谢你对我说得那一番话,我觉得我或许明白些了……” 赵柯耸耸肩,很随意地说:“想要做什么就去做,管它是大是小,管它有什么意义,管它结果是什么……反正我们才十八岁,反正到三十六岁,就又迎来下一个十八岁。” 十八,是一个数字,只要“想要”,这个数字,可以是二十八,可以是三十八……甚至是七老八十。 “想要”,是一场对生活体验,没有高低贵贱,也可以不用有功利目的。 微冷的清晨,只要张开手臂,大口呼吸,沁凉的空气就会疯狂地拥抱你。 宁静祥和的午后,风吹麦浪,仰面闭眼,想要,就能闻到阳光的香气。 又或者在每一个沉寂的夜晚,观星望月,似乎遥不可及,但稍稍抬起手,宇宙星河就都尽在指间里。 所以,哪怕特立独行,想要将钢筋铁骨涂成粉红色,又有什么不行呢? 每一个瞬间的感受,都是独属于个人的珍宝。 是冥冥之中,“十八岁”的热烈在治愈成长中遗忘的自己。 值得恭喜。 赵柯也确实对傅杭道了一声“恭喜”。 “谢谢。” 已经打算要认真生活的傅杭向赵柯借自行车,“我听说你家想要卖掉一辆自行车,我以后可能常用,或者,你们可以考虑卖给我吗?” 赵柯告知他会回去跟母亲商量,便与他道别。 傍晚,傅杭坐在书桌前,第一次拿起信纸,写下—— · 最近各家的自留地陆陆续续开始收获萝卜、土豆等作物,社员们全都在储备冬天的吃食,开荒的进度减慢。 赵柯有时候溜达过去,看着全村费劲忙碌许久才粗粗开出的百亩地,心里就有点儿犯嘀咕。 一个是效率太低,照这个速度,到上冻之前,根本不可能开出河边的地; 一个是人力紧缺,地开出来,明年春耕,能不能及时完成播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赵柯不后悔送走一些人,那几个人就是在村子里,依旧杯水车薪。 缺人,但赵村儿大队目前的实力又无法吸纳太多的人。 归根到底,又是缺钱。 家里也要收土豆,余秀兰看着赵柯慢慢腾腾地走过来,没好气地说她:“你是街溜子吗?成天晃晃悠悠?” 赵柯放下锹,手搭在锹把上,“余秀兰同志,更正一下,这叫实地走访,深入调研。” 家里没有别人,无人替赵柯分担余秀兰同志的炮火,她偏又总干些亲妈看不顺眼的事儿,每每惹得余秀兰暴躁。 此时,余秀兰听到她这一句话,就翻了个白眼:“少跟我打官腔,你就是上天,我也是你亲妈,赶紧干活!” 赵柯……不敢反驳,埋头干活。 有亲妈在这儿,赵柯不能偷偷摸鱼,否则又要挨训。 动作一刻也不停歇,效率比她一个人干的时候高出一大截。 眼瞅着土豆起得差不多,余秀兰总算不再紧盯着她,对赵柯小心翼翼的偷懒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有心情跟她闲聊了。 “你五奶说,最近好几家托她做媒,找找别村有没有合适的青年,也怪了,咱村儿的小年轻互相咋看不中呢。” 赵柯:花还是墙外的香,墙内……太了解了,荡漾不起来。 “萍萍对象家也没少托人往你五奶家跑。” “什么事儿啊?” “想让俩人早点儿结婚,又谈不拢。” 赵柯蹲在原地,疑惑:“眼瞅着就农忙了,谁家这时候谈婚事啊?” 余秀兰随口说:“外村地都泡了,秋收指不上,没啥活儿,又怕俩人黄,可不是来得勤吗。栓柱儿不在家,她对象还来帮你六叔家收自留地呢。” “!” “!!!” 赵柯拍了下脑门儿。 余秀兰莫名其妙,“你干啥?” 赵柯嘴角越扯越大,笑得牙都露出来了。 她怎么就忘了呢? 别的大队受灾,闲散人员多啊。 只要多留心,总会发现各种好事。 赵柯站起来,小跑向亲妈,抱着她的脸,吧唧一口:“余秀兰同志,给你记一大功。” 余秀兰两边儿脸侧沾着土,颧骨位置似乎还留有亲过的触感,发懵的同时又有点儿难为情,口是心非地嫌弃:“多大人了,一点儿不稳重……等等,你要干啥去?” “我是妇女主任,去关心关心萍姐的婚事儿。” 赵柯快速捡满两筐土豆,挑起来送回家。 余秀兰:“……” 跑这么快,肯定不是偷懒……吧? 赵柯回家后倒出土豆,晒在院子里,洗干净脸和手,稍微整理了自己,就往六叔赵建发家去。 他们一家也都在忙活着把需要保存过冬的菜下窖。 赵柯一出现,一家四口都笑着和她说话,赵萍萍冲着地窖嗔怪:“家里来人了,还不出来打招呼?” 片刻后,地窖钻出个年轻汉子,眼神透着一股憨厚。 赵柯想到了打地鼠,还是一只圆头圆脑的地鼠。 “他叫马盛,我对象儿。”赵萍萍先向赵柯介绍她对象,然后又对马盛说,“这是赵柯,我三叔家的堂妹,也是我们大队的妇女主任。” 马盛爬出了地窖,拘谨地问好。 “咱们回堂屋,别管他。” 马盛听话地钻回地窖,没有一丝不满情绪。 确实老实巴交,符合当下人选女婿的标准。 赵柯好奇地问:“我听我妈说起来,才知道你对象家想结婚,为什么谈不拢?” “我想留在咱们大队,他们家不想他搬出来,说是倒插门儿要教人笑话。” 赵萍萍有一种感觉,留在大队比嫁去别的大队有前途,但马家固执地认为马盛要是住进岳家很丢人。 “如果实在谈不拢……”赵萍萍微微咬唇,“我和马盛可能就是没有缘分。” 赵柯毛遂自荐:“约着两家人坐在一块儿,我给你们说和说和呗?” 赵萍萍面上浮起喜色,“可以吗?” 赵柯拍胸口,“交给我。” 晚上,余秀兰知道赵柯又揽了个中间人的事儿,无语:“你一个没结婚的大姑娘,快成老妈子了,咋连人商量结婚都掺和?” 赵柯一本正经,“余秀兰同志,咱们要严肃起来,记住,这不是一门普通的婚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余秀兰:“……” 毛病。 作者有话说: 我写感情线确实是短板,写男主也不如写女主顺手,这是我自己的问题。 这本感情戏确实比较少,男主成长之后,基本就是全员搞发展。 PS:今天短小,明天更个肥章 第72章 赵柯很有做思想工作的天赋。 换句话说, 她忽悠人真的很有一套,而且主打一个真诚。 这是整个赵村儿大队的共识,可以不喜欢她,无法否定她。 赵萍萍得了赵柯的话, 转头就跟父母商量, 让马盛家人来家里谈婚事儿。 六婶儿罗红霞有些迟疑, “赵柯比你还小呢, 又还没结婚,马家会不会觉得咱们不重视他们?” 赵小草直接翻了个白眼, “咱村儿妇女主任, 还不重视?他们咋不上天呢?” 罗红霞说她:“你一天天的, 就不能好好说话?别人以为咱家没教养呢。” “别人别人……别人的看法咋那么重要!”赵小草声音一点儿不压着, 还有点儿故意让人听见的意思,“我姐是咱们大队的饲养员,拿着跟男人一样的工分儿呢,六河子大队能给吗?还说啥‘倒插门儿让人笑话’, 我家有栓柱儿哥, 用谁倒插门儿!” 罗红霞担心地看一眼外屋,拧她胳膊,小声儿说:“死丫头,你少说两句。” 赵小草环胸抱手臂,“哼。” 厨房,马盛神情尴尬地站着。 六叔赵建发更尴尬, “小马, 小草那孩子任性。” 马盛真心喜欢赵萍萍, 忐忑地说:“叔, 要不我回家跟我爹妈说说……” 屋里, 赵萍萍直接叫他们进来,大家一起说。 “两家人坐在一块儿,和和气气地谈一谈,掰扯个结果出来,磨磨蹭蹭的也没意思。” 她信赵柯,态度坚持。 马盛眼巴巴地看着赵萍萍,“别,萍萍,多谈谈,我也会跟父母争取的。” 赵建发和罗红霞这对儿父母,都是别人强硬,他们就强硬不起来的脾气,只能同意。 一家子跟马盛定了个日子——大后天正式过来谈。 于是第二天,马盛就回家去跟父母说两家见面的事儿。 赵柯知道了他们定下的日期,就背着个鼓鼓囊囊的斜挎包,骑车进公社。 公社大院儿,书记办公室—— “段书记,没打扰您吧?” 赵柯规规矩矩地坐在长椅上,向给她倒水的程干事道谢。 段书记坐在茶几旁单独的一把椅子上,笑道:“你这个小同志,我算是了解些了,我如果不抽出点儿时间见见你,第二天你准保还得来。” 赵柯还真是这种厚脸皮的人,但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干工作不厚脸皮,办不下来事儿。” 段书记好笑地微微摇头,问她:“说吧,这次是为什么来?” 赵柯从挎包里掏出一个文件夹。 这是她自制的,用报纸一层层糊起来,糊成硬皮,纸张在里面,不会卷边褶皱。 赵柯把几张纸整齐地放在段书记面前,道:“第一页是我们大队实时的庄稼数据,暴雨之后,我们大队及时、尽力地挽救损失,存活量达到暴雨前的一半,其中存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劣苗,不低于一半的中等苗,大队长预计今年秋收,平均亩产大概只能到一百斤左右。” 赵村儿的耕地面积只有五百亩左右,靠天吃饭,每年的亩产不固定,庄稼伺弄得精心,这两年亩产约莫在两百八十斤到三百斤之间。 双山公社往年交公粮的要求,必须是品相最好的百分之二十。 今年的交公粮免了,不过按照今年的估产,真要交公粮每亩大概也就只能交二十斤左右。 大队还要留出好种,种子斤数还得跟往年一样甚至更多,所以今年秋收后分粮,社员们拿到手的粮食肯定要照比去年减半,甚至还要缩水。 这个数据,其实很难看。 可是放在整个双山公社二十个受灾的大队中,赵村儿大队的社员勒一勒裤腰带,紧巴一点儿,好歹不用担心饿死。 其他大队就没这么“好”了,即便赈灾款赈灾粮,也根本吃不饱。 就算是发霉的粮食,他们也不舍得丢。 要不是整个公社追种白菜,暂时拴住了各个大队的人,可能不少人要出去要饭,且不说耕地荒掉,再重新开垦,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太多人员流窜也很有可能影响治安。 段书记看着这一页纸,面色沉重。 他很清楚,公社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 “第二页是我们大队白菜和萝卜的数据,由于没有大面积种植的经验,我们只能按照村里自留地今年的产值进行一个粗略的估计。” 段书记翻到第二页。 赵柯记得每一个数据,完全不用看就能脱口而出,“我们整个大队自留地平均每家收一千斤白菜,共计约五万三千斤,种了大概十亩自留地,平均亩产就是五千三百斤,我们大队种了一百八十亩的白菜……” 其他大队的种植量可能是赵村儿大队的两倍甚至三倍,产量必定也是个极高的数字。 段书记看着手中第二张纸上赵村儿大队的数据,叹道:“如果不是提前联系好
相关推荐:
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尽余欢(民国)
她骗我 NPH
百变小樱里的阳光大男孩
爱的浪潮
重生之嫡女蓉归
替身受心如死灰后
最强骷髅
世子是个亲亲怪
玫瑰不太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