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秉常的“复位亲政”,必须是缓和矛盾,而非进一步激化矛盾。她必须与她的儿子达成一定的妥协。话无须多,但必要的默契一定要有。一切最终都必须能控制在她的手中。 “大敌当前,国人若不能同仇敌忾,一心御敌,社稷有倾覆之忧,这些道理,你必是明白的。”梁太后炯炯望着秉常,“只要能渡过这个难关,你就是真正的兀卒!” 真正的兀卒?!秉常心里冷笑着。什么是真正的兀卒?手握兵权,能决人生死,定人祸福者,方为真正的兀卒!兵强马壮,能争雄四方者,方为真正的兀卒! 一切都要按捺得住。 秉常抿着嘴唇。 梁太后静静等着秉常的答复。 屋外,忽然传来沙沙的声音,仿佛有人从天空中向地下倾倒着沙子。 梁太后霍地起身,大步向室外走去。连嵬名荣的脚步,也多了几分急促。秉常与明空对望一眼,二人心中一喜一惊,都闪过同一个念头:“下雪了?!” “哈哈……”屋外传来梁太后畅快的笑声,“天不亡我大夏!天不亡我大夏!哈哈……” 一夜之间,大安六年的冬天提前来临了。 银装素裹的塞上江南,格外的壮美,但这种美景,却是所有宋军将士所不愿意消受的。 “转运艰难,至少缺少两万套寒衣,虽有所准备,但是军中取暖的薪柴也不足敷用,军中已出现冻伤……”折克行的行军参谋一脸的愁苦。 “灵州不是已经到了一批棉衣么?!种谔在干什么?!”折克行望着外面飘飘扬扬的大雪,怒声骂着。气候渐渐转冷,是每个人都感觉得到的,御寒的冬衣也在陆续运来,大雪并不会让天气变得更冷,也不会让他的军队无法作战,但对于他的补给线,却是致命的打击。 诸军将领与行军参谋们没有人敢接话。 在不久前,他们还在嘲笑种谔的部队慢得像乌龟,为他们能抢先到达兴庆府而津津自得。但转瞬间,他们又开始殷切地期望起灵州的友军来。 然而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即使大雪与严寒令黄河结冰,灵州宋军来了,又能如何?他们要如何在大雪的天气中运送数万大军的补给? 但折克行不甘心。 今日退兵,何日再来?奔袭千里,无尺寸之功,岂不为天下所笑? 他希望自己的马蹄能第一个踏进兴庆府的城门,他要看着西夏的太后与国王身着白衣,手捧玺印节绶,跪倒在路旁,迎接自己进城! 这将是名彪青史的战功! 为了这个胜利,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更何况,他有充足的理由,不能让夏人逃出贺兰山。 “折帅,恐灵州亦无力供给吾军之需。战士既少寒衣、木炭,马又无草,持久于我军不利,莫若尽快撤军为上……”慕容谦丝毫不体谅折克行的心情,“只须省嵬口在我军掌握中,兴庆府我们想来便来。” “但退兵亦非易事。雪路行军,难免不为敌所乘。”杨知秋显得进退维谷,“且若西贼乘机西窜,后患无穷。” “然若不退兵,西贼不费吹灰之力,吾辈皆为所擒矣!”慕容谦态度坚决。“况且大雪封山,纵是西贼欲西窜,亦有人力所不能至者。” 折克行沉着脸,一言不发。 “折帅。”一直缄口不言的吴安国突然开口,引得满帐侧目,连折克行都不禁向倾了倾身子:“镇卿有何高见?” “智者知所舍弃。”吴安国口中,只吐出短短数字。 “智者知所舍弃?智者知所舍弃……”折克行重复着吴安国的话,他若有所思地望着帐外飞舞跳跃的雪花,不自觉地抿紫了嘴唇。 三天后。 宋军大营。折字帅旗在飞雪中猎猎飞扬,“哎!”一名西夏将领拔出刀来,狠狠地劈向旗杆,发泄着自己心中的怒气。 大旗轰然倒下,打着栅栏上,激起白雪四溅。 远处,秉常默默望着这一切,掉转坐骑。 “陛下。”跟在秉常身后的嵬名荣欲言又止。 秉常侧过脸望了他一眼,“现在我需要一名使者。” 韦州。 仁多?却踊ㄔ鞍嶙乓豢槭?十斤重的石块,送往自己的书房。花园中残雪消融,空气里都透着刺骨的寒意,但仁多?纫廊缓沽麂け场U飧龆土兜姆ㄗ樱?是他从一个幕客那里听来的,据说是汉人古时的一位名将用以磨砺身心的方法。战争开始后,石越几乎将仁多?认兄茫?他百无聊赖,便于每日早晚依法施行,倒也颇见效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保持心绪的平和。 但在这个傍晚,仁多?热聪缘糜械阈牟辉谘伞? 自九月中旬忽降大雪,局势的变化让人目不暇给,却几乎都不是仁多?人?期望的。兵临兴庆府外,曾经短暂围城的折克行部除了留下吴安国部扼守省嵬口,以控制黄河东岸省嵬山这一横枕河滨的战略要地,并联络河套外,大军全部撤回平夏地区过冬,西夏也赖此暂时得以保全。并且为了缓和矛盾,梁太后做出让步,令国相梁乙埋以太师致仕,使秉常亲政,而以梁乙逋为枢密使、嵬名荣兼知开封府,共同辅政。秉常“亲政”后,立即向宋朝上表,表达谢意并乞求退兵。同时又下达了两道诏旨,一是令禹藏花麻退守青铜峡,一是遣使赐仁多?冉鹩翊?,拜为中书大人兼西平府留守。 皇帝已非昔日之皇帝。仁多?绕奈?感慨,若秉常早有这样手段,大夏国又岂会沦落到今日之地步? 令禹藏花麻退守,自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已经意识到禹藏花麻是他目前唯一可以依赖的实力派,禹藏花麻与他的军队,自然是离权力中心越近越好。而对仁多?龋?秉常则是在同时拉拢、试探、离间……仁多?冉?退维谷。 宋朝人不在乎秉常是不是真的复位了。石越用给宋朝皇帝的一道奏章,表达了他对秉常“复位亲政”的态度。大宋出兵匡扶正义伦常,秉常理应入京觐见大宋皇帝拜谢,否则大宋无法信任夏人;而宋朝为了秉常耗费军费,致使天下扰动,如若秉常果真复位了,那么他应当对大宋有所报答。 然而仁多?热次薹ǘ员?常的诏旨表示质疑。 他名义上还是秉常的臣子,可却在宋人的包围当中。 如若他向秉常表示效忠,那么宋人必欲除之而后快;如若他彻底倒向宋朝,他就会成为所有西夏人的公敌。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势必都将被视为虚伪。诸部族会看不起他,会鄙薄他的为人,他的任何野心都将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从此以后,他仁多?炔辉偈??群V?雄鹰,而将成为宋人的看门狗。 他能预见到西夏的覆亡已是必然之势。 在仁多瀚最初引宋兵入夏的时候,他其实还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最多只是想在宋夏交争中,壮大自己的部族,谋取自己的权位。但是宋军如此迅速地取得几乎是压倒性的胜利,却完全出乎于他的意料之外。随着局势的发展,仁多瀚的心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他比任何人都更加肯定的相信西夏必然灭亡,而这可能会在夏国故地造成某种意义上的势力真空,仁多瀚不相信宋朝治理夏国故地之时,会不需要借助当地部族豪强的势力;但另一方面,仁多瀚也常怀恐惧之心,宋朝会不会容忍他的势力存在于夏国灭亡之后,这是一个未知之数。仁多瀚对此绝不天真,他当然没有理由相信宋人,相信石越。 唯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所以仁多瀚一直在暗中活动,尤其是竭尽全力地联络、拉拢那些同情夏主秉常势力。若能将这些势力汇聚旗下,那么将来,一切都大有可为。维持一个效忠夏主,为了助夏主复辟而不惜忍辱负重的形象,是必需的。当年李渊还曾经借突厥之兵,向突厥称臣。忍辱负重是可以被原谅的。 此时他若能公开效忠秉常,必会为他赢得巨大的名声,这些在来日之霸业中,将成为他巨大的资本。 仁多?榷杂谝荒昀吹木质贫慈艄刍穑?他相信禹藏花麻绝非是愚忠于夏主。从禹藏花麻的所作所为来看,此人的野心,与他仁多?炔⑽奕魏尾煌?。他忠于夏主,不过是想借此在西夏诸
相关推荐:
你来得正是时候_高h
[ABO] 我想听见你的声音
极道至仙
居心不良
偷香窃钰
宅家游戏指南[无限]
分开四年,竹马在恋综直播穿我衣
灿珠玑
骚扰男菩萨以后
冰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