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朱高煦闻言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周忱周恂如,永乐二年,进士出身,候补庶吉士,授文渊阁学士,擢刑部员外郎,浮沉官署九年,未得升迁,对吧?” 周忱听了这话,脸色微微一变,有些灰败黯然。 永乐二年进士榜,状元曾棨现在已出任《永乐大典》副总裁,以侍讲学士之职随侍天子。 而他周忱同样是永乐二年的进士出身,现在却还只是个正五品的小吏。 这两相对比之下,周忱差了十万八千里。 朱高煦注意到了他那黯然神情,顿时笑道:“你当年那篇考中进士的财税文章,本王有幸拜读过,所以对你印象深刻。” “在本王眼中,你有经世之才,足以就任六部宰执,不比那曾棨差上半分,只是机遇未到罢了。” 周忱讪讪一笑,心思被汉王看穿,令他有些尴尬。 朱高煦却是接着道:“此刻朝廷国库空虚,急需银钱填补,父皇将希望全部放在了这批番货上面。” “只要我们成功将番货变现,那就是大功一件,到时候你周忱也有了晋升之资。” 听了这话,周忱有些意动。 诚然,这对于他而言,是个极好的立功机会。 只是这番货数量,未免太多了些。 裘广德一直在细细查看清单,随即开口道:“王爷,这批番货中,香料、珠宝等货物在我大明可谓是供不应求,转手就可以盈利十几倍。” “但是脑香、硫磺等西洋药材却是冷门,中土地大物博,一向不缺药材,只怕是难以出售啊!” 周忱沉思过后,也皱着眉头开口道:“而且这批番货数量太多,市场很容易就会饱和,就算是香料珠宝等紧俏货,想要在短时间内售卖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朱高煦听了不怒反喜,因为这两人很快就说到了问题关键。 一个是专业型的技术人才,一个是经验丰富的实战人才,得了他们二人相助,朱高煦完成三日承诺更加充满了自信。 “你们说的,本王心中都清楚,所以按照寻常售卖方式,是肯定行不通的。” “本王有意举办大明第一场品鉴会,位置就近暂定码头。” 品鉴会? 这是什么操作? “周忱,你带人去清查番货,然后挑出其中上品作为样板,五城兵马司会全力配合你。” “裘广德,你常年经商,有着自己的人脉关系网,就由你负责邀请京畿地区的富商巨贾参加品鉴会,人越多越好。” 二人听了朱高煦的安排,都有些发蒙。 似乎,这位汉王,要有大动作啊! 裘广德有些迟疑,“王爷,这会不会太急切了,那些富商巨贾就算是赶路,也要时间啊!” 朱高煦瞪眼,没好气地笑骂道:“要什么时间?放出风去,这些番货,只会在品鉴会成批售卖,想要赚钱就赶紧,本王没时间等他们!” “另外,告诉他们,这品鉴会不止一次,日后郑和下西洋的番货都会通过这种方式售卖,参加第一次品鉴会的商家,可获得优先购买权,如果有不参加的,以后就等着吃土去吧。” “本王这个人虽然心胸宽广,但是对于那些不听号令的人,一向喜欢秋后算账!” 二人:“???” 你娘咧! 你这叫“心胸宽广”? 你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啊! 裘广德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这话要是放了出去,那些富商巨贾也只能捏着鼻子老老实实地前来赴会。 汉王朱高煦的秋后算账,他们这些富商巨贾,是承担不起的。 大明朝廷本就打压商贾,士农工商,商贾地位低下,连农户都不如。 若是汉王有意针对某个富商,就算直接杀了他全家,也不好有人跳出来指责。 这就是商贾的悲哀啊! 在世人眼中,商贾商贾,一群卑贱的逐利之徒罢了。 朱高煦安排好了,也不忘给二人画大饼。 “这第一次品鉴会如果做得出彩,那本王定会让父皇举荐你们二位,周忱升个官没什么问题,老裘你就委屈一下,拿点赏赐吧。” 委屈? 裘广德急眼了,连忙摆手道:“王爷说的哪里话,一点不委屈!” “为皇上分忧,为王爷办事,是草民的荣幸啊!” 这差事若是做好了,自己有了汉王这个靠山,还在皇上面前刷了脸,这可是同行羡慕眼红的大好事啊! 经过朱高煦的洗脑,二人此刻都鼓足了干劲,下定决心办好这次品鉴会。 尤其是裘广德,回家之后连夜写信,翌日大清早便命人送至京城各大富商手中。 “海外番货品鉴会?” “汉王朱高煦!” 一场别开生面的品鉴会,即将在大明拉开帷幕。 第33章品鉴会!我朱高煦从不按常理出牌! 太仓,刘家港。 此地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也因此成了一个繁华热闹的贸易集市。 刘家港是名扬海外的古港良港,容“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此前已有“六国码头”和“天下第一码头”之称。 这块富地,水陆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东南沿海一带有着众多丰富航船经验的驾船民工,和一大批优秀“船老大”可供挑选。 这里商贾云集,商品充足,船队补给容易。 太仓又是离金陵最近的临海港口,近在咫尺,便于朝廷与船队联系。 不到半个时辰,朱高煦便赶到了此地,望着那密密麻麻的郑和船队,头皮有些发麻。 此刻刘家港内停满了南京、太仓等地制造的各种海船,两百余艘船自然排列成燕形,郑和那艘震撼人心的宝船居中,百余艘坐船紧紧围绕在其四周。 而在码头上面,堆满了各种海外番货,密密麻麻,堆积如山。 在码头上走动的,除了驻扎在此地的官兵、军运漕粮的士兵、本地居民外,最活跃的还属那些满怀淘金梦想的人士——做贸易的商贾、随郑和来华的使节随员等。 这些人的目光,大多都聚焦在香料、珠宝等番货上面。 尤其是那些负责看守的官兵,神情紧张地环顾四周,唯恐贪婪的商人突然暴动,趁机抢夺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 朱高煦见状忍不住哑然失笑,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很快周忱与裘广德二人顶着黑眼圈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厚厚一叠笔记。 昨夜他们二人被朱高煦洗脑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唯恐出现任何纰漏。 裘广德一见到朱高煦,立马兴奋地汇报道:“王爷,那些个富商巨贾能来的都来了,现在按照您的吩咐,暂住在娄江西馆里面,等着品鉴会开幕。” “就算有的人实在赶不及,也派了得力臂助前来赴会,给足了您面子。” 听了这话,朱高煦满意地点了点头。 “嗯,算他们识相。” 裘广德闻言一愣,唯有无奈苦笑。 这是他们识相吗? 得罪了你这位汉王爷,别说继续经商了,只怕立马就会招徕灭顶之灾! 周忱会心一笑,将忙碌了一夜的结果递了过来。 “王爷,海外使节多是拿宝物、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准备换取我大明民间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等物品。” “这是下官与老裘询问海外番商后,统计整理出的市场差价,比如一百斤胡椒,在海外本地只值个一两银子,在我大明市场却可卖出二十两,利润很是惊人啊!” 话说到这儿,周忱眼里还闪过了一抹激动。 “而我大明的瓷器,更是被这些海外番商追捧,差价甚至高达数十上百倍!” “这一来一去间,就是丰厚得令人恐惧的暴利!” 朱高煦听了只是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中间商本就是赚差价,更何况是两国贸易,自然充满了暴利。 “你们辛苦了,不过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时候差不多了,老裘准备召开品鉴会吧,由你做主持人,主持竞标拍卖。” 裘广德闻言激动得身上肥肉都抖了几下,丝毫不见疲惫之色。 “王爷放心,小人明白。” 品鉴会事宜一切准备完毕,裘广德也得了朱高煦真传,所以心里底气十足。 朱高煦又看向周忱,笑道:“你就辛苦一下,去跟那些海外来使,商讨一下佣金的事情。” “父皇为了以柔怀人,友睦邻邦,恩准海外使者带私货来我大明贸易,还不准备收取商税,那我们就换个法子,既然货物帮他们卖了,抽取佣金也是应得的。” 周忱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他其实很想建言皇上抽取商税以补国库,奈何人微言轻,只能一步一步地改变。 “王爷,就是不知这佣金……” “唔,佣金百分之十,保管费百分之五。” 二人傻眼,瞠目结舌。 抽取佣金也就罢了,你还收保管费,这吃相有些难看了啊! 朱高煦却是不以为然,没好气地笑骂道:“你看看这些士卒兄弟,吹着海风替他们看守货物,收他点保管费怎么了?” “他们蹭着大明船队,来到大明做生意,不但赚了大明的银子,最后还要大明送船队送他们回家,这世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听了这话,周忱与裘广德也有些明白了。 似乎,过分的人,真是这些海外藩国! 为接待海外宾客,朝廷在太仓开设了娄江西馆与娄江南馆。 此刻这些海外来使都在金陵吃喝玩乐,他们的随员则负责买卖货物,现在都被朱高煦赶去了娄江南馆。 娄江西馆,富商云集,巨贾齐至。 在座之人,都是京师周边的富商巨贾。 他们收到裘广德密信后,当即就动身赶了过来,只因为汉王的名头。 不管汉王究竟打得什么主意,他都是大明亲王,还是权势滔天的大明亲王! 当朝三位皇子,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 太子爷是仁厚君子,得罪了也就得罪了,只要自己奉公守法,什么事儿都没有。 但汉王朱高煦,却是一头狠厉狡黠的豺狼,得罪了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至于赵王朱高燧,那就是一条毒蛇了,如果招惹了他,等着全家进诏狱喝茶吧! 所以当他们得知,这品鉴会是汉王搞的,立马就屁颠屁颠地赶了过来。 朱高煦坐在二楼雅间,并未当众露面。 毕竟他是堂堂大明亲王,若是与这些商贾混在一起,只怕那些文臣又要叫嚣着弹劾他了。 裘广德施施然地走到众人身前,在众人诧异目光中,手拿木锤敲了敲。 “咳咳,诸位都是熟人,那客套话也就不多说了,此次品鉴会将会成批拍卖海外番货。” 拍卖? 这种方式,倒是新奇。 “老裘,怎么个拍卖法?” 人群中,一名富商提出了疑问。 裘广德早有准备,朗声回答道:“郑和大人带回来的所有货物,已经被我们全部清查统计,共有胡椒、沉香、珍珠、珊瑚、金箔、乳香、龙涎香等海外产物,共计八百二十一种,装运一百二十五船。” 他一边说着,一边有人将部分宝物捧了上来,都是周忱挑选出的上品。 一众富商看了顿时颇为意动,他们一生经商逐利,自然清楚这些番货背后代表着的惊天利益。 “行了老裘,赶紧说怎么拍卖吧!” “方法很简单,这些区域都标明了代号,裘某会随机抽选一个代号,然后开始拍卖这区域内的番货!” 此话一出,众人都懵了。 盲拍卖一个区域? 这太离谱了吧! 第34章盲拍!大明最有钱的是商人! 品鉴会现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懵了,面面相觑。 盲拍一整块区域! 他们是富商巨贾不假,但他们可不是傻子啊! 谁知道这块区域内的番货,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如果是香料、珠宝等紧俏货,那毫无疑问可以大赚一笔! 但如果这块区域内,是硫磺、犀角、海红等冷门的西洋药材,那就是妥妥的赔本血亏啊! 这种竞拍方式,在座的富商巨贾根本就不能接受。 诚然,他们家财万贯,但他们归根结底,还是个商人。 商人一向精明算计,以逐利为生,赔本的买卖自然不干! 裘广德见有些冷场,再次解释道:“诸位担心的地方,我们已经想到,无非就是那些冷门药材罢了。” “但是,汉王承诺到,无论哪位拍到了这些药材,如果十日内的确销售不出去的话,汉王府会以官价收购,避免诸位血亏!” 听了这话,一众商贾脸色才好看了些。 汉王这种处理方式,算是给了他们一份保险,不至于最终落得个赔光老本的下场。 “其次,为避免市场饱和,此次竞拍价前三名者,享在京优先销售权;竞拍价前五名者,享下一次品鉴会同价优先购买权;竞拍价前九名者,获得秘制大礼包一份……” 为了第一次品鉴会大获成功,朱高煦也是卯足了心思,想尽了办法。 这第一次品鉴会,贩卖番货只是小事,观察这些富商巨贾的财力,才是重中之重。 品鉴会大获成功,番货变现成一笔巨款,让朱棣清楚地认识到,大明商贾那恐怖的赚钱能力! 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劝说朱棣对大明商税进行改革,填补日益空虚的国库,这才是朱高煦的真正目标。 自太祖朱元璋起,大明天子都忽略了商税,还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东西有多么大的利润,尤其是三省市舶司等地,那简直就是暴利! 一众商贾听到这些福利,顿时就有些意动。 只见一人高声询问道:“老裘,什么秘制大礼包?” 裘广德和煦一笑,直接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也就是说,竞拍价前九名者,可以获得捐监的资格!” 捐监? 这是什么意思? 裘广德大有深意地提醒道:“这‘捐’嘛,就是捐钱,而这‘监’,指的是国子监!” “诸位都知道,国子监乃是我大明最高学府,也就是说,只要取得了前九竞拍成功的资格,这九位就可以举荐族中优秀的杰出子弟,进入国子监进学修德!”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难以置信地看着裘广德! 这位汉王爷,还真是好大的手笔,好惊人的气魄! 大明朝初定的科举制度,完全剥夺或严格限制了商人、娼妓、优伶、皂役、胥吏及其他“贱民”及其子弟的应试权。 也就是说,商贾的孩子想要参加科举大考,改变商人这卑贱的身份,几乎没有办法。 而且那些办法,花银子都不一定能得到,太过困难了些。 朱高煦在幕后冷眼旁观,瞧见这些富商巨贾欣喜激动的模样,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士农工商,这是亘古不变的阶级啊! 现在是大明初期的永乐年间,因为太祖爷对商贾得无比痛恨,所以他们的处境很是可悲。 别说参加科举大考了,商贾们遭到了朝廷严厉打压,平日里连锦衣华服都不能穿。 明明家财万贯,在外面也只能穿粗布麻衣,根本不敢嘚瑟。 不过到了大明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朝廷的纵容默许,商贾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如张四维、王崇古、马自强等六部宰执,都是出身商人家庭,还坐到了位极人臣的高位。 与他们相比,裘广德这些出生在大明初期的商贾,日子可就悲催得多了。 现在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捐监的资格,就激动兴奋成了这般模样,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说到底,大明初期的商贾,有钱没势,悲催得不像人;大明后期的商贾,有权有势,猖狂得不是人! 很快周忱便走了进来,显然他同那些来使随员已经洽谈好了。 “王爷,幸不辱命,抽成十五点。” “那些番商几乎全部同意,相比于自己辛辛苦苦的售卖,他们更乐意让我们全盘操作,最后给他们银子就成,还夸我们大明服务周到。” 服务周到? 老子成“三陪”了? 朱高煦脸一下子黑了,没好气地嘱咐道:“看来十五个点少了啊,得再涨涨。” 听了这话,周忱傻眼,露出了为难神色。 “王爷,这不太好吧,下官才刚刚跟他们谈拢……” 朱高煦无语地看着他,耐心解释道:“你以为本王将他们安排在娄江南馆,品鉴会却安排在娄江西馆,是为了什么?” 周忱一怔,随即面露骇然之色。 “王爷,你的意思是……” “真正的交易额有多少,只有我们与这些商贾清楚,到时候给那些番商多少银子,也不过是看心情罢了。” “你尽快按基本市场价,算出一个数额,如数给他们就成,他们哪儿知道我们抽了多少个点?” 周忱:“???” 你娘咧! 还能这么玩? 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 番货是人家番商的,银子是这些富商巨贾的,你就举办了一场品鉴会,就白白赚了这么多银子? 朱高煦见他傻眼的模样,顿时无奈地笑了笑。 “周忱啊,你身怀经世之才,不过缺乏实战经验,本王有意向朝廷举荐你,日后管辖三省市舶司,希望你多跟着本王学一学,不要让本王失望啊!” 周忱听了这话,顿时激动得面红耳赤。 “承蒙王爷厚爱,周忱定不辱命!” 此刻品鉴会现场,裘广德已经取出了第一个号码,正式开始了拍卖。 “所有区域,起拍价五万两纹银,价高者得!” “现在,开始竞拍七号区域,疑似来自木都古束……” 五万两,这只是一个保底价。 众商心中都很清楚,以一个区域内的番货数量,只要能够售卖出去,价值五万两绰绰有余。 裘广德话音一落,众商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火热,纷纷开始竞价。 “五万一千两!” “五万七千两!” “六万两!” 一时之间,竞价声不绝于耳。 在捐监资格的诱惑下,一众富商巨贾开始了疯狂竞拍。 钱不钱的不重要,我主要是想给自家孩子一个锦绣前程! 第35章麻了!大明这些盐商狗大户! “某出七万两!” 一道霸气的声音响起,直接提价一万两,引得众人侧目而视。 就连朱高煦都有些惊讶,这么大手笔,这人谁啊,土豪吗? 那可是七万两雪花纹银啊! 在永乐初期,一两银子就够一户平民人家一年的开销! 而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是四十五两纹银! 也就是说,这七万两银子,足够一户平民人家,开销七万年,也够一个七品知县一千五百多年的俸禄…… 麻了! 我人麻了! 朱高煦搓了搓脸庞,恨恨咒骂道:“这些狗大户,真他娘的有钱!” 周忱神情麻木地点了点头,还未从震撼中回过神来。 待到众人看去,只见出言的人,是个身材消瘦的黑矮个,双眼却是闪烁着精明。 周忱掏出一本名册,细心解释道:“王爷,据裘广德所说,此人乃是蒲商王文显,家财万贯,以盐商起家,为商善心计,识重轻,能时低昂,以故致饶;与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又善势伸缩……” 闻听此言,朱高煦露出了了然之色。 原来是山西晋商的狗大户啊! 提及晋商,就不得不提及一项大明朝的国政——开中法。 太祖朱元璋虽然把蒙元赶出了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退居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仍实力不俗,一直伺机南下光复大元,成为大明朝的严重边患。 随即为抵御蒙元南侵,朝廷又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但是为了解决长城沿线驻军的军粮运输问题,太祖朱元璋借鉴宋代的“钞引法”实施“开中法”,军队守边,商人供饷,以盐为中介,故曰“开中”。 简单来说,就是把食盐的专卖权授给商人,条件是由商人承担运粮任务,让商人们运粮到边疆,由封疆大吏发给盐引,然后再回到指定的盐场凭票买盐,之后再卖到指定的地方去,由此就产生了不少粮商、盐商。 山西是传统的产盐地,又靠近顺天府,紧邻蒙古草原,其北边驻守的军队较多,所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这些晋商牢牢抓住机会,充分发挥了运城的食盐、粮食和上党的丝绸、铁器的商业价值,最出名的就是蒲州的王家和张家。 大明名臣张四维和王崇古,正是出身于蒲州的盐商世家。 现在是永乐年间,晋商只是初见雏形。 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比如眼前这个王文显。 张口就是七万两,平民百姓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王文显笑着向众人拱了拱手,和善开口道:“诸位,这第一个名额,不如就让给王某吧……” “呵,七万一千两!” 王文显话音未落,只见又有一人霸气开口。 虽然这人只是小小提价一千两,却是差点把王文显给气炸了。 谁这么不给自己面子? 王文显脸色黑如锅底,扭头看去,只见出言的人,一身儒士打扮,在一众富商巨贾里面,显得那是格格不入。 朱高煦
相关推荐:
乡村傻婿
[排球少年同人] 排球部平平无奇的谷川君
悠闲人生:我有一片风景区
同窗者同床[校园1v2]
吞噬星空之雷霆之主
甜炸!小人鱼又在贺少心巴上撒欢
越鸟传 (1V1, H, 古言,志怪)
倒斗之抽奖系统
我爱的少女身份成谜(abo)
大佬梦里的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