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是一个称霸印度洋东海岸近七十年的强大王国。 “薛奕道注辇国不许海船水军通过,远航船队仅仅二十余艘战船,终不能与注辇国开战,兼之船上水手有二成得病,因此已遣使向注辇国国王问好,并招其使者来中华朝贡。惟是战是和,须朝廷决策。”赵顼有点无奈地说道。注辇国已经远得让他感到麻木,若非是因为控制“香瓷之路”是既定之策略,赵顼对于什么注辇国绝不会有丝毫兴趣。 “薛奕之意见如何?”文彦博略一沉吟,立时意识到这个所谓的注辇国,大宋朝廷完全不了解,一切都依赖于薛奕的报告。 “薛奕以为五年之内,不能与之争锋。注辇国水军是百战之余,而我朝海船水军是新创,水手未练,且数量又相差太远。兼之劳师远征,补给困难。薛奕请求朝廷允许,暂时放弃对注辇国以西的经营,惟遣民间船队前往贸易。同时与蒲甘等国交好,注辇国与蒲甘、三佛齐国不能谓无冲突。若我大宋能控制、影响蒲甘等国,组成联军,则可迫使注辇国订城下之盟。眼下之策,薛奕以为当与注辇国通商为上。”赵顼转述薛奕的意见,心里却十分矛盾。一方面,面对如此遥远的国家,他心中的确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来,有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另一方面,堂堂天朝上国受阻于一个难得听说一次的夷国,赵顼的心中也有一种挫折感。至于说要花偌大的精力去经营中南半岛上的关系,在赵顼而言,他认为西面的夏国与北面的辽国更值得关注。 “陛下,不知狄谘的意见又是如何?”文彦博又谨慎地问道。 “狄谘道他于注辇国之事,几乎一无所知。因此不敢胡乱进言。” 文彦博沉吟半晌,欠身道:“陛下,注辇国虽然远在万里之外,却也谨修贡职,若随便兴兵,只恐让四夷笑我中华不讲信义。且注辇国既是强国,只恐不可轻侮,万一失败,为祸甚大。薛奕不轻启战端,是他知轻重、晓利害。臣以为万里之外,当以和为上。” “吕卿之意如何?”赵顼目光转向吕惠卿。 “臣以为本朝海船水军初创,而经营海外亦不过是年内之事,仓促间寻衅于强国,是不智之举。今日之上策,是步步为营。以广州、归义城为据点,以凌牙门城为海上门户,将凌牙门城以北之海域及周边交趾、占城、丹流眉(注:在马来半岛,《宋史》称为丹眉流,是误记。此国是三佛齐最强之附庸国,又三佛齐在今苏门答腊岛)、三佛齐等诸国,控制在我大宋海船水军之影响之中。一面加强与交趾之同盟,来影响中南半岛诸国,有朝一日,更可对大理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待五至十年之后,南海诸国巩固,再议与注辇国之战和不迟。” 吕惠卿说出来这番话来,殿中诸人心中不免又各吃一惊。特别是石越,对于吕惠卿居然有这番见识,真的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他能够将环南海诸国看成“自家的院子”,其气魄与眼光真让人刮目相看。毕竟吕惠卿,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宋朝人……“石卿以为如何?”赵顼的目光移到了石越身上。 石越回过神来,欠身道:“陛下,注辇国虽然不准我海船水军通过,却没有禁止民船通过。既是如此,臣以为短期之内,海船水军之任务,便是浚清南海海盗,保护航线安全。将南海纳入大宋控制之中。究竟要如何制定方略,不如等薛奕回朝再说不迟。臣以为与注辇国之间,若要作战,便要打一场必胜之战。” “韩卿之意呢?” “臣不晓海事,只知凡事谋定而后动,有益无害。香瓷之路,由大食商人控制大食至注辇国之一段,大宋则控制杭、泉、广三州至注辇国一段,虽然注辇国坐收中转之利,但亦无不可。大宋每岁从香瓷之路所得利润,亦数百万贯之巨,其中朝廷所得,商税与贸易相加,几乎占到三至四成。臣以为已经可以满意了,朝廷眼下之重点,还是在解决两北之百年边患。”韩维无意中说出了一句实话,大宋朝廷关心海事,完全是受利益驱动。 赵顼听完四人意见,思忖了一会,道:“既是如此,便暂不与注辇国开战,待薛奕回京,让他分别去两府叙职,之后朕还要接见他。到时候再讨论经营南海诸国之方略不迟。” “陛下英明。” 赵顼摆了摆手,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反倒苦笑着将一份奏章递给李宪,说道:“此外还有一事,李宪,你把这份奏折给诸公看看。这是蔡京的奏折,杭州张商英转达的。用的也是密急。” 李宪接过奏折,依次递给文彦博、吕惠卿、石越与韩维。四人传阅过后,脸上都露出奇怪的表情,良久,文彦博才说道:“陛下,迎娶属国王女之事,本朝从未有过,还要详议才是。” 吕惠卿也笑道:“陛下,高丽号称君子国,却毕竟是夷狄,如此不知礼义。且欲强为婚姻,若许诺之,只怕为天下臣民所笑。” 石越却笑道:“臣却不知此事有何不可?以汉唐之强盛,亦不免有和亲之策。今日不过纳其两女,却可得一国之助,臣以为无拒绝之理。” 韩维望了石越一眼,笑道:“此事自秦汉以来所未有。且天子与高丽为婚姻,必为辽国所笑。夷狄女子,安能侍奉君子?” 石越不料三人众口一词的反对,心中暗暗苦笑道:“高丽公主居然会嫁不出去。”忙又道:“若是拒绝婚姻,只怕高丽会恼羞成怒。况且一国王女……”其实这种事情,春秋战国时代倒是屡有发生的,但是那种事例举出来,只会弄巧成拙,因此石越也不敢提起。 文彦博冷笑道:“此事断然不可,万一皇后无子,其女为陛下生下皇子,难道让他来继承大统?此是为社稷留下绝大隐患。旁事皆可答应,唯此事答应不得。” 石越见他如此坚持,不由哭笑不得。赵顼笑道:“此事若然应允,必然为辽人所笑。不若寻一亲王,收为姬妾。” “一国王女,岂肯为姬妾?高丽必以为我大宋轻视其国。此结怨之始,董毡背辽归宋,其缘由亦不过是为了一公主。辽夏相攻,亦不过为了一公主。史上事如此,陛下岂能为一女子而结怨一国?” “这……” “请陛下三思。目下是朝廷有求于高丽之时,以婚姻巩固盟约,可坚高丽之心。” 文彦博见皇帝又开始动摇,忙欠身道:“婚姻之事,是陛下的家事,陛下何不问太皇太后与皇太后?” “此事的确应当询问太皇太后、皇太后。”韩维也附和道。 “朕知道了……此外唐康与金氏之婚姻、又蔡京所允诺高丽国王诸事,又当如何?” “臣以为……” 从崇政殿出来之后,天色已然微黑。石越自从上次遇见何畏之遇险之后,每次出门,虽然并没有弄出全套仪仗,却也多带上了七八个骑马携弓的家丁,也算是开始前拥后簇了。这日因为讨论的事情都并不如意:远洋船队受阻注辇国,挑拨高丽之策反倒被己方一种小小的歧视所阻隔……他几乎有点怀疑文彦博是因为自己的孙女未正式过门就要先接受唐康收一个异国小妾而心情不佳,所以极力阻碍此事。因此,石越的心情也不是太好,上马之后,侍剑正欲开口询问,石越早已挥鞭喝道:“去张八家。” 不料他话音刚落,便听一人在身后笑道:“张八家的酒不正宗,子明若是有暇,何不上我府上喝一杯?最近我家人却酿出了一桶好酒。” 石越不用回头,便已知是何人,心中虽然不耐,却也不得不收拾心情,转身答道:“吕相公,今日如何有此雅兴?” 说话之间,吕惠卿已到近前,笑道:“近日不仅得了好酒,还买了几个绝色佳人,精擅歌舞,若无人共赏,却是扫兴了些。子明万万不能推辞。” 吕惠卿毕竟是当朝宰相,兼之最近以来他一直都非常支持石越的诸多政策,虽然石越心中一直怀疑韩绛罢相,根本是栽在吕惠卿的阴谋当中。但是既然查无实据,以后又有许多地方还盼着吕惠卿能够配合,自然不便拂他面子。因笑道:“如此敢不从命?” 吕惠卿哈哈
相关推荐:
[快穿]那些女配们
绝对占有(H)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致重峦(高干)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盛爱小萝莉
烈驹[重生]
大胆色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