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诗——” 他也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是科举考试里能出现的诗句吗?如此韵味无穷,如此情意悠悠。 曲终了,人去了,像是悲凉意境,一转眼却又看到江上青峰。 可称绝唱! “此诗当为此次诗考第一!” “是极!” “不会再有诗能比它更好了。” 甚至于,不止这一次科举不会有诗比它更好了。 这种刹那永恒的意境营造! 这种以终为始的艺术描绘! 这种有声之休止与无声之余韵的碰撞! 恰如青峰倒影江水,在虚实相生间永恒荡漾。 下一次科举,下下次科举,都不会有考生能写出超越它的诗句了。 一众考试官拿起朱笔,郑重其事地在这张卷子上各写了一个“通”字,随后再署上自己姓名。 他们实在可惜:“科举明日还有一场,考试结束后,我们还得继续待在后堂中批改卷子,不能立刻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也不能立刻把它传播出去,看世人震惊……实属憾事。” 他们确实是科举考官。但他们也是人,也有人的劣根性。比如现在,房州知州就很想快点把这首诗传扬九州,它绝对会令天下人震惊的。 …… “快快快!应劭之!你快写信问你那好友,在解试中写了什么诗,什么赋!” 通州学子齐齐围住应劭之,撺掇他写信去问。 科举确实没有结束,榜单也还未排出,但是考生是可以把自己的卷子内容默背出来的。 他们真的很好奇,以陆安的诗才,碰上应试诗真的还能继续写出惊世作品吗。 不过,就算不是惊世之作,也肯定是佳作就是了。 应劭之满脸的不情愿:“等科举结束你们不就知道了吗?写信一来一回的,也差不多张榜了,何必急这几天?” 他可不想万一九思写诗写砸了,水准大不如前,他成了帮凶,给旁人提供好友笑料。 毕竟,那可是应试诗!你让诗仙去写都不一定能仙得起来。 但是…… “应大郎!你的信!” 短短六个字,成功勾起了应劭之的好奇心:“谁啊,这个时节给我寄信?咦,好厚一沓!” 拿过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越看,眼睛越亮:“好诗!好赋!好论!好经义!” 同窗趴个脑袋过来:“什么东西?” 应劭之回首,将信递给他们,笑道:“喏,九思给我寄的信,他知我会忧心他的科举,考完后就把答卷抄录一遍寄了过来。你们不必再好奇了。” 众学子接过来一看。 “……” 此时正是下课时间,大讲堂外,来来回回许多学生,有的学生路过讲堂门口时,惊诧发现,里面比起平常,竟然安静了很多。 不像是下课的吵闹氛围。 怀着疑惑再仔细一听,隐约便听到有人在室内重复:“这不可能。应劭之,你这好友……这不可能。这可是应试诗啊!” 有好奇学生进去看了。随后,室内又多了一声:“不可能……这……不可能……” 就在更多的人奇怪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有人从大讲堂内出来,被人拽住后,他几乎是整个人都处于还有些懵的状态:“陆九思写出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众人笑道:“这句诗确实极佳,但以陆九思之才,他写出这句诗有什么可惊讶的?” “但他是在诗赋科第二场的场上写出的这首诗。诗赋科场上!!!!”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一下子便面色或青或红,已然震撼到无法发声了。 而陆安早早就开始了第三场考试了。 最后一场,试策二道,与子、史、时务相关。 第一道策题: 吾闻古之赈灾,或发仓廪以济饥,或赐布帛以御寒,皆以全民生为要。然管子之后,时有“以役代赈”之制,使民修堤筑渠、垦荒造屋,虽劳其力,而官给廪食;今世承此遗意,行“以工代赈”之法,非惟救饥馑于一时,亦使民免坐享之讥、惰逸之弊。昔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然徒施廪粟,恐民失自强之心;若役而偿之,则劳有所获、贫有所恃。 试问:以工代赈之法,较直赈钱粮,其义何以更深?尔诸生稽古通今,其详陈之。 陆安一个字一个字看完题目后,就懂了。 题目问:以工代赈比直接发粮好在哪里。 陆安拿手指轻轻点着卷子,陷入思索之中。 这道题比较简单,常见的思路她能列出至少三种。 比如:以工代赈既能解决灾民生计,又能创造公共价值(如修水利、建道路),避免直赈钱粮的单向消耗。 比如:组织灾民参与工程可防止其流散生事,同时通过集体劳动增强社会凝聚力。 还比如:劳动使灾民从“被动受助”转为“主动自救”避免灾后因群体性绝望而选择报复社会/或者形成依赖惯性,造成国家负担。 但是这三种……尤其是前面两种太常见了,想要获得高分,不能往这方面想。她敢笃定,这个考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会选择前面两种思路作为核心。 …… 陈季明本来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打算三年后再来了,但看到今日份的第一道策题时,默然良久,最后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又摸了摸卷子上的墨字突点,几要喜极而泣。 这题! 这题他会啊! 不就是问以工代赈好在哪里吗?这肯定是好在为国家节省钱粮消耗,且增加水利建设的同时,还能控制灾民流动,不让他们闹事吗! 终于!他也能秒了! …… 陆安思索片刻,把核心定成了:以工代赈,既可以避免灾后群体性绝望,还可以让灾民通过劳动换取报酬,避免“嗟来之食”的屈辱感,唤醒民众的人格尊严。 在这个大核心的基础上,再稍微延伸一下小核心,比如节省钱粮,比如维持社会稳定。 确立好书写方向后,陆安开始了奋笔疾书。 而在遥远的徐州,徐州知州早就在按照陆安指点的这个核心在做事了。 “这陆九思怎么搞那么多麻烦事儿。” 徐州知州和自己的幕僚嘀嘀咕咕:“以工代赈嘛,我也不是不晓得这事,直接让灾民去挖石炭,每日给钱粮不就得了?他怎么还要我们等灾民到了之后,又掏钱给他们洗浴,又换衣服鞋子,还发什么……餐票,让灾民凭票子领钱粮,做这么多麻烦事
相关推荐: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红豆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鉴宝狂婿
乡村桃运小神医
恶蛟的新娘(1v2)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