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里参观。 吕儒涯当然不会拒绝。 苏小甜带着吕儒涯在工厂里参观了一番。 “小甜,哦,现在应该叫你苏老板了。” 吕儒涯看完了工厂之后,心中对苏小甜的认识又拔了一个高度。 这个小姑娘不简单,上着大学,就能将厂子经营得如此好,他们这些人,简直就是尸位素餐。 “您这话说的,我还是当初的小甜。”苏小甜给吕儒涯添了水,依旧坐在对面说话。 “你成长得太快了,倒是显得我们这些人,老了没用了!” 吕儒涯感慨了一句。 早几年,还想着争权夺利,如今看着苏小甜,他忽然觉得,他们这样的争夺毫无意义,只能让厂子的发展越来越不行。 一个厂子要发展好,必须是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 但显然,他们丝绸厂现在做不到,上至领导层,下到工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一个个小算盘噼里啪啦地响起来,都想着给自己划拉利益,那厂子怎么可能好? 但食品加工厂不一样,这里的工人们都很热爱厂子,厂里的领导们,也都是想着如何将厂子发展起来,而不是给自己谋求多少利益。 这样上下齐心,怎么可能不飞快发展? “话也不是这样说的,你们到底是国营大厂,我们就算再怎么发展,也没有办法和你们这样的国营厂相比。” 停顿了一下,苏小甜接着说:“不说别的,就说你们的工人们,将来是能有退休金可以拿的,但我们厂里的工人们就很难有养老的保证!” 这个问题,困扰苏小甜很久了。 苏小甜一直等着什么时候开始缴纳养老金,到时候,找个国营厂挂靠上,给自己的工人们缴纳养老金,她才能彻底放心。 “小甜,这个问题,暂时应该没有办法解决,但你这不都开始思考了,相信总有一天能解决。” 吕儒涯这话说出来的时候,带着敬佩之情。 这个厂子是苏小甜私人所有,也就是说,赚了钱,都是她的,她完全可以不用考虑这么多。 工人来工厂里干活,她给工人开工资,两相情愿的事儿,谁都说不出一句不对来。 “我也相信很快就能解决,吕厂长,还得谢谢您能想着给我这个小厂子赚钱的机会。” 吕儒涯瞪了苏小甜一眼说道:“你这个厂子缺我这点订单吗?我看,我这些订单,还会让你们的工人们加班加点吧?” 也不知道,加班的时候,工人们会不会有意见。 反正,他们丝绸厂的工人如果要求加班,一定会有意见的。 “我们的工人已经做好了过年不回家的准备,就等着加班加点赚加班费呢!” 厂里给工人们的加班费还是很可观的,反正都已经确定不能回家,他们还不如多干活赚加班费,让家里老婆孩子能过好一些。 听到加班费几个字,吕儒涯觉得,自己应该明白了。 这些工人和丝绸厂的工人,所处位置不同。 他们的身份地位不同,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就不一样。 食品加工厂的工人们,都是打工的,凭本事吃饭。 为了获取更多收益,他们将这份工作当成了事业来做。 而丝绸厂的工人,端着铁饭碗,不管干或者不干,都不会少拿钱。 他们只将工作当成工作来做,结果自然不一样。 但吕儒涯同时也意识到了,苏小甜工厂里这样的管理方式,在国营大厂里推行,应该不容易。 但不管多么艰难,他决定回去之后,都要说动厂长试一试。 说不定,改变管理方法,能让厂子起死回生也不一定。 吕儒涯领悟到了自己想要的,客客气气与苏小甜道谢之后,才离开了食品加工厂。 苏小甜则又在养殖场里待了两天,确定钱小北在养殖场一切适应之后,她才安心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苏小甜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礼物上门看望董元忠去了。 自然,既然去了大院里,也不可能只看看董元忠,其他几位熟悉的领导,苏小甜一个没落下的都去看望了。 至于送的礼物,也十分简单,就是卤香香新年大礼包。 这个新年大礼包的包装,如果放在几十年之后,肯定粗糙的不能入眼,但放在这个年代,妥妥的能引起潮流。 就是董元忠看到这个设计的时候,都感慨这个大礼包看着就让人觉得喜庆。 当知道苏小甜打算给厂里的工人们建造宿舍楼的时候,董元忠是真的震惊了。 但他自己不能直接批地皮,不过,他答应了苏小甜,改宿舍楼的地皮,他一定想办法给解决,但苏小甜需要花一点钱。 苏小甜本来就是为了指标,并不是为了省钱。 要是真的白给她一块地皮,苏小甜还怕过上几年政策变了,赶上开发的时候,自己吃亏呢。 花钱买下来的地皮,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是自己的,稳赚不赔。 “二爷爷,您尽管放心,这些钱,我们厂里能拿出来。”苏小甜当场就答应下来。 董元忠乐呵呵的说道:“还是我小甜懂事儿。” “二爷爷,就是您能不能让给我们厂里多批一点指标,我打算再扩建一下厂子,到时候再招一部分工人。如果再招工人,后续还需要给工人们盖更多的住房。” 董元忠看看苏小甜说:“你这小丫头,很有追求啊,只是,我听大哥说,你正在建一栋楼,手里的钱都花出去了吧?” 他虽然知道苏小甜能赚钱,但对于苏小甜到底能赚多少钱,他并不知道。 但按照他的想法,能买下一个废旧的工厂,并且,盖起来一栋楼,苏小甜就应该一穷二白了。 “二爷爷,不一样,这个不用我手里的钱,用厂里的钱就行!” 苏小甜的话,董元忠显然是没有听明白。 厂子都是苏小甜自己的,厂里的盈利不就等于是苏小甜自己的钱? 但董元忠也没有多说,知道苏小甜能拿出足够的钱之后,就说这件事他过年的时候会帮她解决。 等她从老家回来之后,就可以着手办手续了。 第905章 苏小甜听到董元忠这个保证,当下就安心了。 钱的问题好解决,别的不说,光是过年之前这一波过年大礼包的销售,就让厂里赚了不少钱。 这些钱,正好拿出来购买地皮。 苏小甜在董家住了一个晚上,陪着二老吃饭说话,让二老很是开心。 翌日一早,苏小甜才离开董家。 苏小甜临走的时候,范淑芳拿出了一套大红色的床品。 “你三哥结婚,我和你二爷爷没有办法过去,这是给他们小两口的新婚贺礼。” 范淑芳将床品交给苏小甜,苏家两个孩子结婚,都是在村子里,以至于,让他们两口子都没能参加婚礼,还真是遗憾。 苏小甜没有推辞,知道这是二位老人的一片心意,便收下了。 “我代我三哥谢谢二爷爷、二奶奶。等过完年,让我三哥带着三嫂来给您二老拜年!”苏小甜笑盈盈地说着。 范淑芳乐呵呵地应下:“行,到时候你跟着他们一起过来。” “我过年一定要过来的,还等着二爷爷和二奶奶的压岁钱呢!”苏小甜娇俏地说道。 “看看这丫头,原来不是想念我们,是想着压岁钱!” 董元忠乐呵呵地冲着范淑芳笑,语气中都是对苏小甜的宠溺。 “统共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女儿,压岁钱一定有!” 范淑芳乐呵呵地又拿过一个袋子交给苏小甜。 “小甜,这是二奶奶给你买的衣服,过年穿。” 这些年,范淑芳简直就是将苏小甜当成自己的亲孙女一样疼爱,每年四季衣裳一定会准备齐全。 过年这一套,更是不会缺。 苏小甜对二老也是真心的敬爱着。 凡是家里有什么好的,或者去了什么地方,都不忘记给二老带礼物。 苏小甜不推辞,笑着道谢之后,接受下来。 “二爷爷、二奶奶,我先回家去了。等从南岭村回来,我再来看你们。” “去吧去吧,去了顺便看看,你们村子那个厂子现在怎么样了。”董元忠说道:“这是老常让我帮忙叮嘱你的,等回来了,去你常爷爷家里给他汇报一下!” 董元忠想起来之前听说的,南岭村建了两个厂子这事儿,就多交代了一句。 苏小甜也是全都应下。 “二爷爷,我也想着回去看看南岭村的养殖场和食品加工厂呢。南岭村的人日子是不是好过,就指望着这两个厂子了。” 苏小甜还是十分相信苏长久的,她相信,苏长久能将这些事处理妥当。 但苏小甜也知道,苏长久打算辞职来京城。 要是苏长久辞职了,也不知道,继任的人能不能将这件事做到最好。 这个厂子是乡镇企业,属于南岭村集体所有,但实际上,苏小甜也是要投资并且占有一定股份的。 “你这丫头做事,我放心!”董元忠马上要出门,便与苏小甜一起出门。 二人出门之后,董元忠要顺路送苏小甜回家,但被苏小甜给拒绝了。 苏小甜觉得,这是公家给董元忠的车,用来送自己,对董元忠不好。 董元忠也不强求。 苏家人就是这一点上讲究,从来都不会因为与自己的关系而占便宜。 还总说,他们既然是亲戚,就要更加自律才行。 免得因为他们的过失连累了董元忠。 “行,你小心一点,早点回家,路上别耽误。” 董元忠还是仔细地叮嘱了一句。 目送董元忠离开之后,苏小甜才领着两个袋子朝着公交车站走去。 这个年代,连出租车都很少,大部分的人出行,都是乘坐公交车,习惯了,也没有什么觉得不方便的。 苏小甜虽然也知道有车方便,但也知道,就自己家目前的条件,买小汽车什么的,还是不实用。 这年月的一辆小汽车的价格,都能顶得上一套四合院了。 小汽车是损耗品,过上几年就不值钱了,四合院则正好相反。 苏小甜这么精明的人,肯定不能花这个冤枉钱。 她的钱要用在刀刃上。 苏小甜回去的时候,苏奶奶等人都在。 她拿出范淑芳送的床品给苏奶奶看。 “哎呦,看看这花色,这质量,就知道,你们二奶奶是花了心思的。”苏奶奶感慨地说。 “奶奶,我们将这套床品给三哥的新房里用吧!” 苏小甜看着这热辣辣的红色,也觉得喜庆得很。 苏家兄弟们,在京城都有自己的房子,苏爷爷和苏奶奶说了,谁结婚就在谁自己的房子里。 毕竟,他们现在住的这套大宅子,是苏小甜的私人产业,苏奶奶没想过让孙子们在这个院子里结婚。 省的孙媳妇将来有不该有的心思,有些事,从一开始就分清楚,后面才会更好。 不得不说,苏奶奶虽然是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太太,但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方法,而且,她这一套处事方法还很有用处。 苏家到现在,一大家子人都呵呵乐乐,与苏奶奶的这套处世哲学有十分大的关系。 “行,那就给你三哥的新房里铺上,我想着,咱们回去之前,先把新房给布置上,等从南岭村回来,他们小两口自己去过日子就行。” 苏三恭:“……” 咋感觉,这就被分家分出去了? 但好像分家单过,也没有什么不好,大哥和大嫂现在不就过得很好吗? 他和小草,应该也能过得很好。 “明天晚上找个时间,咱们去布置新房!”苏奶奶一言九鼎,直接将事情都定了下来。 其他人均表示,这样就很不错。 “还有,给小草的彩礼,三恭你打算怎么办?” 苏家是有些家底子的,而且,这些东西都已经分到各家了。 以前的时候,不敢拿出来,这两年倒是能拿出来了。 京城里不少人家结婚的时候,也给新媳妇买个戒指项链什么的。 “奶奶,我妈已经将我那一份给我了,我看了,里面有一根细细的项链,和一对耳环,都是素金的。” 苏奶奶点头。 虽然政策上放开了很多,但还是尽量低调一点,免得被人盯上,反而不好。 孙子这样做很好。 “其他的东西,等以后你们结婚了,私下给小草管着就行!” 第906章 孙子能理解这一点,苏奶奶放心很多了。 有馍馍,藏在背后吃就行。 给苏小草两件金首饰,那是给小草这孩子撑面子,足够了。 至于剩下那些镶嵌了宝石的,还是悄悄的给小草,省得让别人看到了心生嫉妒。 翌日,苏奶奶便带着苏小甜去了苏三恭的房子里。 苏三恭的房子是个小小的院子,正屋加上两间耳房,还有一个单独的厨房,很是齐全,两口子住,足够了。 从定下的婚事的时候开始,苏老三就找人帮苏三恭将整个院子收拾了一番。 现在这房子看着,和新房子差别也不大了。 苏小甜还专门在院子里种了一些花,尤其是在墙角,种了一颗蔷薇,到了夏天的时候,就是十分漂亮的花墙。 只可惜,苏三恭的婚期定在了冬天,让苏小甜多少有些遗憾。 因为其他都已经收拾好了,苏奶奶带着苏小甜将床上用品都铺好之后,就没什么事儿了。 苏奶奶对新房还是很满意的。 “这可比你爹妈结婚时候的房子好多了。你可是不知道,你爹妈结婚的时候,咱们家那条件啊!……” 苏小甜听着苏奶奶絮絮叨叨说这些多少年前的事,听得津津有味。 人老了,就总是会怀念过去。 但这些事对于年轻一辈来说,就像是传说一样。 苏奶奶和孙女儿说了一会儿话,整个人都觉得松快了起来,甚至对未来又多了几分畅想。 这时候,已经腊月十八了。 苏三恭和苏小草的婚事定在了腊月二十八这天。 苏家人还得提前几天回去准备,因此,他们买的是腊月二十一这天的车票。 剩下的三天时间,苏小甜也没闲着。 她忙着去看了一趟迟格和谈子石两口子,还顺便送了一些过年的物品过去,包括了苏桃花给孩子和老人的衣服,苏家帮忙准备的年夜饭等等的物品,苏小甜还给孩子们都单独买了小礼物。 孩子们见到苏小甜的时候,都很开心,一个个围着苏小甜欢快到不行。 苏小甜看着越发苍老的迟格,心酸得不行。 迟意远前段时间才回来过一趟,过年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回来的。 苏家人也要去南岭村,迟格索性就决定,今年过年就在孤儿院里陪着这些孩子们一起过。 对于迟格这个决定,苏小甜心里不好受,但迟格的身体算不得好,长途跋涉几乎不可能。 “迟爷爷,您在孤儿院里陪着他们过年,等我回来之后,您可要去我家里住几天。”苏小甜撒娇说。 迟格很吃苏小甜撒娇这一套,对苏小甜的撒娇很是受用。 “行,等你回来之后,我就去你们家里住几天时候,到时候,你可别嫌弃我这个老头子。”迟格乐呵呵地说着。 “迟爷爷,我不在的时候,您要好好保重自己,每天认真吃饭!” 苏小甜想不起来上辈子迟格到底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但肯定就是在回到京城没几年的时候。 这一辈子,原以为能改变,可现在看着,这两年,迟格的身体衰败得也很快。 苏小甜想到这里,少不得又要给迟格号脉。 “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早几年亏空得太厉害了。”迟格摇头说道。 “迟爷爷,我给您看看,先给您开几幅药您先吃着,等回头我回来了,给您弄药膳吃。” 苏小甜觉得,迟格这几年身体越来越不好,与自己也有关系,要是自己操心一点,早点发现迟格的身体不好,或许就不会如此了。 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给迟格治疗,争取让迟格多活上几年。 如果迟格老早不在了,迟意远该是多么伤心难过。 父母都靠不住,对于他来说,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就是迟格了。 祖孙两个是彼此唯一的亲人了。 迟格拗不过苏小甜,只能由着苏小甜给自己诊脉。 诊脉之后,苏小甜倒是放心许多。 迟格面上看起来不好,但从脉象来看,倒是还行。 扎扎实实地调养一段时间,能好起来,再活个十年八载也有希望。 苏小甜诊脉之后,就跑出去了,说是去给迟格抓药。 实际上,苏小甜是从自己的系统商城里直接用积分兑换的药材。 “这孩子,怎么这么着急,这是打算大过年的,让我吃药?”迟格苦笑着无奈地摇头。 老一辈人有讲究,过年的时候,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可显然,苏小甜丝毫都没有想到这些,直接拎着一大包的药材进门了。 “迟爷爷,这些药,我都已经分别标注了,您先吃五天的药,然后停两天,接着再吃五天,然后还停两天,最后将这几包吃了。” “等我回来之后,咱就不吃中药了,您去我家里,我给您准备药膳,再吃一两个月的药膳,您这身体就能好起来。” 苏小甜猜测,迟格身体之所以越来越孱弱,并不是因为调养不当,而是因为郁结于心。 毕竟,换成谁有那样不成器的儿女,都要生气。 偏偏,唯一能慰藉老人的人又不在身边。 “行,都听小甜的!” 迟格虽然觉得大过年吃药不好,但小甜也是一片好心,是为他考虑,他还是感觉很温暖的。 苏小甜将迟格的事安排妥当之后,少不得还要去一趟杜同和家里。 杜同和两口子往年也是与苏家的人一同过年,今年苏家人要回到南岭村去,老两口也觉得孤单呢。 看到苏小甜的时候,老两口开心得不得了。 第907章 二老当初认了苏小甜这个干孙女,这些年,苏小甜对他们也是真的孝顺。 就连苏家的孩子们,对他们两个人也都十分尊敬。 这些年,虽然身边无儿无女,但因为苏家这一群孩子的关系,二人还真没有受过委屈。 余瑞媛早就买了不少吃的穿的用的东西给苏小甜。 “南岭村那边腊月里还是很冷的,我给你买的这件棉衣正好带回去穿。” “还有这双小皮靴,是最新款的,十分漂亮,和这件棉衣十分搭。” “这套毛呢裙子等你哥哥结婚的时候穿着正好……” 余瑞媛一件件地给苏小甜看自己买的新衣裳。 “干奶奶,您怎么就想着给我买衣服,该给您和干爷爷多买两件衣裳。”苏小甜等余瑞媛终于停下来的时候,才开口说。 “我和你干爷爷还用得着自己买衣裳?之前你送来的,还有你几个哥哥送来的衣裳,我们都穿不完。何况,桃花地服装厂今年新出的老年款衣裳,给我和你干爷爷一人送了好几套过来。” 余瑞媛说着还指了指自己身上簇新的衣裳,表示他们老两口是真的不缺衣裳穿。 几家原本不相干的人,因为当年在红心大队的时候,产生了交集,没想到这些年过去了,相处的倒是比亲人还要更加亲近。 苏小甜其实也不是担心二老没有衣裳穿,不过是觉得,他们二老手里的钱应该存着自己用,而不是都花在自己身上罢了。 “可惜啊,我和你干爷爷的身子骨不大好,实在是不敢跟着你们去南岭村,要不然还真想回去看一看。” 或许是因为当初在南岭村日子过得舒服,没有受罪的缘故,余瑞媛和杜同和对南岭村还是十分怀念的。 “过年的时候火车上人多,而且路上天寒地冻的。您二老要是想去南岭村看看,咱们到了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去吧!” 苏小甜笑着对二老保证,与迟格相比,杜同和、余瑞媛两口子的身体状况要好很多。 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回去一趟也没什么不行。 “等过完年了再说吧,到时候看情况,要是能回去,咱们就回去一趟。听说,南岭村又将养殖场建起来了,还要建一个食品加工厂,以后,就都是好日子了。” 杜同和也凑趣。 以往,他们老两口在南岭村的时候,没有受罪,说白了就是南岭村的人心地善良。 要是换了其他地方,就算有苏家人照应着,也要受不少的苦。 “干爷爷,借您吉言,以后,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过。” 食品加工厂建起来,只是第一步,只要他们愿意努力奋斗,将来的好日子,确实还在后面。 自来都是第一桶金难赚,有了养殖场和食品加工厂,南岭村的第一桶金就算有了。 有了第一桶金,后面还会难吗? 或许是因为苏小甜就要去南岭村的关系,三个人的许多话题都是围绕着南岭村的未来展开的。 三个人说着,好像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一样。 杜家距离苏家很近,苏小甜是踩着夜色回家的。 转眼就到了苏家要回村的日子。 苏奶奶将京城这边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 想着过年还要贴春联什么的,索性将钥匙给余瑞媛两口子留下,让帮忙照看屋子。 苏桃花和沈自珍两口子与苏家几个人一起买的车票。 这两年火车票已经没有许多限制了,他们托关系买票,直接买了软卧票。 软卧可比硬卧要舒服很多,苏小甜寻思,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路上还是尽量不要受罪的好。 反正,他们家也不缺这点儿钱。 苏爷爷在软卧车厢里,还一直念叨,这个铺位花钱太多了云云的话。 苏爷爷虽然一直在念叨花钱太多,但也知道,这都是孙子孙女出息的原因。 这个年月,出门在外,能有个硬座票都不容易。 他也看到了,很多人甚至在火车的座位下面躺着,硬座车厢的犄角旮旯里都是人。 老人家念叨了几句之后,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已经有两年时间没有回过南岭村,再次踏上回乡的列车,不管是苏爷爷苏奶奶,还是年轻一辈的人,都带着一点激动。 就连沈自珍都十分激动。 “沈老师,你咋表现得比我还激动?”苏老三看着满脸笑容的沈自珍,忍不住好奇一句。 沈自珍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红心大队,哦,现在叫南岭村,那可是我获得新生的地方。”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沈自珍意有所指地看看苏桃花。 当初,他被妻子和儿女背叛,带着满身伤痛和心病到的南岭村。 如果不是这些人给予自己温暖,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还真是很难说。 他那时候,甚至是存了死志的。 可是,却没想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竟是如此。 苏桃花看到了自家男人眼底的笑意,不由害羞了。 这一次,他们没有带着孩子,只是夫妻二人与苏家人一起,说话做事,少了很多顾忌。 至于苏爷爷更是脸上一直带着笑容,不时的与苏奶奶说一些陈年往事。 苏小甜从二老的脸上看到了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喜欢。 她开始觉得,让二老跟着她们在京城生活,到底是对还是错? 人常说,叶落归根,大概每一个老人的心里想法都差不多吧? 不管年轻的时候,漂泊在何方。 年老的时候,就会想着回到老家的旧宅子里,坐在家门口的大树下吧? 苏小甜也不是没想过二老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 但他们全家现在都不在村子里生活,只将二老留在村子里,无论如何都不放心。 罢了,既然不能满足老人回乡的心愿,就帮着老家这边发展起来,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吧! 苏小甜能感觉到,爷爷和奶奶十分希望南岭村能发展起来,更希望南岭村的人都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 她悄悄地和苏小四商量着,看看还有什么方法能最快让南岭村发展。 其实,这个年代,有好多的村子已经开始快速发展了,对于那些村子的发家史,她多少也有一些了解。 但因为了解不是很全面,苏小甜觉得,还是要跟自家四哥这个赚钱小能手好好的研究一下才行。 不得不说,苏小四的脑子里,装的全都是赚钱的点子,两兄妹在火车上,制定了一个推动南岭村发展的计划,虽然说不上完美,但可行性很高。 只要南岭村那边的人能配合,不出三五年时间,绝对能让南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兄妹两个将这些商量定了之后,这才和其他人说起。 果然,苏爷爷对此表示很激动,连声夸苏小甜和苏小四两个。 “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自己日子过好了,还没忘了父老乡亲们。这是不忘了咱的根啊!” “要是咱村出去的娃们都能像你们一样,想着家乡,咱村还怕不能发展起来?” 苏小甜浅笑嫣然,果然这样做是真的做到了爷爷的心坎上了。 第908章 火车朝着西北方向前行,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热热闹闹。 加上这一次回去,也是因为喜事,苏家人十分开心。 吃喝畅想,一路上顺风顺水,就到了县城的火车站。 这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众人各自拎着行李下车。 回到久违的家乡,还是有很多变化,与当初离开的时候,虽不至于翻天覆地,但变化也非常大。 李柱子开着自家的拖拉机来接的众人。 李柱子媳妇是个十分仔细妥帖的人,她还给拖拉机上放了垫子,垫子上面又放上两床被子。 “咋还把被子放车上来了,这么好的被子,要是弄脏了,多可惜!”苏奶奶咋舌说道。 “婶儿,您放心吧,就是弄脏了也不要紧,这不是还有被套吗?洗洗就行了。” 李柱子一面帮着众人将行李搬到拖拉机上,一面乐呵呵地笑着。 “这大冷的天儿,要是不盖着被子,等回去的时候,人都要冻僵了。” “还是你媳妇儿仔细妥帖。”苏桃花笑着说。 “桃花姐,您说的是嘞,我这媳妇儿,是真的好,泼辣是泼辣了些,但其他方面没问题。” 众人听李柱子这话,就知道,两口子日子过得顶好。 从县城到南岭村,拖拉机走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到。 等回到村子里,苏小甜从拖拉机上跳下来,摸了摸屁股说道:“咱们这路,还是不太好,等以后有钱了,一定要修路。” 众人看着苏小甜这样子,忍不住也都笑了起来。 “小甜这话说得对,有句话是咋说的?想要富先修路!咱这路确实不咋好。” 作为长期在这条路上奔波的人,李柱子感触颇深。 “不过,跟偏远一些的地方,路还不如咱们这个,老多好东西,都运不出来。” 他就是靠倒买倒卖赚钱的,因为路的问题,这几年可是耽误了赚钱。 “四叔,您别担心,等咱村的厂子赚钱了,就能修路了!” 苏小甜在地上蹦蹦跳跳的,缓解身体僵硬,一面还不忘记畅想未来。 “小甜,你可是没看到,咱们村养殖场那猪啊,养得是真好,还有那些鸡,都已经开始下鸡蛋了。前几天,我还给县城里送了一批鸡蛋!” 说起厂子,就算不在厂里的李柱子,也开心得不要不要的。 这些年,他的日子好起来了,但村里大部分人的日子,过得其实都不咋的。 就因为这个,村子里的人对他其实也颇有微词。 好在,现在大家都有赚钱的希望了,或许再过不久,大家都有钱了,也就不会盯着自己了。 不是他不想帮村子里的人一起过上好日子,而是他这原本就是小本生意,自己一个人做,也就罢了。 要是大家一起做这个,都赚不到钱。 李柱子知道自己的根在村子里,不管啥时候,和村子里的人搞好关系都很有必要。 所以,这段时间也是尽量帮帮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那就好,咱以前的养殖场,要是能一直搞下去,现在咱村可不是这样!” 说起这个,王香花还挺遗憾的。 当初,她确实有想法要承包养殖场,但后来,因为田小禾的关系放弃了。 却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搞起来的养殖场,短短时间就彻底完了。 “现在咱们养殖场的副场长是常家的大丫头,那姑娘嫁到了本村,是远近闻名的能干人。”李柱子听王香花说起以前的养殖场,顺嘴说道:“我记得,那姑娘以前也是跟着大嫂您一起干的。” “可不是,那时候就是个挺用心的,每天兢兢业业,将养殖场的鸡啊猪啊的照顾得十分好。” 王香花一面将车上的行李一样样地拿下来,一面也回答着。 屋里的人听到外面的动静已经迎了出来。 齐良英和苏老二两口子是之前两天回来的。这会儿,已经将家里的火炉子都生好,炕也都烧上了。 苏家宅子虽然有两年没住人了,但被齐良英洗洗刷刷地收拾之后,倒也感觉不到萧索的气息了。 因知道苏家人回来的时间,这时候,堂屋里已经有不少人等着他们,都是和苏家关系好的人家,已经村子里辈分高的老人们。 大家七手八脚地将东西都搬到屋里。 苏爷爷到家,看到这么多人,忙一个个上前打招呼。 “两年不见,咋你就看着比以前还精神了?”小七爷看着苏爷爷精神矍铄的样子,不由感慨地说。 他们两个年龄差不多,又是同一辈分的人,自小一起玩到大,可现在看起来,小七爷的年龄似乎比苏爷爷要大上好几岁。 苏爷爷撅着山羊胡子,他也觉得奇怪,这两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里家外都顺心的缘故,他自己都觉得精气神好多了。 苏小甜在一旁听到这话,偷偷笑了。 为啥精神头更好了,还不是她用系统里高品质的药材给调养的? 这两年,只要她在家里,就会捣鼓一些药膳之类的给家里人补养。 一次两次可能没有太大的效果,但是次数多了,总能见效。 “看起来还是京城里的水土养人。”小七爷最终只能将原因归咎在这个上面。 京城里那是皇城脚下,见天儿有龙气滋养,能不养人吗? 苏桃花和沈自珍二人也上前向各位长辈们问好。 看到苏桃花这样,众人又少不得唏嘘一番,都说苏桃花现在看着,可比当初在村子里的时候还年轻,一点都看不出来已经是当外婆的人。 又少不得夸奖沈自珍是国之栋梁,为了农民殚精竭虑等等的。 还有些人又提醒沈自珍,要保重身体云云的。 沈自珍都听了,又问起村子里庄稼的情况,问产量有没有增加等他关心的问题。 众人东拉西扯地说了许多话之后,又说起苏小草和苏三恭的婚事。 都说这两个娃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乡下人,也说不出多么华丽的辞藻,但没有什么比这样的赞许让苏爷爷苏奶奶更加开心的了。 期间,也有人唏嘘,看着长大的娃,竟然不是苏长久亲生的。 又说这么多年了,苏长久竟然对一个抱养的闺女那样疼爱,还供着上大学,实属难得等等。 说起了苏小草,就不能不说起谢楠老师。 第909章 谢楠老师两次到村子里。 上一次,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注意到谢楠老师。 但这一次,谢楠老师到村子里,已经有些日子,加上苏长久两口子逢人就说,这是苏小草的亲妈,村子里很多人都认识谢楠老师了。 谢楠老师是个十分有礼的人,和村子里的人相处得都很好。 加之谢楠老师从苏小草的口中没少听到关于村子里这些人的和善,让谢楠老师对村子里的人印象很好。 或许是因为当初沈自珍等文化人在村子里留下的影响极好,又或许是苏家的孩子们读书之后,日子越过越好。 村里人对于读书人,十分尊敬。 两厢作用之下,谢楠老师和村子里的人相处得越来越好。 苏小甜坐在火炉子旁边,一面烤火,一面静悄悄地听着众人说话。 她其实不是没担心过谢楠老师能不能适应和村子里的人打交道。 毕竟,大家都知道,谢楠老师是个对不熟悉的人十分清冷的人。 真是没想到,在学校里不苟言笑的谢楠老师,竟然能在村子里和大家打成一片,还得到了大家一致赞誉。 也不知道,让学校里其他的老师看到了,会不会惊掉下巴! 苏家妯娌几个人去灶房里做饭。 许是在车上坐的时间长了,苏小草不想吃饭,就在炉子里烤了几个土豆和红薯,打算等会儿吃。 众人都是有分寸的,差不多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各自散去,苏爷爷苦苦留客都留不住。 苏奶奶笑道:“以前,家里日子都不好过,粮食缺,现在留下吃一顿饭也不算啥!咋就都走了呢?” 苏桃花和沈自珍两口子倒是留了下来,还说懒得回家做饭,在村子里这些日子,就在苏家搭伙吃饭了。 苏奶奶自然没有不应允的。 原以为,吃完饭之后,一家人就能休息了,谁知道,吃罢了饭之后,又来了不少人,老一辈的休息了,年轻一辈的人过来了。 而这时候苏三恭早就跑出去不知道去哪里了。 王香花笑着骂道:“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指定是去村长家里找小草了!” 虽然是嗔怪的话,但众人都能听出来,她语气里的宠溺。 年轻人们叙旧说话,闹到了十点多,怕耽误了苏家人休息,这才各自告辞回家。 苏家此次回来,是带了不少礼物的,但因时间仓促,还没有整理出来,便只能决定第二日再上门送礼。 苏桃花两口子也回家去了,疲惫不堪的苏家人简单的梳洗了一下,便各自去休息不提。 苏三恭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大家都不知道。 一宿无话。 翌日一早,苏家人老早就起来了。 这一次回乡,苏首温两口子因为孩子还小没有一起回来。 其他在京城里的人都回来了,一大家子人又似乎是回到了多年前那样热闹的场景。 大家伙儿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规整院子,另外就是布置新房。 苏桃花两口子果然也是早早就过来了,说什么都要帮忙。 李柱子两口子是吃了早饭才过来的,比苏桃花两口子稍微迟了一点。 再后来,还来了许多人,有和老苏家关系好的,也有与苏家兄弟们关系好的。 还有一部分,自然是冲着苏家如今的脸面来的。 新房就用苏家兄弟几个人住的屋子。 至于苏家其他男娃,在苏桃花的统一安排下,统统住在苏桃花家的老院子里去了。 人多干活快,不多时候,就收拾得差不多了。 苏小甜看着屋里拥挤的样子,觉得,这院子还是小了一点。 “爷爷,咱们家这院子,是有点小了啊,等以后大家都回来,就住不下了。” 可不是住不下了,将来,哥哥们要是都结婚了,一个个有妻有子,就这么几间房子,怎么都不够住。 这样的问题,苏爷爷也想到了,可是,现在一家子人都在京城,也不常在村里,盖房子也不划算。 “是小了一点,为了三恭结婚,还得让我们住到桃花姑姑家里去。”苏小四立刻表示赞成自家小妹的意见。 苏小甜寻思,如果爷爷奶奶想回家养老的话,这样的房子还真不行。 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老房子了,就是土木结构的,老旧不说,保温性能也不好。 最好还是将院子重新修整一下,房子也要翻新盖成小洋楼。 九个哥哥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房间,还有长辈们,也都要有自己的房间。 少不得还得给未来的侄子侄女一人留上一间房。 这样算下来,这个院子真的很是不够。 她想着,等回头,要不要问问长久伯伯,村子里还有没有宅基地。 说起来,南岭村老兄弟们分家的,都各自起了院子。 像老苏家这样还挤在一起的,倒是稀罕得很。 毕竟,分家之后,就不是一家子人了,住在一起,是非多得很。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苏爷爷哪里不明白孙子孙女们话里的意思。 想到修房子,老人迟疑了。 他们家要是真的翻新房子,那就要有大动作,也不知道要花上多少钱。 毕竟,现在都已经不是苏老大三兄弟这一辈分家的问题了。 要是往开了说,小一辈也到了分家的时候了。 “小甜,咱们家暂时也没打算回来,这房子就先凑合吧!” 如果苏三恭的媳妇不是苏小草,他们十有八九都不会回来。 将来小四小五这些孩子娶媳妇,肯定都是在外面。 暂时还是没有必要大动肝火的修房子。 苏小甜点头。 她想着盖房子,原本是为了爷爷奶奶考虑。 如果暂时不回来,确实没有必要修房子,那就再等上几年再说。 “爹,就算咱们暂时不盖房子,也该将宅基地批下来。”苏老大说道。 这几年,要不是他们都在外面,宅基地应该早就批下来了。 不如趁着这一次回家,将宅基地的事情办妥。 政策越来越严了,说不定以后要审批宅基地办手续会更难。 苏爷爷点头。 “老大你说得对,你们三兄弟,算下来也早就分家了,各自批一个宅基地也合理。” “那行,等过年的时候,我找村长说说这事儿。”苏老大点头将这件事应下。 苏小甜凑到苏老大跟前说:“大爹,您去申请的时候,稍微申请大一点,哥哥们可都长大了,总不能还挤在一起。” 苏老大瞪了苏小甜一眼说道:“就你知道,我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这个?” 虽然孩子们将来肯定不会回村子过日子,但老宅子里留下一间房没毛病。 “大爹,要不,以我们兄弟的名义,一人申请一个宅基地算了!” 苏小四突发奇想,毕竟,他们家是村子里典型的多子多福的人家,就他们二房,就有四个儿子。 苏老大骂道:“你想啥好事儿呢,一个村里,一年才能审批几个宅基地?你还想着一次审批九块宅基地?你长久伯伯能拿报纸卷砸你脑袋!” 苏小四摸摸脑袋,不说话了。 说起苏长久,苏老大又想起来一个问题。 第910章 “你说啥事儿?”苏老三问道。 “我之前听说,年前要选举,咋还没消息?” 苏长久说,他打算在年前的换届选举中退下来。 他想跟着自己家媳妇去京城。 毕竟,一个人留在村子里,这日子过得也是没滋没味的,有些时候,连吃口热汤热饭的都不容易。 再加上,玉玲麻辣烫的生意是真的好,苏长久也担心媳妇一个人在京城太过劳累。 “我瞅着,长久要退下来也没这么容易。”苏爷爷捋着胡须说道。 苏长久想将村长这个位置交给年轻人的想法,苏爷爷也知道
相关推荐:
取向狙击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致重峦(高干)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绝对占有(H)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醉情计(第二、三卷)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差生(H)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