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这其实也是人类通信系统再次突破之后,对于人类文明最大的价值。 它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人类文明内部每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换速度, 特别是在非面对面场景下,较远距离本身就需要通讯工具进行交流的情况下, 近距离,面对面的交流,这套新的人类通信系统也能够稍微提升一些交流速度,但暂时提升并不明显。 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的交流,每秒钟平均能够交换的信息量其实很有限, 人类通信系统这次革新之后,让这件事情发生了一些改变, 但在面对面交流的场景下,人们通过人类通信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速度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人类‘本能’的影响。 绝大多数人在心中默念一些文字的速度,通过‘想’来输入文字的速度,都很难超过自己说话的速度太多。 这种认知惯性,很大程度上拖累了新的人类通信系统的发挥。 或许人们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适应和习惯,甚至让之后的人从小就习惯通过人类通信系统进行交流, 这样才能让人类通信系统做到理论上的极限——可能一两秒钟内,就能够通过人类通信系统输入一百个文字的内容。 这不是一个胡乱猜测的数字, 而是在新的人类通信系统开始普及的第一时间,一些天赋异禀,绝大多数都是能够满足使用延寿技术的人类天才们, 就已经能够通过人类通信系统,在平均每秒钟的时间里,输入超过四五十个字,正常人类的极限就是极少数一些人类中超级天才们做到的,在短时间内能够输入百个字,只是无法持续太久,短得十几秒时间,长得也维持不了一分钟的这种高强度输入。 但这也不是新一代人类通信系统的最高记录。 最高记录是平均一秒钟,输入了超三百个文字。 而且相关研究员还可以确定,是人类通信系统中的集成终端识别速度,拖累了这个上限,不然可能更高。 而这个记录,毋庸置疑,就是蔺道创下的,所以研究员们在考虑常规情况下,人类能够达到的极限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个数字。 在新一代人类通信系统的终端诞生过后, 蔺道也尝试了下,在头皮下装下了这两片集成物。 而对于蔺道来说,那种正常人的思维惯性,就像是不存在一样。 循着类似之前给人们下达指令的感觉,念头一转,人类通信系统里这个新终端先扛不住了。 蔺道看了下,这个终端识别的文字, 每秒超过三百字输入速度下,呈现出来的这大段大段文字, 语序上可以说是混乱的,和正常的对话习惯很不一样, 但核心的意思都还在,整体意思也没有什么问题。 某种程度上,还是这个新终端的识别能力限制。 不过,蔺道也就尝试了这么一次, 他并不需要这么一个东西。 或者说,现在这种人类通讯系统的诞生,本身就是想要人们之间能够像他对所有人类那样,随时感知,随时都能够传达信息。 不过, 不管怎么说, 哪怕是现在的绝大多数人们依旧受思维惯性的影响, 没办法将人类通信系统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 但人类通信系统的这次革新,依旧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整个人类文明各方面,凡是需要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交换的领域,都必然受此影响。 在教育体系中,教育效率将提高, 在人类的工业生产体系中,各基本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将更加紧密, 在科研体系中,各研究员,学者们的共同合作将更加高效。 在宏观的角度,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转必然都会加快。 只是, 即便是这样, 负责人类通信系统研究的相关领域的学者们,研究员们, 对于革新之后的人类通信系统,依旧不太满意。 …… 对于研究员们来说, 此刻主要由两片头皮下集成物构成的人类通信系统个人终端,本质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 新的人类通信系统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就是延迟, 人类文明的疆域已经是扩张到巴纳德16星系, 距离太阳系6.1光年的巴纳德16星系内的人们,也同样用这套人类通信系统, 但在这一套人类通信系统下,处于太阳系内的人类个体,显然和巴纳德16星系内的另一个个体之间的交流,依旧很困难。 甚至,都不用说太阳系外,就是人类母星,到此刻太阳系边缘奥尔特星云内的某个空间基地, 一次消息来回,可能超过两年。 这种情况下,在输入和识别过程中,节省的那点时间,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 传统的电磁通信,依旧光速极限的限制。 但这显然不符合人类文明研究员们,对人类通信系统最终形态的期待, 人们更期待,整个通信系统中,所有人们的思维都能够无延迟的活跃在这张庞大而细致的通信网络上。 只是,量子通信技术,在这个时代,依旧没有攻破。 只能继续采用这种无法超越光速的通信方式。 第二个问题, 则可能是只在人类文明这种特殊的文明形态中才会存在的问题。 在人类通信系统中,每个人之间的交流都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在开始交流之前,没有任何验证流程。 在有必要的情况下,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和人类文明中另外任意一个人发去信息。 然后,对于人类文明的需求来说,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此刻人类文明人口接近两千亿,所有人都在这个通信系统中, 使用通信系统的人,怎么快速在通信系统中,找到他想要联系的那一个人, 在双方认识的情况下,知道对方的身份码,这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但人类文明通信系统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属于陌生交流。 可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更不可能知道对方的身份码,乃至可能对对方的职业都是模糊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人类文明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费了不少功夫。 对于面对面的交流,正常来说,直接交流,或者询问对方的身份码,再转到通信系统中交流肯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但研究员们为了提升交流效率,同时还完全依托于人类通信系统设置了另一种方式, 就是人脸识别,加上定位, 在与对方面对面的同时,人类通信系统终端直接就能够识别对方身份,让双方直接就能够在人类通信系统中,以比语言交流更快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为此,人们还搭建了一个用于人类通信系统的人类生物信息库,人类通信系统终端本身也自带定位。 只是,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进行人脸识别。 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摄像头扫一下就行了。 但,两片在使用者头皮下的集成物,并没有摄像头。 人们最想达到的,肯定是直接依赖人眼睛看到的画面,收集视觉神经信号,转化为电磁信号,进行识别。 说白了,就是把人眼睛当摄像头。 但是,从通信终端只能够通过想的方式,输入简单的画面就知道, 目前人类的技术,能够做到的识别精度还是不够,至少没办法直接用来做人脸识别。 最后,人们只能在两个妥协方案中选了一个。 一个是,直接外置一个摄像头,一个是借用城市内大量的传感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 直接传回计算集群,在每个城市中,都实时绘制一幅人员分布图,然后计算集群和通信终端联动,实现精准识别每个人所面对者的身份。 最终,研究员们选择了第一个方案,外置一个摄像头,让每个人脖子上佩戴一个很微小的摄像头元件,不仔细看就是个小黑点。 主要是后一个方案看起来可能更加科幻,但实际上稳定性还不如前者。 然后,就是远距离,超视距通信时,通信目标的筛选, 在新一代通信系统中,继承了上一代人类通信系统的方法。 就是将整个人类文明近两千亿,按照所从事的领域,专业,如同树状图一样,层层细分。 可能在最顶层,将所有分在四个大体系内,教育体系,即还在受教育阶段的人,科研体系,工业和生产体系,社会基本运转体系。 然后再在每个体系中下分。 算是按照人们对联系另一个人的需求,帮助人们较短时间内,找到想要联系的人。 同时,以一个智能程序,帮助处理一些模糊的请求。 不过, 不管是面对面交流时交流对象的识别,还是远距离交流时,找到想要找到的那个人, 此刻人类通信系统都是采用了一种妥协的方案。 研究员们,学者们,最想要达成的,实际上还是蔺先生对所有人感应的那种效果。 蔺先生不需要知道谁是干什么的,不需要去提前知道某个人叫什么名字, 在需要的时候,他自然能够本能地将视角挪到相应的那个人身上。 在发生一些他需要知道的事情的时候,他自然就能够感知到。 只是这明显超过人类文明目前的技术。 然后是第三个问题, 目前的人类通信系统,有思维输入文字,然后通过文字进行交流的这种方式, 虽然信息交换速度上已经有些提高。 但这就是人们对人类通信系统的期待吗? 人类文明相关的研究员们,
相关推荐:
弟弟宠物
我的傻白甜老婆
交流_御书屋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篮坛大亨
我的风骚情人
新年快乐(1v1h)
村夜
恶蛟的新娘(1v2)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