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王府出门,几步就到了文昌侯府。 几个少年还专门跑过来接她。 文昌侯府里热闹非凡,除了文家众人,还住着古桐村来参加婚礼的村民们。 此时大家看着文瑶这个他们打小看着长大的丫头也成亲嫁人了,心里也说不出的欣慰。 这天,永昌侯府又摆了宴,只不过没请外人,就是他们一家子和古桐村的村民们。 吃过了饭,村长才跟文修易和文老汉他们说他们打算回村里去了。 这次本来就是来参加文瑶的婚礼,如今回门也回完了,他们也该回去了,这段时间在京城玩也玩够了,吃也吃够了,家里条件好的甚至还买了不少东西给家里人带回去。 毕竟京城的东西,总归是好的。 文老汉和罗氏也准备这次跟村民们一起走。 “娘,你们难得来一趟,就多玩一段时间呗。”文修易想着爹娘年纪大了,想让他们多享享福。 罗氏却摆摆手:“不了,家里还有一堆事情呢,老二两口子准备去北境看看文发,我和你爹得回去盯着家里的那么多活儿呢。” 文修易看了一眼老二两口子,道:“那不是还有老三他俩?” 罗氏却不管文修易怎么说都要回去,最后文修易没办法,只能同意。 他心里也清楚,罗氏和文老汉的年纪大了,这么来回折腾恐怕也折腾不起多久了,而他自己也想早点把京城的事弄完,回去在二老身边尽孝。 晚上新婚的小两口也没回福王府,就住在了文昌侯府,反正回不回去的几步路也就到了。 文瑶陪着罗氏说了一会话,哄着她睡下了,才来到书房。 书房的灯还亮着,文瑶透过窗户还能看见文修易在书房里,还有大头和文俊也在。 她去了书房,父子三个看见她来了也不意外,本就是打算让人去找她来的。 “瑶瑶来了,坐,李逸呢?”文修易看文瑶一个人就问了一句。 文瑶从罗氏那边过来的,还没回去,便道:“在我院子里呢,我刚从我奶那边过来。” 文修易点点头,让鲁河去把李逸给叫了过来,等人来齐了才跟几人说道:“我打算和你们娘带着你们弟弟妹妹这次就跟你爷奶他们一起回去,他们年纪大了,身边离不了人,你们咋说?” 文俊没什么意见,他本也打算过些日子就和夏兰心出去看看安南几个地方开设的医院的。 大头想了想,道:“我可能走不掉,陛下如今把大部分的政事都丢给小七处理,他不会放我走的。” 提起这个,大头的眉头就拧成了一团,早知道这样他就不辅佐他了啊,现在整个被缠住了。 文修易又看向文瑶:“你和李逸刚刚成亲,就老老实实的在公婆跟前伺候吧。” 说道这,文修易顿了顿,看文瑶的眼神又透着些舍不得,到底是自己从小养到大的女儿,如今嫁了人就成别人家的人了。 他这心里,总是觉得不得劲,虽然两家离得近,来往也亲近,但他就是心里不得劲。 早知道就多留闺女几年了。 但是现在后悔也没用了,嫁都嫁了,也只希望女儿过得好了。 文瑶眨了眨眼:“我公公要是知道你要走,你猜他还会不会留在京城。” 文修易:“……” 不是文瑶胡说,就福王粘着文修易那个性子,知道文修易要回古桐村,能呆得住才怪了。 文瑶看了李逸一眼,直接道:“那我也回去,那可是我的封地,我如今成了亲,带夫君回封地看看没问题吧?” 李逸点头:“没问题。” 反正让他一个人留在京城是不可能的。 大头看看他们,指了指自己:“所以,你们打算把我一个人留这?” 好烦,明天就想去辞官。 大头高中之后,虽然只有十二岁,却是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自然也会在朝中给他安排职位,陛下有意让太子处理政事,又想让大头辅佐他,便把大头安排在了翰林院,说是个普通的翰林,实际上天天都跟太子在一起,处理朝中的事情。 谁都知道,这位小文昌侯将来,只怕不止一个翰林位。 文修易嘴角抽了抽,看小儿子突然有些可怜了,他拍了拍大头的肩膀:“头啊,你长大了,男人嘛,要以事业为重。” “我明天就去辞官。”大头直接道。 屋里的几人:“……” “胡闹。”文修易瞪了他一眼:“这官哪里是能辞就辞的,你忘了你义父交代的了?” 大头:“……” 文瑶看了一眼大头,谁也没想到这个原书中一心只想往高位爬的超级大反派,现在对做官的执念还没有和家人待在一起强,都能把辞官挂在嘴边了。 第668章 偷偷跑了 大头到底还是没能辞掉这个官,虽然他第二天就去跟太子说他要跟他爹他们回家,让太子给他安排个县令的活儿,把孟县令升个职,换他去当云雾镇的县令。 太子人都懵了。 这官还能随便给的? 现在父皇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愣是什么都不管了,整个就是当了甩手掌柜,什么事都交给他来处理,这段时间如果不是大头帮他,他怕自己才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要长白头发了。 不仅如此,他才刚刚十六啊,大臣们竟然要让他选太子妃。 他宁愿看奏折。 这可把大臣们给急坏了,特别是那些家中有适龄女儿的,更是急得不行。 “不行,你不能走。”太子不管大头怎么说,就是不肯同意他辞官。 然而两人怎么都没想到,真的到了文家众人启程回云雾镇的那天,皇帝和皇后居然也跟着跑了。 回云雾镇的船上,文修易一张脸都快皱成了麻布,看着那和福王一起悠哉游哉坐在船头的景观台上喝茶下棋的人,整个人都不好了。 “爹,你不过去?”文瑶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他身后,往那边瞥了一眼,也是一脸的无语的问了一句。 文修易眉头紧蹙:“去啊,喊我了,我能不去?” 他手里还拿着一副扑克。 真要命。 这皇帝疯了吗?偷偷摸摸出宫就算了,还跟着他们上了船,什么时候上船的他怎么都没发现? 等船都开了两天了,这人突然从船舱里冒出来了,当时把一船的人都给吓坏了,文修易更是直接跪下了。 后来才知道,是皇帝威逼利诱了负责开船的人,提前一天就让他和皇后他们上了船,一直待在船舱的休息室里,愣是憋了两天等船远离了京城才出来。 看福王那个反应,想来也是不知道的。 文修易认命的叹了口气,拿着扑克走上前去。 皇帝还很兴奋:“老文,你怎么才来?快快快,让朕,不是,让我看看你们这个扑克,到底怎么玩的?我早就听小七说了,可是从来没玩过。” 文修易把扑克牌放到桌上,福王和皇帝自觉的将桌子上的棋盘收走,茶杯都摆到一边。 福王还跟皇帝说规则。 皇帝认真的听着。 文修易在两人旁边坐了下来,犹豫了半天,才开口问道:“陛下,您就这么走了,京城乱套了怎么办?” 皇帝头也不抬:“不是有太子在?” 文修易:“……” “可太子还是个孩子。”他憋了半天,也只能憋出来这么一句。 皇帝笑了:“十六岁的孩子?你也太小看他了,再说了,不是还有你家那小子在旁辅佐,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观察他们的办事能力,这天下,还是得交给年轻人才行,来来来,别管他们了,左右灭不了国就是了。” 文修易差点给这位爷跪了,所以这标准也太低了些?不灭国就行了? 不过想想,现在安南国泰民安,周围的国家也都臣服,倒是不担心再有什么乱子,只要太子不是那种混不吝的贪图享乐,这个国家就能治好。 如今国库丰盈,百姓们也吃得饱了,倒是真的有一种国泰民安的样子了。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看了一眼皇帝鬓角的白发,这位,这些年过得也很辛苦吧。 算了,瑶瑶说了,这位可是难得的明君,就陪他疯一把吧。 “来来来,打牌打牌,这叫斗地主……” 一路上因为有皇帝在,除了文家人和福王两口子,古桐村的百姓们只知道这位是李员外,跟着他们去云雾镇玩的,倒也没太过拘谨。 甚至还有胆子大的,敢和这位李员外攀谈,聊他们古桐村的变化,聊他们这几年的好日子。 皇帝都乐呵呵的听着,也没有半点脾气和架子,倒是适应的快。 就这样,一群人回到了云雾镇,皇帝带着皇后直接住进了文家。 回来那天,金大夫和邱志也来了文家。 “可算是回来了,瑶瑶那丫头呢?李逸呢?来来来,老头子有东西要送你们。”金大夫人刚进门就嚷嚷上了。 一把年纪的金大夫如今满头白发,却依然精神奕奕,用他的话说就是在这边啥也不用操心,整个人都轻松多了,金家的医术也有了继承人,儿孙也各自找到了各自的归宿,他一个老头子,只管养好自己的身体就行了。 没事还跟着村里的老人们一起打打太极,这也是文俊那小子教大家的,说是可以强身健体。 也确实强身健体。 邱志和金大夫没去京城参加文瑶和李逸的婚礼,毕竟金大夫虽然看着硬朗,但年纪在那,到底是经不起折腾了,邱志就留在村里陪他。 金大夫和邱志人未到声先到,文瑶和李逸赶紧迎了出来,文修易等人也都往外走了几步等着。 文瑶到了两人近前,屈膝行礼,李逸也行了个学生的礼仪。 金大夫赶紧把文瑶给拉了起来,笑了笑:“你现在可是郡主,哪能给我们行礼,来,看看,喜不喜欢。”说着,金大夫往文瑶手里塞了个盒子。 文瑶打开,是一对玉佩,很好看的龙凤佩。 “喜欢,谢谢金爷爷。”文瑶高高兴兴接下,还拿出来和李逸当场就戴上了。 邱志也拿出一个礼盒,道:“这是我的。” 盒子打开,里面同样是一对,不过不是玉佩,而是一对玉扳指,大小正是李逸和文瑶的尺寸。 两人道了谢,将戒指带在了手上。 后面文修易他们也来了,福王直接开口:“老邱也是逸儿的老师,按理说你们俩该敬邱先生一杯茶,来来来,进屋进屋,让这俩孩子给你敬杯先生茶。” 金大夫也笑嘻嘻的说对对对,众人一起进了前厅。 刚进门,金大夫和邱志就看到了在前厅里的另外两个人。 金大夫以为自己老眼昏花了,眯着眼睛盯着看了一会。 直到皇帝开口:“金御医,好久不见啊。” 这一声金御医,金大夫直接身体比脑子反应快,当即就跪下了。 “老臣参见陛下,娘娘。” 第669章 一辈子不对付的两个人 他这突然一跪,年纪又大了,把旁边的几人吓得够呛。 邱志眉头拧成了一团,看着这个‘不速之客’。 到底还是认命的行了个礼:“草民参见陛下,皇后娘娘。”语气生疏,没有半点恭敬。 皇帝嘴角抽了抽,无奈的叹了口气:“免礼,这里没有皇帝,只有李员外,往后这些虚礼就都免了吧。” 金大夫一头雾水的任由文修易把他扶起来,奇怪的看看文修易。 文修易给他比了个一会再说的口型,又朝旁边的两个人使了使眼色。 金大夫看看皇帝,又看看邱志,无奈的闭了嘴。 邱志却在听了皇帝这话之后直接道:“君臣有别,礼不可废。” 说完,又微微蹙眉看了一眼皇帝,直接道:“陛下此时应该在宫中处理政事,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对于皇帝突然跑出来,邱志是不赞同的,身在其位,必谋其事,他作为一国之主,怎可这般肆意妄为? 皇帝顿时被堵了个语塞,但还是梗着脖子道:“朕已将政事交给太子处理,太子已经成年,是时候该学着处理政事了,将来这安南还是要交到太子手里的。” 嗯,对,他就是为了锻炼儿子。 邱志笑了:“太子年方十六,尚且年幼,陛下觉得将太子殿下一人留在宫中应付那些朝中大臣,太子能应付的来吗?” 想到那些老顽固,皇帝的眉头也微微蹙了蹙,连他应付那些人都有些嫌烦,小七真的能行吗? 这一刻,皇帝被邱志说的有些不确定了,但在邱志面前他习惯性的不想认输,便说道:“太子作为储君,这些都是他将来要面对的,朕不可能护着他一辈子。” 邱志笑了,继续输出:“陛下作为天子,本该担起天子之责,陛下却为了贪图享乐私自外出,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 皇帝就是再迁就邱志,这会也有些气恼了。 “邱志,你没完没了了是吧?朕哪里是贪图享乐,朕这叫微服私访,朕治理了安南这么多年,想看看百姓的民生不行吗? 还有,你不是不想当官不想管朝廷吗?那你还管我干嘛。” 皇帝都快语无伦次了。 邱志:“草民说的是实话。” 皇帝:“……” 去你的实话吧,你就是不想看见我出来玩。 哦,好气,当初娶了他心上人又不是他能做主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咋还是这个死德行! 可偏偏,他理亏啊。 眼看两人又要像以前一样呛起来,皇后眼疾手快的上前打圆场。 “邱先生这些年可还好?”皇后柔声问道。 面对皇后,邱志的脸色好了许多,行礼回道:“回娘娘,一切都好。” 皇帝还要开口,被皇后一个眼神给止住了。 还闹,两个人加起来都一百多岁的人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的怄气,丢不丢人! 皇帝闭嘴了,但还是轻轻的哼了一声,不再看邱志。 前厅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 “那什么,瑶瑶,逸儿,你们不是要给先生敬茶吗?曾嬷嬷,快备茶水。”文修易赶紧开口。 曾嬷嬷赶紧带着人下去准备茶水了。 众人按照身份地位坐下,皇帝和皇后坐在最上首,然后文修易和三公主,福王和福王妃,邱志和金大夫在文修易和三公主的下首坐了下来。 曾嬷嬷泡了茶端过来,文瑶和李逸给邱志敬了茶。 邱志也喝了,也说了几句祝福的话。 然后气氛就又凝滞了下来。 三公主悄悄扯了扯文修易的袖子,给他使眼色。 文修易也头疼啊,但还是硬着头皮干咳了一声,开口道:“那什么,我们也刚回来,想来大家赶路也累了,媳妇,客房收拾好了吗?你送大哥和大嫂先去休息一会。” 三公主赶紧起身:“是啊,皇兄皇嫂,我先带你们去歇息一下吧。” 皇帝看邱志那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的样子,还想跟他大战个三百回合的,结果还没开口就被皇后警告的瞪了一眼,拖走了。 他们一走,前厅的气氛就稍微缓和了一些。 “我也先回去了。”邱志起身告辞。 “诶,不是,老邱……”文修易赶紧跟着站了起来,他夹在这中间,是真难受。 邱志无奈的笑了笑,说道:“我之前不知道他居然敢丢下这么一大滩事情跑出宫来,我得回去给太子写封信,交代他一些事情,就先回去了。” 顿了顿,邱志又道:“你们也不用担心,私人恩怨是私人恩怨,君臣是君臣,我心中有数。” 文修易张了张嘴,看邱志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好,你也不用担心,大头那孩子跟着太子呢,那小子心眼多,那些朝臣不一定能欺负的了他们,还有家里那几个孩子,现在都厉害着呢。” 邱志一笑,满是欣慰:“是啊,这几个孩子长大了。” 邱志惦记着太子的事,就提前回去了,他一走,福王还和福王妃感慨:“这邱先生才是真的心怀家国天下的大儒,可惜了。” 福王妃笑了,带着点讥讽:“怪谁?活该。” 福王噎了一下,撇撇嘴,反正不怪他,皇兄自己惹的祸,自己受着吧。 邱志回去之后确实根据朝中这些大臣的情况,给太子写了一封厚厚的信分析,事无巨细的都想到了,还嘱咐了太子和大头许多,最后连夜让人送回了京城,用的还是皇帝带来的几个暗卫之一。 现成的人,不用白不用。 皇帝面上骂骂咧咧,嫌邱志连这点便宜都要占,实际上心中却对邱志越发的敬佩,同时也更加愧疚了。 特别是看他如今孤身一人,心里那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一群人就这么在古桐村生活了下来,村长也成了除了文家和福王之外唯一一个知道这位身份的人,当文老汉跟他说的时候,村长腿一下就软了,他就是那个在船上和李员外称兄道弟的人。 他,他还叫李员外大兄弟。 他死不死?他死不死啊!!!他居然敢叫皇帝大兄弟。 好在陛下好像不打算跟他计较,而且到了古桐村也没有说要搞特殊的样子,村长就这样,揣着七上八下的心,忙前忙后的给这二位祖宗挑选地皮,然后监督盖房子。 第670章 和解 这一待便是几个月过去了,入了冬,天气变冷,瞧着再往下就该下雪了。 村里人也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大家不再用每天都下地干活,也终于有了时间休整自己的家。 走在村里,经常能看到各家各户都在忙着打扫,忙着修缮,准备迎接他们一年当中最高兴的日子。 文家门口的小花园里的植物都长大了,当初种下的小树苗如今也都长成了高高的大树,只不过现在树上已经没有几片叶子了。 坐在小公园里,能清楚的看到村里的一切。 皇帝坐在这里,享受这方宁静。 古桐村的生活,真的让他流连忘返啊。 余明旺想提醒他天凉了,该回去了,还没上前就听见脚步声,回头就看见邱志正站在不远处。 余明旺躬身行了个礼。 邱志慢慢走上前,余明旺刚想阻拦,毕竟这两位一见面就要掐架,这会皇后娘娘又不在,他拦不住啊。 邱志却朝他抬了抬手,余明旺只好闭嘴了。 邱志走到皇帝旁边坐了下来。 皇帝察觉到有人,扭头一看居然是邱志,愣了一下,什么都没说。 二人一言不发,就这么坐着,过了许久,邱志才慢慢开口:“你该回去了。” 皇帝过了半晌才微微叹了口气:“嗯。” 邱志看向村里的方向,孩童们嬉笑打闹,邻里们互相帮助,一切平静而又安稳。 “朕累了。”皇帝突然有些心酸,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他勤勤恳恳,勤政爱民,愣是将一个岌岌可危的国家慢慢的扳了回来。 累吗?累,有时候彻夜需要处理奏折的时候,他甚至都担心自己会就这么倒在那个龙椅上。 如今安南国泰民安,百姓们安居乐业,这正是他想要的也是他所希望的。 邱志能听出他语气中的心酸。 “当你坐上那把椅子的时候,你肩上的责任便已经注定了,累,也是你自己选的路。”顿了顿,邱志问他:“后悔吗?” 后悔抢了这天下。 皇帝愣了一会,笑了,摇摇头:“不后悔。”如果再给他选一次,他依然会这样做。 两人之间再度陷入了沉默,这也是两人多少年来,第一次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说话。 曾几何时,他们也如现在一般,是至交好友啊。 “跟朕回去吧,太子他,需要你,朝廷也需要你。”皇帝第一次放下身段,想要将这个人重新带回朝堂,只有在那里,才能让他的才华得到展示。 邱志却拒绝了:“不了,年纪大了,不想动了,而且这么多年在这也习惯了,太子很好,是个能担大任的好孩子,他心中自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抱负,你要做的,便是给他做好后盾,剩下的路,让他自己走吧。” “你,还怨朕吗?”皇帝突然问。 邱志深吸一口气,慢慢吐了出来,笑了:“都过去了。” 皇帝有些心酸,却又想极力的解释什么:“朕,从未亏待过她。” “嗯。”简简单单的一个嗯字,邱志却不再多说了。 或许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该放下的事,也都放下了。 皇帝见他这样,脑子一抽突然说了一句:“要不,朕的儿子里你选一个,将来给你养老?” 邱志:“……” 他那向来淡定的脸上终于出现了裂痕,声音也拔高了些,吼道:“李巡,你有病吧,我有儿子,我要你儿子干什么?” 李巡,皇帝的本名。 余明旺听见这声李巡人都吓破胆了,差点原地跪下了。 这世上敢直呼陛下名字的人,找不出来第二个了。 皇帝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朕就是这么一说,我这不是担心你老无所依。” 邱志都气笑了:“多谢你关心,我好得很,离过年还有半个月,你哪来的赶紧回哪去,当皇帝的人了,还这么任性,这么一大摊子事情说丢下就丢下,你要不想当这个皇帝趁早说,也省得这么多人跟着你后面折腾。” 余明旺都快哭了,不停的给他使眼色。 邱大人啊,邱大学士,求您别再说了。 皇帝却突然福至心灵:“那,你说朕回去就传位给太子怎么样?” “哈?”邱志都无语了,起身转身就走,只撂下一句:“随便你,这江山是你李家的,你爱咋滴咋滴。” “诶,不是,你别走啊,我跟你说正经的呢。” 不管皇帝在后面怎么喊,邱志直接背着手就走了,头也不回,路过余明旺身边的时候,余明旺赶紧低头行礼,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这位连陛下都敢骂,他惹不起啊。 “哼,伺候好你家主子,早点回去。”邱志撂下这句话就走了。 余明旺松了口气,却也满是无奈,这二位,别扭了一辈子,现在都还是。 “陛下,邱先生已经走了,咱们回去吧,天凉,一会冻着了。”余明旺上前恭敬的说道。 皇帝收起刚才嬉皮笑脸的模样,深深地叹了口气:“余明旺啊,他还是不肯跟朕回去。” 余明旺低着头弓着腰一边扶着他一边往回走:“邱先生在这山野田间想来已经习惯了,而且他的性格,您也知道,回去朝堂之上,不一定是好事。” 皇帝脚步一顿:“算了,你安排一下,准备回京吧。” “遵旨。” “余明旺。” “奴才在。” “你说回去之后朕就退位给太子如何?” “……” “他迷恋这山间田野,朕也想过这样的日子啊。” “……” 皇帝说走就走,等孟县令那边安排好船就带着皇后和福王还有福王妃走了。 至于李逸和文瑶,这里本就是文瑶的封地,两人留下也没什么,可怜了福王,临走时拉着文修易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最后被自家哥哥拎着上了船。 半年后,京中传来消息,皇帝身体不适,退位成为了太上皇,太子继位,登基大典便定在了八月,文家人也收到了消息,让他们回京参加登基大典。 七月底,文家人再次出发京城。 八月,新帝登基,改国号景泰,推行新政,设内阁议政,小文昌侯入内阁,成为史上第一位不过少年便入内阁的学士,参与政事。 谁都知道,文家这位小文昌侯将来封侯拜相,只是迟早的事。 第671章 一切都刚刚好 景泰四年,皇帝二十岁,终究还是扛不住朝臣的压力,立后选妃。 当选妃名单送上来的时候,皇帝在上面发现了一个早已经被忘在了九霄云外的名字。 “沈嫣儿?她不是才十三岁?这沈家就把她名字给报上来了?”御书房里,皇帝坐在书桌后面翻看各家贵女的信息。 御书房里没有其他人,只留了茂才在旁伺候,在一旁的软塌上歪着一个少年,茂才正小心的给他端来水果。 听见皇帝的话,吃水果的少年手一顿,坐了起来,起身来到皇帝旁边,看着面前的画像和名字。 他都快忘了这么号人了。 茂才跟了过来,恭敬道:“陛下,名册中十三岁的贵女有好几个呢,毕竟皇上就算立后和选妃,也不会当即就宠幸她们,再宫中养上两年也就合适了,还有的选上了也可以在家中待嫁,按照妃嫔的规矩来教养,等年纪到了再进宫也是一样的,我朝历来都是如此。” 皇帝眉头拧了拧,总觉得这个规矩不太好。 “文昭,你觉得呢?”皇帝看向身边的少年。 大头想也不想,将沈嫣儿的画像直接放到了淘汰的那一堆上,道:“她不太行。” 茂才瞥了一眼,沈嫣儿在诸多贵女当中容貌已经算是一等一的了,才情各方面都属于上乘,是绝对的京中难得的文貌双全的才女,而且听说沈家对这位沈嫣儿的培养十分用心,说是京城第一美女也不为过。 可文大人却说,她不行。 她不行还有谁行啊? 但这话茂才不敢说,他跟着皇帝从皇子开始到现在,深知这几位的情谊,是断不敢也不可能去触他们霉头的。 本以为皇帝会说什么,结果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就继续翻下一个了。 茂才一声不吭,将那叠被淘汰的贵女画像默默的搬走了。 皇帝又翻了半天,实在是找不出来了。 原本这种事应该是太后操心的,可现在宫里,只有他一个皇帝,太上皇和太后早就已经跑了。 他登基的第二年太皇太后就驾鹤西去,他以守孝为由愣是拖了三年,现如今,实在是拖不过去了。 皇帝将画像直接往桌子上一扔。 “不选了,随便抽一个吧。” 大头嘴角抽了抽,按住了他的手:“虽然你是皇帝,但是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不可胡来。” 娶妻娶贤,这个道理是姐姐教他的,若是没有一个好皇后,那皇帝的后宫就会很麻烦,到时候内忧外愁,倒霉的还是皇帝,皇帝发愁,倒霉的就是他,他还想早点辞官回家带侄儿侄女。 前年文俊和夏兰心生了一个女儿,像极了他大嫂,小小年纪就一副侠义心肠,姐姐和姐夫也在去年生了一个儿子,取了个小名叫小土豆。 小土豆每次见到他都会抱着他又亲又抱的,他的心早就飘回古桐村了。 大头甩了甩脑袋,把小侄子和小侄女的身影甩出脑外,皇帝干脆往椅子上一靠:“那你挑一个。” 大头神色淡淡的收回手:“那你还是自己随便抽一个吧,反正我姐说了,娶妻娶贤,娶不到一个好妻子,你就等着后宫不安宁吧。” 皇帝似乎也想到了那个神奇的女子,他的堂嫂。 “要是堂嫂在就好了,她定能帮我选一个合心意的。” 他本就是帝王,帝王本就不该奢望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感情,即使像父皇和母后那样好的感情,父皇还不是一个接一个的娶进宫。 广纳后宫,是他作为帝王的责任,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像堂哥和堂嫂那样夫妻恩爱,琴瑟和鸣,可他若是选择了一个人,便会给予她最大的尊重。 想到这,皇帝无奈的叹了口气,继续翻看起了闺女的画像和资料,最终选了陈阁老的嫡孙女陈谚安,那也是一个名满京城的才女,而且受陈阁老亲自教导,知书达理,识时务,懂进退,他需要一个这样的女人来坐镇后宫,帮他守好身后。 除了陈阁老的孙女之外,又选了三妃四美人,有文官也有武将家中的,但官职都不高,除此之外,所有被选上的人年龄都在十六岁以上,甚至有一个武将家的女儿,今年都十七了,只不过因为性格大大咧咧,没有那些贵女的娇柔,婚事一直耽搁,结果居然被选上了。 皇帝选她的原因也简单,只因为文昭说了,武将之女不会和那些贵女一样身娇体弱,从小习武之人身体倍儿棒,好生养。 至于她的性子,这样真性情的人,在皇帝身边也不一定是坏事。 帝后大婚那日,京中来了很多人,就连带着皇后在外面四处游玩的太上皇和太后都回来了,文修易一家也都回来了。 大头也终于再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人们。 虽然一进家门就被两个小侄儿和小侄女挂住了胳膊,但他嘴角的笑容却从未消失过。 一年没见儿子,文修易觉得大头又长高了,都已经比他高了。 文瑶也感慨万千,不愧是原书里占据所有优越条件的男配啊,瞧瞧她家弟弟这个颜值,这个气质,简直了,得亏他们不在京城,不然家里的门槛都要被媒婆给踩踏了。 从婚宴回来,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坐在一起说话,天气凉爽,索性就在后院的凉亭里摆上了烧烤摊子,一边吃一边聊一边玩。 “真好啊。”文修易喝了酒,脸色有些红,看着大头和关晟睿一人脖子上骑着一个,在花园里追逐打闹,小文静和文宸跟在他们后面撒了欢的跑,三公主喊住了这个,喊不住那个。 文瑶坐在摇椅上,李逸在给她剥葡萄吃,夏兰心挺着个大肚子在文俊旁边坐着,看着他烤的肉串咽口水。 文修易手里端着酒杯,双眼迷离,脸颊通红。 “这么多年,就跟做梦似的。” 文瑶一个翻身坐了起来,在他说出后面的话之前塞了一颗李逸剥好的葡萄进他嘴里:“爹,你喝多了,吃点水果。” 文俊烤好了肉串,拿给夏兰心:“我陪你走走。” “好啊。”夏兰心一手拿着肉串,一手被文俊搀扶着两人互相走出了凉亭。 文修易也把葡萄咽了下去,张着嘴:“再来一个。” 文瑶嫌弃的翻了个白眼:“没了。” 文修易撇撇嘴,有些委屈的看向女婿,李逸无奈,知道岳父喝多了,只好剥了几颗葡萄放进盘子里放在他手边,用牙签给他一个个的串好。 突然,文修易看着院子里的一家人,对文瑶道:“瑶瑶,能不能弄个相机,把你娘你弟弟他们给拍下来?” 至于李逸?这小子这么多年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文瑶无奈的叹了口气,从空间里掏了一个拍立得出来给他。 文修易接过,嘿嘿嘿的笑了,拿起拍立得就三公主那跑,一边跑一边喊:“媳妇,看我这里。” “诶?”文瑶站了起来,没拦住。 李逸拍了拍她的手,将她拉回躺椅上坐好,一边道:“无妨,若是有人问起,就说是从藩国人那里弄来的就好了,上次邱家的船回来,带了小斌的信,你忘了?他在信上不是说了,藩国那边有一个小盒子,能把人的模样记录下来。” 文瑶蹙眉:“那跟我们这个比不了。” 李逸又喂了她一块水果,满是宠溺:“那就说这是咱们拆了他们的小盒子自己做的,仅此一个,放心吧,一切有我。” 文瑶看着他,这个相伴了她多年的男人,从两人最初的相遇到现在相濡以沫,仿佛任何时候他都是站在自己身后的。 哪怕两人现在已经成亲多年,但文瑶再看到他这张脸还是有些脸红。 突然,她坐起来趁着李逸不注意,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李逸一愣。 文瑶甜甜的笑着看着他,开口:“谢谢你,谢谢老天爷让我在这里遇到了你。” 李逸心尖一软,也同样看着她:“我也是,能遇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两人话音刚落,文修易的声音就在不远处响了起来:“来,看我!” 两人脸上还带着幸福的笑,听见喊声便齐刷刷的看向了那边,与此同时文修易按下了手中的快门键。 ………… 第672章 大头(一) 我叫文昭,小名叫大头,他们都说我的脑袋大,所以叫大头。 这会我正被娘抱着,看着我爹将家里翻的乱七八糟。 家里很破,这是爹被爷爷奶奶分家出来之后分到的老房子。 “文修易,你要是再拿钱去赌,我就跟你和离。” 娘很生气,要跟爹和离。 我不知道和离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不好。 门口躲着两个人,是我的哥哥和姐姐,文俊和文瑶,他们胆子很小,很怕我爹和我娘。 特别是我娘。 爹似乎找到了要找的东西,他跟娘说:“娘子,你放心,我这次一定能赢回来的,你等我啊,等我赢了钱就带你们娘儿几个进城去享福。” 爹又走了,我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回来,又第几次翻了家里的东西走了,这次也不知道他会离开多久。 姐姐被爹撞倒了,娘让哥哥带她去处理磕破的地方,我看见,流血了,可姐姐没哭,她和哥哥好像已经麻木了。 娘把门关上,把我放在地上开始收拾屋子,一边收拾一边哭,哭着哭着她就像以前一样,开始对着我絮絮叨叨。 我想给她擦眼泪,可是她把我推开了。 直到她眼神变了,我知道,我马上要开始疼了。 因为,娘掐我的时候,很疼。 娘问我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不会说话,为什么是哑巴。 我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因为我知道,娘其实不想听我说话。 娘骂累了,又开始抱着我哭,她在哄我,又像是在哄她自己,哭了很久,我在心里数着时间,这次比上次哭的时间又长了半刻钟。 天亮了,娘让哥哥照顾好我和姐姐,她要出门。 我知道,她要去换银子。 我在门口坐着等她,二婶来了,偷偷给我塞了个饼,让我饿的时候再吃,哥哥姐姐也有。 我很饿,但是舍不得吃,我想等娘回来给她吃。 一直到天黑,娘才回来,她好像看起来心不在焉的,因为她没看见坐在门口的我。 我跟着她进了房间,看见她手里拿着银子,比之前每次爹找到的都要大的银子。 她不知道在想什么,又开始落泪,只是这次,她没有跟我大喊大叫,也没再掐我,只是默默地掉眼泪。 我把饼给她,被她扔到了地上,她说她吃过了。 我只好过去捡起来拍拍灰。 娘说话的时候,我闻到了肉的香味,那是过年的时候爷爷和奶奶把我和哥哥姐姐叫过去,一人给了一块,我知道那是肉的味道。 娘,好像不需要我饼了。 那天之后,娘出门的频率变高了,每天都要出门,每次出门回来,不再像以前一样心情不好,有时候还会给我和哥哥姐姐带些吃的。 她说,那是她挣钱买的。 她变的更想出门了,几乎每天天刚亮她就迫不及待的起来准备了。 我发现,娘有了首饰。 可她只在房间里偷偷戴,去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又藏起来了。 那天,她又要出门,哥哥姐姐上山找野菜了,只有我,她把我送去奶奶家,奶奶说他们要下地干活,怕是照顾不了大头。 问她要去哪,她说不清楚。 奶奶就没再管。 她想把我自己放在家里,可我才两岁,最后她把我带上了。 这是我第一次进城,第一次走进一个叫客栈的地方,第一次知道外面的人吃的饭菜可以有这么多的样式,第一次见到不是爹的男人牵了娘的手。 娘跟他说我是哑巴,不用担心。 那个男人问娘,什么时候能跟他走,他不想再看她受苦。 娘叫他师兄,他叫娘师妹。 娘看看我,说再等等。 后来,娘就经常带着我跟她一起进城,每次都会给我很多吃的,还有玩的,让我自己在客栈的房间外间玩,我能听见里面有声音,有些不太好的声音。 娘以为我不懂,她以为我是哑巴,所以越来越不避着我。 后来爹回来了,娘给了他二十两银子,他给了娘一张纸,然后娘走了。 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爹有了钱,又出去了,这次,很久都没有回来。 哥哥和姐姐更沉默寡言了,我依然不说话,村子里的小孩骂我是小哑巴。 哥哥和姐姐不会挣钱,只会挖野菜,靠着给别人洗衣服赚几枚铜钱养活我们三个。 我变得越来越头大身子小,奶奶看不下去,让我每天都去老宅,她给我吃的。 二婶和三婶总是心疼的看着我,欲言又止,家里没有人提一句我娘去哪了,只有奶奶说,她去过好日子了,不会再回来了。 村里人说我娘跟别的男人跑了,不要我和哥哥姐姐了,我知道,他们说的是真的,因为,我见过那个男人。 可我不想说。 爹又回来了,好像是赢了钱,给我们买了衣服和吃的,然后又走了。 奶奶和爷爷以为他改邪归正了,可是没过多久,他回来了,可是却是被人压着回来的,他欠了别人五十两银子。 不还钱,别人就要打死他。 他让人把哥哥姐姐带走抵债,被爷爷差点打死,最后爷爷卖了家里的地,给他把这个钱还上了。 爹老实了一段时间,直到我四岁时,他又跑出去鬼混了。 奶奶和爷爷再也没有多的钱给他还债了,二婶也从以前心疼我们三个,现在变成了躲着我们,就像……看见瘟神? 那天,爹又回来了,我在爷爷奶奶家,只有哥哥姐姐在家,我还是后来听村里人说我家塌了,我才知道他回来了。 爷爷奶奶带着我和二叔三叔他们赶过去,把爹和哥哥姐姐从厨房的废墟下面刨了出来。 我以为他们死了,因为他们身上有血,可他们没死。 还说了一些奇怪的话,我听不懂。 奶奶怕他拖累,见他们没死,就给村里人道了谢,让大家回家了,然后想带着我们也回老宅。 我总觉得爹和哥哥姐姐有点不一样了,他们看家里的眼神,很陌生。 我跑过去牵住了姐姐的手,奶奶问我走不走,我摇摇头。 可姐姐突然开口:“大头乖,你跟奶先家去,一会姐姐收拾好了就来接你。” 我惊讶的看着她。 姐姐从来没有这么跟我说过话。 甚至,她很少会说话,可她跟我不一样,没有人会骂她是哑巴。 我还是跟奶奶走了,可我还是觉得今天的爹和哥哥姐姐很奇怪。 第673章 大头(二) 姐姐变了,哥哥也变了,就连爹,好像也变了。 他以前从来不抱我的,现在不光会抱我,还会亲我,他说我是他的宝贝儿子。 我好高兴。 他们以为我真的是哑巴,还让哥哥给我看嗓子,我听见姐姐喊哥哥文大夫。 可哥哥什么时候成了大夫? 而且,我不是不会说话,我是不想说。 后来,爹开始挣钱了,他去摆摊了,是真的挣钱,我不敢相信,爷爷奶奶和二叔二婶三叔三婶也不信,可爹真的变了。 姐姐也变了,姐姐做的饭变得好吃了,还有很多我没吃过的菜出现在了家里。 爹和姐姐还说,哥哥应该有他的路走,所以哥哥去学医了,他说要治好我的嗓子。 哥哥教我喊哥哥,教了很多次,好几次我都差点喊出口了,可我还是不敢。 我掉进水里,差点被淹死,那时候我好害怕,可是有个会飞的人把我从水里拎了出来。 那是我第一次感到恐惧,现在的家很好,爹和哥哥姐姐也很好,我害怕失去他们。 姐姐变得好凶,她不许人喊我小哑巴,还把欺负我的李二虎给打了,连他娘也打了,村里人说姐姐变成了泼妇,可这样的姐姐我好喜欢。 爹回来了,被吓坏了,我也第一次开口喊了爹,他们都很高兴,我不是哑巴。 家里的生活变好了,爹赚了钱,哥哥和姐姐也赚了钱,哥哥救了个人,给了很多钱,他们把爷爷奶奶的地买回来了,那天我偷偷看见奶奶哭了,奶奶跟爷爷说,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不是逼的太狠了她怎么会放弃爹呢。 那个被哥哥救了的人叫谢安翊,后来成了我的朋友,我还多了个义父,谢安翊的爹好像很想巴结义父,可义父不理他,说他人品不行。 爹突然会种地了,明明以前他连厨房都不进,连家里的农具都分不清楚。 那些新粮,姐姐说是谢安翊的娘找来的,但是,在那之前,我们家的饭桌上就已经看到过了,我还吃过,姐姐做的。 可姐姐说是谢安翊的娘找来的,那就是她找来的,我什么都不会说,也不会告诉别人。 姐姐赚的钱越来越多,爹种下去的新粮好像收成很不错,县令都来我家了,就连府城的人都请爹去种地。 我的朋友又多了好几个,还多了一个师父。 就是那个救了我的人,他叫巡风,我羡慕他会飞,用了点小计谋让他成了我师父,我跟着他学武功,很苦。 师父的主子叫李逸,他整天跟着姐姐,我觉得他不安好心,可是他又对我很好。 姐姐挖了鱼塘,教二婶和三婶养鸭子,她和谢安翊的娘合伙开了个烤鸭店,成了东家,赚的钱更多了。 家里大变样,还盖了新的很大很大的房子,李大哥帮姐姐找了很多果树,就种在我家后面的山上,那是姐姐买的,说要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不要,但是帮她打理,爷爷好像很喜欢做这些事。 我长大了很多,因为姐姐一直变着花样的给我补身体,师父教我习武,我长得很高,比同龄人都高。 我娘回来了,她变了一个人,她看哥哥姐姐的眼神很奇怪,像是想利用他们做什么,我已经不是三岁小孩了,我能看得懂。 她想让我跟她去京城,和那个男人一起生活,我拒绝了,我不喜欢她,我忘不了她掐我时的疼,而且,我喜欢现在的哥哥姐姐和爹。 对,现在的。 我慢慢长大,慢慢懂了很多,我感觉,他们是他们,却又不是他们,但是,我喜欢现在的他们。 爹种地种出了名堂,被圣上知道了,还夸奖了,李大哥的爹来我家了,走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是王爷,皇帝的弟弟呢,就是他把爹爹种的新粮带回去给圣上看的。 谢安翊的娘也离开了谢家那个吃人
相关推荐:
天定姻缘(H)
将真太子骗作外室后(古言)
当直男魅魔也不容易
穿越寻侠记
做不死就往死里做(多故事,1v1)
诸天之盾者无伤
温柔的他_新御书屋
宠欲
穿成仙侠文里的炮灰女配后
今天你愿意被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