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领地,其重要性自然也是排到了相当靠后的位置。因此关于凌牙门与归义城的状况,章??几乎从未过问,所知也是甚少。这时候他听阿卡尔多说起,才知道蔡确虽然被贬到凌牙门,却是塞翁失马,在那里竟俨然如同土皇帝一般。 “难怪没怎么听说蔡确想回中土,原来竟是乐不思蜀了。”章??在心里暗暗想道,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他想到了自己的处境,他身上的这桩案子,如何处置,完全无法预料。虽然没有任何真正有力的证据,但是一个致果校尉的死,却并非是一件小事。更何况此事还将长安搅得天翻地覆。 章??曾经以为自己将无可避免的步蔡确的后尘,可能还会更加严重――比如加上“虽赦不得归”的条文,将一辈子埋葬在海外的荒岛之上,连骨灰都不能回归故土。 但是在和阿卡尔多聊过之后,章??突然发现,原来凌牙门并不是一个可怕的地方。 这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一个好消息。 就这样,章??和阿卡尔多一直聊了两个时辰。这中间宝云斋客来客往,阿卡尔多便让两个伙计去应酬。好在宝云斋的东西,都是非常昂贵的奢侈品,一般主顾倒也光顾不起。二人聊得起兴起,阿卡尔多干脆便领章??去后院观看他的私藏。 随着阿卡尔多走进后院的一间精舍。 章??才发现,阿卡尔多所谓的“私藏”,其实不过两样东西――琉璃与刀。 当时各国技术大都落后于大宋,能卖给大宋的货物,便只有原料与天然奢侈品,当然,也有少量的例外,比如达马斯谷,便是当时三大玻璃工艺中心之一(余二处为君士坦丁堡与开罗,威尼斯直到十二世纪才成为中心),其玻璃制品就远较大宋出色。当时中土将“琉璃”与“玻璃”混称,人们已经改变唐时的观念,知道玻璃是人工制成,但是却以为大食诸国玻璃工艺强于中国的原因是在炼制过程中添加了一种叫“南鹏砂”(即硼砂)的东西所致。 这些事情章??不可能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他不知道玻璃的用处,对于这种非常贵重的奢侈品兴趣不大,便将目光转移到刀上。 随手从刀架上取下一柄弯刀来,仔细端详,章??立时便被手中这柄刀所吸引。原来他手中这柄弯刀,造型优美,刀柄用金丝宝石镶嵌,刀身上有一种神秘的花纹,而最奇特的是,在微微泛黑的刀刃之上,竟然也有细微的花纹存在。这柄刀一拿到手中,章??便感觉到一种诡异之气。 “大人拿的,是非常着名的达马斯谷刀。”阿卡尔多看章??感兴趣,忙在旁边解释道:“这种刀其实并非产于达马斯谷。它真正的产地我听说应当是在天竺一个叫乌兹的地方。大食匠人从乌兹买进铁矿石,铸成此刀,锋利异常。” “哦?”章??笑道:“不知较倭刀如何?” “那却不知道。我并没有见过倭刀。”阿卡尔多老实回道:“不过达马斯谷刀是真正可以吹毛断刃,销铁如泥。” “是么?”章??没有去怀疑阿卡尔多的话,只是问道:“那这种宝刀想必甚为罕见?” “也并不少见。”阿卡尔多笑道:“因为达马斯谷刀如此锋利的原因,听说主要是在于乌兹的铁矿。”阿卡尔多一面说,一面将一枚铜钱放到桌子上,向章??笑道:“大人何不试试刀?” 章??微微一笑,挥刀向铜钱劈去,只觉刀身如同砍入泥中,一斫之下,那枚铜钱与桌子竟一起削为两半。 章??立刻就呆住了。 他望望桌子与铜钱,又望望手中的弯刀,心中顿时沸腾起来。 “你说这种刀如此锋利,其原因是由于天竺的铁矿?”望着阿卡尔多,章??的眼中发出奇异的光芒。 阿卡尔多在这眼神的注视,心中竟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害怕。他几乎是下意识地退了一步,说道:“是的,在天竺乌兹。” 章??看看阿卡尔多,又轻轻摸了摸手中弯刀的刀身,忽然笑道:“既是如此,那大食人能买得,我大宋人难道就买不得?让薛奕与蔡确或抢或买,将钢锭运回中土,我大宋难道就无能工巧匠?” 阿卡尔多只觉背心发凉。 他在南海诸岛时,已经见识到大宋海船水军的武力。那种程度的舰队,哪怕是全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在薛奕的舰队面前,只怕也讨不到便宜。他们的装备已经十分精良,如果再配上这种锋利无匹的达马斯谷刀……阿卡尔多简直不敢想象那将是什么样的虎狼之师。 幸好罗玛与大宋之间,有着足够远的距离。某一瞬间,阿卡尔多的心中,泛上来这样的想法。 离开宝云斋的时候,章??的腰间便佩上了一把镶着蓝宝石的达马斯谷弯刀。本来以他这样的身份,即便是落魄了,出来买东西,也是不需要将货物带走的――便是没有伴当跟随,也只需说一声,店主自会将货物送到府上。但章??虽是儒臣,却是做过“率臣”,领兵打过南蛮的,对宝刀名剑,自有一样癖好,对这削铁如泥的达马斯谷弯刀爱不释手,竟当时便放下几张交钞,挑了一把趁意的带走。反倒是那块麒麟竭,他便让阿卡尔多送到府上。 走在熙宁蕃坊的街道上,章??按刀慢行,一面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忽然间觉得一阵恍惚,似乎感觉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但一时间,却又想不出来究竟是什么不对。他心中犯疑,便干脆大步走到街边一棵柳树下,看着穿梭如织的行人,蹙眉细思起来。想了半晌,才猛然惊觉――原来这满街行人中,那些士子的腰间,竟大都佩着一把长剑。倒让章??想起来了史书中描述的汉都长安。 这样一想通,章??不觉哑然失笑。心中暗觉好笑:“难怪感觉不对劲,原来竟是如此。想那七八年前,这汴京的儒生,手中所执,或是扇子,或是如意、拂尘之类。只有少数自许任侠之人,方随身携带兵器。不料七八年后,竟正好反过来了。”他暗暗摇了摇头,只觉得世事变幻,果真难料,在八年前,自己断难想象汴京城会有如此风景。 “儒生爱佩刀剑,自是由于学校制度革新。朝廷露出六艺并重之意,士林便鼓吹复古,于是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也要在腰间佩上一把长剑,显示自己文武双全。真是楚王好细腰,城中多饿死。”章??想到此处,眼中不觉流露出讽刺之色,但只是一瞬间,便又想到:“儒生佩剑而行,总比起拿着拂尘、如意扮牛鼻子,拿把扇子装小姐儿要顺眼得多。这汴京城,也是由此多了几分阳刚之气。” 他想通此节,提腿跨步,便待离开。不料那脚方提起来,竟是又想到一事,当场便呆住了。 “我刚刚为何要说是七八年?明明儒生佩剑之风,不过是近两年之事?”章??怔怔地愣在那里,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七八年前,正好是熙宁三年,那正是石越初露峥嵘的时候……”他猛然想到这一点,脑中便只觉得一片空明,在心里一件件梳理这七八年来天下发生的大事,什么事情都清晰起来。 “这七八年以来,大宋所有的变局,竟大都与石越有关!”章??得出了一个并不意外,但在以前却只是隐隐潜伏在心中,从不曾清晰显现的结论。“士子佩剑之风,表面上看来与石越无关,但实则石越与桑充国在义学让学生习射术与骑术之时,已有伏笔。便是这熙宁蕃坊,表面上不过是沿海商号合资从开封府与百姓手中买下几条街道,再卖给蕃人,从中牟利。但这一切,却是自从石越在杭州重商业,开海外之时,便已埋下伏笔。走到这一步,不过是顺理成章之事……便连这罗玛人阿卡尔多来到大宋,亦不过是迟早之事吧?” “他这七八年来所做之事,除了着书办学似有计划外,其它都看似杂乱无章。做的每件事情,似乎都只是遇上了什么问题后,迫不得已要解决,于是才想出一番对策来。青苗法改良,不过是迫不得已卷入纷争之中;军器监与兵器研究院,不过是为了应西夏之骄使;通商海外,不过是为了解决杭州之灾情;官制
相关推荐: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吃檸 (1v1)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绝对占有(H)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小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