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想陶?别想逃 > 第40章

第40章

平台, 在地球同步轨道,完成了电推进星际飞船的组装, 而且还不止一艘,是同时有两艘星际飞船在宇宙空间中完成了组装。 单艘星际飞船的运载能力超过三千吨。 虽然从地球轨道来到月球轨道的时间,被拉长了一些,需要接近十天。 往返一趟地月航线需要大半个月。 但随着,地月之间此类星际飞船越来越多,这个时间的影响其实是可以忽略的。 只要每个小时都能够用地月之间星际飞船靠港,那每天地月之间的运载量就能够拉到一个恐怖的程度。 同样是当年十月, 准确说是在两艘飞船相继完成组装的次日, 两艘星际飞船的首次航行就直接开始了, 满载着提前运送到轨道空间平台上的货物,倒是没有直接上人, 驶向了月面, 并在预期的十天时间内,抵达了月球轨道空间平台,完成了首航。 不过,关于地月航线的事情,到这儿也还没有完。 在第一艘,第二艘电推进飞船完成组装过后, 地面这个名为人类文明的超级工厂,事实上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建造星际飞船的‘流水线’。 在没有停下来的情况下,自然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地月星际飞船从这条‘流水线’上诞生。 …… 纪年34年。 地月航线上,从地面轨道空间平台,到月面轨道空间平台之间这段路程, 化学火箭开始逐渐被电推进飞船彻底取代。 人类文明充分展示了一个虫族化文明的‘爆兵’速度, 在整个34年,开始以每月至少两艘,多的时候三艘星际飞船的速度疯狂产出。 开始的时候,空间平台上,还需要每隔几天时间,才有一艘星际飞船靠港, 转眼间,就变成了每天都有至少一艘星际飞船靠港, 再到后面,每天都有多艘星际飞船靠港。 就这,还是因为人类文明还有其他大项目在推进着,还没有在建造电推进星际飞船上发挥全力的效果。 而随着地月之间的运载能力飞速提升。 人们对于仍然承担着突破地面引力,完成从地面到同步轨道这段路程的化学火箭反过来开始有些不满意。 哪怕新的人类3号火箭,不再需要来往地月,制造难度严格来说降低了, 同一生产力投入下,能够产出更多人类3号火箭,让每天从环赤道发射场升空的火箭变得更加密集, 但好像还是有些不够。 而电推进发动机的研究,也开始受限于能源和电力输出的问题,陷入了一种新的僵持状态。 于是,在这个时期, 对地面和同步轨道之间的飞行器,人们还做出了一些‘怪东西’。 最典型的,就是在化学火箭推动器外边,绑电推进发动机。 化学火箭依旧承担主要的运载任务,而电推进发动机主要是辅助火箭回收, 来进一步提高火箭发射效率。 这算是一个妥协的方案, 但人类文明在这个时期用起来也不错。 在蔺道感应的画面中,能够看到,地月之间的运载能力,反正是在以一个显而易见的速度突飞猛进。 …… 运载能力的提升,反过来推动了月面城市的建设。 因为月面城市暂时受限于能源等多方面原因,还无法正式启用,导致月面常驻人员并没有继续增加。 但,月面城市的建设面积,却事实上在一众研究人员的兴奋中,振奋中,越来越大。 35年,在先前那个月面城市超大舱室的基础上, 人们将另外三个同规模的超大超高舱室,和它拼在了一起。 让月面城市的占地,超过了4万平米。 并且这总共四个超大舱室之间,是大范围连通的。 但一众研究员们,依旧对此不太满意。 因为这种程度,无法满足蔺先生对于月面城市的需要。 在远期规划中, 他们希望由若干个,比这儿更大更高的舱室,组成一个底面积半径超过五公里的超大舱室集合体。 作为第一个月面城市的主体结构和外部结构。 其中至少居住和生活五十万的人类移民。 这个月面城市,将是蔺先生醒来时,他们献给蔺先生的礼物! 不过, 35年这个超大舱室组合体的诞生,还不是当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当年,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突破, 在于算力方面。 人类整体化计划,以及蔺道给人类文明的新目标, 都对人类的算力,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在有些漫长时间的努力中,积蓄中。 算力技术,也成为了人类文明这段时间里,技术爆发的一个重要节点。 …… 对于更强大算力的期待中,量子计算机,算是人类目前能够想到的终极答案。 但量子的特性,本身,又让量子计算机这个预想,存在很多困难。 哪怕此刻的人类文明,依旧很难直接触及到这个需要跨越太多的答案。 甚至,对于具有实用价值量子计算机的研究,现在唯一有价值的方向,反倒是当初章鱼文明球形舱内通讯设备里那堆蠕虫。 所以, 对于更强大算力技术的突破, 并没有直接出现在量子计算机上。 在算力技术的研究过程中, 一开始,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是尽可能将原有的半导体,电子芯片推到了理论上的极限, 做出了物理层面的3纳米制程芯片。 性能比之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 但紧随而来的,更严重,更频繁的电子隧穿,一众研究员们也没有找到好办法。 然后, 是转向了碳基芯片的研究。 如果是过往,相当于大半个半导体产业都需要转向,可能有些积重难返,非得磨叽一阵。 但对于此刻的研究员们,人类文明,不考虑这个。 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 从一个比较大的制程量级,相关领域的所有研究员们汇聚在一起, 相当于重新走了一遍类似硅基芯片提升制程的道路。 从微米级往下推。 过程中,自然克服了许多难关。 然后, 到这一年, 人们做出了第一枚,性能和之前巅峰时期巅峰制程硅基芯片同等程度的碳基芯片。 虽然这枚碳基芯片的制程,还在数百纳米。 但在这个时候,反而是个好消息,因为还有更多的提升空间。 然后, 到这一年末尾, 碳基芯片有了一次制程和性能上的飞跃, 制程来到了64纳米,性能远超之前的硅基芯片的极限。 而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 能够做出一片来,基本就已经一半等于批量生产了。 仅次年,还没到年尾。 人类第一台基于碳基芯片的超级计算机诞生了。 它的算力,超过了过往所有超级计算机算力的总和。 第22章 能源与献礼 更高,更强大的算力,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最先受益的,还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最大的工程——人类整体化。 更庞大的算力,给‘人类工业与生产系统’提供了硬件支撑,让人类工业系统得以更加完善。 最明显的体现在于,一些产业,一些领域的工业系统不用再单独作为一个子模块运行,而能够完整接入整个人类工业生产系统。 另外,经过重新规划,重新布局,大量建设过后的蓝星交通网络,也能够进行更加精密而高效的运转, 甚至能够考虑接入人类工业与生产系统,根据人类文明的运输交通需要,实时以及超前调配交通资源。 而这还仅仅是算力提升带来的部分影响, 算力的提升,带来的影响必然影响到方方面面,必然深远,最终几乎能够影响到一切领域。 对于一个文明来说,算力的等级很大程度上,也跟能源的掌握量一样,决定着文明所在的层级。 一个强大的高等级文明,在意识上,社会结构上,是各种各样, 但一个高等级文明,必然是高算力。 哪怕对于科研难题,在庞大的,强大的算力下,有许多问题也是可以以一种比较暴力的方式破解的。 算力的提升,对于一个想要提升的文明来说,几乎是一种基础的需要。 此刻, 人类在这场技术爆炸中,算力技术的突破, 即是整个技术爆炸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同时,也像是填补了这场技术爆炸过程中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终于, 这场技术大爆炸,迎来了最终的高潮。 …… 36年,年初。 在距离人类文明第一座基于碳基芯片的超级计算机诞生过后,还没有过去三个月时间, 人类文明的第二座碳基超算就完成了首次运行。 此刻的人类文明就是这样, 只要有需要,从第一个产物从人类工业生产体系中产生, 那接下来就是源源不断的造,而不是需要缓几年。 就碳基超算中碳基芯片的制造,开动起来过后,就有源源不断的碳基芯片从各个完成改造的,能够完成相应制造的工厂里产出。 当然,人们也不是胡乱的造, 而是此刻人类文明的确有着巨大的算力缺口。 哪怕等几年,可能新制程的,更进一步,更强性能的碳基芯片就又出现了。 但每隔几年就再更新一批更强的算力设备,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也是足够承受的, 最主要的是,人类文明此刻更新新的算力设备,花得时间根本用不了几年。 让人类文明空等几年后可能更强的碳基芯片,对于

相关推荐: 万古神尊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蝴蝶解碼-校園H   NTR场合_御宅屋   树深时见鹿   白日烟波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乡村透视仙医   开局成了二姐夫   猛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