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少。” 虽然吧,这些人里很多后来都杳无音讯了,但做过的善事,人在做天在看啊! 算是为家里积福积善了。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才有苏家的现在的生活。 苏爷爷听到董元忠这么说的时候,还担心这些大人物们不喜欢听这样的话。 谁知道,几个人竟然连连点头:“说得不错!” 如果不是这位老人当初愿意拿出粮救董元忠的命,也就没有现在董元忠这样一个大后台了。 可不是积福积善了? 几个老领导上门,苏家的人少不得要好好地招待一番。 苏奶奶带着家里几个儿媳妇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李建红几个人不好意思坐着看长辈们做饭,便也主动去厨房帮忙。 “你们就别来了,忙你们自己的去。”苏奶奶觉得太多人也没啥可干的,遂笑着让几个姑娘回去。 “我们洗一些水果端过去吧。” 苏小甜也觉得,他们几个人厨艺都不怎么好,就是帮忙也帮不到什么,遂主动找了活儿干。 家里的水果有不少,一些是京城过年之前供应的,一些是苏小甜从自己系统商城里倒腾出来的,还有一些是苏小五在南边买过来的。 苏小甜等几个姑娘洗水果,切水果,还专门找大盘子,准备摆盘弄成个果盘。 范淑芳几个人虽然是来做客的,但想着打扰到了对方家里,也到厨房里帮忙了。 才进门,就看到厨房里这么多的人在,也亏得苏家的厨房够大,要是小一点,这么多人都站不下。 “大嫂,我们过来帮忙,您看看有什么我们能干的。” 范淑芳话说得十分客气,而且是用上了敬称。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就是告诉其他人,在自己心里,大嫂那就是亲大嫂一样尊重。 其他两位夫人都是精明人,怎么能不懂范淑芳的意思。 她们就算之前对苏家还不是十分看重,来了这一趟之后,也算明白了。 苏家,现在看起来虽然不怎么厉害,但是再过上几十年,苏家不容小觑。 甚至,有可能比他们这些人家都要更有底蕴。 毕竟,苏家第三代的十个娃,没有一个不厉害。 “大嫂,我们在家也是干活的,您有什么活儿,给我们安排就行。”杨立明率先开口说道。 苏奶奶忙满脸堆笑说道:“都提前准备好了,也没啥可以干的,你们在堂屋里坐会儿,厨房冷。” 几个人看苏奶奶确实不想让她们帮忙,又看到苏小甜几个姑娘正在摆弄水果,来了兴趣过去看。 苏小甜后世的时候,在餐厅酒店都干过,虽然是打杂的活儿,但看得不少。 这会儿,巧手摆弄,很快就在大大的白瓷盘子里摆出来一幅孔雀开屏图。 “小甜这手真是巧。”杨立明笑着夸赞。 “我看小姑娘不光是手巧,脑子也巧,要不然,也想不出这样的。”常部长的妻子李秀荣笑着夸奖。 就这摆盘的本事,上个国宴估计都能行。 不过,听说小姑娘十分厉害,估计也没人打算让如此厉害的人专门去国宴上摆盘。 能摆盘的人多,但是能给国家创收外汇,还懂得制种研究的人才少啊。 “我家小甜一直聪明。”范淑芳得意地炫耀着:“你们是不知道,这小丫头,从小学习拔尖,就是在七中那样人才济济的学校,也是翘首。” “小小年纪,就能考出咱们京城第一的成绩来,真恨不得,这丫头是我的亲孙女!” 李秀荣和杨立明:“……” 这样的小姑娘,她们也想要。 夸赞了几句苏小甜,范淑芳这才想起来,其他几个姑娘都是京城大学的学生,应该也是很优秀的,便开启了新话题。 李建红三个人,本来是打算当背景板的,却没想到,这几位领导夫人竟然还能主动跟她们说话。 看出几个姑娘的局促,善于做妇女工作的杨立明便笑着道:“我们就是随便说说话,你们也别当我们是什么重要的人,就是隔壁的大婶子就行。” 虽然明知道这位和隔壁家里的大婶子不一样,但几个姑娘到底放松了不少心情。 “你们现在上大学,将来,就是咱们国家急需要的人才。以后,说不定,你们的成就还在我们之上。”李秀荣也笑着说:“年轻真好,我都想起我年轻那会儿了。” “那会儿哪有现在的好生活,姑娘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把咱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杨立明鼓励几个姑娘。 被高不可攀的人鼓励了,几个姑娘的心情好得不得了,一个个激动的都快要晕过去了。 真没想到,她们竟然还有听到上面大领导鼓励的时候。 姑娘们放松了许多,一个个都表示,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争取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第724章 知道几个姑娘竟然还在做头花打算赚钱,杨立明几个人更加惊讶了,招呼着姑娘们,要去看看她们做的头花。 几个姑娘将果盘送到堂屋里之后,便带着杨立明等人去了苏小甜的屋子。 苏小甜住在西边的耳房,房间很大,布置得也十分精致。 除了最开始苏奶奶布置之外,后来,余瑞媛添了不少好东西。 再往后还有范淑芳出国的时候带回来的各种国外的好东西。 整个房间里不是富丽堂皇,但温馨雅致,低调而奢华。 苏小甜将房间分成两部分,一半当做书房,一半是卧室。 几个人到了房里,都很是惊讶。 苏家的条件不错,她们能看出来,可是,一个小姑娘的屋子,却布置得这样好,甚至比堂屋里的摆设还要好上很多,就有些让人不敢相信了。 “乖乖,难怪都说小甜学习好,看看这么多的书就知道,学习不能差。” 杨立明先看到了靠墙放着的两个大大的书架子以及窗户下的书桌,笑着称赞。 “您说的是呢,小甜在学校里读书也认真,就是站着等公交车的时间,手里还捧着书本看呢。” 李建红看着杨立明随和,倒是也敢说上两句话。 “不错,不错。”李秀荣也笑着称赞一句。 范淑芳虽然来过苏家几次,但苏小甜的房间还是第一次进来,进门之后,也是惊讶坏了。 这个年代,家里能有大大的两个书架子,上面还放满书的人家不多。 尤其是,小甜这两个书架子上面的书,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都有。 中文的、外文的、以前的线装书,现在的新版书,无所不有。 虽然新旧程度不同,高矮薄厚也不同,但放在一起,看着却是那样的和谐。 有些很旧的书,被苏小甜仔细地包了一层书皮。 书皮上面的字清隽有风骨,就算不懂书法的人,都能看出来,这确实是好字。 “这字写得真好,我瞧着都是一个人写的。”杨立明是个细心的人,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关键。 苏小甜甜甜地笑着说道:“这都是我二哥帮忙写的。” 苏小甜自己也能写毛笔字,只是写得不如专精于此的苏次良。 加上苏次良一直都坚持要给妹妹的书皮上写书名,并且乐此不疲。 所以,这几年以来,所有包了书皮的书上都是苏次良的笔迹。 “小甜的二哥,苏家老二,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和画家。”范淑芳得意地显摆。 杨立明和李秀荣两个人显然没想到。 优秀的人,果然一家子人都优秀啊! 等参观完了苏小甜的闺房兼书房之后,众人才将目光放回到今天过来的主要目的上面来。 “这一个大箱子里装的都是最近几天做出来的头花发饰,二奶奶,您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苏小甜笑着拿起一个枣红色的发圈,对着范淑芳比划。 范淑芳笑着从苏小甜的手里接过发圈仔细地看起来。 “我都这个年纪了,不适合扎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她留的短发,干部头,确实不适合扎发圈。 “你两个叔叔要是啥时候能找个媳妇回来,给我生个小闺女,我就上你这里多挑一些。” 范淑芳现在心里想的就是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小甜一样乖巧可爱还漂亮的孙女。 杨立明促狭:“说不定,生出来都是孙子。” “都是孙子也没关系,我这不是还有小甜?” 一句话,把杨立明给噎回去了。 哼,小样儿! 她两个儿子就算没出息,生不出来一个漂亮的小孙女,这不还有个现成的疼着宠着? 她老杨可就没这样的好福气了! 杨立明不说话了。 都这么多年了,说话还是这么气人的人! 也是够了。 都不知道,她为什么总要跟她凑在一起? 以后,再也不理她了! 杨立明与范淑芳是几十年的老关系了,很明显比李秀荣更加亲近一些。 李秀荣也不理会两个人斗嘴,一个个拿起发饰看着,十分有兴趣。 “学生都能自己创业赚钱了,解放思想很重要啊!” 有什么道理不让广大的妇女同志们自己创收? 尤其是那些在家待业的妇女同志们。 归根结底,还是思想没有解放。 “看起来,妇女工作还是没有做好,要是妇女工作都做好了,就没有这么多待业的女同志了。” 杨立明立刻从李秀荣的话中领会到了精髓。 “你这是职业病!”范淑芳瞪了杨立明一眼说。 在妇联干的时间长了,不管别人说什么,她都能与妇女工作挂钩。 杨立明觉得,今天找到了新方向,对范淑芳这话,也就不计较了,反而回头与苏小甜等几个人说话。 “你们好好干,虽然赚钱不多,但总比干坐着要好。” 范淑芳说:“就是手工缝制太慢了,要是有缝纫机会快很多。” 苏小甜笑着说:“缝纫机确实好,可是创业初级阶段,只能这样了,等什么时候赚到买缝纫机的钱,倒是可以试试。” 她也想过买一台缝纫机加工。 只是,一台缝纫机要一百五十块钱呢,建红她们肯定拿不出这么多的钱。 再说了,头花发饰都是小玩意儿,赚钱不多,一台缝纫机,不知道要出售多少头花才能赚出来。 建红她们还是学生,就算有缝纫机,也不能总忙着赚钱,毕竟当下最主要的还是要好好读书。 这可是一个有文化走天下的时代。 大学毕业,尤其是京城大学这样的好大学毕业,将来前程远大呢。 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在未来的很多年里找工作都是很吃香的。 毕竟,不管是新闻出版、文艺宣传、教学科研这样的文化研究单位,还是以后从事编辑、采写、宣传、文案都可以,最不济还可以选择当老师、文秘这样与文字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 将来不怕没有铁饭碗可以端。 虽然未来商人赚钱很多,但国人更加喜欢的,还是端着体体面面的铁饭碗。 苏小甜也没想过,以后让同学们从事小商品加工或者小商品批发这些。 现在做小饰品赚钱,不过是提前体验生活,顺便赚钱贴补一下而已。 第725章 “你说的也是,你们是学生,还是要好好读书。”李秀荣说道。 从事教育工作的她,喜欢看学生读书,但并不反对学生体验生活,只是不能接受学生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其他方面。 几个姑娘十分谦虚地表示,她们肯定以学习为主,不会让赚钱占据太多的工作时间。 “我看,可以发挥一下妇女同志们的想象力,这两年经济放活了许多,只要愿意动脑子,肯定就能赚钱,不要只想着倒买倒卖。”杨立明拿着一朵精巧的做了一半的立体头花笑着说道。 苏小甜对杨立明这话可是十分赞成,后世,不就是有许多妇女们在家创业,还创出了一片天吗? 不说刺绣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是草编这些,一样富裕了很多人。 回头要不要考虑写个计划书? 三个人看几个姑娘做的头饰漂亮,也饶有兴趣地拿起针线开始缝制。 李建红几个人想阻止,但到底还是没敢开口。 这时代的女人,其实各个都会做针线活。 三个人就算身居高位已经多年,但也没有放下针线上的功夫,缝制得又快又好。 几个姑娘陪同着,偶尔说两句话,都很是得到三个身处高位夫人的喜欢。 她们连连称赞,上过大学的姑娘就是不一样,懂事知礼。 在这个大学生还算稀缺的年代,只要能考上大学,哪怕是大专,甚至是中专,都十分让人羡慕。 就不要说,这几个姑娘可是京城大学的学生。 只是京城大学四个字,就已经能体现出姑娘们本身就的优秀了。 加上姑娘们吃苦耐劳的性格和说话的时候不卑不亢的语气,让她们喜欢就不奇怪了。 她们都动心想在其中选个儿媳妇了。 尤其是范淑芳,两个儿子一拖再拖,都成了大龄青年了,她着急啊! 越看,她越觉得,这三个姑娘都不错,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介绍给自家的臭小子认识一下。 万一能成呢? 苏小甜可不知道,自家亲爱的二奶奶正在谋划,让她的同学给她当婶婶这件事。 等开饭的时候,苏家没有因为来了贵客,其他人就不上桌吃饭。 按照苏家的规矩,大家一起吃饭。 对此,董元忠首先很开心。 这些年了,吃饭的时候,都是孤孤单单的,很少这样热闹。 也就是在大哥家里,才能感受到这样的热闹。 都知道苏家是开餐馆的,饭菜做得好吃,可没想到,在苏家,也能吃到这样丰盛的菜肴。 乖乖么,这么大的一张桌上,荤素冷盘摆满了,足足有二十道菜。 冷热荤素搭配得十分合理,就算是吃惯了高档宴席的几个人,也只是从这一桌饭菜上看到了用心。 且这些菜式,无一不是刀工精细、摆盘精美。 一看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这标准,比国宴标准还高!”常部长一脸欢喜地说道。 自从吃过几次壹鸣阁之后,他就念念不忘。 可是身份限制,也不能总过去吃。 “我们这就是家常菜,可不敢与国宴相比。”苏爷爷忙就说道。 国宴是个啥,苏爷爷不知道。 但他知道,国宴吃的,肯定不是他们这样的。 “又瞎说!”董元忠瞪了常部长一眼:“国宴那些菜,好吃是好吃,总觉得清淡了一点,不够味!” 最喜欢吃浓油赤酱红烧肉的董元忠,很明显不喜欢那些摆盘精致但吃在嘴里没什么滋味的清淡菜肴。 要他看来,什么都比不过一碗红烧肉好吃。 尤其是自家大嫂做的红烧肉,那味道真是绝了! 一桌菜里,有红烧肉。 红油发亮,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苏奶奶知道,董元忠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口,专门做的。 不过,为了董元忠考虑,苏奶奶做红烧肉的时候,专门做了五花肉里偏瘦的。 董元忠不由感叹,还是大嫂了解他的口味啊。 “大嫂啊,今天我们过来,麻烦你了!”董元忠很郑重的说道。 苏奶奶忙就客气了几句,这才正式开吃。 李秀荣是第一次吃苏家的菜,只吃了一口,就知道为什么丈夫总是对苏家的菜念念不忘了。 这味道,真是没话说,就是最好的国营饭店里的,也绝对比不上这味道。 杨立明之前吃过一次,平日里没少念叨,今天总算吃到了,就更是不会客气了。 苏家人已经吃习惯了,吃的时候,虽然依旧觉得饭菜很香,但并不是惊艳。 倒是几位大佬,好不容易能吃上一次符合口味的饭菜,一个个吃得风卷残云。 三位女同志吃得倒是优雅一些,但动筷子的速度还是很快。 唯恐吃得慢了一点就吃亏的样子。 “大嫂子这饭菜味道真不错。”李秀荣心悦诚服地说道。 以后,估计家里就不是老头子一个人念叨着想吃壹鸣阁的饭了。 今天这一趟,都不知道她是来对了,还是来亏了。 总觉得,以后吃什么,可能都不香了! 吃得差不多了,饭桌上才有了说话的声音。 气氛逐渐地活跃了起来。 杨立明提起,初六要去一趟春城。 听到这个消息,苏小甜觉得,简直是瞌睡遇到枕头了。 她还想着怎么找个理由去春城,就有机会了。 只是,要怎么说服杨奶奶带着她一起去,是个问题。 而且,就算杨奶奶答应带着她,估计家里人也不能同意。 谁知,后一句就听到范淑芳说,她也去。 杨立明到底和苏小甜不熟悉,但范淑芳要一起去,就没问题了。 苏小甜立刻表示,自己也想去春城看看。 甚至连理由都没说,范淑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苏奶奶忙说:“小孩子家,乖乖在家,不要乱跑。” 小丫头真是蹬鼻子上脸,怎么一个不注意,就打算疯跑去? “嫂子,小甜这丫头,你可不能当她是个小孩子,正好,我这一次去也需要一个翻译。” 范淑芳在翻译司工作,不缺翻译,但这时候,就是觉得,带着苏小甜去更好,比自己手底下那些人更合适。 但如果苏小甜自己不主动提出来,她不好意思说,现在,小甜自己说了,她自然乐意得很。 苏奶奶嗔怪的看了一眼苏小甜,这小丫头,总是这样。 第726章 苏小甜嘿嘿笑着,只当没看到自家奶奶埋怨的眼神。 “你就别宠着这丫头了,你那边怎么会缺翻译?”苏奶奶对范淑芳说道。 当她老太太不知道,范淑芳可是在翻译司工作,找个翻译不过就是顺手的事儿。 还不是因为宠着小丫头,对小丫头的要求没有不答应的。 “嫂子,翻译虽然不缺,但有些翻译,真是说不得。”提起这个,范淑芳还是一脸鄙夷和怒气冲冲。 苏奶奶不明所以。 范淑芳接着说:“您可是不知道,现在有些小年轻,见了外国人那态度,看着我就生气。” 这几年,国家重视这一方面,对外国友人格外尊重。 有些略懂翻译的年轻人,就只顾着巴结外国人,简直就忘了自己是个华国人。 对于这种人,范淑芳从来都是敬谢不敏。 姑且不说水平没有小甜一个小娃娃好,就只是看到了外国人连一点风骨都没有的翻译,带出去都丢人。 范淑芳的一席话,让常部长也颇为感慨。 “说起这个,前几天,我见了一个翻译,对着外国人的时候,摧眉折腰的,只恨不得当成祖先供着。” “看到了我们国家的人,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要是放在几十年前,妥妥就是个汉奸!” 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常部长义愤填膺。 他的工作性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很多,对于这种现象也是不少见。 尤其是这一两年,情况越来越严重了。 但碍于现在国内的翻译人才是真的少,也只能忍着。 只盼着过上几年,情况能略有好转,不至于一直像现在一样糟糕才好。 “我家小甜就不这样。”董元忠不失时机地再夸一句。 说完之后,董元忠好像想起来了什么,又说:“首温这孩子也不错,最起码骨气是有的。 其实,苏首温在语言上的天赋确实很好,对外语的掌握速度很快。 短短几年时间,已经能够熟练地翻译两种外文。 只因家里有了一个各方面出色的苏小甜,才会硬生生地被比下去。 但放在外面,苏首温也是一条龙。 现在研究生还没有毕业,已经得到了翻译司大领导的首肯。 这不,过完年之后,又要随团出访,担任重要的翻译工作。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李建红等人显然没有想到,能听到这些话。 这对于这几个从小在乡下地方长大,上了大学之后,又只局限于学校里的姑娘来说,似乎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她们之前还觉得,学习外语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她们学习的是汉语言文学。 这个专业,对于外语根本没有什么要求。 现在却发现,原来学习外语也是大有可为。 或许,她们也可以再努力一把。 三个姑娘对视一眼,那意思十分清楚。 等回头,就开始学习外语,就算不能成为专业的翻译人才,也算有一技之长。 至于老师,很容易找,苏小甜不就是现成的吗? 闲聊的话题,总是转换得很快。 不过是一转眼的功夫,话题又换了。 变成了如何能让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等等。 说起这个,常部长觉得,苏小甜的食品加工厂就很好。 “小甜,你有没有考虑过,在桑榆县建一个食品加工厂?”常部长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开口问道。 苏小甜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她之前其实一直都觉得,将来爷爷奶奶肯定是要叶落归根的。 她也想过,作为从桑榆县出来的人,是不是应该为了家乡的发展做点儿贡献。 但目前,她还只是一个学生,能做的确实有限。 毕竟,她从来没有放弃学习的打算。 对于苏小甜来说,大学毕业,甚至是将来研究生毕业是必须的。 “不瞒您说,老汉我也不是没想过为老家做点儿什么。” 这一次,却是一贯以来,话都不多的苏爷爷率先开口了。 苏爷爷一脸凝重。 “我们家走出大山,我们的日子好过了。可我知道,老家那些人的日子,虽然比前几年好些了,能吃饱了,可到底没有富裕起来。” 常部长很惊讶地看着苏爷爷。 一个老人,竟然想到了这么多。 难怪董元忠总说,他大哥是一个胸怀大义的人。 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可也足够能说明问题了。 “老哥哥,难为你想这么多。”常部长感慨地说:“多少人走出来,日子好过了,就不会想着回到过去了。” 苏家其他人显然也没有想过,苏爷爷心里竟然还装着这么多的事儿。 一时之间,在座的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做人真是太失败了。 太没有思想境界,还不如苏爷爷一个老人家。 “可我也不能劝着村子里的人都出来外面找活干。城里还有这么多的人没工作,咱们农民好歹有土地,不至于饿肚子,不能总来城里抢饭碗不是?” 苏爷爷接下来的这几句话,让常部长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这就是一个农民最朴素的情怀。 不能抢城里人的饭碗。 “老哥哥,不存在的,能被抢走的饭碗,就不是真正属于城里人的饭碗。”吴部长说道。 “真的?” “当然是真的,你看看,就像你们现在在城里开餐馆,甚至开了工厂,不是让更多的人有饭吃了吗?”吴部长直接拿苏家说事儿。 苏家的餐厅和工厂确实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这是值得鼓励的。 “农民,也不一定就要专门种地才算真正的农民,只要有一颗农民深爱土地的心就是真正的农民。” 吴部长是农业这一块地,他更加希望农民都能扎根在土地上,为这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增加做出贡献。 但同时,他也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是必然出现的,这是历史车轮滚动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局面。 将来,会有很多农村人到城市里参与国家建设。 也会有很多机械到农村,参与到农村的大生产中去。 只有到了那时候,实现了从农村到城镇化,才证明国家是真的富强起来了。 第727章 苏爷爷若有所思。 作为孙女,苏小甜很快明白了苏爷爷的心思, 苏爷爷这是想为家乡的人做点事。 可是,他们家现在的条件虽然还算不错,但也仅仅限于自己家过日子还算不错。 如果让他们苏家凭一己之力将整个村子,乃至整个桑榆拉拔起来,也不可能。 如此,只能剑走偏锋。 苏小甜很快下定了决心。 董元忠等人吃完饭,稍微聊了一会儿就离开。 临走的时候,范淑芳约定了等初六下午过来接苏小甜。 苏小甜想着,等去了春城之后,一定要寻找合适的苗子带回来。 她原本打算就买两三盆回来,赚点小钱就行。 但现在,似乎只能搞一笔大的。 也不需要多,购买十几盆就行。 等这些君子兰赚钱了,就将这些资金都投入到桑榆县去,尤其是投入到南岭村。 用这一笔钱当作启动资金,增加南岭村的内生动力,逐步让村子里的人改变现状,过上好日子。 与苏小甜猜测的差不多,苏爷爷果然想着要为家乡做点贡献。 晚上,苏家召开了家庭会议。 苏老大两口子还有苏首温两口子不在,但其他的人都很齐全,苏爷爷便将自己的心思说了出来。 会议的主题明确,征求儿孙们的意见,将来要不要回去建设家乡。 如果要回去建设家乡,什么时候回去最合适。 这个问题,是一个深刻的命题,这一次的家庭会议,并没有达成共识。 但有一点,大家都同意,那就是不能忘本,总要为了家乡做点儿什么。 “爷爷,奶奶,咱们现在虽然有点钱了,但这点钱如果投入进去,并没有太大的效果。”苏小甜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小甜说的是,家里几个厂子都刚开始盈利,能拿出来的流动资金有限。”对于苏小甜的话,陈子安很是赞成。 “我手里倒是有些钱,但也不够啊!”苏小四表示,自己可以拿出一部分钱,但终究是杯水车薪。 自家爷爷的心愿是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这可不是一点小钱能解决问题的。 “其实,我觉得,咱们老家那边要发展起来,还是有基础的。”齐良英忽然开口,说出了一句与其他人想法都不同的话。 “老二媳妇,你说说你的想法?”苏爷爷显然没想到,表示支持的会是一贯以来最没有大局意识的齐良英。 “我们大队以前的时候,就有养殖场,如果当时养殖场好好地经营下去,现在或许大家的日子要好过很多。” 齐良英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当初那养殖场废了的时候,齐良英心里也不好过。 “可那时候,鸡蛋啥的都不好销售了,县里的鸡蛋糕厂都快不行了。”苏奶奶觉得,二儿媳妇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娘,我听人说了,鸡蛋糕厂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很快估计就要破产。” 齐良英说起鸡蛋糕厂破产的时候,心里百味陈杂。 当初刚离开的时候,如果听到鸡蛋糕厂要破产的消息,她估计能开心死。 可是,现在她想到那么多的人要因为鸡蛋糕厂的破产而失业,或许连吃饭都存在问题,多少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二妈您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厂子能起死回生的话,还可以发展养殖业?”苏小甜问。 齐良英摇摇头。 “养殖场倒闭了,鸡蛋糕厂也倒闭了。归根结底并不是鸡蛋供应充足,不是肉供应充足,也不是鸡蛋糕人们不爱吃了,而是经营不善导致的。” 她觉得,自己经营的小店就很好。 她经过这些时间的锻炼,与以前也不一样了。 苏家二老对视一眼,儿媳妇这话说得没错,可这话说了,怎么跟没说一样呢? 齐良英笑着说:“我是个没读过书的,也不太了解情况,就是觉得,要过上好日子,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咱们家帮忙可以,但如果是我们家大包大揽,说不定到了最后,吃力不讨好,反而落埋怨。” 苏小甜怎么也没想到,齐良英竟然能说出如此有见识的话。 上辈子,看过无数这样的例子,如果真的大包大揽,最后得到的,肯定不是感恩,而是埋怨。 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之后,才能真的珍惜。 不劳而获,从来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二妈,您说得太对了,咱们确实不能大包大揽地想着带村子里的人过上好日子,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付出努力过上好日子。” “哪有这容易的事儿,总不能教人家都出来开饭馆子!”苏爷爷摇头说道。 村子里的人,就是因为没啥手艺,没啥学问,日子才不好过的。 “爷爷,可以的,没有手艺也不要紧,咱们想办法让他们学手艺。” “那还得给他们请老师嘞。”苏奶奶温和地笑着说。 “人家要是不愿意学咋办?咱也不能逼着人家学不是?”苏老二迟疑了一下才说。 再说了,人家要是怀疑他们老苏家居心不良可咋办? “这个无妨,总能想到办法的,只是,咱们家的人现在都在外面,还得找个人在那边负责这件事才行。” 苏小甜倒是惆怅这个事。 不管干啥事儿,没人负责肯定不行,这件事还不像厂子里,找可靠的人雇佣就能解决。 村子里的事儿,肯定得村子里的人负责,才能落实下去。 “这个容易,等我回去,给村支书说一声,肯定能行。” 苏老二直接开口,帮忙找到人选。 苏长久现在是南岭村的村支书,这个人选,苏老二觉得,就该是苏长久。 苏爷爷捻着胡须点头:“老二这话说得不错,既然是村子里的事儿,咱就找长久。” “通过长久伯伯,在南岭村先开始,随后再扩展到其他村子。”苏小甜笑着说。 “我看也别找其他的事了,就先让村子里的女人做针线,建红她们做的头饰发带啥的,村子里女人都能做。” 梁秀忽然想到了这个,觉得十分可行。 虽然赚钱不多,但聊胜于无,还不耽误干其他的活儿,想来村子里的人也能欣然接受。 “妈,您这主意不错。” “小甜呀,你说,有那么多的人要发带头饰吗?”苏奶奶忧心忡忡地说道。 光是李建红几个人做,苏奶奶还不觉得多,但要是让南岭村的女人们都开始做这个,卖不出去咋办? 那不就赔钱了? 可千万不要还没赚到钱,就让乡亲们赔钱。 第728章 小四说道:“奶奶,您放心,不会卖不出去的。这件事交给我就行。” 苏小四开口了,苏奶奶也就相信了。 不管平日里,苏奶奶如何觉得苏小四没啥出息,但不得不承认,苏小四同学在赚钱这个方面天赋异禀。 他觉得能赚钱,那肯定就能赚钱。 “我们初七回去的时候,小四跟着我们一同回去,见了支书,好好给说下你的计划。”齐良英很爽利地说。 小四是她的儿子,要是能为村子里的人做点啥,作为亲娘,她荣耀得很嘞。 苏小四没想到,他娘竟然直接就要让自己回村子里去。 不过,回去一趟也好。 只要爷奶爹娘高兴,回去一趟,帮这村子里的人赚点钱,也算自己为家乡做贡献了。 “行,妈,到时候我过去一趟,看看除了做头花发饰,还能干点啥。” 苏小四利索地答应下来。 苏爷爷和苏奶奶等人忍不住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孩子们长大了,知道回馈老家了。 他们老苏家也算是光耀门楣了。 与此同时,回到杜家倒座房的李建红、钱小北和齐晓芳三个人坐在炕上做针线。 她们想起今天听到现在国家急缺外语人才的消息,就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讨论。 “我们现在做针线活,也能赚钱,要是选择学外语,会不会耽误赚钱?”齐晓芳大大咧咧的说道。 她吃得多,每个月的补贴都要精打细算才够吃,要不是其他同学偶尔请客,她都吃不到肉。 现在能做针线赚钱就不一样了,她针线活不错,能赚不少钱呢。 “可是,做针线活赚钱,总不是长久之计。”李建红迟疑说道。 真正要赚钱,还是得有文化,有技术才行。 做头花,短时间是能赚一点小钱补贴,但长久地看,也不是赚钱的好法子。 “等我们毕业拿到工资就好了,还怕没钱?” 齐晓芳觉得,自己这个成绩,将来最不济也能回老家去个机关单位,到时候总能吃饱饭。 李建红瞪了她一眼说:“没出息。” 齐晓芳嘿嘿笑着,也不恼火。 钱小北道:“我觉得,建红说得有道理,咱们总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就放弃提升自己。” 听到两个同学都赞成学习,齐晓芳也迟疑了:“要不,我们抽空学习一下外语?” 三个姑娘都一样,想赚钱,还想学习外语。 可是,时间上真的有问题。 “我们的课业负担本来就重,再加上外语,能顾得过来吗?我觉得,外语很难学。” 李建红从心里是有些惧怕学习外语的。 齐晓芳想了一想说:“我们可以早点起床迟点儿睡觉,不就是吃苦吗?有啥了不得的?” “看看小甜,已经那样优秀了,家里条件也好的不得了,还能用心学习,我们为啥不行?” 齐晓芳一番话,让其他两个姑娘也沉默了,是啊,小甜的努力,她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就算不上课,一样能考第一名,也不知道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辛苦。 “其实,也不是不能兼顾,咱们一面做针线活,一面念英语单词,我觉得还是可以的。”钱小北想了再三之后,也开口说道。 她觉得,英语也是语言,是说话用的,边说话边做针线活,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 其他两个人听了之后,觉得确实有道理。 以后每天早上念半个小时英语,剩下的就是晚上做针线活的时候,复习复习顺嘴念叨一下。 “你们说得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李建红也不迟疑了。 翌日,她们就找到苏小甜,请苏小甜帮忙教她们学习外语。 苏小甜真是惊讶坏了,怎么好端端的,几个舍友都想着要学外语了? 好像之前还没这个想法呢。 “你们怎么想着学外语了?” “昨天几位领导不是说,现在国家缺这方面的人才,我们就想着,要是能学会一门外语,以后也有个立足之地。” “小甜,你也知道,我们都是乡下地方来的,以后要留在好单位并不容易,但如果我们还有一技之长,那就不一样了。” 苏小甜略一沉吟,确实是这么回事。 现在以至于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当中,懂外语的人都能获得格外的器重。 而现在的大学生工作分配,很大可能都是要回到原籍安排工作。 几个室友将来留在不错的工作单位是肯定的,但返回原籍,基本上也是已经注定的结果。 除非她们足够优秀,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比如苏家几个兄弟,现在在各自的领域都已经有所成就,将来就不用返回原籍。 但她们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从长远看,找工作肯定不错,但要做出突出成就并不容易。 如果她们三个人学会了外语,将来说不定就不用返乡了,留在京城工作也不是不可能。 “你们想得有道理,技多不压身,多学一门外语,对你们将来确实有好处。”苏小甜对于喜欢学习的人,是十分喜欢的。 毕竟,动员周围的人学习,苏小甜自己也能收获积分。 这一次,如果能成功地让三个室友学习外语,她肯定又能收获一大笔积分。 赚大了啊! 想到积分,苏小甜眼底眉间都是欢喜。 三个同学不知道苏小甜心里的想法,只以为苏小甜是为她们努力学习而高兴。 三个姑娘也开心地笑了。 “我们都没啥底子,好在考大学的时候,英语也不是全科成绩,要不怕是连大学都考不上。”李建红不好意思地说道。 “没事,只要肯努力,没有学不会的。”苏小甜笑着鼓励几个同学。 “我们以后就靠你了。”钱小北拉着苏小甜的手说道。 “这个可以,我从今天开始先给你们教英语字母。” 为了积分,也为了让最亲爱的同学们能有几个好的将来,苏小甜一口应下。 三个人高兴坏了,忙就感谢苏小甜。 “但我是个严格的老师,你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行!” 底子太薄了,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语言天赋,苏小甜还是打算严以律人。 第729章 严格要求肯定能加快学习的速度。 苏小甜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尤其是在学习上,更是不会耽误一点时间。 她直接拿出一本英语书开始教导起来。 这本书是苏小甜之前从新华书店里淘换来的,原本打算给苏小四学习的,结果还没来得及给苏小四教就被三个同学抢先了。 三个人面面相觑,果然小甜优秀不是没有道理,这就开始教学了。 苏小甜知道,自己接下来要离开几天时间,所以干脆就先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给几个人教会,然后又教了简单的几句日常对话。 “我明天要去春城,大概三四天才能回来,你们这几天就熟悉这几句话和英文字母就行。” 苏小甜拿出纸笔,将今日教授的内容一一写下来,放在李建红的手中。 苏小甜一手英文写得十分流利漂亮,很是赏心悦目。 其他几个姑娘看得眼馋不已。 “小甜,你真能干,外国字也写得这么漂亮。” “多写写就会了。”苏小甜浅笑说道:“我也是练出来的。” 实际上,也不光是练习出来的,她有系统加持,不管学习什么,都比别人要快上很多。 三个姑娘连连点头,一副苏小甜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样子。 “你们这几天也可以学习将这些内容记熟,然后学会英文书写。写不好不要紧,慢慢学着就好。” “好,小甜,我们在你回来之前,一定将这些都学会。”李建红表示。 她们不如小甜聪明,但可以通过认真学习赶上进度。 “如果你们能在这几天将我教的这些都学会,等我回来之后,咱们就开始正式开启英文学习模式。” 苏小甜懂得多国语言,但她选择给几位室友教英语。 英语可是在未来几十年里都十分有用的一门语言,比其他语言用处大多了。 三个姑娘这一天干活的时候,嘴里都念叨着苏小甜教的这些内容,以至于苏奶奶等人听到的时候,都差点以为这几个姑娘中邪了。 翌日一早,苏奶奶就帮苏小甜做了不少车上要吃的食物。 其实,按照苏小甜的想法,根本不用准备这些。 他们在车上就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晚上吃饱上车,等早上就到了。 可苏奶奶不同意。 “火车虽然方便,可万一遇上晚点啥的,你们还是要带一点食物上车。” 许是因为这些年吃饭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苏奶奶对食物很是注重。 苏小甜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这个年代的火车,万一遇上晚点那就不是一二十分钟的问题,有可能是几个小时,也有可能半天一天
相关推荐:
总统(H)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天下男修皆炉鼎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取向狙击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大胆色小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