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您还有几十年时间好活呢,好日子还在后面。”苏小甜笑嘻嘻地抱着余瑞媛的胳膊说着。 “好,干奶奶等着享你的福。” 余瑞媛不清楚苏小甜话里的意思,只以为苏小甜这话中的意思是将来会好好孝敬她,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苏奶奶看着这一老一小的互动,脸上带着笑,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嫉妒。 “一盆面蒸包子,一盆面做船馍馍和花卷儿,一盆面炸油饼,剩下的咱们做些油果子和麻花啥的。” 老太太干脆利索地将这些都分配好。 不同的面食,等会儿揉面时候的要求和加入的配料也不一样。 馒头要稍微硬一点,蒸出来的馒头瓷实,吃了抗饿。 包子要擀皮儿,面要稍微软一点,但要揉出劲道,要不然容易破皮。 炸油饼最好放点儿猪油蜂蜜和鸡蛋,炸出来的油饼才香味浓郁又甜丝丝地好吃。 炸麻花和油果子,则是要讲究一个脆。 “咱们先蒸船馍馍,等馍馍上锅蒸馍馍的时间,正好包包子。” 余瑞媛厨艺不行,就算是做面食,也总做不出来个样子。 就算跟着苏奶奶做了好多次的船馍馍,做出来的还是笨重不好看。 苏奶奶也知道余瑞媛这个劣势,便让她帮着剥葱切菜,而自己带着梁秀两个人很快就将馍馍做好,上笼蒸上。 第711章 所谓船馍馍,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蒸馍。 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馍馍由花馍馍演变而成。 花馍馍被做成了一叶扁舟的形状,便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船馍馍。 船馍馍是喜庆的乡镇,一般都是家有喜事或者过年的时候,才会蒸船馍馍。 船馍馍做起来工序繁杂,而且极其费油费面。 但不管条件如何的家庭,在过年或者家中有喜事的时候,都要蒸上一副十个船馍馍。 这是习俗,是讲究,苏奶奶几十年来,每年都会坚持蒸一副船馍馍。 差别就是,困难的时候,馍馍蒸得小,条件好的时候,蒸得大。 苏奶奶将发酵后的白面加入碱水后揉匀,揉出劲道后擀成大大的薄面饼。 再在面饼上抹香味浓郁的胡麻姜黄油,用小刷子刷得十分均匀才停手。 老太太的表情十分虔诚,似乎在做一项伟大的工程一样。 “咱们今天蒸一副一尺二的大船馍馍,有好些年没有蒸这样大的了船馍馍了。” 苏奶奶说着,在面饼上撒上玫瑰花末、苦豆末,最后加了一点点的干面粉后对折成扇状。 苏小甜在一旁一边洗菜,一边看苏奶奶做船馍馍。 看了这些年,苏小甜还是觉得,这个过程十分赏心悦目。 就不要说其他几个姑娘了。 钱小北和李建红家都在西北,之前倒是见过这种馍馍,但齐晓芳根本没有见过,简直就看愣了一样。 她所认知的馍馍,没有这样的。 她双眼圆睁一眨不眨地看着苏奶奶将折叠好的面皮均匀的切成五条,然后将切好的长条形面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一个个摞起来。 最小的尖角摞在最上面,然后拿起一根特制的用筷子在表面横竖各压一条线,再摆上四只面捏出的蝴蝶。 “苏奶奶,您的手真巧。”齐晓芳忍不住感慨出声。 蒸馍馍,也能做出这种精巧,真是长见识了。 “这有啥,等下我们再做一些小花卷儿。”苏奶奶一面笑着说话,一面稍微摆出一点弧度上锅蒸制而成。 苏家蒸馍馍用的是直径八十公分的大蒸笼,一层蒸笼里放五个,两层正好一副十个船馍馍。 四层的蒸笼,两副船馍馍,二十个,一锅就能蒸出来。 当所有的馍馍都做好上笼之后,苏奶奶将蒸笼盖子严严实实地盖好,确定严丝合缝不会漏气才安心。 “小甜,你看着点儿时间!” 苏小甜应下。 这时候,苏老三继续揉面,而其他人已经开始准备包包子了。 二百多个包子在众人齐心协力下,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 这些包子,足足能放三笼。 剩下的一层,苏奶奶打算蒸一些核桃大小的小花卷儿。 在包子包得差不多的时候,苏奶奶已经开始准备做小花卷儿了。 还是一样先擀面皮,将面皮尽量擀薄,抹上姜黄胡麻油,卷成一个长条之后,苏奶奶拿起菜刀,利索地切成了大小均匀的小段。 然后,手配合筷子一扭,就是一个精巧的小花卷儿,大小与鹌鹑蛋差不多。 苏奶奶做花卷儿,有各种各样的,十多个形状的花卷儿,每种做上十几个,均匀地摆在大大的案板上。 这时候,船馍馍出锅的时间也到了。 齐晓芳伸长脖子等着看船馍馍出锅,她十分好奇。 苏奶奶将蒸笼一层层端下来,放在一旁晾着。 梁秀忙在大铁锅里添上水,苏爷爷给灶里添上柴火。 “小甜,点梅花。” 苏奶奶将每一个馍馍轻轻地拍了一下,让馍馍从蒸笼底上脱离下来,这才喊道。 苏小甜忙就端着可食用的红绿颜色过来,在馍馍上面点一丛丛花花绿绿的梅花斑。 原本精巧非常的馍馍因为梅花斑的点缀,更加漂亮一些。 “闺女,看看,喜欢不?”苏奶奶看着齐晓芳眼睛都看直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苏奶奶,为啥是小甜点梅花?” “我们那边的风俗,做馍馍的手艺,传女不传男,小女娃都是从点梅花开始。” 苏小甜已经是大女娃了,可是在苏奶奶的心里,依然是小孙女,因此,到现在,苏小甜还在点梅花的阶段! 手艺传女不传男? 齐晓芳先是一愣,随即就明白过来。 做馍馍这样的手艺,确实不太适合传给男娃。 她的思想只是跳跃了一下,就立刻集中到了船馍馍上面去。 一尺多长的船馍馍,层层分明看起来层层叠叠,形美色艳,十分诱人。 “这么大的馍馍,怎么吃?”齐晓芳很好奇地问。 “吃的时候,切块就行。”苏小甜解释道:“一块块的馍馍层次分明,咬在嘴里酥软醇香,就算是老人小孩,也能嚼动,也容易克化!” “早几年在大队里的时候,每年过年都是你们家送这些过来,可我到底没学会怎么做。” 余瑞媛感慨。 “早几年的小,但味道是真的好。我刚去那一年,你们送过来的船馍馍,我至今都还记得那个味道!” 余瑞媛想起在大队里的那几年,过得虽然不怎么样,但现在回想起来,十分温暖。 当初,只以为是乡下的人都善良可爱,直到回京之后,与别的旧相识说起来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每个人的际遇不同。 而遇到苏家人,真是他们的造化。 因为苏家人明里暗里的照顾,他们老两口与别人相比,几乎没有受罪。 就算是吃得差一点,但是能吃饱,已经很不错了。 何况,过年的时候,多少还能吃点好的,就是平时,偶尔也能吃到一点荤腥。 那些老朋友们听他们说这些的时候,都十分羡慕他们老两口的运气。 “那几年已经过去了,以后,咱们这日子就像是这个船馍馍一样,敞亮!”苏奶奶生怕余瑞媛想起当年,又要难过,忙就开解说道。 余瑞媛也不过是有感而发,那些旧事,她自己也不愿意再次回想。 人总要忘记不开心的,朝着开心的地方走。 只有奔向前,日子才能好过! “船馍馍是渡感情的船,两家人能互送船馍馍,就能来往几十年感情不断。咱们老姐妹,就是这样的情分。”苏奶奶笑着。 如今两家子人相处得好,倒真的像是一家人一样了。 三个姑娘看着听着,忽然就觉得,或许,这才是人间烟火气。 虽然琐碎,但总让人觉得温暖温馨。 难怪小甜这样好,原来是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 第712章 腊月二十九,几家人依然很忙。 与腊月二十八忙碌的不同,今天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做年夜饭以及过年要吃的菜。 家里不缺肉了,苏奶奶前几天就让苏老三买了二百多斤猪肉回来。 这么多的肉,一部分切成肉馅准备年三十晚上包饺子。 剩下的,要做各种扣肉、炸小酥肉、炸丸子之类。 反正,年夜饭是怎么丰盛怎么来。 除了猪肉之外,还有羊肉、牛肉、鸡肉都需要提前处理,省得到了除夕这天帮忙。 看着苏家这阵仗,李建红三个人都被吓到了。 苏家过年,光是肉都差不多三百斤了。 他们一家子一年到头,都吃不了二十斤的肉。 苏家果然还是条件好,才能这样舍得。 “多炸一些丸子,明天要给孤儿院那边送过去,小孩子肯定喜欢吃丸子。”苏奶奶冲着剁肉的苏老三叔侄三人说。 “娘,够了,您放心吧。”苏老三手底下不停歇的剁肉顺便回答自家老娘的话。 三十多斤肉都被剁成馅儿了,拿出十斤包饺子,剩下二十斤炸丸子,足够了。 毕竟,炸丸子还有其他配料,二十几斤肉能炸出大大的一盆子丸子了。 “鱼和虾也要给那边送过去一些。冬果肉估计小孩子们喜欢。麻辣肉孩子们吃不了,少一点……”苏奶奶一边干活,一边计划念叨着那些东西要给孤儿院那边送过去。 听苏奶奶说着要将这么多的肉送到孤儿院里去,齐晓芳咋舌。 苏家人真是太舍得了。 换了她肯定舍不得送人这样多。 人多力量大,就算肉多,但一天时间忙下来,也颇有成就。 所有可以加工的肉都被加工出来了。 “我们小时候,还要做腌缸肉,过年的时候,杀一头猪,除了过年吃的,剩下的在大缸里腌上,能吃到第二年六七月。”苏奶奶无限怀念地说道。 “娘,您要想这一口,咱们再买点儿肉回来,都腌上。” 苏老三听着自家老娘叨叨咕咕地念叨,忍不住建议。 这话却换来了苏奶奶一个白眼儿。 “看你傻不傻,那时候,不是没办法保存,现在想吃新鲜的可以直接买新鲜的,最不济,还有冰箱可以储存不是?” 腌肉好吃,可总不如新鲜得好啊。 也就只有炒菜能放,包饺子啥的,味道都不如新鲜的。 苏老三讪讪地摸摸鼻子,再没敢说话。 反正他习惯了,不管他干啥,他老娘都觉得做得不好,不像是家里其他孩子们,做了啥,老娘都说对。 梁秀忍不住盯着自家男人笑了。 他咋就不能学学闺女?看看闺女多清楚老太太的性格?说啥老太太都觉得好。 等忙完这些,就该是准备晚饭的时候了。 苏奶奶说道:“我记得,你二爹二妈晚上的火车,你姑姑他们好像也是晚上的火车,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吃晚饭。” “奶奶,我们准备上吧,总不能等人来了才做饭。”苏三恭建议说道。 苏奶奶点头:“你说的是,咱们晚上就吃米饭,多做一点。要是人半夜才到,炒米饭就行。” “奶奶,我觉得腻得很,不想吃饭了。” 许是被肉味给喷的,苏小甜竟然不想吃饭了。 肉虽然好,但整整一天下来,也是够了。 “乖宝,这可不行,要不奶给你做两道凉菜,解腻的。”苏奶奶忙说道。 苏小甜想着苏奶奶已经忙了大半天了,总不能因为自己,让老人继续辛苦。 “奶,我没事,到时候随便吃点就行了。” “那怎么行,不管啥时候,吃饭都要紧。”苏奶奶坚持要给苏小甜做几道解腻的凉菜。 梁秀笑道:“娘,不用,等会儿,让她先吃两个果子,吃饭就没问题了。” 这小妮子,家里人惯着,越来越娇气了。 可这话,梁秀不敢挡着苏奶奶的面说,只能悄悄给苏小甜使眼色。 苏小甜笑着抱着苏奶奶的胳膊:“奶奶,我妈说的是呢,我找几个果子,回房和小北她们一起吃。” 苏奶奶自是没有不答应的,忙就一叠声地催促几个姑娘回房吃果子去。 齐晓芳和钱小北几个不好意思,坚持要帮着做饭。 “也没啥做的,肉都是现成的,你们自己玩去。” 苏奶奶心疼自己的孙女,也心疼别人的孙女儿。 正当大家推辞的时候,苏满秀一家子人并苏次良几个都回来了。 苏奶奶也忘了让几个姑娘休息的事,忙就招呼闺女女婿和外孙们到屋里休息一下,等着吃饭。 “也没早点说一下具体的车次,要不然还能去接你们。” 苏满秀将大包小包放在炕上,说道:“娘,我们这么多人,又不是找不到,还接啥?” 苏奶奶没理会苏满秀,而是抱住小外孙好好地亲了几口。 小家伙虎头虎脑的,很是可爱,怪招人疼的。 不过,大家再怎么喜欢小家伙,小家伙却只赖在苏小甜的身边。 苏小甜走哪儿,就像是小尾巴一样地跟着。 闺女来了,苏奶奶和闺女说话,梁秀忙就去厨房准备饭菜去了。 齐晓芳几个人看着,也不好意思让梁秀一个人准备这么多人的晚饭,便也主动去帮忙了。 看到家里多了好几个年轻姑娘,苏满秀以为,这是家里的侄子们未来的媳妇呢。 谁知问过才知道,是苏小甜的同学。 “娘,我看着几个姑娘都不错,要是能让她们和次良几个接触接触倒是也不错。” 苏满秀对几个姑娘第一感官都挺好,偷偷地对苏奶奶说道。 家里的侄儿们,年龄可都不小了,尤其是三恭和次良两个,都毕业一年多了,该结婚了。 苏奶奶说:“儿孙们的事,还是别管了,现在可不像以前。” 苏满秀笑着说:“娘,您眼光还是挺好的,您看看三个嫂子。” 苏奶奶听了女儿这话,看看女儿。 她看儿媳妇的眼光不错,可是看女婿的眼光是真不怎么样。 好在,满秀现在熬出来了。 只可惜,满香…… 苏奶奶不继续想这些让她难受的事,有些事,过去了,那就是过去了。 再怎么难受,满香也活不过来。 第713章 “秀啊,你有没有找个工作?孩子也大了,你要是总不找工作,也不好。”苏奶奶换了个话题。 苏满秀没想到,话题怎么忽然就转到自己这边来了,但还是认真回答。 “娘,你也知道,子安现在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按道理说,我找个工作简单,但就是因为简单,哪怕是我自己找的工作,也会被人说成是子安以权谋私。” 所以,苏满秀现在根本没有找工作,就在家里专心创作,只是,上一本书出版之后,这两年时间,一本书还没写完。 “你说的也是,我这不是担心女婿觉得你配不上他。” 即便这些年陈子安对苏满秀一直都很好,但作为母亲,苏奶奶还是担心。 苏满秀在年龄上不占优势,男人嘛,手中有钱有权,谁还不喜欢年轻漂亮的了? “娘,子安不是这样的人,我相信他。”苏满秀浅淡的笑着说道。 不了解别人,自己的丈夫还能不了解吗? 陈子安这样的人,性情中人,不可能会背着她胡搞乱搞。 这几年,也不是没人想过美色诱惑,甚至还有人专门挑了美女送他,都被拒绝了。 他只要没有工作,晚上都会准时回家陪着孩子和她。 苏小甜过来的时候,正好听到了苏满秀的这句话,当下笑着说道:“奶奶,您就别担心了,姑父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听见女儿和孙女儿都这么说,苏奶奶也觉得自己是真的想多了。 当初子安看上苏满秀的时候,满秀比现在看起来还苍老嘞。 当初都没嫌弃,何况是现在。 要是子安是个找年轻女人的人,当初就不可能选满秀了。 “行,娘这不就是白说几句,只要你们过得舒心,娘就放心了。” “姑姑,姑父现在是一把手了呢。” “真是没想到,就是一个学生的问题,竟然查出来那样多的问题。”苏满秀叹息一声。 孙晓喻的父亲作为一把手不能严以律己,不能管束家人,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着实怪不得别人。 要不是孙家人自己不守规矩,子安好出头,也不知道还要几年时间。 现在到底是比之前好了很多,最起码子安要干啥,没人掣肘了。 但这些事,到底也不好专门拿出来讨论。 苏满秀只念叨了一句,就不多说了。 “姑姑,那个叫做孙小鱼的,倒是个好玩的性格。” 苏小甜忍不住想起了孙小鱼。 这个孙小鱼,到学校之后,学习不错,但总是说,她是他的贵人,以后要跟着她干。 说这些话的时候,那表情还一本正经的。 大学毕业,多少可选择的,这时候就说要跟着她干,苏小甜也不过是听一听也就罢了。 毕竟,京城大学毕业的,学习还好,以后进入政府机关的可能非常大。 这才是真的好职业。 跟着她,不过就是做生意进厂子,虽然赚钱,但到底不体面。 苏满秀听苏小甜说了孙小鱼的所作所为,忍不住也笑了。 “我家小甜这就有跟班了啊!不错不错,比你姑父强。”苏满秀打趣苏小甜。 陈子安正好过来听到这句话,并不知道缘故,但是却不妨碍他聊天。 “自然是比我强的,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陈子安语气里那个骄傲啊,这语气不知道的人,肯定要以为,苏小甜是他闺女了。 苏满秀嗔怪地笑着:“什么都不知道就搭话。我们再说孙小鱼这孩子,要给小甜当小跟班呢。” 陈子安却直接说道:“该不是看上我们小甜长得漂亮了吧?小甜,这种居心叵测的小伙子,你要远着些。” 苏小甜终于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 “姑父,您这就是自己揣测的。” “哼,那可不一定,小甜你长得漂亮,还爱笑,不知道多少人喜欢呢。”陈子安还是坚持认为,孙小鱼对苏小甜居心不良。 等会儿,这件事得找苏次良这小子说说,让他一天务必看好妹妹,可不能让妹妹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被狼叼走了。 苏满秀捶了一把陈子安说:“小甜还小,你瞎说啥呢?” 没看自家老娘那眼神都不好看了? 再说下去,说不定老太太等开学直接冲到学校里去找人。 不得不说,到底是闺女了解自家娘,苏奶奶这会儿,心里真是这种想法。 如果不是现在要过年,学校都没人了,她肯定要找到学校去看看,是个什么样的臭小子,竟然惦记她家乖宝呢。 陈子安还要辩解,被苏满秀给推开,让他去找陈修远小朋友了。 “娘,您别听子安瞎说,人家好好的小伙子,就是觉得因为小甜才能回到大学。” 看着苏奶奶越来越黑的脸,苏满秀忙就解释。 苏奶奶听了这话,却还是不相信。 惦记着恩情?有多少人会总将恩情放在心里的? 大部分人,最开始的时候还记得,过上一段时间就彻底忘记了。 “开学了,我要去学校里看看!”苏奶奶还是气咻咻的。 苏满秀扶额,这还劝不住了,怎么办呢? “娘,不用这样,小甜才多大?大学里那么多漂亮姑娘,还能有人专门惦记着小甜这么小的不成?” 苏满秀可不希望自家老娘去学校里闹。 毕竟,从小她就知道,自家老娘在村子里都是战斗力最彪悍的。 万一老娘想不开,去学校闹一场,可怎么办呢? “你当我是去闹事的?我就是去看看。”苏奶奶气咻咻地说道。 “我听人说了,孙家人都是别扭的性格,只要认准的事情,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苏满秀因为这件事,倒是也专门打听过一趟,当时其实是想找一点素材写一篇东西,后来觉得这个题材不好,放弃了。 她觉得,孙家人真的就是暗中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 也相信,这个叫做孙小鱼的是真的惦记着恩情。 “这种人,倒是好。”苏奶奶听了这话,显然安心了很多。 这世上确实就有这样的人。 只要不是惦记自家小孙女,别的都好商量。 这边说话的时候,苏老二两口子也回来了。 知道陈子安他们也是刚回来,齐良英笑着说:“早知道,联系一下,约在一起回来多好。” 第714章 苏满秀听到二嫂子这话,笑道:“可不是,我们也刚进来,你们就来了,估计我们两趟车前后脚到的。” 几个人闲话两句之后,齐良英忙着从包里往外掏东西。 他们两口子过来,大大小小的带了七个包,每一个都满满当当的。 “你们带这么多东西,咋不提前说,你们两个人咋过来的?”苏奶奶埋怨中带着关心问。 “火车站下车之后,我们也没坐公交车,找了个三轮车帮忙拉过来的,也不贵。”齐良英说道。 这么多的东西,都是她从西北带来了很多特产,给家里人带过来的。 她一路上小心翼翼地守着,就担心路上丢了。 到了火车站看着公交车拥挤的样子,最终两口子还是找了三轮车才将这些堪堪带回来。 “家里啥都有,你们自己过来就行了,这大老远的,路上都没敢睡觉吧?”苏奶奶看着两个人疲惫的样子,忍不住问。 齐良英笑了笑,她并不傻,哪里看不出来,婆婆这是心疼他们两口子呢。 以前的时候,齐良英总觉得婆婆稍微有些偏心,虽然不像别人家的婆婆那样偏心偏到咯吱窝了,但多少是偏心的。 现在却忽然觉得,婆婆其实还挺好的,对他们两口子也是真心好。 “这有啥,我们两口子轮换着看,不辛苦。娘,我们一年到头才来看你们二老一趟,咋也要带点儿东西过来。” “何况,家里的孩子都是您二老和三弟三弟妹照顾着,我们两口子要是过年都不准备些年货,成什么了。” 苏小甜听到,忍不住笑了说:“二妈,您这一路上带过来多累,明年来京城买就行了。” 齐良英捏了一下苏小甜滑嫩的小脸儿说道:“你这小妮子,这些时间没见了,想二妈了没?” 她对苏小甜是真心喜欢,就算以前有点嫉妒三房,觉得婆婆有些偏心的时候,对苏小甜这个侄女还是真心喜欢的,因此说话的时候,语气里十分宠溺。 “想了。”苏小甜乖顺地说道:“二妈,你们带这么多东西过来,太辛苦了。” “都是你们喜欢吃的,要不干啥这么大老远地带过来。”齐良英欢快地笑着,一点都没有觉得自己辛苦。 “娘,这些都是我给你们带来的,都是您和我爹还有孩子们喜欢吃的,还有一些是给亲戚们带的礼。这是给董家二叔的,这是杜叔家里的,还有这个是桃花家的,这一份是给迟伯伯的。” 齐良英很快就将东西都能分开摆放,显然是操心购买的,一点都不含糊。 不得不说,齐良英准备的礼还是很重的。 与以前那扣扣索索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你这孩子,大老远的带这么多东西,也不怕累着自己,我们都老了,吃不了多少,以后可别带这么多东西,你们过来看看我们,我们就高兴了!”余瑞媛也心疼地说道。 以前的时候,余瑞媛觉得,苏家这老二媳妇不咋的,现在看来倒是比预想的要好上很多。 “唉,婶子,我知道了,明年是真不带这么多过来了。”齐良英笑着应承下来。 苏奶奶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了,以前看着这个二儿媳妇有些小气,现在倒是也好了。 是个知道轻重的,能拎得清,就算将来有一天,他们二老走了,也不怕她和妯娌们搞不到一起。 齐良英急匆匆的就要去厨房里帮忙,被苏小甜给劝住了。 “二妈,等会儿咱们就能吃饭了,我给您和二爹倒水,你们先喝口糖水。” 苏小甜说话就要去冲糖水,被陈修远小朋友听到了。 “姐姐,我也要糖水。” “好,糖水也给咱们小修远!”苏小甜十分宠溺地捏了一下陈修远小朋友的鼻子。 陈修远小朋友被捏了鼻子,并不气恼,而是揉了一下小鼻子,又笑着跟着苏小甜等喝糖水去了。 丰盛的饭菜很快上桌,亏得苏家四合院的主屋大,放了三张桌子,所有的人才坐下来。 也是饭菜端过来的时候,齐良英两口子才发现,家里居然多了几个不认识的人。 少不得又要介绍一番。 李建红几个人虽然看到又多了这么多人,有些局促,但苏家人都极好,对她们三个也十分热情。 这才让几个姑娘的局促消散了几分。 “哎呀,咱们还是同一个县的呢,就是走起来远了点。” 齐良英知道钱小北也是桑榆县的人之后,笑容灿烂得很。 也难怪这孩子过年都没回家,光是这一路上,如果不是特别顺利,就够小姑娘花上四五天时间了。 “你要是有啥需要带去给你家里的,等我们走的时候,给你捎过去。”齐良英还十分热情的对钱小北说这样一番话。 钱小北那原本略带忐忑,这时候也因为齐良英的热情彻底的放下心了。 她忍不住羡慕,苏家真好,一家子人相亲相爱的,比她们家还要和睦很多。 要知道,她们钱家也是村子里有名的和睦人家了,但与苏家比起来,到底还是欠缺了一点意思。 “也没什么带的,谢谢婶子。”钱小北听着齐良英略带家乡味道的话,忍不住也用了老家的话回答。 “那也行,我们过完年就回去了。你们在学校里没少照顾我们家小甜吧。” “没有没有,婶子,小甜照顾我们也很多。”几个姑娘忙就一叠声的说着。 “你们都跟小甜住在一起,到了家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别客气。”齐良英对几个姑娘格外热心。 不用多想,苏满秀就知道,二嫂这是希望几个姑娘里能有一个是自己未来的儿媳妇呢。 只是不知道,次良这孩子到底是什么想法。 说起来年龄也不小了,是时候该找个对象了。 在荔城一年,她也不是没想过在荔城给次良介绍一个,可是这孩子,坚决不同意。 现在这几个姑娘,都是大学生,又在一个学校,应该能有共同话题吧。 认真吃着美味佳肴的苏次良根本不知道,家中长辈们一个个都已经开始踏上了催婚的路。 而他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第715章 苏家能回来的人,都已经回来了,差不多算是全家团圆了。 也就只缺了苏五让一个人。 梁秀有些遗憾,但也知道,儿子回来一趟不容易,好在,身边还有一个儿子一个闺女,也还好。 李建红三个姑娘吃饭的时候,满桌子的菜,都不好意思夹。 可苏家的人都照顾着她们,没少给她们夹菜。 三个姑娘吃到最后,在苏家人热情的招呼下,都要吃撑了。 哦,也就是齐晓芳还好,毕竟,她食量本来就大。 苏家院子虽然大,但是一家子人都来了之后,住房就有些紧张。 苏家几兄弟索性跟着去了杜家,这才将陈子安、苏老二等人安顿下来。 第二日就是腊月三十除夕了。 一早上,苏奶奶就张罗着让孙子们给谈家孤儿院那边送了不少吃食过去,顺便将迟格接过来一起过年。 苏次良和苏三恭两个本来打算带着小八和小九一起去的。 可是,苏小甜也想去,最后就变成了苏次良和苏三恭带着苏小甜等四个姑娘一起过去了。 一行人到了孤儿院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换上了新衣裳。 几个小家伙看到了苏小甜等人的时候,特别高兴。 黎瑜娘正在给孩子们洗衣服,瞧见苏小甜等人来了,忙就站起来招呼。 “黎奶奶,这是我的同学,过来看看他们。” 苏小甜笑着从衣兜里拿出一把大白兔奶糖,将奶糖分别分给几个小孩子。 “谢谢小甜姐姐。”小家伙们都十分乖巧。 “这是建红姐姐给你们准备的,一人一双小手套,看看喜欢吗?” 小家伙们没想到,还有新年礼物,一个个摸着毛线手套,高兴的小脸都红扑扑的。 “谢谢建红姐姐,太漂亮了!”几个孩子继续道谢。 钱小北和齐晓芳也拿出各自给孩子们准备的小礼物,都是很实用的东西,孩子们自然喜欢的不得了。 他们以前有家的时候,也曾经幸福地生活过,可现在,他们只是孤儿,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礼物没敢想过。 没想到过年的时候,竟然收到了这样多的礼物。 最后,是苏小甜的礼物,她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本书。 因为孩子们年龄还小,苏小甜准备的都是连环画,每个孩子一本,都不一样。 “你们看完了自己的,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看,这样,你们每个人就能看七本书了,对不对?” 苏小甜柔声对小家伙们说着,教导他们学会分享。 几个小家伙虽然有点舍不得自己的书给别人,但想着自己也能看到别人的,最终都点头了。 黎瑜娘看着孩子们如此欢喜,也开心了一些。 这几个孩子,她收养了,也办了收养手续。 只是,孤儿院的手续暂时还办不下来,也拿不到政府的补贴。 亏得大家一起帮忙,要不然,他们老两口就艰难了。 这时候,李建红等三个姑娘已经主动去帮忙给小孩子们洗衣服了。 而且,她们不光将孩子们换下来的衣服洗了,还顺便将几个孩子的床单被罩都清洗了一遍。 “怎么能让你们干活。”黎瑜娘十分不好意思的说道。 “奶奶,没事,您做了这么多,我们只是做一次!”李建红将最后一条被单晾起来之后,笑着对黎瑜娘说。 都是农村女娃,从小没少干这些活儿,尤其是齐晓芳,饭量大,力气更大,三把两把的,一条被单就搓洗好了。 不过,拧干被单这事儿,她不做,说是以前在家的时候,一条好好的床单被她给拧破了,挨了一顿揍之后,就只负责洗衣服了。 听到齐晓芳讲述这段悲惨往事的时候,几个姑娘差点儿笑死。 原来力气大了也有不好的地方。 几个小家伙今天有新衣服穿,还有礼物可以收,十分开心。 苏小甜原本还担心小孩子们年纪小,会不会打起来。 但显然,这些孩子被教导得很好,并没有出现她担心的情况。 反而是一个个彼此谦让着,收到的礼物有大小不适合的,还会彼此调换一下。 “你们几个表现真好,以后也要表现这样好哦!”苏小甜亲昵地摸了摸孩子们的脑袋。 “小甜姐姐,奶奶和爷爷说,让我们向你学习!我们长大了,一定也要做一个和你一样优秀的人!” 苏小甜显然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孩子们的楷模了。 她原来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那你们现在愿意跟着我学吗?”苏小甜躬下身子问。 几个小家伙忙就点头,吵吵嚷嚷地表示,非常愿意。 苏小甜就带着几个孩子,开始帮忙收拾院子里的杂物。 小家伙们年龄小,多少有些做不好,但一个个都很努力也很认真。 年龄太小的不会做的时候,大的会主动帮忙。 苏小甜忽然觉得,或许谈爷爷和黎奶奶将来还有享福的时候。 这些孩子,不是他们亲生的,但只要教育得好,将来也能出息。 因为帮忙干活的关系,等几个人接到迟格匆匆回到苏家院子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忙了一个早上的姑娘们,中午也只简单地吃了一口。 这会儿到了苏家,也没操心吃饭的问题,而是忙着开始干活儿。 收拾院子的、擦桌子的,在厨房里帮忙的。 总之,只要看到有活儿,她们就主动干。 勤快能干的姑娘们总是更让人喜欢。 苏奶奶因着儿媳妇和闺女的话,也恨不得让这三个姑娘做自己的孙媳妇。 可是,孙子不努力,奶奶徒伤悲啊! 李林林主动要帮着干活,被苏奶奶给劝阻了。 “家里这么多臭小子,关键时候,都不知道操心找活儿干的,就跟陀螺似的,拨一下转一下,不拨就不转了。” 苏奶奶嫌弃地看着自家八个孙子,一帮吃货,也不知道啥时候才知道主动干活的! 苏家孙子们:…… 比不过自家小妹的宠就算了,怎么连别人家的孙女都不能比了? 算了,他们大男人,不和小女娃们计较了。 兄弟几个索性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去了。 苏奶奶也不过是顺嘴骂一句罢了。 念叨两句,让李林林袖子,便急匆匆地干活儿去了。 第716章 苏老大两口子是下午时候才回来的。 “大哥大嫂,你们怎么才过来?”梁秀笑着说:“今日可是除夕,养殖场留给其他人盯着一天也可以。” 大哥大嫂这两口子,对养殖场算是尽心尽力了,一年到头,连一天都不肯休息地守着。 “这不是有两头猪今天要生小猪仔了,我们不放心。”王香花哈哈笑着说道。 养殖场越来越好了,但也要操心不是?万一因为没操心到位,有损失就不好了。 尤其大过年的,多少让人觉得晦气。 苏小甜听到大妈王香花这话,想劝劝,想想还是算了。 大妈的性格就是这样,让她操心吧! 就像是奶奶,现在不也还在忙忙碌碌的? 家里人都是这样闲不住的性格,不像她,没什么追求。 虽然建厂办养殖场,可到了最后,都是交给别人都操心了,她自己还是每天当个乖学生就完了。 想到这些,苏小甜觉得,还是应该抽空去厂子里看看的。 王香花一番话说完,已经洗手开始帮忙了。 这时候,晚饭也做得差不多了,就等着大红的对联贴上之后,准备吃年夜饭。 苏次良还在忙着写对联,他不光要负责自己家的,还要负责杜家和迟家的。 三家的房子大,房门多,算下来就是不小的工程,苏次良已经写了一个多小时了,还剩下自己家的没写完。 迟格和杜同和都懒得回家去贴对联,贴对联的活儿就交给了几小只。 苏家六七八九四个兄弟两两分开,各自负责一家的对联。 苏小甜这会儿已经扎出来一对儿大红灯笼,正打算挂在大门口。 这也不是苏小甜的想法,而是李建红的想法。 李建红无意中说起,小时候扎灯笼很好玩,苏小甜瞬间来了兴趣。 好在家里竹子、红绸、穗子这些都是齐全的。 花了两个小时时间,一对儿大红灯笼扎好了,看着格外喜庆。 陈修远小朋友穿着孙奶奶给买的新衣服,打扮得像是个福娃一样,这会儿看着大红灯笼扎好了,拍着小巴掌,欢呼着。 嘴里嚷嚷着,过年真好之类的话。 “等明年,给我那边也扎一堆大红灯笼,怪好看的。”杜同和乐呵呵地笑着说。 “咱们现在就动手,等会儿就好了。”苏小甜忙就说道。 只扎一对儿红灯笼,有些意犹未尽。 “都这会儿了,别耽误了年夜饭。”杜同和反对。 “没事,开始的时候,业务不熟练,这会儿熟练了,一会儿就好。” 苏小甜说着,真就招呼李建红几个开始动手。 这一次果然快了很多,一对儿灯笼,不过四十分钟就扎好了。 等他们红灯笼扎好的时候,小七小八两个回来了。 看到红灯笼,高兴的不得了,兴致勃勃地想要参与进来。 “七哥、八哥,你们再跑一趟,这对红灯笼挂到杜爷爷家门口去。” 苏小甜毫不客气地指使两个哥哥干活。 偏偏小七和小八两个还屁颠屁颠儿的乐意,欢快的拎着灯笼一溜烟儿地跑了。 他们家里还是太冷清了,今年来苏家过年果然是对的。 这么多的孩子们,总比他们两个老家伙自己在家热闹多了。 去年苏家人不在,就他们两个老的并迟家祖孙过年,那个寂寞啊! 材料还有,苏小甜瞧着迟格恹恹的样子,知道老人这是孤单了。 是啊,老了老了,儿女孙子们一个都不在身边,连一点慰藉都没有,心情肯定不好。 也不知道意远哥哥在德国现在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想念迟爷爷和他们这些人。 马上过年了,他们是不是也在贴春联扎灯笼? 随后,苏小甜才想起来,自己真是想多了,怎么可能呢? 那边过的应该是圣诞节,不会过春节的。 算了,不想这些了,还是想想,怎么才能让迟爷爷心里稍微好过一些。 她眼珠子一转,遂笑着撒娇:“迟爷爷,我也给您那边扎一对儿好不好?您看看,我扎灯笼扎得多好。” 看着苏小甜献宝一样,迟格不忍心拂了苏小甜的好意,便笑着应了。 “你们可得快点儿了,等会儿就要吃饭了,别耽误小六和小九吃饭。”迟格还不忘记多叮嘱一句。 苏小甜笑道:“等六哥和九哥回来,让他们先拿着这一对儿给您挂上,等他们挂好回来,最后一对儿灯笼就扎好了。” 这边话音才落,就看到两个少年跑进门了。 苏小甜立刻将一对灯笼给二人,让他们去挂在迟家的大门口。 虽然不知道怎么就是贴对联的时间,又多了挂灯笼的活计,但挂灯笼很快,二人一溜烟地忙活去了。 王香花看着几个孩子一阵风似的进来,又一阵风似的跑了,忍不住笑骂道:“这几个小兔崽子,我想说句话都捞不着。” “大嫂,等会儿回来了,有时间说话。”梁秀一样笑容满面。 她其实心中酸涩,可是大过年的,总不能因为自己的儿子没回来,就坏了其他人的心情。 想到这个,梁秀将目光投向苏奶奶。 苏奶奶脸上依旧是慈爱的笑容。 但梁秀却知道,婆婆心里这会儿肯定不好受。 她必定会想起小姑子,苏满香有再多不是,那也是老人家的闺女,怎么可能不想念? 算了,等会儿让小甜和小修远两个多粘着老婆婆。 苏家的对联已经贴完了,就等最后的一对大红灯笼了。 苏次良便也主动过来帮忙。 倒是苏三恭和苏小四两个人说,他们就不参与了,没有这个本事。 可实际上,苏次良作为成功的画家和书法家,动手能力还是很渣的。 在他帮忙之下,无疑是拖慢了速度。 最后,拖后腿的苏次良被苏小甜赶走了。 “我保证,我就在旁边看着,不动手,行不行?”苏次良眼巴巴地看着,向苏小甜求情说。 李建红几个姑娘知道,苏次良是学校里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人模样。 却没想到,他在家的时候,竟然是这样一副随和的样子,真是太意外了。 大神形象瞬间幻灭有木有? “好,二哥,你不许动手,我还要抓紧时间做完了之后吃年夜饭
相关推荐:
凄子开发日志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致重峦(高干)
小白杨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