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蓉才开口道:“瑶瑶,在大户人家像你这么大都已经开始相看了,你就没点别的想法吗?” 文瑶这会也冷静下来了,毕竟前世都二十几岁的人了,总不能因为古人的一句玩笑话就破防吧。 她无所谓的耸耸肩:“我们家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爹说了,不满十八,谁都别想成亲,再说了,我也没打算嫁人。” 邱蓉蓉想了想自己的婚姻,嫌弃的撇撇嘴:“也是,随便找个人嫁了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来的痛快。” 她一个婚姻失败的人,有什么资格去说教别人。 想到这,邱蓉蓉就觉得有些糟心,为她前面荒废的那么多年糟心。 “好了,不说这个了,妹妹,我是这么想的,我们既然要大做强,肯定不能像现在这样,只有单一的款式,不然就算是这羽绒服再保暖,也终归不是长久之计。”邱蓉蓉道。 归根结底,保暖性能要好,当然,这款式也得新颖,但是羽绒服材质特殊,做出来也是有点蓬蓬的,该如何做成那些好看的款式。 文瑶不由的想到前世某宝上面那些冬季汉服的款式。 “其实也没多大的区别,羽绒服和棉衣是一样的,只不过比棉衣更暖和,更轻便,这样,姐姐,你在家多待几天,我回头就画点款式出来让二婶她们做出来看看。”文瑶说道。 邱蓉蓉犹豫了一会,开口:“可是那些好看的成衣上都有绣花,羽绒服上若是绣花的话,会不会跑绒?” 文瑶想了想,道:“那就做成双层,外面一层正常用绣花的料子,里面加上内胆。” “行。” 两人一合计,就开始跑回文瑶的书房开始画图,等李逸写好了信出来早已经没了两人的身影,问了才知道她们去了文瑶的房间。 李逸下意识的抬脚想跟过去,但是走了两步就停了下来。 他往后院的方向看了一眼,那是文瑶的闺房。 虽然从前他也去过,但是今天不知道怎么的,这脚怎么都迈不出去了。 “世子?”一旁德顺见自家世子半天不动,便喊了一声,问道:“世子,您是要去找瑶瑶小姐吗?咋不去了?” 李逸看了他一眼,转身走了:“一会再去。” 第436章 咋感觉就没打算走呢? 姐妹俩在书房里写写画画,邱蓉蓉用着文瑶这些各种各样颜色鲜艳的笔,满是新奇。 “瑶瑶,你这些炭笔也太好用了,颜色也鲜亮,画出来的衣裳真好看。”邱蓉蓉看着文瑶画出来的画稿,那叫一个惊艳。 文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幸好还有些画画功底,不然还真不知道咋弄,而且这炭笔,哈哈哈,谁能想的到这是她换了皮肤的彩铅呢。 “我爹给我做的,别管笔了,姐姐,你觉得这些款式怎么样?”文瑶适当的岔开了话题。 邱蓉蓉一听是文修易做的,便没再多问了,也没往别的地方想,只是翻看文瑶画的这些画稿很是满意。 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是她提出来的建议,没想到结合上羽绒服的保暖性,画出来的款式还真的挺好看。 “我这就去把图纸给二婶她们看看,另外,恐怕还得找邓伯伯帮忙找几个绣娘。”文瑶不是不放心村里人的绣技,只是这种卖给富贵人家那些夫人小姐的东西,普通人的绣技怕是不太行。 价格既然定在那,东西自然得精致。 等两人从书房出来,才知道李逸刚才找她们,又顺道去找了李逸拿了信,才去找了罗氏和李氏他们。 罗氏一听,便蹙眉看着邱蓉蓉:“这才回来多久,又要走?” “奶奶,赚钱啊,谁也不会嫌钱多不是?”邱蓉蓉却觉得没什么比赚钱更重要的了。 罗氏见这两个,一个个的都掉钱眼里了,满是无奈。 “我看安翊那孩子都快忘了他还有个娘了。”罗氏嗔怪的瞪了她一眼说道。 邱蓉蓉这才有些尴尬,嘿嘿的笑了两声,上前像是平时在家和自己祖母那边,给罗氏捏肩捶背,一边道:“奶奶,翊儿在您这,我放心,有您在,这小子翻不起风浪来。” 罗氏都让她逗笑了:“感情你这是只管生不管养啊。” 邱蓉蓉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的,笑呵呵的说道:“那我不是在给他赚媳妇本嘛。” 一旁正在看文瑶那些图纸的李氏突然听了一耳朵,满是好奇的问:“啥媳妇本?谁要娶媳妇?” 一句话把所有人都逗笑了,罗氏无奈失笑:“你们二婶现在成天就惦记着娶儿媳妇。” 李氏也不扭捏,大大方方的承认了:“嘿,娘,那我也想当一把婆婆嘛,而且我现在也不急了,反正这婚事都定了,儿媳妇跑也跑不掉。” 蔡氏都有些羡慕了,文进也十四了,按理说也能相看了,但是看看自家婆婆,想到自家现在的规矩,蔡氏觉得她这个念头还是不要有的好,更何况文进现在正在读书的关键时期,晚几年就晚几年吧。 几人商量着开始准备这些样衣,文瑶让人给邓牙人送了信,第二天邓牙人就坐着马车带着三个年轻的绣娘来了文家。 亲自送人上门。 “你放心,人是邓伯伯亲自给你挑的,绣工都是顶顶的好的,不好的邓伯伯也不会给你带来不是?”邓牙人将三个绣娘交给文瑶说道。 文瑶实在有些不忍心当着三个绣娘的面和邓牙人买卖她们,虽然她能适应时代,却也觉得这当着人家的面太过残忍,便让苏诗兰和石嬷嬷把人先带下去了,好不好的,得让她们先做点东西出来看看。 文瑶数了银票给邓牙人,邓牙人知道这丫头心善,便不再多提,而是问道:“你爹呢?好久没见他了,来都来了,我看看他去。” “我爹在田里呢,要不我带您过去看看。” 邓牙人抱了抱拳:“那再好不过了。” 文瑶便带着邓牙人慢慢晃悠到了田边,站在小路上远远看去,只见一片片的稻田随风飘摇,上面挂满了谷穗,轻轻摇曳,田里还有不少人,田间甚至还插着好些牌子,上面都写了字,离得远,也看不真切。 “这就是当初我卖给你们的那些地啊?”邓牙人看着这一片田地,不敢相信这满目的即将大丰收的景象,居然是他当初领着来看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地。 文瑶领着他继续往前走,一边道:“是啊,邓伯伯,这些田就是你当初卖给我家的那些,原本都是旱地,现在让我爹都弄成水田了,种稻子。” 邓牙人虽然不会种地,但也知道一点点,好奇的问:“这,能行吗?” 文瑶笑了笑,指着满眼的稻田:“那行不行的,您自个儿看呗,哈哈。” 邓牙人也跟着笑了。 很快文瑶就领着邓牙人找到了文修易,此时文修易还在跟自己带的那些学生讲如何区分稻穗的公母,又该如何杂交等等。 邓牙人刚要喊,就被文瑶轻轻拉了一下,小声道:“邓伯伯,我爹上课呢,您等会。” 邓牙人恍然大悟,赶紧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老老实实的跟着文瑶站在旁边等着。 看着文修易侃侃而谈的模样,虽然他一身泥泞,裤脚卷在膝盖上,身上的短褂也和普通农人无异,但是他往那一站,就他侃侃而谈的那些东西,邓牙人虽然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很厉害。 等到有学生看见文瑶和邓牙人,文修易正好讲停,这才提醒文修易文瑶带人来了。 文修易回头一看就哟了一声,交代这些他和陈县令从各地搜罗来的种田种地的一把好手们让他们再仔细的检查每一株稻穗,之后才朝着文瑶和邓牙人走了过来。 “呀,老邓,你咋来了?既然来了今天就别走了,晚上在我家喝两杯。” 一听到喝两杯,邓牙人的眼睛就亮了,也不客气,小声的问道:“能不能,嗯?尝尝那个……” 文修易侧头一笑,一脸我懂的表情,然后就喊闺女。 “瑶瑶,你邓伯伯难得来一趟咱家,晚上弄几个好菜,请你邓伯伯吃顿饭,我和你邓伯伯喝两杯。” 文瑶也不揭穿他,只是笑道:“行啊,要让人去喊陈伯伯吗?” 邓牙人一听笑着说道:“陈大人啊,不用去喊了,我来的时候路上碰到他了,他去那个叫什么村巡视去了,说是完事儿了来找你爹,不用喊了。” 文瑶:“……” 她怎么觉得,邓牙人送人来,就没打算走呢?咋回事…… 第437章 他急个什么劲 傍晚的时候陈县令果然乐颠地来了,一来就闻到了厨房那边飘出来的饭香。 “哟,我大侄女这是做什么好吃的了?” 文修易正在水缸旁边洗手上和脚上的泥泞,邓牙人则坐在院子里悠哉游哉的喝茶,听见他说话便接了一句:“大侄女做的,什么都好吃。” “那是当然了。”陈县令笑着说完,就在邓牙人旁边坐了下来,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 等到文修易收拾干净了,三人才坐在一起品茶聊天。 看的出来,陈县令的心情很好。 “啥事儿啊心情这么好?”邓牙人忍不住问了一句。 陈县令那表情,笑的都快上天了,神秘兮兮的说道:“我今天去了几个村子,看了看新粮的产量,你们是不知道,那土豆和红薯挖出来,都有咱们拳头这么大个了,这要是等到丰收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 他心情能不好吗?只要新粮丰收,文修易这边的水稻成果再出来,他平步青云的日子就来了。 邓牙人一听便笑了,举起茶杯道:“那到时候二位可别忘了我老邓啊。” “好说好说,都是兄弟。”陈县令也端起茶杯,三人以茶代酒就这么喝了。 等文瑶做好了饭菜,一桌的美食再配上第一酒,几乎全都喝倒下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卓义那边炼钢的进度越来越快,精度也越来越纯,邱蓉蓉在第一批样衣做好之后就带着东西和人出发去京城了,等谢安翊放学回来下意识的去找娘的时候才发现娘已经没了。 好在他现在都已经习惯了,只有片刻的失落之后便又去找大头他们了。 邱蓉蓉离开后又过了半月,这天天气晴朗,古桐村所有村民都集中在了村中间小广场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工具,背着背篓,还有许多的麻袋。 村长站在高台之上,神情激动,看着人头攒动的小广场,大手一挥:“开工。” 随着他一声令下,所有人欢呼一声,扛着工具往地里走去,人们分工合作,有在地里挖土豆和红薯的,有专门负责捡起来放进麻袋的,也有人专门推着板车将装好的红薯和土豆运回村里祠堂旁边盖的大仓库的。 所有人都干的热火朝天。 不只是古桐村,整个云雾镇凡是规划了生产队的村子,都是这番景象。 看着那地里挖出来的新粮,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特别是那些在云雾镇刚刚安家的从北方过来的灾民,他们从来不知道,有粮食收成能一亩地收这么多。 此时所有人都庆幸,自己留在了这个地方。 那么多的新粮,那么多的土地,整整收了七八天才全部收完,统计完。 每个生产队陈县令都配了文吏,用文修易的话说那就是生产队的书记,在收完的第一天,每个村子的产量就全部报到了陈县令的跟前。 陈县令看着那惊人的数字,整个人都激动的差点站不稳了。 上百万斤的新粮,这是什么概念,他可以说,单单就是这些收上来的新粮,就能保证他整个云雾镇能在灾年饿不死一个人。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数字,没有人能比他更懂了。 这么激动人心的消息,陈县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文修易,迫不及待的拿着册子就让人驾了马车送他去古桐村。 如今古桐村的村民见到陈县令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在路上碰到还会跟他打声招呼。 陈县令也是亲民的很,早前的官架子也早就没有了。 麻溜的跑到文家,找到文修易,将册子就往他面前一拍:“你自己看吧。” 文修易打开册子,上面记载了每个生产队的产量,最后一页写的是汇总。 看着那数字,文修易并没有太大的波澜,毕竟意料之中。 陈县令见他这般淡定,不干了。 “不是,你有没有认真看啊?”上百万石的新粮,哪怕就是土豆和红薯这样的东西,也是新粮啊,这代表什么,这代表安南国往后的农业将会突飞猛进,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再也不用担心灾年了啊。 可是面前这人,怎么看着这么淡定。 “看了。”文修易点点头:“还行,意料之中。” 陈县令:“……”合着就他自己白激动了呗? “那,咱们这报上去吗?”陈县令凑上前问。 文修易想了想,自己那些试验田里的稻子也快收了,到时候再一起报上去也行吧,省的分两回了。 这么想的就这么跟陈县令这么说了。 “还等啊。”他们都等了半年了,他是真的没见过这么不爱邀功的一家子,真的是闷声干大事,一干一个不吱声,这换做别人,早就恨不得已经嚷嚷开了,恨不得还没开始就嚷嚷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了。 说起来,陈县令都有点替他们着急,文修易的本事摆在这,他是亲眼所见的。 文俊呢,原本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大夫,结果那一手缝合术和开膛破肚的医术,都把他给吓死了,结果人家一点不藏私啊,有外科大夫来请教,那是一个真的教。 现在更离谱,直接奔着战场去了。 还有瑶瑶这丫头,那炼钢的事说干就干,这不管是哪一件事拿出来,那都是天大的功劳。 结果他们倒好,一干一个不吱声,悄悄摸摸的闷声干大事,要不是文家还有个李逸在,他都怀疑这一家子是不是准备就这么闷声干大事,干到嗝屁。 见他走神,文修易说了一句:“咋?你急这么一会啊。” 陈县令回神,挠了挠头:“倒也不是。”他是替他们急。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不过这话他也只敢在心里想想,说出来那可是要被杀头的。 而且吧,陈县令心里很清楚,比起新粮,若是水稻的产量能上去,那功劳才是最大的,毕竟新粮虽然被称为新粮,但到底也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并不是真正的粮食。 水稻,那才是根本。 所以多等就多等吧,反正这功劳也不是他的,他就是个顺带的,人家正主都不急,他急个什么劲。 第438章 来了大部队 陈县令现在就是彻底躺平,反正文修易不说话,他就不动,文修易说话,他就指哪打哪。 终于,在文俊离家后的一个多月,他们也收到了从北境来的信。 信上文俊跟他们交代了自己已经抵达北境的消息,只是他们刚到北境,还没完全适应那边的情况,对面就接连挑衅,发起了好几次战事。 文俊身上带着李逸写的介绍信,又有焦阳在中间引路,加上身边的巡风和王钊等人身上的皇家侍卫的腰牌,文俊和另外三位大夫很快就直接投入了伤员的救治和处理之中。 这次写信回来除了报平安之外,就是问文瑶消毒酒精的事。 从文俊走之后,文瑶就天天泡在酒厂,就是为了和老秦研究和提纯酒精,光是提纯用的蒸馏设备就做了两套。 为了这两套蒸馏设备,文瑶又想尽办法的让卓义烧制出了玻璃,她也不想把进度提的这么快,但是要用啊,很多事情总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好在,虽然卓义烧制出来的玻璃不如他们后世那样纯净,但也能用。 刚好文俊写信来要酒精,文瑶这边也准备好了,接下来就看怎么把这批酒精送到北境去了。 李逸二话不说,连夜写信飞鸽传书送回了京城,他相信父王和皇伯伯知道文大哥去了北境会不关注北境的事情。 而且镇守北境的夏大将军是个十分正直且公平的将领,文俊的所作所为他定会上报,想来皇伯伯那边早就已经收到了文大哥在北境的消息。 李逸猜想的不错,夏将军在文俊初到军营的时候对他是不抱有任何希望的,只当成了一个关系户,结果,文俊一手缝合术直接将夏将军给惊到了,当即将北境军营的军医们全都交给了文俊管。 除了他带来的三个大夫,北境军营还有四个军医,现在全都是文俊的徒弟。 在几次战事下来,文俊的卓越表现,让夏将军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在战报上更是对他夸了又夸。 所以福王在收到李逸的飞鸽传书的第一时间就进了宫,之后兵部尚书,兵部侍郎一并被叫进了宫。 当天夜里,住在京郊的百姓们就听见有大队伍的马蹄声,似乎有很多人离开了京城。 七天后的一个半夜,整个古桐村安安静静,家家户户都陷入了安宁的睡梦之中,偶尔只能听见村子里传来几声狗叫。 然而一阵马蹄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突如其来的躁动将村民们全部吵醒,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穿上衣服拿上家伙跑到了外面。 就看见从村口一直到文家那条路上,骏马疾驰而过,来的人竟然比之前还要多。 不仅如此,还有人发现村口还有人,跑去一看,才看到竟有军队停在了村口。 吓得人赶紧跑去找村长。 等村长紧赶慢赶的跑到文家时,文家已经灯火通明,所有人都没睡,全爬起来了。 罗氏和文老汉披着外衫,就这么和其他文家人站在院子里,文瑶打着哈欠,整个人都快靠在明月身上了。 李逸黑沉着脸站在院子中央,文家门口和院子都站着身戴佩刀穿着盔甲的将士。 “世子恕罪,末将们也不是有意的。”站在最前面的两个将领看着李逸阴沉的脸色,对视了一眼赶紧抱拳赔礼道歉。 给李逸赔完礼,又赶紧对文家众人抱了抱拳:“对不住了诸位。” 邱志冷哼了一声:“半夜扰人清梦还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你们是生怕文家不会曝于人前是吗?” 两人脸色一变,连忙开口:“邱先生,末将们绝无此意,只是陛下有旨,让末将等人即刻便护送消毒酒精北上,片刻不得耽误,末将们也是奉旨行事,还望先生海涵,先生放心,我们搬了东西即刻离开,并且一定会将痕迹抹除,不会给先生和诸位添麻烦的。” 邱志都懒得理这帮武夫,若真有人盯着文家,他们抹除痕迹有个屁用。 也不怪京中那些咬文嚼字的老东西爱说这帮人空有一身武力却无半点脑子了。 见时机差不多了,文瑶才打着哈欠开口:“邱伯伯,别说了,几位将军也是没办法,爷爷,奶奶,你们回去睡吧,没什么大事,你们赶紧回去吧。” 刚说完,就看见村长从外面进来了,一脸的着急。 “咋了,这是出啥事儿了?” 再看他后面跟着的村民们,众人:“……” 最后还是文老汉和村长出面安抚大家,让所有人都各自回了家,不管听见外面什么动静都不能出来。 大家一看这一个个身穿铠甲的将士们,便啥也没问直接回家了,村子又恢复了安宁。 文瑶把罗氏和文老汉等人哄回去睡觉,才打着哈欠跟李逸一起把来人带到了酒厂。 秦伯和厂里的其他人都起来了,见到有当兵的,秦伯又让燕燕回屋去,自己领着他们去仓库。 他和文瑶提炼出来的酒精都单独放在了一个仓库里,这东西太容易挥发,所以所有的坛子都是用蜡全部封死了的,只要原封不动的送到北境,文俊会有办法分装处理。 看着他们把东西搬上马车,文瑶又去工坊那边将卓义后来又做好的几套手术工具打包,又悄悄咪咪塞了两套自己空间里买的,盒子上写上文俊的名字塞了进去。 至于缝合线,文瑶到底还是选择了作弊,毕竟这东西体积不大,而且一卷能用很长时间,也不是太显眼,文瑶干脆就买了两大箱,直接拆了包装放进了木箱子里,打包封箱全部写上文俊的名字。 反正收到了,让她哥自己分配去吧。 等到东西全都装好了马车,李逸才问带着人来的两个将领:“你们这次来了多少人?” 将领回道:“世子,陛下说了这批物资极为重要,所以直接下旨让末将们带了两千人护送这批物资北上。” 李逸点点头,两千人,差不多了,而且在安南境内,虽说有劫道的匪徒,但是这些人看到军队一般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只要东西能安全的送到文大哥手上,比什么都强。 趁着这个时间,李逸赶紧小声问文瑶:“再想想还有什么要给文大哥带的,他们奉旨运送物资,是不能在途中耽搁太长时间的。”言外之意,一会他们装完车可就要直接走了。 文瑶一听,赶紧让李逸在这盯着,自己跑回去收拾文俊的东西去了,还顺便又把重新爬上床的李氏给叫了起来,她没忘,文发现在也在北境呢。 第439章 收成 天还没亮之前,两千多人的队伍押送着要送往北境的酒精和那几箱其他的东西,出发去往北境。 正如带队的将领所说,他们离开前抹去了他们来过的痕迹,可那动静,却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 只是第二天当村民们起来看到毫无痕迹的村道,都默默的选择了忘记昨天晚上的事情。 至于文家在做什么,为什么会有军中的人大半夜来文家,这不是他们该管的,也不是他们该问的,毕竟谁会嫌日子太好过?现在抱着文家的大腿,文家吃肉他们好歹能混点汤喝,没有人会真的蠢到去砸了自己的饭碗。 终于,在陈县令和文家众人跟古桐村所有人的期盼当中,河边那一大片试验田里的稻子开始泛黄直到变成金黄。 从稻子开始成熟,文修易去地里去的更频繁了,就连文老汉都像是住在了地里一样。 直到这天。 “老大,差不多了,我看可以收了。”文老汉多年的老农经验,看着这么些稻子,心下感慨老大是真的有本事啊。 文修易点点头:“爹,安排人收吧。” 文老汉却拒绝了。 “不,咱们自己来。” 这一片稻田,文老汉是绝对不可能经别人手的,他要自己亲自将稻子收上来,称重,他要亲自看看,老大的这些方法,到底能不能改良稻子的产量。 村里人听说文家要收稻子,家家户户都自告奋勇的上前帮忙,带着镰刀带着背篓,结果到了田边,文老汉却不需要他们帮忙。 “文大叔,我们肯定会小心的,保证一粒稻子都不会掉地上,您放心,我们都是干活的好手了,您又不是不知道。” “是啊,文大伯,光靠你们得收到什么时候啊。” “这几天看着是没雨,但是天气闷热的,万一哪天要是下雨了可就坏事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村长在一旁也劝道:“是啊,老爷子,要不您就挑几个手脚麻利干活仔细的,大家给你们帮帮忙,不然你们家这么照顾村里人,大家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啊。” 文老汉到底还是动摇了,确实,他们家加上文修易的那帮徒弟也不过才十多个人,这十几亩的地收到什么时候去? 早点收上来早点知道产量也早点安心。 “行吧。”说完,文老汉便开始挑人,挑的都是他熟悉的后生,干活麻利又勤快也不会有什么心眼的。 被选到的人与有荣焉,没选到的人虽然有些失望,却也没有不高兴,而是道:“那你们麻溜点,我们先去把晒谷场给清理干净。” “诶,行。” 就这样,来帮忙的人分成了两拨人,一波跟着文老汉他们收割,一波就去晒谷场那边做准备。 文修易就专门做那个统筹大局的人。 每块试验田里的稻种都不同,所以需要区分开来,文修易便一直盯着,一种一种的来收。 所有人都热火朝天的干着,生怕弄坏了一根稻穗,弄掉了一颗稻子,要知道,如果文修易真的成功了,将来这些稻子可都是他们活命的关键。 所以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捣乱。 除了收割,还得做好记录,这些事就交给了文修易的那些徒弟。 十多亩地,前前后后忙碌了十几天,终于,到了最终上称称重的时候。 这天,村子里的打谷场上站满了人。 男女老少,除了作坊和工厂里上工的没来,其他人几乎都来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还有人爬到了围墙上,房顶上,树上,就是为了看文修易他们称重。 陈县令今天可是把县衙的秤给搬来了,这可是全国统一的,由户部发放的。 打谷场旁边就是村民们专门用来临时存放粮食的仓库,此时仓库里的东西都清空了,只放着文修易的那些稻子。 陈县令紧张的搓了搓手,他往后是吃糠咽菜还是吃香喝辣的,就看这一回了。 “老文,开始吧?” 文修易对自己有信心,点点头,陈县令立马就挥手,衙门里的衙役们就开始搬,秤。 围观的人群安静的可怕,只能听见衙役们搬粮食袋子的声音。 陈县令更是在旁边来来回回的走动,急的不行。 “你坐会行不行。”邱志被他晃得眼花,只能无奈吐槽。 陈县令搓搓手:“这,我紧张啊。” 邱志:“……” 别说陈县令紧张了,就是文老汉和文家其他人都紧张得不行,要说最不紧张的,恐怕就只有文修易自己了。 “大人,第一批总共四百三十六斤。”秤完第一批的衙役上前行礼禀报数量。 陈县令的嘴巴呈哦型,就是文家其他人和围观的村民都互相看了看,大家脸上都有着喜色,四百三十六斤,已经超出了他们平时的产量几十斤了。 人群开始议论,都在说文修易有本事。 陈县令更是凑上前笑道:“老文,你可以啊,真的增产了。” 文修易却蹙眉没理他,显然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好在他每一种稻种都有做了记录,立马吩咐一旁的徒弟都记下来:“记下一号的产量。” “是,大人。”一旁的人拿着小本本刷刷刷开始记。 陈县令还想说什么,文修易看向称重的人,开口:“秤二号。” “是。” 一个时辰后。 衙役上前:“大人,五百零七斤。” 哗然!人们甚至都忘了反应。 文修易继续:“继续,秤三号。” 衙役已经按奈不住自己的激动了:“大人,七百一十四斤。” 文修易拍板:“秤四号。”这是最后了,也是瑶瑶从空间里给他弄得稻种。 这一次,衙役都快哭了,激动的声音都在颤抖:“大人,九百,九百八十斤。” 他们当了这么多年的衙役,收过这么多的粮税,从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产量。 这样的数据,陈县令哆嗦着话都快说不清楚了,他左看看,右看看,左边的李逸整个人都是呆住的,再看右边,邱志已经站起来了,人已经跑到秤旁边去了。 他想找文老汉分享这种喜悦,却发现老爷子哆嗦着,张着嘴半天说不出来话。 再看文修易,却还蹙着眉头。 不是文修易想蹙眉,而是文瑶给他的稻种,那都是亩产一千多斤的,看来,问题不光是稻种上,还有土质的治理,也必须改善。 第440章 进京 结果出来,大伙激动的差点就把文家一家人给淹没了,文修易更是被围在中间被问东问西,还有些情绪激动的更是把他抬起来就这么扔高又接住,扔高又接住,这都不足以表达大家的激动心情。 等到文修易终于安抚好了众人回到家的时候,头发乱了,衣裳破了,整个人狼狈不堪。 他啥也不想,只想回屋换身衣服梳个头。 走进院,就看见头顶上一只鸽子飞了过去。 文修易抬起头盯着那只鸽子看了半天,目光收回,就和站在廊下还没来得及走掉的李逸看了个对眼。 李逸脸上神色有那一瞬间的尴尬,像是干了坏事被抓包的小孩。 “文叔。”李逸很快冷静下来,主动喊了一声。 文修易看看他,又看看鸽子离开的方向。 李逸身侧的手握了握,开口:“文叔,你听我解释。” 文修易却摆摆手:“我懂我懂。” 李逸不会平白无故在他们家呆这么长时间,这点文修易门清,但是吧,这小子从来不拿自己的身份压人,更不会说欺负他们,使唤他们什么的,反倒是对文家人都尊敬有礼,家里有点什么事也是亲力亲为。 而且,也能理解,毕竟上头那位对他们做的这些一直都是持有怀疑态度,只有让他看到真章了,那位才会信,毕竟人家能在那么多人里脱颖而出坐上那个位置,谁也不是傻子不是? 李逸见他这样反而急了,快步走下来解释道:“文叔,我只是跟父王和皇伯伯禀报一下进程,我,我没做出卖文家的事。” 文修易又挥挥手,脸色那叫一个淡定:“没事没事,叔都懂,你先让叔换身衣服行吗?” 李逸这才发现文修易的狼狈模样,脸色瞬间变得尴尬不已,让开了路:“文叔,你去。” “嗯。”文修易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看着他认真的说道:“李逸啊,叔没怪你的意思,我都懂的,你别有心理负担,这么长时间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叔还是信得过的。” 说完,文修易又问了一句:“那,你都告诉他们了,我这折子还要写吗?” 李逸嘴角抽了抽:“文叔,折子是要写的,你和陈大人上报的是你们上报的,我说的是我说的,不一样的。” 只不过,陈大人和文叔的折子走的是明路,而他属于是给皇伯伯吃一记定心丸。 文修易了然:“行,我知道了,明天我去找老陈,我们琢磨琢磨该怎么写。” 走了两步,文修易又停了下来,问:“那那边儿的……”文修易指了指工坊的方向,道:“要一起写吗?” 李逸摇头:“那个不用,炼钢的事已经告诉皇伯伯了,样品已经派人送进京了,皇伯伯其实早就已经想下旨宣你们进京了,只是一直在等着您这边粮食的消息。” 李逸从父王写来的信上已经能感受到皇伯伯的激动和按捺不住了,只是他需要给文修易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才能震慑住那些一直和他唱反调的大臣,不然得话,以皇伯伯的性子,不会压到现在什么都不给文家。 “得了,那是你跟瑶瑶的事儿,你自己玩吧,我换衣服去了。”说完,文修易急匆匆回屋换衣服去了。 李逸身后跟着的德顺那叫一个沉默。 从刚开始来的时候觉得文家没大没小的不把世子当回事到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觉得他们世子多多少少有点受虐倾向,他已经习惯了。 但是刚才的话他还是听出了些眉目,小声的问道:“世子,是咱们要回京了吗?” 李逸思绪停滞,看向远方,幽幽开口:“快了。” 喜悦过后,整个古桐村便犹如沉寂了一般,除了那天的激动和雀跃之后便安静了下来,仿佛大家都忘记了那件事一样,每个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只不过大家现在习惯性的都会往仓库那边转转,就连平时那些在村口聊天的大爷大妈们的阵地也都转移到了打谷场。 仿佛一夜之间,最热闹的地方不再是村口,而是打谷场了。 到了夜里,还会有‘喝多的’‘出来溜达的’去到打谷场那边,反正天气暖和了,随便找个草垛就猫着睡觉。 大家都没提,却每个人都在默默地做着什么,生怕仓库里的那些被文修易留下来做粮种的稻子出一点差错。 就这么过了半个月,一道圣旨直接打破了古桐村的宁静。 比起上次封官的圣旨,这一次显然低调了许多,只是一道宣文修易和文瑶进京的圣旨。 来的依然是上次的桂公公,和文家也算是老熟人了。 宣读完了圣旨,桂公公将圣旨交给文修易,便让人把文家众人都扶了起来。 笑着道:“文大人,和小姐收拾收拾随咱家进京吧,陛下可是盼着您和小姐许久了。” 文老汉还没反应过来,小心翼翼的问:“去,去京城?” 桂公公对文家人很耐心,笑着点头:“是的呢,老爷子,文大人种粮有功,陛下要亲自见文大人,嘉奖他呢。” “这……真的啊?”文老汉不敢相信,他家老大,要去见皇帝了? 罗氏瞧他着没出息的样子,悄无声息的扯了他一把,王爷都上他们家住过了,还喊他俩叔叔婶婶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罗氏扯住了文老汉,笑着对桂公公道:“桂公公,这大老远的来,好好歇息两天再走也不迟啊,正好让老大和瑶瑶把这边的事情都先理一理,你说是吧。” 桂公公虽然急,但是看文修易和文瑶接了圣旨就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样子,想来他们来的急,也确实没给他们准备的时间,便点了头:“那这两天可就要麻烦老太太了。” “不麻烦不麻烦,那我这就让嬷嬷她们给公公收拾几间屋子出来。”罗氏微微笑着,给石嬷嬷等人使了个眼色。 桂公公微微躬身:“那就多谢老太太了。” 罗氏带着石嬷嬷她们下去收拾客房,李逸这才开口问道:“桂公公,皇伯伯还说什么了?” 桂公公一笑,不愧是世子。 恭敬的开口:“回世子,陛下口谕,让瑶瑶小姐将缝纫机也带上一个,另外,卓大人只怕是也得跟着回去,还有邱先生,陛下让奴才问世子,能不能一并将先生也请回去。” 第441章 真没您。 他们去没问题,但是邱志,这个问题将几个人都给难住了。 桂公公见他们脸上的神色变化,便也知道自己不能说的太多,毕竟陛下虽然希望邱先生回京,但到底,也深知他的脾性,怕是没那么容易。 但是有希望,终归是好的。 “世子,那咱家先去安排一下回京的事?”桂公公行礼告辞。 李逸嗯了一声,桂公公这才行礼退了出去,带来的人还在外面等着呢。 他一走,李逸就看向了文瑶父女俩。 文修易耸了耸肩:“别看我,自己去说。” 文瑶:“也别指望我啊,我可开不了这个口。” 李逸:“……”他不是要说这个。 罗氏很快带着石嬷嬷等人安排好了客房,把桂公公和一起来的那些人给安置好了,他们家住不下,就将村长家那边也腾出了几间屋子借住。 晚上文瑶亲自下厨,准备了好几桌席面招待桂公公等人,饭桌上,桂公公被文家几个爷们轮流敬酒,没多久就喝醉了。 毕竟,第一酒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喝到的,可能他这辈子也就这一次有机会能敞开了喝第一酒了。 等到京城来的人都倒下了,把他们送回客房安顿好,文家众人和李逸邱志这些没把自己当外人的才集中到了文老汉和罗氏的屋里。 上上下下几十口人,谁也没吱声。 罗氏给李氏使了个眼色,李氏赶紧去厨房端了醒酒汤进来,给喝了酒的几人每人发了一碗。 看着他们都喝了醒酒汤,罗氏才开口:“都在这了。” 屋里众人立马安静下来,看向了罗氏。 罗氏看了文修易一眼:“老大,圣旨要你和瑶瑶进京,那大头呢?大头是在家还是?” 文修易想也不想脱口而出:“那肯定带着啊。”毕竟他们这一去,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把大头一个人放在这,文修易是真的不放心,一家人就该整整齐齐,虽然大儿子不在。 更何况,大头将来的路,终归是要走到那一条的,提前去适应一下也没什么不好。 大头原本紧张的神色在听见文修易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都亮了,又怕被人发现他的雀跃,连忙低下了头。 罗氏听完文修易的话,没说什么,点点头:“也好。”去吧去吧,老大这一家到底是不一样了,不能一辈子留在这。 金修宜一听大头要去京城,立马就举手:“罗奶奶,文伯伯,那我也跟你们一起,我祖父和我爹娘都在京城,你们不在这,我总不能自己呆在这吧。” 谢安翊紧随其后:“我娘也在京城。” 关晟睿:“我家在京城。” 文进:“……”他没理由。 罗氏嘴角抽了抽:“咋?都去啊?”她说完,看向邱志:“那你呢?” 李逸的目光瞬间朝邱志看了过去,放在膝盖上的手微微收紧,他还没想好怎么跟先生开口,没想到罗奶奶替他问了。 邱志微微蹙眉,他是不想回去的,但是下一刻,大头就扑到了他的怀里。 “义父。” 一声义父,让邱志心软了。 “他们几个学业不可废,我跟着去也好督促他们学业。”邱志无奈的说道。 李逸松了口气。 倒是文进,默默地低下了头,坐在角落里,也不说话,只是安安静静的坐着。 文修庆和蔡氏两口子在听见他们都要去京城之后就一直都在关注着儿子的反应,这会见他安安静静的低着头坐在那,莫名的心里就涌上了一抹心疼。 蔡氏看看自家男人,除了脸上担心和焦急的神色,好像也不打算多说什么的时候,蔡氏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咬咬牙开口:“大哥。” 她喊了一声,成功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引到了她的身上。 蔡氏如今管着羽绒服厂里的质量问题,人也比以前大方了不少,也不再是一紧张连话都说不利索的人了。 她虽然还有些紧张,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大哥,你们都去京城了,就剩文进,大哥,我能不能求你件事儿,让先生他把文进带着。” 似乎担心文修易不同意,她又赶紧补了一句:“你放心,他的一切开支我和老三都会负责的。” 文修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跟着点头:“嗯,大哥,我们负责。” 罗氏瞥了一眼三儿子,无奈的叹了口气,这闷葫芦儿子算是废了。 好在孙子和孙女还不错。 文修易没说话,罗氏开口道:“老大,你看呢?” 文修易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突然道:“那干脆都去吧,爹,娘,你们……” 罗氏赶紧打断他:“我们可不去,家里这一摊子事儿,不要了?不管了?你们拍拍屁股走人,家里这么多事情不得让人看着?而且我和你爹年纪大了,经不起这个折腾,你把几个孩子领上去见见世面就行了,我们守着家里,给你们守着这些产业等你们回来。” 文修易那叫一个感动:“娘……” 罗氏被他这一声娘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瞪了他一眼:“好好说话。” 文修易耸耸肩闭嘴了,猛汉撒娇什么的,也确实为难他。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文修易和文瑶跟邱志,领着家里上学的几个崽,跟着桂公公进京。 桂公公本以为就文家父女俩,最多捎上个小儿子,加上世子和先生,也不过才几个人,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一串,文家的不是文家的全给捎上了。 也罢,只要陛下想见的人见着了,多带几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他们的官船够大,就是再来几个也坐的下。 出发那天,陈县令那叫一个郁闷,在码头上还在不死心的问桂公公。 “桂公公,陛下圣旨上就没提到下官吗?”哪怕半句也行啊。 桂公公都忍不住笑了,开口道:“陈大人,这是您今天第八回问咱家这事儿了,真没有。” 陈县令:“……”好委屈咋办。 最后桂公公看他太可怜了,便凑在他耳边小声的耳语了一句,陈县令的眼睛唰的一下就亮了。 蹭亮! “真的?” 桂公公笑:“那咱家还能骗您不成?” 陈县令嘿嘿一笑,朝他抱了抱拳就去和文修易勾肩搭背去了。 桂公公看见这一幕只是笑笑,这陈大人,从前可能不是一个完全的好官,但是走运,搭上了文家这条线,往后只要他不作奸犯科,光是这一条线,就足够保他富贵荣华了。 真是,这人呐,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第442章 老友再见 另外一边,是书院来送行的众人。 大头几人被书院的同窗们围在中间。 “文昭,你们这次要去京城多久?什么时候回来知道吗?” 看着同窗们期盼的眼神,大头和哥哥们对视了一眼,摇摇头:“我们也不知道,陛下招我爹进京,为的是新粮的事,恐怕一时半会是回不来,我们不在的这段时间希望学堂的课就麻烦各位师兄了。” 说完,大头对众人深深地作了个揖。 众人满是不舍:“行,交给我们,没问题的,你留下的排班表我们按照那个上面的安排轮流去就行,反正有书院的马车接送,只是你们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了。” 一旁的谢安翊开口:“赵师兄,我们走了以后,如果希望学堂有什么事,你就去文家找樊管事,樊管事不在,你就找我曾祖母,实在不行,你就去醉仙楼找卢掌柜,他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直接去衙门找陈大人。” 众学子:“……”他们家世各方面也都不差,只是谁也没敢说能把县太爷使唤来使唤去的。 因为知道文家和陈大人的关系,所以众学子也就应下了。 邱志那边,他将一封信交给书院的院长,道:“陆家那个小子再来的话,将这封信交给他,告诉他我们在京城等他。” 书院院长接过,点点头:“一路保重。” 这次进京去了不少人,身边自然少不
相关推荐:
异界的鬼畜触手
病案本
女欢男爱
当直男魅魔也不容易
漂亮亲妈不干了[七零]
开张大吉
崩坏的言情世界究竟如何逆转(NP)
温柔的他_新御书屋
穿书后大佬她成了团宠
孤芳自赏【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