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得很。” “长久,不是说,今天是你嫁闺女,咋变成谢家闺女了?” 莫非是临时换了新娘子? 看着也不像啊,要是临时换了新娘子,苏长久能这样开心。 “我这闺女啊,是早些年我收养的,如今找到了亲人,自然不能继续跟着我的姓了。” 苏长久简单地解释了一下,这些领导们这才安心了。 不是婚礼出幺蛾子就好。 既然是来贺喜的,不管对方找了什么理由,苏爷爷等人少不得也要出面招待。 陈子安虽然职务比这些人都高,但来者是客,陈子安也少不得应酬一番。 好在,都是有眼力见的,知道陈子安的职务高,他们对陈子安也多有恭敬。 陈子安是从荔城过来的,那边的开放程度和发展程度都不是大西北能比的。 陈子安在那边的见识可比西北这边的官员们多多了。 他虽然鲜少开口,但是每次开口总能戳中核心。 对于县上和镇上的领导们都有拨开迷雾看到青山的作用,这可真是让这些领导们开心的不得了。 “感谢陈书记,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今天算是明白这话的意思了。” 开口的是桑榆县的县长,名叫宋文博。 宋文博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是从基层一步一步爬上去的。 不过,之前任职都是在隔壁县,是一年多之前调任到桑榆县的。 他在隔壁县里的时候,口碑就很好。 这些年,也算是为了地方上做了一些事。 只是,受制于他本人文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他自己也清楚,大概这辈子的仕途,就止步于此了。 他希望,自己能在任期之内,为县里打好基础,为百姓做点事情。 但他没有什么路子,想走走上级的关系都很难。 这一次算是难得的机会,所以才从县里赶回来。 他原本只是为了提前走走关系,和苏家人套近乎。 却不知道,苏家竟然还有一个荔城当一把手的女婿,可真是意外之喜。 虽然荔城和桑榆县没有隶属关系。 但荔城是什么地方? 那是全国瞩目的地方。 能在荔城当一把手,将来前程远大着呢。 这样的人,能当面聆听一下他的见解,也算他宋文博三生有幸了。 他没去过荔城,但听人说过,几年时间,荔城已经发展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听说,那里现在已经是现代化的城市了。 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只是几年时间,要说这位陈书记是没本事的,他都不能相信。 前段时间,他还寻思,什么时候带着县里的干部们去看看荔城的发展。 说不定能找找适合桑榆县发展的新思路。 不想在苏家就有这样的巧遇。 这可比去荔城自己看的效果要好得多。 他更清楚,就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就算去荔城,也是见不到这位荔城一把手的。 宋文博也是个敢想敢干的性格,说出来的许多话,虽然考虑不是十分周全,但不得不说,是对地方发展有利的。 也是因为看中了宋文博这一点,陈子安才愿意提点几句。 “欢迎宋县长有机会来荔城看看。” 陈子安这句话,也不完全就是客套话,而是真心实意的。 陈子安对于这种心中有老百姓的人,印象还是很好。 这位虽然不算很有本事的人,但心里装着老百姓,就够了。 听到陈子安这一句话,宋文博当场激动得筷子都拿不稳了。 “一定,一定,希望去荔城的时候,能去拜访陈书记!” 宋文博也不是傻子,立刻顺杆子往上爬。 “我等会儿留一个电话号码,要是宋县长到了荔城,提前打电话。” 宋文博怎么都没想到,陈子安竟然如此平易近人。 他也算聪明人,简单思索一下就明白了,这是陈子安冲着老丈人丈母娘是桑榆县的人,这才能给自己这个脸面。 其实,宋文博并不知道,陈子安曾经也是在桑榆县任职的。 只是,工作性质的原因,宋文博并不知道陈子安这个人。 不光是陈子安给他们提点了不少疑惑。 沈自珍也提出了自己对桑榆县农业种植的一些想法。 毕竟是曾经在桑榆县生活过的人,对于当地的土壤气候这些,沈自珍都很了解。 桑榆县是农业县,工业的发展略显滞后,且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 沈自珍提出的这些,倒是让他们受益匪浅,当下就决定,等过完年之后,就召开会议,讨论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这些县里镇上的小领导们今天来了一趟,也算得了机缘。 让他们也没想到的是,就是今天这一番话,让南岭村,甚至是桑榆县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周边最富庶的县。 一顿饭吃下来,宾主尽欢。 宋文博觉得,今天赚大了,这一趟来的真是太值得了。 他当场就决定,以后县里对南岭村的政策也要相对倾斜一些。 而陈子安看到宋文博,觉得桑榆县未来会有不错的发展,也算放心了很多。 几个人聊天多,喝酒少,都没有喝醉。 吃完酒席,给新人道贺之后,领导们虽然不愿意,却也不得不离开。 就算再怎么想和这些大人物们多聊一聊,也不好意思继续打扰了。 出门的时候,宋文博还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再有这样的机会聆听一下。 第917章 只等着县里和镇上的领导都离开,苏小桐这才算是长舒一口气。 他虽然在村上当文书也有几年时间了,但其实,见领导的次数并不多。 镇上的领导们,还见过几次。 县里的领导,那真就是开会的时候,能远远地看一眼罢了。 今天见到这些领导的时候,他还是胆怯了。 但看到这些领导们在陈子安和沈自珍跟前一点架子都没有,甚至带了三分谄媚的时候,他忽然觉得,他心中高高在上的领导,其实也就是普通人。 “村长,我可是第一次看到咱们这些领导这样。” 苏长久听明白了苏小桐话里的意思,没好气地拍了他一巴掌。 “臭小子,瞎说啥,赶紧忙你的去!” “村长,都忙完了,今天好不容易村子里有大喜事,我不得凑热闹?” 苏小桐想得很好,难得偷半天闲暇时间。 苏长久看着苏小桐这嬉皮笑脸的样子,又想起来未来接班人的问题。 “就这点儿出息,咋当村长?” 这是苏长久第一次明面上对苏小桐说这个话。 苏小桐差点儿吓到。 啥情况? 当村长? 这怎么能行? 他自己能吃多少饭还是清楚的,就不是当村长的这块料。 “村长,咱可不带这样的,您好好地当村长,我给你拎包行不?” 苏小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那可是真的可怜兮兮的。 “包有多重?我自己还不会拎了?”苏长久骂完苏小桐,自己回屋里去了。 前头领导们都在,苏长久不好表现出来,但这会儿该送的人都送走了,苏长久这才觉得失落。 嫁闺女啊,和娶媳妇是真的不同。 过了今天闺女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了,是婆家的人了。 他老头子心里不畅快啊! 可苏小桐这个臭小子,一点都看不懂自己的难过。 是个没眼色的。 苏长久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是心里不对劲。 明明知道,苏家是个好人家,苏小草嫁到苏家之后,一切都会好好的。 但苏长久就是觉得心里不舒服,不是那么高兴。 好像是珍藏在心里的宝贝被人抢走了的感觉。 甚至看到笑成二傻子的苏三恭,都想过去招呼两巴掌。 但到底,他心里清楚,这两巴掌不能真的打,只能在心里悄悄地打。 不高兴的结果就是,苏长久成功地将自己给喝醉了。 他喝醉之后,虽然没有闹,只是睡觉,但也让人心里不舒畅。 不高兴的人除了苏长久两口子,还有谢楠。 也不能说不高兴,只是,嫁闺女的时候,心里总是不得劲儿。 即便是,连闺女的婚礼都参加了,心里还是不得劲儿。 尤其是谢楠老师,好不容易找回来的闺女,身边还没待上几天,这就给嫁出去了。 她和闺女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太短了。 好在,闺女将来是要生活在京城里的。 她见到闺女的时间还有很多。 罢了,闺女终究是个比自己命好的,三恭这孩子,稳妥得很。 “看看长久哥今天这样,以后小甜出嫁的时候,我还不得难过死了?”苏老三有些后怕地对梁秀说道:“我看,咱小甜还是在家里多养活几年,反正也不是养不起!” 这话成功地招来梁秀的一个大白眼。 “这大好的日子里,说什么死呀活呀的,让大哥大嫂听到了,心里能顺畅?” “再说了,谁家闺女长大了不嫁人,就你矫情!你不让闺女出嫁,到底是心疼闺女,还是祸祸闺女?” 被媳妇骂矫情的苏老三只能摸摸鼻子,端着酒杯继续喝酒。 心里却总在想着,小甜越长越大了,等真的到了嫁人的这一天,可怎么办啊! 他是真的会难过死的。 苏老二端着酒杯和苏老三碰杯。 不光是苏老三觉得等苏小甜出嫁的时候自己会难过,就是苏老二也觉得,等小甜出嫁的时候,自己肯定会哭。 家里就这么一个女娃,他也是当成亲闺女疼爱的,等闺女出嫁,咋能不伤心? 齐良英笑着和梁秀说:“看看这两个没出息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今天就要嫁闺女了。” “得亏今天大哥娶儿媳妇,没时间和这两个伤春悲秋的,要不然,三兄弟还不知道能闹出什么事儿来!” 梁秀听了,掩嘴笑:“二嫂你说的可不是,家里就小甜这一个女娃,是真的疼爱,将来出嫁的时候,有的难受!” “说不定,到时候最难受的是大哥!” 两妯娌一面忙着手里的事儿,一面说着闲话。 不管怎么说,一场婚事,总算顺顺利利地办下来了。 他们担心的田小禾会不会闹出幺蛾子,总算没发生。 婚礼之后,刚将家里收拾妥当,就到了除夕。 苏家又添了一口人,热闹得不行。 反观苏长久家里,就显得有些冷清了。 苏长久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都没有过来跟他们一起吃年夜饭的意思。 这让苏长久心里越发觉得难受。 好在,张彩云这个大儿媳妇还算不错,让自家男人带着孩子,送了饺子和一条鱼过来,说是给二老添菜。 李玉玲叹一口气。 大儿媳妇这是担心过来了,田小禾又闹腾呢。 也是,大过年的,谁还不想着好好过日子? 就在这时候,苏小八来了。 “长久伯伯,我爷让我来请您和伯母还有谢楠老师去我们家一起过年。” 苏长久听苏小八这么说,还有些迟疑。 虽然两家现在是亲家了,可也不能去亲家家里吃饭啊,那不是要被人笑话? “长久伯伯,我爷说,这可能是我们家这几年唯一在村子里过的一次年了,让您过去也热闹些。桃花姑姑和沈姑父他们也都在。” 苏小八似乎能洞悉苏长久的想法一样,立刻给苏长久说。 苏长久一听这话,也明白了,苏爷爷这意思就是,未来几年都不会回来了。 要是这样,真还得过去一趟。 反正自家也冷冷清清的,不如过去一起过年,人多热闹。 李玉玲原本还以为,按照苏长久这样的性格,是肯定不能答应的。 却没想到,苏长久直接开口说:“把这条鱼端上,咱们一起过年去!” 谢楠老师本来就是当客人的不好意思说话,现在听苏长久这样说,也算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都多了几分。 第918章 苏长久等人到老苏家的时候,就听到屋里热热闹闹的。 李玉玲笑了:“大妹子,你听听,这才是过年的样儿!”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老苏家一大家子人,到现在都能保持这样融洽的关系,在村子里都是十分难得的。 “人总是要有见识,才能大气。或许,他们家的人就是因为有见识,才不斤斤计较。”谢楠老师感慨地说道。 她认识苏家人这么长时间了,对苏家人的认识,便是苏家人能惦记彼此,不会斤斤计较。 这或许就是一个家庭和乐融融的基础。 “你说得对,大妹子,也不知道……” 后面的话,李玉玲没说出来。 大过年的,那些烦心事儿,还是别想了,好好过年才是正经。 苏小甜出门正好看到才进门的三个人,忙就迎上前。 “长久伯伯,伯母,谢老师,你们来了,快进屋,就等着你们呢。” 许是因为屋里太热的缘故,苏小甜的小脸红扑扑的,煞是可爱。 谢楠老师看着这样的苏小甜,脸上的表情都柔和了很多。 三个人走进去,苏家堂屋里暖融融的。 人很多,很热闹。 炕上摆着一张炕桌,炕下摆着两桌,桌子上摆着瓜子花生还有各色水果以及一些油果子。还有热气腾腾的茶水和浓香扑鼻的酒水。 大家伙儿围拢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喝茶的喝茶,喝酒的喝酒,吃水果的吃水果,气氛融洽。 这一刻,苏长久酸了。 能不酸吗? 人家这才是团团圆圆过大年,他那是寒颤! 家里冷冷清清的,就差连点儿人气都没有了。 “长久啊,你们两口子和谢楠老师都到炕上来,暖和。” 苏爷爷瞧见了,招呼苏长久到炕上去。 苏长久也不客气,直接上炕去,坐在了苏爷爷的身边。 但李玉玲和谢楠老师两个却不肯。 “我们看看还有什么能帮忙的。” “谢老师您就坐着吧。”苏小甜给谢楠老师倒茶,招呼谢楠老师。 “我去厨房帮忙,虽然不会干别的,打杂还是会的。” 谢楠老师坚决要跟着李玉玲去厨房里帮忙。 男人们坐在炕上说话。 苏长久是第一次跟苏家人在一起过年,他开口不多,主要是听。 一听之下,了不得。 这一家子人说话,说的都是未来的发展,将来的谋划,并不是说东家长西家短。 这就是差距啊。 他忽然就明白了,谢楠老师说的那些话的意思,确实是见识决定了高度。 苏爷爷虽然开口少,但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让人警醒。 陈子安就更是不说了,能够主政一方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有他的指点,苏家这些孩子想没发展都难。 只是,什么时候开始,苏家三兄弟也已经和村子里的人不一样了? 他们现在的见识,哪怕是他这个村长,也是拍马都赶不上的。 这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到底还是落后了! 苏长久喝着茶,百味陈杂! “人都齐了,也差不多该吃年夜饭了。” 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苏爷爷作为一家之主开口。 “爷爷,我去放炮!” 苏小九蹭的一下站起来,就要朝着院子里跑。 年夜饭之前放炮,这也是老规矩,一般放炮的都是家里的小孩子。 陈修远小朋友不甘示弱,忙就跟着苏小九跑了出去。 “九哥,等等我,我也要放炮!” 苏小八则已经利索地找出了香烛等物件,交给苏老大。 按照老一辈的习俗,过年的时候,要祭奠祖先,还要请神,这些则是一家之主的工作。 不过因为前些年管得严,大家伙儿只能偷偷摸摸的。 这两年,政策宽松了,这些曾经的老规矩,就又被翻出来了。 苏爷爷年纪大了,苏老大操持这些没毛病。 一套程序走完也花了十来分钟的时间。 女人们开始上菜了。 一人一个红漆盘子,端着杯盏碗盘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桌上。 老苏家的年夜饭,一如既往地丰盛。 就算在南岭村,也没有因为物资匮乏就少了什么。 海鲜之类的自然没有,就算苏小甜不缺,也不能拿出来。 但鸡鸭鱼肉是不缺的,猪肉羊肉牛肉也都应有尽有。 还有一些素菜,白生生的豆芽,水润的西红柿,水灵灵的黄瓜,碧玉一般的绿萝卜,在苏家几个女人巧手装盘后,煞是好看。 这一桌年夜饭,就是放在二十年后,也不显寒酸。 苏长久并不知道,苏家的年夜饭竟然这样丰盛。 他带来的这条鱼,有点不够看啊。 “我今天可算长见识了,川叔,我今天就叨扰您这一顿了。” 既来之则安之,苏长久也不客气了。 “长久伯伯,以后,咱们村子里的人,都能吃上这样丰盛的年夜饭。” 苏小甜正好拿了几瓶酒出来,一面给苏爷爷这一桌倒酒,一面乐呵呵地说。 “小甜这孩子,就是会说话,这话说得我这心里舒坦。” 苏长久作为村长,最大的心愿就是村子里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苏小甜这话,无疑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谢楠老师也是惊讶不已。 以往过年都是一个人,做两道菜都吃不完,何曾这样热闹过。 “我可是有些年没有过过这样热闹的年了,今年也算是过了大户人家的年了。” 谢楠老师这话本来是调侃,但到底让人觉得心酸。 她这些年一个人过日子,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尤其是到了这种万家团圆的时候,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就只有她一个人,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这不是都熬过来了,以后,过年过节都来我们家。”苏奶奶拉住谢楠老师的手,十分和蔼地说:“我们家过年的时候,人最多,今年这还没凑齐。” 看着三桌人,谢楠老师疑惑,就这样还没凑齐? 是了,老大苏首温一家三口这次因为孩子小的原因,没一起来。 那要是凑齐全了,该有多少人? “谢老师,我干爷爷干奶奶,还有迟爷爷他们都在京城。老人家们年龄大了,没有跟着一起过来。还有大哥一家人,您也见过的,孩子太小了。” “谢老师,我在叔婶家里过年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已经习惯了,你很快也能习惯!”沈自珍也乐呵呵地说。 其实,从到了京城之后,沈自珍一家住得比较远,过年的时候,已经很少来苏家一起过了。 但沈自珍就是觉得,凑在一起过年才热闹。 这习惯似乎是从在红心大队的时候养成的。 要是以往,他也不说,今天说出来,也是担心谢楠老师认生。 谢楠老师这才明白。 “那以后,我就在婶子家里过年了!” 第919章 谢楠老师这一辈子,经历过很多事,虽然面上看起来冷冰冰的,可骨子里是个豁达的人。 唯一的闺女都给到人家家里了,在苏家过年,没啥不行! 一个人过了这么多个年,谢楠老师心里还是十分渴望能和其他人一起,而不是孤零零的。 谢雁忆感受到了家里人给予妈妈的照顾,感动得都快要掉眼泪了。 她和亲妈谢楠相处的时间虽短,但也能感受到,她一个人这些年的孤独与寂寞。 她并不是没有担心过,自己出嫁以后,又要留下她一个人该怎么过日子。 没成想,奶奶竟然连这个都想到了。 她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当个好媳妇,好好孝顺家里的长辈,照顾家中的弟弟妹妹。 苏三恭看到媳妇这样的表情,哪里能不懂,众目睽睽,也不能多说什么,他只能悄悄捏一捏媳妇白嫩的手。 他这个动作,正好被小八和小九两兄弟看到了,二人低声笑着。 老宅里没有电视机,今年没有办法看春节晚会了,苏小甜还觉得有点遗憾。 几十年之后的人,对春节晚会已经没有多少期待了。 但这个年代,春节晚会,无疑是一场文化盛宴。 好在,家里人多,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十分热闹。 就连最开始有些拘束的苏长久到了后来声音也高了起来,显然也是融入其中了。 “川叔,我听人说,城里有那啥夜校的,也不知道好不好弄几个名额,我回头得让村子里几个有想法的后生去读书!” “沈老师,听说您又研制出新种子了,咋地这一次也该给我们南岭村走走后门不是!” “陈书记,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帮忙,我们村这厂子,肯定不能办得这样顺利!” “老三啊,你有个好闺女啊,要不是小甜,我们村还真走不到这一步。” 喝多了酒的苏长久,十分健谈,到了后期,几乎就是苏长久一个人在说话。 李玉玲看着自家男人如此,想劝两句,可也知道,苏长久的心里不舒服,这是借酒消愁了。 罢了,大过年的,喝就喝吧,好在还知道自己在说啥。 “长久哥,厂子虽然已经建起来了,但以后要怎么发展,还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这个事,别人帮不了!” “谁说不是呢,我想着过完年就辞了这个村干部,可镇上的领导说啥都不同意。” “先干着吧,你总得把这些都扶上马才行。”陈子安笑着说:“你们这位宋县长,也是个务实的人,这几年,是发展的好机会。” 苏长久点头。 宋县长确实不错,之前在临县的口碑就不错,现在在桑榆县,口碑也很好。 有这样一个好主官,乡镇上的领导们干劲足了很多,或许,在这位宋县长的治下,桑榆县确实会有不错的发展。 “我这不就是想着,草儿她妈一个人在京城,我不放心嘛!” “看看你这张嘴,咋越来越不会说话了,我在京城,还有婶儿和弟妹们照应着,还有谢家大妹子照应着,你就别操心了!” 当了大半辈子夫妻了,李玉玲还能不了解自己的男人? 说出这话的时候,分明就是已经有了决定。 李玉玲其实也不是一定要让自家男人跟着去京城,只是担心他一个人在家里没人照顾。 “婶子,以后,玉玲就要劳烦您多照顾了,等我再干三年,将村子里的事都安排妥当了,就去京城找你们。” 苏小甜听到苏长久这么说,掩嘴笑着:“长久伯伯,说不定,等三年之后,您更舍不得了。” 此时的苏长久,尚且不明白苏小甜这话里的意思,但是到了三年之后,他就明白了。 吃完了年夜饭,继续喝酒吃瓜子,一直闹到了半夜,这才各自回去休息。 听到公婆居然去了苏爷爷家里过年的消息,田小禾气恼得不行。 “没见过谁家爹妈跟到姑娘家里去过年了,也不怕人笑话。” 田小禾说出这话的时候,眼底眉间的恨意,真是挡都挡不住了。 苏平安想说什么,却最终没说出来。 他也算看出来了,爹妈和自己媳妇之间的矛盾,已经不能调和了,算了,他还是别乱说话触霉头了。 倒是同样听到消息的张彩云,对此事表现得很淡然。 “他爹,等会儿,就带着娃儿们,去给爹妈拜年吧,按理说,咱们昨天晚上就应该过去的。可你也知道田小禾那个人,要是我们过去了,只怕是爹妈这个年就过不消停了。” 苏长安哪里能不知道媳妇心里的想法,他是个老实人,媳妇其实也不坏,只是因为这些年觉得爹妈偏心平安两口子,这才憋着一口气。 如今眼见着自己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了,倒也不斤斤计较了,但就像媳妇说的,大过年的,要是他们一家子人过去,田小禾不一定就闹上门了。 “我知道,媳妇你放心,爹妈心里有数!” 对自家男人说公婆心里有数这话,张彩云是不相信的。 从田小禾进门之后,公婆的心就没有放端正过,就因为田小禾会闹腾,公婆一味纵容。 但现在都分家单过了,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她也不稀罕和田小禾计较。 一家子人收拾了一下,带上提前准备好的礼品,去看望苏长久两口子。 路上,正好遇到王香花和苏小甜等几个人去养殖场。 “婶子,咋大过年的也不休息休息?”张彩云热情地打招呼:“小甜,啥时间来我家玩啊!” “这不秀兰让我过去看看,我寻思大年初一,也没啥事儿,索性就过去一趟。”王香花笑着说:“你们一家子人这是去村长家里拜年?” 听到王香花这话,张彩云面上一闪而过的难堪。 “是啊,过去给公婆拜年去!” 说了两句闲话,各自朝着既定的方向继续走。 王香花说:“这个张彩云还算不错,没有明里暗里打听玉玲嫂子在京城干啥,田小禾那个不省心的,在我这里打听几回了!” 第920章 苏小甜跟在梁秀和王香花的后面,听着妯娌二人说起这些,也只当作没听见。 这都是大人之间的事儿,她小孩子家家的,就不操心这些了。 不过,田小禾这个人,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 很快,三个人就到了养殖场。 现在的常秀兰,就跟之前的王香花一样,简直将养殖场当成家一样。 好在,常秀兰的公婆丈夫都十分支持她,就算常秀兰忙起来顾不了家里,他们也不怪罪。 还说现在养殖场刚开始干,不容易,让常秀兰安心地照顾养殖场。 常秀兰看到王香花几个人的时候,脸上都是笑容。 “婶儿,你们来了,快进来。天气冷,先到屋里烤火暖暖手。” “这天气,只怕快要下雪了,冷到骨头里了。”梁秀搓搓手说。 “这天气,看着是快要下雪了,秀兰啊,猪舍和鸡舍的保暖做好了没?” “都按照村长带回来的图纸,上面搭上了架子,要是下雪,就把包谷草盖上去。”常秀兰说道。 村长当时说了,要是能给猪舍上面都搭上塑料布是最好的。 可周围问了一圈儿,塑料布紧缺就不说了,还价格昂贵,他们只能放弃。 苏小甜听常秀兰这么说,也清楚是塑料布不好弄的缘故。 她打算推广暖棚蔬菜,正好在联系几个塑料厂,到时候,说不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只是,塑料布现在的价格昂贵,就怕养殖场负担不起。 不过,这事儿也不着急,等回头找时间再与长久伯伯商量就行。 王香花养殖都养出心得了,她跟着常秀兰看了一遍之后,就找出来好几处问题,虽然目前看起来,好像都不是大问题,但一旦产生后果,却也可能十分严重。 “婶子,真是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今天过来看看,我都没发现这些问题。” “你这孩子,客气啥。当初咱们在养殖场里干的时候,你就是最认真的一个。” 常秀兰浅淡的笑着,说起来,也是当初自己到了养殖场干活,处境才能好些。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自家奶重男轻女的思想才有些变化。 说白了,其实就是觉得,女娃子也能赚钱。 常秀兰没文化,可并不傻,她也是从那时候就清楚了,不管啥时候,人都要自立。 只有自立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些年,她一直都认真努力,才有了今天。 “我前两天见常奶奶,常奶奶还夸秀兰姐你聪明能干嘞!”苏小甜想起常老太那得意的表情,都忍不住想要笑。 那老太太,以前的时候,是咋说的? “我奶这几年,倒是变了很多,也亏得我奶变了,要不然,我们这日子……” 常秀兰感慨了一句,话没有说完,但在场的人都听懂了。 要是常老太的想法不改变,一如既往的话,常家这几个闺女的命怕是不会太好。 就算嫁出去,也会被威胁逼迫。 “秀兰姐,你好好干,以后让常奶奶看,闺女一点不比儿子差!” 常秀兰听懂了苏小甜的话,可还是笑着摇头:“闺女当然比不上儿子,你是没听到我奶成天念叨着你几个哥哥如何出众!” 这话,常秀兰说出来,无疑是当作玩笑话。 不光常奶奶每天念叨着苏家几个小子出色,村子里谁家的老人不这样念叨? 以往的时候,自家奶就是看着苏家都是儿子羡慕嫉妒,现在虽然依然羡慕,但羡慕的是苏家几个小子读书有出息了。 甚至,有些时候,常奶奶还会后悔地念叨,当初怎么就没让自家几个丫头读书,要是当初让几个丫头也去读书,说不定比现在好等等的。 “说起来,常婶子也算不错了,我听人说,你婆家给的彩礼都给你当嫁妆了!”梁秀笑着说。 “我也没想到,我原以为,我奶会将我们姐妹几个的彩礼留下来给小弟!”常秀兰说出这话的时候,十分感慨。 “常婶子那时候只是想不开罢了。” 王香花和秀兰妈差不多是同一年进门的,她生了儿子,秀兰妈生了闺女,好像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常老太的心里就不太乐意了。 再到后来,常家生一个闺女,生两个还是闺女,而苏家左一个儿子,右一个还是儿子,常老太的心理就有些失衡了。 或许是因为苏家人离开,一年到头都不见得回来一次,让常老太失去了攀比的对象,反而想开了。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将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初步处理了一番之后,苏家三人告辞回家。 刚到家就听到消息,说京城来电话了,有重要的事,让沈自珍和苏三恭二人抓紧回去。 他们本来定了正月初六回京城的,既然接到了长途电话,就证明事态紧急。 沈自珍说:“三恭刚结婚,要不然,我一个人先回去。” 新婚燕尔的,到底也不好现在就让小两口分开。 “既然来电话让他回去,那就回去吧,小草跟着一起回去就行,好在京城里的房子也是收拾好的。” 苏爷爷还是觉得,国家的事重要。 老人家一辈子都相信先有国才有家,如果家事与国事冲突,肯定要先保证国家的利益。 尤其是苏三恭现在是国家的人,就更应该为国家想。 不得不说,老一代的人,心里的想法永远都是最朴素的。 翌日一早,沈自珍带着苏三恭两口子提前出发回京城去了。 至于苏桃花,还是决定,和其他人一起等到初六的时候,再回京城去。 难得回来一趟,她总要将亲戚们都走动一下。 也不知道下一次回来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不走动走动,姐妹之间,都不知道啥时候再见了。 而这一日,苏家三妯娌也都各自回娘家去了。 梁秀心里有心结,原本不想回去。 倒是苏奶奶说,回去看看吧,要是脸色不好看,就回来,也算全了当儿女的孝心。 最终,梁秀还是和苏老三一同去了,带着苏小甜和苏小八两兄妹。 这是苏小甜要求的,她是真的担心爹妈去了老梁家吃亏。 第921章 好在,上次吃亏之后,梁家老两口这一次倒是没有闹腾什么。 但是,老梁家的人对梁秀这个日子好过了,却不想着家里人的闺女,没有什么好脸色。 虽然没有说太多不中听的话,但从头到尾,都冷着一张脸,甚至连热水都没有倒一口。 对此,梁秀竟然也能释然了。 要是以前的时候,她可能还会难过,但难过的次数多了,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她这也就是回到南岭村了,不回来看看爹娘,被人知道了,要戳脊梁骨。 今天她带着丰厚的礼物回来一趟,路上也见到了不少人,就算回头爹娘哥嫂有什么不满意的别人也不会相信是她不孝顺。 梁秀想开了这些,在娘家的待遇不重要了,爹娘的冷脸了不重要了。 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只是稍微坐了一会儿。 “秀儿,家里还有其他事,我们先回去吧,也别打扰老丈人和丈母娘他们吃饭。”苏老三这话说得,确实有些让人面上难看。 老梁家二老听到女婿这含沙射影的话,哪里能不明白苏老三话里的意思。 可他们真的就是在给闺女和女婿两个人冷脸看。 他们拿过来的礼物,看起来精致的不得了,而且还很多,可实际上,都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直接给钱呢。 家里儿子赚不到啥钱,儿媳妇天天闹腾,孙子年纪也越来越大了,连个媳妇都还没说上。 要是这个混得好的闺女和女婿能给贴补些钱,那问题就都解决了。 可是,看看这两个人,装傻充愣的,一句有意思的话都不说。 二老看到苏小甜身上的衣服,更是牙根都痒了。 一个小丫头片子,给穿这么好的衣服,这两口子真是越来越败家了。 这些好衣裳,要是送给自己家,说孙子媳妇的时候,多体面啊! 还有梁秀,咋就穿这么好的衣裳? 就只想着自己,一点都没想娘家的日子好过不好过。 老两口心里的百转千回梁秀并不知道,她看看丈夫,再看看两个儿女。 顺着苏老三的意思起身,梁秀也不含糊,只是一脸漠然的说:“爹,娘,那我们就先回去了,好容易回来一趟,事情多,就不打扰你们了!” 反正,回来这一趟是为了堵别人的口舌,目的达到了,也该回去了。 不说这边根本不准备他们的饭食,就是准备了,只怕也吃不消停。 老梁家两口子原本想着晾着他们一会儿,等他们感受到了,再用怀柔政策。 谁知道,进门才十几分钟,就起身要走,真是要气死人了。 “你这个死妮子,咋这么冷心肠?你这都多长时间没回来了?咋就这么两分钟就要走?是怕我占你便宜还是咋的?”梁老太先受不住了 梁秀浅笑着说:“爹,娘,这不是你们怕我们一家子占便宜么?进门这么长时间了,连一口水都没给,可见这两年山上的柴火都值钱了。” 老两口还不知道,梁秀竟然能说出这样不客气的话,一时语塞,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梁秀趁着他们愣神的功夫,干脆就和丈夫孩子一起出门离开了。 等两家老两口反应过来的时候,梁秀和苏老三等人都已经走出大门了。 也不知道正在大门外面和谁说话呢。 “这个逆女,真是气死我了!”老梁头气呼呼地说。 原本的计划,就这么被打乱了,让他怎么不生气? “人都说闺女靠不住,看看这死妮子,就知道,果然是个靠不住的!”梁老太也骂道:“早知道还不如生下来就丢到尿盆子里溺了算了。” 门外的苏老三梁秀等人,可不知道屋里两个人正在咒骂他们。 当然了,就算知道,他们也不会放在心上。 和门外的村民们聊了几句,表达了一下他们来看望爹娘的心意之后,一家子人脚步轻快地朝着村子外面走去。 外面无事闲聊的人们还在讨论着,梁秀这闺女有福气,当初嫁过去的时候,老苏家那么穷,现在倒是阔起来了。 羡慕的嫉妒的都有。 但大家都是一种想法,那就是觉得,梁家老两口怕是傻子。 要不然,咋就不知道好好对待这样有钱的闺女和女婿? 没看人家来的时候,大包小包的,出门的时候,可是垂着手,两手空空。 苏小甜一家子人冒着寒风朝着家里走,一路上,倒是十分开心。 梁秀还说起,当初苏小甜一定要带着大石头回家的事儿。 苏小甜但笑不语,要是没错的话,那块大石头可是上好的玉石,等过几年,玉石的价格涨起来之后,卖出去就能赚老大一笔钱。 路上,还遇到了田小禾一家子。 田小禾一家子人穿得不是多好,甚至身上还打着补丁。 田小禾看到梁秀几个人,不光没有打招呼,还冷哼了一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苏家人自然也没有热脸贴冷屁股的想法,也不打招呼,错身而过。 看着走远的几个人,田小禾恨恨地说:“明天我就找小草那死丫头,那条项链我一定要!” 一根项链可比一对耳环要重很多。 那对耳环她也看到了,就小小的一点点,就算得手了也不值啥钱。 “小禾,要不还是算了,我们好好挣钱,以后也给你买金项链。” 苏平安看着走远的苏家人,忽然觉得,应该和这家人搞好关系,可不能继续这样交恶下去。 没看村子里和他们家关系好的人,日子越过越好了? 可是,这心思,田小禾一点都没有。 “买?你有钱吗?”田小禾十分不屑的说道。 苏平安语塞。 可他觉得,爹妈忽然给苏小草改名字,连姓都改了,为的啥? 不就是让人都知道,苏小草找到亲妈了,现在不是苏家的闺女了,这是防着他们呢。 不想让他们继续占苏小草的便宜。 “你这个没出息的,那东西我们不要不是白不要?挣钱有那么容易?你爹和你妈现在也不肯给我们钱,我啥时候才能挣到买金项链的钱?” “那可是黄金链子,不是栓狗的铁链子,就你这本事,我这辈子怕是也买不起。” 第922章 “可小草现在也不是咱们家的闺女了!”苏平安试探着将这话说出来。 就是这一句话,让田小禾又怒了。 不是自己家的闺女又怎么样? 苏家抚养她长大,那就是天大的恩情。 “咋地?受了天大的恩情长大了,拍拍屁股就能不认账了?那可不行,你爹妈傻,被她给骗了,我可不容易被骗!” “我呸,以前倒是没看出来,苏小草还有这份心计呢。看着一副老实本分的样子,把所有人都给骗了!” “谢雁忆,我呸,不要脸的小贱人,有娘生没爹养的东西!” 听到田小禾越说越不像话了,苏平安也不敢继续说下去,忙找理由岔开话题。 大年初三,田小禾到老苏家去找人,打算与苏小草(不管苏小草叫什么,田小禾的心里,苏小草就是苏小草,该处处让着她的小姑子)商量一下金项链的归属问题。 “小禾来了?今天有空了?” 看到田小禾的时候,梁秀开口。 对于田小禾忽然上门,梁秀其实也挺奇怪的。 按道理,田小禾与他们家的关系不好,应该不会主动上门。 “婶子,咱们两家现在也算实在亲戚了,小草这丫头,才结婚,也不知道主动上哥哥嫂子的门拜年,我这不就来了!” 梁秀听出了田小禾话里的意思,这分明是上门找事儿来了。 但大过年的,田小禾又是村长家的儿媳,梁秀也没打算招惹她。 “看你这话说的,雁忆和三恭两个,昨天已经回到京城去了,要不然,咋也要去看看不是!” 田小禾别的都没听见,就听明白了一句话。 “雁忆和三恭两个,昨天已经回到京城去了!” 咋就这么突然回去了? 临走的时候,多余连一句话都没留? 瞬间,田小禾的脸色就变了,变得十分难看。 怎么可以? “他们咋就忽然回去了?” 苏小草那个死丫头回京城去了,她的项链怎么办? 这都心心念念惦记了多长时间了,人咋就走了呢?
相关推荐: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取向狙击
数风流人物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捉鬼大师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