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想陶?别想逃 > 第58章

第58章

使命。 此外, 对于两艘远航飞船上的人们来说, 虽然单艘飞船上仅有数千人,只有一个很小的人类社会。 但对比起整个人类文明数百亿的人,他们也并不觉得孤独。 因为哪怕空间距离上越来越远, 但他们和人类文明整体从未分开过。 他们只是像人类文明朝着远方伸出的一只手。 …… 蔺道已经很久未曾有过情绪波动, 但此刻,面对两艘远航飞船上人们的选择时,依旧产生了一些触动。 这份触动,当然不是完全由两艘远航飞船上的人造成的, 他们的话和选择更像是一个点,撬动了更多的东西。 让蔺道,对此刻人类文明在太阳系范围内的扩张,都有些一些更具体的实际感觉。 在他的意志下, 人类文明的确正上演着一段史诗。 这段史诗,不光是具有宏观叙事,还有无数人命运轨迹的交织。 所有人都受到他的影响,但所有人也不是失去了自我意识。 更像是以他的意志,然后混成了一个可以不断细分,又完全整合在一起的整体。 蔺道自己都不太清楚自己此刻在想着什么, 不过,有情绪波动,对于此刻的他,怎么也算是一件好事情。 最终, 对于两艘远航飞船上人们的选择,蔺道也没有再做新的决定。 新的群星级远航飞船,群星一号和群星二号, 各挑选了6000名船员, 选择了由研究员们提前拟定好备选中,两个太阳系外的新方向启程。 和之前的两艘远航飞船选择方向时一样, 群星一号有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大约62光年外的一个行星系。 群星二号则是以一个更加遥远,但肯定无法达到的位置作为方向,主要是注意沿途的其他行星系。 第34章 恒星级基础研究装置 从象征意义上来说, 群星级远航飞船,这两艘象征着人类推进系统巅峰的远航飞船的起航,算是一件不小的事情, 但从生产力占比上,依旧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在群星一号,群星二号起航的这一年,也就是纪年145年。 人类分布在地月系统,火星,金星,水星轨道,木卫,土卫等区域的人口总数量, 已经突破了380亿。 其中,绝大多数仍旧居住在地面,地面之外,居民数量最多的,仍旧在火星表面。 在火星以及火卫合适区域,星罗棋布的各大火星城市内,居住着超过三亿人。 火星城市的能源供给依旧靠二代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提供为主,太阳能发电设备为辅, 各类消耗资源和工业生产所需要基础资源,则是几个行星系统之间,互相交织着供给。 然后排在火星后面的,就是月面,木卫,土卫, 月面这些年人口数量攀升的并不多,从当初的五千万,慢慢爬到了现在八千万。 而土星,木星,两颗行星,虽然相隔的很远,但在人类对太阳系内的规划中,这两颗行星是算在一个子系统的, 用一个名字命名的话,大概应该叫‘土星-木星工业中心’。 其中土星区域更倾向于工业集群建设,少部分资源开发,木星则是更多倾向于资源开发,少部分工业集群建设作为土星工业的补充。 而分散在木星到土星的若干大卫星上的人类地外城市,总共加起来的居民数量和月面相差不多,在九千多万。 常驻人口数量的第三档, 就是被人类太阳系内环规划,划到资源区域范畴的金星,水星,以及小行星带。 这些区域,每个区域单独的常驻人口数量,基本都在一千万到两千万这个数量级,三个区域加起来都还没有月面的常驻人口数量多。 当然,目前各行星,各区域的常驻人口数量,还都远远不是人类文明对太阳系内人口数量分布规划的极限。 按照远期规划, 地外最终还需要承载比此刻相对于人类总人口数量来说,更大的比例的地外居民数量。 …… 纪年150年。 群星级远航飞船已经出发五年时间,不过两艘飞船都还在加速阶段。 蔺道偶尔也会像之前关注那两艘远航飞船一样,关注一下这两艘群星级飞船, 只是,现在都还在太阳系范围内的两艘群星级飞船,自然还谈不上有什么特殊的发现。 此外,这一年,算是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人类文明花费大部分生产力,对木星-土星这个新工业中心,工业集群规模的扩张, 历经五年,已经基本满足人类文明对继续开发和开拓更大范围,一直到海王星的需要。 于是,人类文明,也启动了对太阳系内环,最后两颗大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开发。 其中天王星距离土星的平均距离是大概是14亿公里,而从天王星再到海王星,也要接近20亿公里。 当然,这么计算本身是有问题的,毕竟行星本身是运动的,远日点和近日点时,处于各自轨道中不同位置时距离相差很大。 但也能够足够具象的说明,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开发,为什么要放在最后。 就他们的所在位置,就让人类文明对这两颗行星开发增加了一些难度。 从地球到天王星的位置对比地球到土星的位置,距离已经开始倍增了,再到海王星,更是如此。 不过,这也终究影响不到人类文明对于这两颗大行星所在区域的开发和占领。 只是相对慢一些,晚一些,仅此而已。 …… 仅在当年,建设完成的木星-土星工业中心就为人类文明对于太阳系内环最后两颗行星的占领完全运转起来。 当然,也不只是木星-土星工业中心参与了人类文明对太阳系内环规划的最后冲锋, 整个人类文明此刻已经控制的范围内,人类工业和生产体系各生产单位,都为此转动起来。 小行星带,金星,水星等区域疯狂产出着资源, 大量资源通过繁忙的航线,来到地面,月面,火星, 这三颗承担着工业星职责的星球上,人类文明的工业集群,源源不断爆发着生产力,将基础资源转化为开拓最后两颗大行星所需要的设备,物资,机械,仪器。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数十年的扩张,此刻人类文明爆发出来的生产力是恐怖的,夸张的。 虫族化的人类文明,已经颇有些虫族文明恐怖风采。 人们也生产了除远航飞船之外,其他大量搭载了群星电推进系统的星际飞船, 哪怕这个型号电推进系统的最大优势,在太阳系内环这种‘短途航行’中没办法发挥出全部优势,也没有关系, 哪怕来回天王星和海王星一趟的时间稍微缩短一点,也是好的。 在完成蔺先生给出的目标的这件事情上,人们本来就是极其追求效率的。 当第一艘由木星-土星工业集群生产的,搭载了群星电推进系统,被命名为柯伊伯级的星际飞船, 搭载着建造地外城市的需要,抵达天王星的卫星天卫三时,人类对于天王星轨道区域以及更远海王星轨道区域的占领就已经开始了。 从第一个地外基地竖立再天卫三开始,剩下的,对于人类文明,就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人类文明对于太阳系内环最后两颗大行星发起的冲锋, 蔺道也有关注, 从蔺道的视角来看,这宏观的景象,其实也挺震撼的, 已经扩张到土星轨道范围的人类文明,再次起航,就如同已经散开的墨水,再次往外浸染更大的空间。 …… 从对资源和生产力的需要上,人类文明可以说并没有任何扩张到海王星轨道的必要。 接近四百亿的人口看着多,但从金星,水星,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卫星,小行星带等区域产出的大量资源和能源, 以及修建在这些地方的工业集群提供的生产力,对于维持人类文明的运行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现在这部分人类文明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资源生产力,也就占人类生产力和资源产出的很少一部分。 不过,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什么时候靠考虑资源的需要决定过是否要继续扩张。 在蔺道说要踏上月面,建设月面城市的时候,那时候的人类文明也不是地球的资源供给不起了。 对于人们来说,完成蔺道给出的目标才是第一驱动力, 哪怕扩张到海王星,膨胀到更大的生产力看起来对人类文明此刻本身运行的需要来说没有太大的必要。 …… 人们对于太阳系内环最后两颗大行星区域的规划, 和之前对木星和土星的规划类似。 其中天王星和其卫星将主要作为资源星,产出资源,再加上一些辅助职责的工业集群。 用此刻人类地面聚居地的形式做举例, 大概就相当于是核心城附近的辅城加上了一些资源城的职责。 而海王星,作为太阳系内环的最后一颗大行星, 也就是距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的位置大概在29个天文单位。 人们打算围绕着它的多颗卫星,在他的轨道位置,打造一个新的工业中心,大概是工业星的定位。 依托海王星轨道本身的资源,以及天王星和柯伊伯带的部分资源, 作为将来,人类文明朝着太阳系更更外围,乃至太阳系外其他行星系扩张的跳板。 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人类文明整体就为落实这份规

相关推荐: 蝴蝶解碼-校園H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桃源俏美妇   白日烟波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婚里婚外   村夜   猛兽博物馆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