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着他们,也瞪余欢。 刘三妮儿说他:“你那嘴能挂油瓶了,你们赶紧吃饭,一会儿收拾完,我还要出去干活儿呢。” 窗户敞着,门也敞着,余欢重新坐下,被一群男孩子盯着吃饭,也尴尬了,手足无措。 牛小强一个眼神都不往余岳那儿飘,跟赵小草她们俩搭茬:“你们一会儿要去哪儿?赵主任说中午给我们冲苏打水喝,放很多糖。” “叫姐,你这小子咋这么没礼貌?” 牛小强拒绝赵小草:“我才不叫黄毛丫头姐。” 赵小草炸毛,她正在渴望被当成大人的年纪,可她天生头发黄,从小就被叫黄毛丫头,现在连牛小强都这么叫,忍不了。 谷三妮儿拉住她,“别理他一个小屁孩儿。” 牛小强瞪她们,“我是大哥,不是小屁孩儿!你们尊重点儿!” 她们根本不知道他做了多少大事! 他是赵村儿大队隐藏的守护英雄,才不是什么小屁孩儿! 赵小草发现他跳脚,心里舒坦了,扔下“幼稚”两个字,扭头。 牛小强为了他的目的,忍气,转向余岁,故意叫了一声“余岁姐姐”。 他的声音黏黏糊糊,魏如月和包小雨表情都有些不适。 赵小草无语,“你恶不恶心。” 恶心到她,就好。 牛小强得意,问余岁:“余岁姐姐,赵主任说部队训练,会有一些设施,你一会儿跟我说说呗?” 余岁因为余岳这个弟弟,一向觉得这种年纪的男孩子很惹人烦。 她很冷淡地拒绝:“抱歉,一会儿我们要去大队部,要讲考前准备。” 不能从她这儿偷到信息,牛小强泄气,只能按照赵柯说得使劲儿。 他对着余欢叭叭:“你见过水车吗?我们大队有好多水车,架在河上的特别漂亮,等今天干完活儿,我们带你去看啊。” 余欢被他吸引了注意力,吃饭都慢了。 “村子里老多好玩儿的地方了!” 牛小强手舞足蹈地比划,其他孩子们也跟着吐沫横飞地说。 金大娘家种了很大一片油菜,快要开花了,到时候黄灿灿的,很漂亮; 过些日子,松树林里能捡到松子; 他们经常去河沟里挖泥鳅,带回来加餐; 豆秸堆很高,大家都爱爬上爬下,好像离天空很近; 最好玩儿的是冬天,他们可以将雪变成他们想变成的任何模样…… 不止初来乍到的姐弟三人,连刘三妮儿和赵小草、魏如月她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听得入神。 在他们眼里,赵村儿大队处处都是美好的,只要探索,永远能发现新的有趣的娱乐。 人们总会怀念小时候,或许是因为,即便生活上不富足,儿时的快乐是富足的,快乐就只是快乐。 赵小草对余岁道:“考前会开完,我们也带你去附近转转吧,你可以试试踩龙骨水车,河里的水会运到稻田里。” 余岁点头。 刘三妮儿吃完饭,撂下碗筷,就出门了。 余欢也有些迫不及待,抓紧收拾完桌子,便跟着牛小强魏如月他们往外走。 奶奶不在家,两个姐姐也都有了各自的朋友,尤其是余欢,她有一群! 仿佛只有余岳一个人孤单。 他自己不愿意接纳赵村儿大队,抓心挠肝地好奇,也不愿意屈服,便小跑到前面去拦着余欢,“不准你出去!你得在家陪我!” 余欢想出去,又不太能拒绝弟弟,纠结…… 牛小强直接替余欢做决定:“听他的干啥,咱们走咱们的。” 他让几个小弟挡住余岳,叫魏如月拉着余欢走。 魏如月安静挽起余欢的手:“学校得在开学之前收拾出来,这是大队给咱们的任务,不去不好。” 大家都要做,余欢想叫余岳一起,但对上他愤怒的眼神,有些开不了口,只能垂下头,顺从地跟魏如月走。 余岳气得大喊大叫,一直追到院门口,瞪着他们走进对面的学校。 大队大院儿—— 顾校长站在院子里,给几个孩子开考前动员会。 赵柯坐在窗下听着玩儿。 “考试时间是八点半,明天早上五点,就到大队来集合,赵主任开拖拉机拉你们去公社。” 赵柯举手,“我就在这儿等你们。” 一群少年少女应声。 而顾校长全都讲完,一人发了一张手写的考前准备单。 谷三妮儿拿着她那张,指着名字那一栏的“谷雨”二字道:“这是我大名儿,我姐叫谷穗,比划太多了,我请赵主任帮我起了个比划少的,谷雨意头多好,利作物生长。” 余岁抬头看向表姐,“表姐还帮你们起名啊……” “家里给起的二妮儿三妮儿,那么随便,明显不重视我们,我们就找重视我们的喽。”谷三妮儿说得轻描淡写,开朗道,“我跟刘姥姥撞名了,你要是总‘三妮儿’、‘三妮儿’的叫我,肯定很不自在,以后叫我大名儿吧,我喜欢我的大名儿。” 真的撞名了。 余岁忍不住弯起嘴角。 第二天,有考生的人家,天刚亮,烟囱就冒起烟。 不到五点,家长们带着孩子们来到大院儿,比他们孩子都紧张,一会儿问“笔带了吗”、一会儿问“拉没拉下别的东西”,一会儿又叮嘱各自的孩子别粗心大意。 要是问一遍也就算了,他们一遍一遍地追问。 余岁自主能力强,刘三妮儿跟她一起检查了一遍,就不再多说,给她添加压力。 赵柯和顾校长站在一起,后来姥姥过来说话,没多久其他家长也过来,对顾校长各种叮嘱。 顾校长劝他们不要太紧张,毫无作用。 赵柯起太早犯困,看着他们这样儿,兴味冲淡了困意。 曾经说读书没用的是他们,这时候生怕孩子考不上的也是他们。 “五点了。” 赵柯起身,拍拍手,示意唠叨的叮嘱的都停一停,“赶紧上车斗坐好,走了走了。” 她一发话,孩子们抓着挎包,嗖地爬上车斗。 他们早就被念得不耐烦了。 顾校长怕学生们不安分,也上了车斗,随时看着他们。 赵柯围着车斗转了一圈儿,检查了一遍,才启动拖拉机,坐到驾驶位。 家长们让开路,赵柯抬手,冲他们爽利地一挥,“走了。” 都是十来岁的少年,新鲜劲儿上来,完全忘了紧张,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地说话。 赵柯坐在前头,听着他们生机勃勃的说笑声,嘴角上扬,忽然喊了一句:“要不要加速!” 少年们异口同声:“要!” 赵柯已经稍微加速,又问:“怕不怕颠?” 少年们带着笑意大声回应,“不怕!” “那冲起来——” 赵柯一拧油门儿,拖拉机又策马奔腾起来。 少年们欢呼雀跃。 顾校长一个中年男人,冷不丁地,有点儿跟不上赵柯和学生们的速度与激情,适应了风迅速拂过面颊发丝的感觉,竟也找回了一些年轻时候的活力。 余岁第一次坐拖拉机的车斗,而且是跟其他同龄人一起,就被他们这突如其来的奔放震了一下。 赵小草和谷雨也在狼嚎,发泄着紧张。 余岁的安静,格格不入。 谷雨抓起余岁的手,“余岁,一起啊——没啥人——怕啥——” 余岁不自在,被催得厉害,才试探着喊了一声。 大喊能够释放很多情绪。 第二声,不需要谷雨催促,余岁便喊了出来,脸上也有了一丝笑容。 前面,赵柯听见冷脸表妹的喊声,神情更加明朗。 飙个拖拉机,她成功地带走了岁岁表妹身上“装酷”的标签。 拖拉机直接开到公社中学,赵柯和顾校长一直陪着他们。 顾校长开解他们,赵柯只是坐在拖拉机上,看着赵村儿大队的学生们进入考场,才暂时离开,去公社大院儿。 一个月的时间,公社已经完成计划开垦的土地亩数,但集合全公社力量,耗费人力财力物力,肯定要对公社的农业寄予厚望。 开弓没有回头箭,且必须要尽可能地做好,这样明年才能继续扩大耕地亩数。 今年的开垦结束后,合作社为明年的耕种开了一次会。 赵柯在农学院和农业部稍稍打开了一点儿门路,决定以公社的名义,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到赵村儿大队实地考察一番,检验一下合作社的耕地以及各个大队的土地都适合种什么作物。 最近,公社都在为迎接农业专家做准备。 赵柯过去跟段书记吴主任开了个小会,在考试结束之前返回到学校。 赵小草他们欢天喜地地出来,说着题目简单,他们答题特别顺利。 他们看起来都自信满满。 这对赵村儿大队是好事儿,但赵柯和顾校长对视后,心里都有几分酸涩和期待。 这个结果,他们早有预计。 赵村儿大队成绩最差的学生,模拟考试的时候,分数都不低,很能说明问题。 从赵柯上中学,学校的课程和题目就是这个程度,几年过去,还是这样。 而在赵柯之前呢? 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刻——童年、少年都没有好好利用起来,加以培养和教育,他们缺失了太多学习的机会,也浪费了太多时间。 赵村儿大队作出调整,先走出一步,以后就会提前很多步。 段书记他们也都对双山公社的发展有野心,双山公社现在大力发展农业,之后就会发展基础建设,教育是必然的一环。 阴霾无法永远遮盖朝气蓬勃的太阳。 他们这一小小的一隅就是一个缩影,广袤的大地上一定还有人在先走一步,未来必定会拨云见日。 第165章 考试结果, 三天后出。 拖拉机当天就拉着学生们回来,停在晒场。 不说八个学生的家长、学校的老师,大队社员们也都在关注。 “考咋样儿啊?” “能不能考上啊?” “看你们心情都挺好,是不是稳了?” 顾校长稳重, 没有出成绩之前, 不放话太早, “他们说考得还行, 不过不排除谁马虎丢分,确切的结果还得等放榜。” “娃们这么努力, 肯定能行。” 大伙儿的文化储备还不够, 不知道这叫“薪火相传”, 他们只是乐呵呵地看着一群孩子, 仿佛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未来,就从这一代开始。 乡下人不是傻,也不全都轴,上上油, 不太明白的道理, 也能琢磨出味儿来。 更何况,赵柯和赵新山三不五时就要给他们去锈上油。 就说教育这个问题,往前了说,有赵柯这个现成的例子在,谁不知道读书好,前途比地里刨食儿更广阔。 他们只是没钱, 也看不见好的未来。 赵柯和大队做了很多, 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儿, 就是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读书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读书的花费确实不低, 砸锅卖铁咬牙供,大伙儿可能会犹豫、退缩,但现在有大队开路,不需要那么艰难。 社员们估摸着自家孩子考中学的时间,盘算着要使劲儿干。 王老大家的孩子多,都上学的话负担重,犯愁道:“赵主任,要不我们家先不盖砖房了,钱先可着娃娃们上学?” 村儿里还有好几家是差不多的情况,孩子多,闻言,也都看向赵柯。 “该挣挣该花花,要是用你们省盖砖房的钱,就是大队没本事。”赵柯笑容里丝毫没有负担,“大队这么多户,本来也不能一年盖完,谁家孩子多,都要上学,手头上一时比较紧,可以排到后期,晚一点儿没关系,都是这一两年的事儿,放心,大队肯定不会让你们吃土的。” 大队的态度,就是赵村儿大队社员们的底气。 谁也不想眼睁睁瞅着别家有砖房住,他们自个儿的娃娃住不上。 众人放下乱七八糟的忧虑,嘻嘻哈哈:“都是老农民,吃的不就是土嘛。” 赵柯笑道:“话糙理不糙。” 白天干一天活儿,大伙儿都聚在村口乘凉唠嗑。 赵柯没回村儿当妇女主任之前,不太爱在村口停留,寒暄完就赶紧撤。现在,她爱唠了,时不时就凑到人堆唠一阵儿。 这也算是深入一线、了解村情、倾听民声。 大队要考虑的事情比较宏观,有时候会忽视一些小问题,而小问题很有可能会在未来变成大问题,影响发展。 因为大队干部和社员们的距离不远,社员们有一些切实的需求,会直接在闲谈中说出来,只要细心一些,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赵村儿大队越来越多的学生升入公社上学,以后要在公社住宿,家长担忧他们吃不好住不好学习懈怠…… 这确实是个问题,前面走了九步十步,第十一步瘸腿,前面很有可能会白费力气。 于是第二天,大队干部的日常早会上,赵柯就提了这个问题和她的建议。 “在公社建赵村儿大队的宿舍?” 赵柯点头,“公社中学的宿舍,条件不怎么好。” 不止宿舍,教室也一样。 不好到什么程度呢? 房子是很多年前建造的,门窗不严实,一到冬天,外头零下二三十度,屋里零下七八度,经常有同学手指头冻成萝卜头,笔都拿不了。 晚上睡觉,被窝里拔凉拔凉,更别说容易露在外面的耳朵和肩膀。 公社本地的学生还好,家里暖和很多。 赵柯都是拿个热水壶,灌一壶热水回来,晚上冻醒就起来换掉热水袋里的水。 赵柯那时候跳级,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环境实在太艰苦了。 以前赵村儿大队小学的教室也这样儿,不过乡下学校,比较灵活,冬天太冷,那就不上课了,还省柴火,大不了天暖和了再补回课程。 “都是咱村儿的孩子,哪舍得他们吃那些苦啊。” 而且,赵柯还在琢磨另外一个事儿,“咱们大队以后在公社的人越来越多,念书的孩子,酸菜厂的工人,农机站的驾驶员,我爹回来会在公社卫生所干一段儿时间,
相关推荐:
盲眼师尊感化逆徒失败后
漂亮炮灰总在修罗场[快穿]
憋宝人
【光与夜之恋同人】异世界娼娘
以朝朝,以暮暮_御书屋
新婚小娇妻
女儿国记事
哥哥予我解衣袍
[综漫] 我从横滨C位出道了
鬼说之囚禁(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