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子,低声道:“回家再说。” 小太监们将东西放到了马车上,邱蓉蓉给巧燕使了个眼色,巧燕立刻从袖子里摸出两个荷包,塞到了两个小太监的手里。 “辛苦二位公公,请公公喝茶。” 两个小太监眼睛一亮,没想到送个东西出来还能得了赏,当即道了谢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回到家,文修易也在等着。 “皇后找你们干啥?诶?这些东西哪来的?”文修易见到两人,还有巧燕和明月捧着的东西。 事已至此,文瑶觉得这件事该跟文教授说一声了。 “咳咳,那什么,明月,巧燕,你们把东西先帮我们送回屋吧。” 明月和巧燕心下领会,捧着东西行了礼就走了,厅里就只剩下父女三人。 文瑶这才跟文修易说了她和邱蓉蓉进宫干嘛去了。 文修易听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你们俩胆子也太大了,敢拉着皇帝做生意。”文修易是真的震惊,这真的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何止是胆大啊,这是胆大包天。 说完,文修易斜了两人一眼,道:“你们脑袋还挂在脖子上,挺好。” 两人如今也不怕了,嘿嘿一笑。 “话说,万一亏了咋办?”文修易担心的问道,这亏了皇帝的钱,不敢想不敢想。 这个问题两人还真的考虑过。 “亏了的话大不了我就拿双倍的钱赔给陛下,再说了,亏不了,爹,你信我,绝对亏不了。”邱蓉蓉拍着胸脯保证,亏钱?不存在好嘛。 文修易想到这大半年来研究水稻都是这个干闺女出钱,她也在做生意上确实有本事。 “那你们就加油好好干,以后咱家就指望你们了。”文修易反正无所谓,就算两个丫头玩过火了,大不了到时候这文昌伯他不干了嘛,还给皇帝,回家继续种地去呗。 三人又聊了一会关于在京城开厂的事,邱蓉蓉才发现今天府里安静的不行。 “诶?翊儿和大头他们呢?”平日里她只要回来,儿子肯定是要先来露个脸的,今天却不见人。 文修易答:“让老邱带走了,说是带他们去国子监看看,接下来他们总得有个地方读书吧。” 邱蓉蓉略微的沉默了一会,然后就笑了。 估计谢玉山这辈子都想不到,自己想方设法的想培养大儿子,不惜用她的翊儿来困住她,结果现在,他那好大儿还不知道没了她的银子供奉,宗族那边过得如何。 现在翊儿却已经要进国子监读书了。 那可是国子监啊,天下多少学子趋之若鹜之地,能入国子监,不是有才能,便是非富即贵,如今她的翊儿也算是占了文家的光了。 “姐姐,你笑什么?”文瑶好奇的问了一句。 邱蓉蓉理了理头发丝,笑道:“没什么,就是在想谢玉山如果知道翊儿进了国子监读书,而他那个好大儿还在谢家宗族族学会是个什么反应。” 文瑶挑眉,哦哟~~一定很精彩。 “我记得,谢家是不是京城也有人?”文瑶问道。 邱蓉蓉点头:“有,不过谢玉山那一支已经是旁的不能再旁了,无非就是占了个谢姓还有族谱上那点点光,跟京城这边的谢家,他谢玉山还说不上话。” 所以邱蓉蓉根本就不担心谢家人会给她使绊子,到了京城这么久,她也从来没刻意避开过谢家。 主打就是一个无所畏惧。 若是这次谢安翊能跟着进国子监读书,邱蓉蓉决定,一定要好好感谢感谢邱先生和义父。 到了傍晚,邱志也带着几个小子回来了。 谢安翊和金修宜垂头丧气,文进勉勉强强,大头和樊子毅一脸轻松。 瞧见他们这样,邱蓉蓉笑着打趣儿子:“哟,翊儿这是怎么了?该不会连国子监的大门都没进去吧。” 谢安翊气鼓鼓:“谁说的,我进去了。” 邱蓉蓉挑眉:“哦?那你为何这副模样,你看看你小舅舅,就跟没事人一样的。” 大头规规矩矩的给几人问好。 “爹,大姐,姐姐。” 明明是最小的,却懂事明理的不像这么小的孩子。 要不是偶尔私下跟文瑶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还会流露出属于这个年龄孩童的天真,文瑶都要担心这小子是不是重生或者是跟他们一样被换了芯子了。 邱志在一旁坐了下来,开口:“今日带他们去国子监考试,大头大受国子监夫子夸赞,樊子毅和文进也合格,就是这俩……” 谢安翊和金修宜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眼神闪躲,不敢看邱志。 第469章 卓大人的官被薅了 邱志早就知道这几个孩子的天分,只是轻飘飘的说了这么一句,也没有责怪他们,只是揉了揉眉心,他邱志一生英明,怕是要栽在这俩臭小子身上了。 “叔父,那翊儿还有戏吗?”邱蓉蓉担心的问道。 金修宜她都不用问,有金大夫在,还有金彦本身自己也是朝廷官员,就算金修宜考试不合格,想进国子监也是容易的。 只有谢安翊,有的只有她这个做商户的娘,虽然她是文修易的义女,可义女终归是义女,并不是文昌伯府正经的小姐和孙少爷。 邱蓉蓉虽然调侃自己儿子,有时候也逗逗他,但是没有哪个当娘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的,她也一样,她也希望谢安翊能和大头他们一样有出息,所以听见邱志这么说,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实在不行,就砸钱,找找门路吧,反正她能拿得出来的,也只有钱了。 邱志看看谢安翊耷拉着个脑袋,满是无奈,这会知道慌了。 但是几个孩子都是他看着成长的,自然不会落下谁。 “无妨,有我在,不必担心。”塞个人进国子监,他还是有这点面子的。 邱蓉蓉松了口气,谢安翊的脑袋耷拉的更厉害了。 邱志看了几人一眼,开口道: “从明日起,你们几个便开始去国子监上学,和以前一样,每日下学之后我再指点你们今日所学,切记,国子监不同普通书院,你们在国子监切记要严于律己,谨言慎行,知道吗?” 几人齐刷刷的行礼:“是,先生。” 邱志这才放心的点点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起身告辞。 “我也该回去了。” 文修易想也不想就问:“咋?还不回来住啊?” 邱志都笑了,这说的文家才是他家一样,实际上,邱家才是他的家啊。 “叔父年纪大了,以前我一走就是十几年,也该尽尽孝了,叔父对大头极为喜爱,所以你们往后下学便直接去邱府,热闹些,老人家也开心些,我会每日派人去国子监接你们。” “哦,行,反正在哪都一样,老人家是的,年纪大了,就希望子孙多在身边,正好,过两天我就要去工部报到了。”文修易说道,反正家里几个孩子开始上学,文瑶和邱蓉蓉接下来估计要忙着京城开厂的事。 哪怕到了京城,他们家每个人都各有各的事忙活着,挺好,挺好。 邱志到底还是没能留下来吃晚饭,但是临走前文瑶还是跑去厨房做了几道适合老人家吃的好入口的菜和点心,让邱志给带回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邱志早早的就来了,今日他要亲自送大头他们几个入学。 为了去国子监上学,邱蓉蓉专门让羽衣阁按照他们几个的尺寸送来了新衣裳。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马靠鞍,文昌伯府虽然在京城刚刚崛起,却也不能让旁人看不起。 送走了几人,还没等他们回府呢,就在大门口见到了一个老熟人。 “哎呀,卓大人?你咋来了?回京之后就没见到你了,来来来,进去咱们喝两杯。”文修易连忙迎了上去。 卓义看看他,又看了看大门口站着的两个姑娘,扯了扯嘴角:“下官,哦,不对,在下见过文昌伯。” 文修易:“……” 咋了这是?不对劲啊。 文修易看出卓义神色有些不对,赶紧招呼道:“走走走,进家再说。” 几人进了文昌伯府,文修易直接把人领到了前厅,刚坐下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老卓,你这是咋了?刚才……??” 卓义笑了笑,看了文瑶和邱蓉蓉一眼,开口道:“陛下把我的官职给撸了。” “啥?”屋里的三人皆是一惊。 卓义可是大功臣啊,炼钢的大功臣啊,咋就把人家官职给撸了,这皇帝,该不会是想卸磨杀驴吧? 卓义一看三人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想岔了,但是又碍于屋里有伺候的丫鬟,便欲言又止的看了看几个丫鬟。 文修易看出来了,一抬手:“明月,你们先下去吧。” 明月秒懂,带着前厅里的丫鬟都退了下去,直接退到了院子里,既听不见屋里的谈话,又能随时看见他们有没有什么吩咐。 等到屋里没人了,文修易才小声的问道:“出什么事了?怎么好好的把你的官职给薅了?难道是炼出来的钢不好?” 不应该啊,他看过卓义炼出来的钢,虽然比不上后现代的精细,但是比起这个时代来说,已然是极品了。 不是应该升官吗?怎么还给官职薅了。 卓义赶紧安抚他:“别慌别慌,文兄,这也不见得是坏事,陛下昨夜偷偷宣我进宫,跟我说了二位姑娘要在京城建厂的事,你也知道,这缝纫机如今只有我和我那几个徒弟能做得出来。 陛下为了不让文武百官找麻烦,又需要我出来做缝纫机,所以干脆就找了个借口免了我的官职,让我好好跟着二位姑娘先把羽绒厂给开起来。” 当皇帝找到卓义跟他说了实情之后,卓义是惶恐的,他居然知道了皇帝的秘密,他脑袋还稳当吗? 所以当皇帝跟他说让他辞官,以后就专门帮文瑶他们做缝纫机的时候,卓义那叫一个快的答应。 别说让他去做个打铁匠造缝纫机了,就是让他去当个跑腿的也行啊。 而且,卓义有一种感觉,陛下肯定不是单单因为开厂这件事要把他从工部给弄出来,肯定还有别的原因。 这种感觉很强烈,但是他不敢往下想。 “这……哎,实在是不好意思。”文修易觉得老亏久了,这古人一辈子最大的出路就是混个官,结果现在还把人家老卓好不容易得来的官职给混没了。 文修易瞪了两个闺女一眼。 看看你们干的好事。 两人也没想到皇帝能这么狠啊,说把人家的官职薅了就薅了,就为了赚钱。 “这,卓大人,要不我们去跟陛下求求情?”两人不好意思的说道。 卓义却只是神秘的笑了笑:“不用,你们想啊,我如果还在工部,那我做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就归工部所管了,但我现在孤家寡人一个,我做出来的东西,可就是我自己想怎么用怎么用了。” 嘿嘿,而且,当不当官有什么关系呢,现在他可是直接抱的陛下的大腿。 文修易,文瑶和邱蓉蓉三人听了他的话秒懂。 还是皇帝老谋深算啊,这是防着户部将来看他们赚了钱,去压力工部,拿在工部的卓义做文章啊。 这是铁了心要把赚的钱放进他自己的私库了,国库?没戏。 第470章 一府能容两嬷嬷吗? 几人一合计,便知道皇帝的打算了。 “所以我今天来,是来谋差事来了。”卓义喝了一口茶,笑眯眯的看着文瑶和邱蓉蓉,打趣道:“往后卓某的饭碗,可端在二位姑娘手里了。” 两人对视一眼,起身行礼笑道:“能有卓大人,不对,现在不能叫卓大人了,卓伯伯,能有卓伯伯帮忙,该是我们感谢卓伯伯才是。” “哎呀呀,这俩丫头,还谢上了。”卓义哈哈一笑,别人以为他是丢了官职,实际上的好处,嘿嘿,别人可能都想不到。 既然卓义不再是当官的了,那接下来他们就可以放开手的干了,厂房要盖,这缝纫机也得做,首先就得先盖个工坊,还有这铁和煤的问题,还得找皇帝帮忙才行,毕竟煤矿现在抓在他手里呢。 提及这个,卓义便道:“唔,这个事陛下已经跟我说过了,工坊就建在京郊大营不远,就在陛下分给你们盖厂房的那块地旁边。” 三人:“??????” 工坊放在军营旁边?这是怕有人来捣乱还是来打劫?还是说,皇帝有别的想法? 这个念头一旦在脑袋里起来,就文瑶那天马行空的联想力忽然就铺开了。 京郊大营是驻守在京城的守备军,专门守护京城的,而京城的军队,历来都是握在皇帝自己的手里了,也就是说,那个地方,是绝对十足的安全的,恐怕京城没有什么地方有那里安全的了。 忽然,文瑶突然问卓义。 “卓伯伯,爹,炼钢的事陛下怎么说?怎么好像就没消息了。” 卓义神秘一笑,文修易愣了一下,然后看到他那个笑容,忽然就…… 他好像懂了点什么。 文修易张了张嘴,到底什么都没说,只是看着卓义挤了挤眼睛,然后抬起手指往上指了指。 卓义点点头,开口:“怕是有别的打算呢。” 文修易:“……” 文瑶和邱蓉蓉:“……”这是什么哑谜,怎么感觉她们好像看懂了。 大家互相看了看,心照不宣的闭嘴不提这事儿了,等皇帝开口再说吧,这不是他们能随意揣测的。 既然卓义已经来了,这厂房的地也解决了,那她们接下来就得赶紧动工了。 文瑶和邱蓉蓉决定找个时间就去看看京郊那块地,还有卓义的工坊,若光是为了缝纫机,自然不必建的太大,但如果要准备做别的用,那就不能小了。 皇帝给了五万两的入股,至于别的钱投下去的就得算她们自己的了,不管她们投的钱比皇帝多还是比皇帝少,都是皇帝五成,她们拿五成。 当天下午,卓义和文修易就陪着她们去看了京郊的地,那真是又大又宽敞啊,站在空地上还能看见京郊大营,甚至能听见那边将士训练的呐喊声。 邱蓉蓉干劲十足,这次是卯足了劲要干大了。 “瑶瑶,回去你先把厂房的图纸画出来,我去找靠谱的施工队,咱们分工,早点动起来。”早一天开工,就早一天赚钱。 卓义也得回去准备自己工坊需要的东西,既然他已经猜到了皇帝要干什么,便照着那个方向去准备吧。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忙了起来。 文修易在下一次的早朝过后也直接去工部报到了,现在不是农忙时期,也不是春耕时期,工部负责农事的几个同僚也没什么事干,每天都在工部打杂,文修易来了,无非也就是打杂人+1。 倒是皇后这边,后来又招了文瑶和邱蓉蓉进过一次宫,给二人介绍了一个她一直带在身边的嬷嬷。 嬷嬷姓曾,跟了皇后四十年,如今已满五十,也是时候放出宫去了。 原本皇后是打算在外面给她置办个宅子,再找几个贴心的宫女跟着放出宫去照顾她,给她养老的。 但是曾嬷嬷听说皇后要与文瑶她们做生意,便主动提出愿意替皇后去看着,一来,她代表着皇后,二来,也能给文昌伯府撑撑门面,毕竟文昌伯府刚刚入住京城,在京城这样捧高踩低的地方,怕是会被人欺负。 皇后想到陛下调查关于文家的一切,想来这样的人家,定能善待曾嬷嬷,便也就顺势答应了。 所以才会将文瑶和邱蓉蓉召进宫。 文瑶偷偷看了一眼,曾嬷嬷面色严肃,不苟言笑,只是在她看过来时微微点了点头。 文瑶回了一个微笑,挪开了视线。 皇后也舍不得曾嬷嬷,只是嬷嬷年纪大了,也该出宫去颐养天年了,正好文瑶她们给了这么个机会,以后就让曾嬷嬷跟着文瑶她们在宫外打理生意,挺好的。 “曾嬷嬷打小便在本宫身边照顾,她如今年纪大了,本宫也想让她出宫颐养天年,文昌伯刚到京城,对京中许多事也不了解,有嬷嬷在,也能帮帮你们。 另外本宫在宫中多有不便,以后就让曾嬷嬷代替本宫跟着你们打理生意,有曾嬷嬷在,没有人敢为难你们,你们大可放心的放手去做。” 说完,皇后笑了笑:“本宫,就只等着数银子了。” 文瑶偷偷看了一眼一旁的邱蓉蓉。 这咋还给她家塞人呢?曾嬷嬷去了,那石嬷嬷咋办?人家都说一山不容二虎,万一打起来咋办? 邱蓉蓉回她一个淡定的眼神,皇后不会不知道他们家的情况,能这么说肯定是安排好了的。 文瑶一想也是,算了,大不了就让石嬷嬷委屈一下,谁让人家背景大呢。 所以进宫的时候俩人,出宫的时候就变成了五个人,曾嬷嬷还自己带了两个宫女,是皇后安排照顾她的。 马车回到文昌伯府,文瑶和邱蓉蓉刚准备自己下马车,便被曾嬷嬷给抬手拦住了。 两人准备下车的动作一顿,一头雾水。 就见曾嬷嬷看了一眼身边的两个宫女,两个宫女立刻先下车,摆好了台凳,这才掀开帘子自己走了下去,站在了马车旁。 “二位姑娘下车吧。” 文瑶偷偷朝邱蓉蓉吐了吐舌头,规规矩矩的掀开帘子,其中一个宫女立刻上前扶着,文瑶硬着头皮优雅的慢慢走下去。 接着是邱蓉蓉,那叫一个仪态端正。 等到两人都下了马车,曾嬷嬷才挥了挥手,让宫里的马车离开。 见两人到了家门口还站着不动,曾嬷嬷只能幽幽开口:“二位小姐,该进府了。” “哦哦哦。”文瑶赶紧朝大门走去。 第471章 老爷子老太太进京 门房早就看见他们了,此时大门大开,门房还偷偷躲在旁边偷看曾嬷嬷,感觉两位小姐好像很怕这位嬷嬷似的。 又见嬷嬷身旁的丫鬟都拿着包袱,门房都懵了。 还未进府,石嬷嬷已经带着明月和巧燕迎了过来,见到两人这般端庄周正的模样,几人先是一愣,又看到两人身后跟着的人,石嬷嬷脚步一顿,带着众人行礼:“蓉蓉小姐,大小姐,你们回来了。” “嗯。”文瑶嗯了一声。 石嬷嬷又看了看曾嬷嬷和两个宫女,默默上前行礼:“小姐,是有客人吗?老奴现在就安排人去收拾客房。” 文瑶想了想,曾嬷嬷虽然是奴仆,却也是皇后的奴仆,说是让她以后住在他们家,但她可不敢真的把这位当下人使唤。 便点了点头:“嗯,石嬷嬷,这位是宫里皇后娘娘身边的曾嬷嬷,以后就住在伯爵府了,给曾嬷嬷单独收拾一个院子吧。” 石嬷嬷看了一眼曾嬷嬷,行礼:“是。” 文瑶又给曾嬷嬷介绍石嬷嬷:“曾嬷嬷,这位是石嬷嬷,现在府上的大事小事都是石嬷嬷负责,您要有什么事可以直接跟她说。” 文瑶也没弄懂皇后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曾嬷嬷以后还回宫吗?还是说就一直住他们家了? 不管是啥,先这样吧就。 曾嬷嬷对石嬷嬷点了点头:“麻烦石姐姐了。” 石嬷嬷一笑:“不麻烦不麻烦,应该的,您随我来,明月,巧燕,伺候好小姐。” “是。”两个丫头连忙应声。 石嬷嬷领着曾嬷嬷走了,文瑶和邱蓉蓉这才大大的松了口气放松了下来。 巧燕还在好奇的看曾嬷嬷他们离开的方向,开口道:“这就是宫里的嬷嬷啊,看着好凶。” 明月连连点头,幸好他们石嬷嬷不这样。 文瑶动了动脖子,这一直保持一个姿势,是真累啊。 “别管凶不凶,人家是皇后的人,是为了咱们羽绒服厂来的,你们以后见到了说话的时候小心点就行了,不用怕。” 明月和巧燕连连点头,在曾嬷嬷面前,她们肯定老老实实的。 没过多久石嬷嬷回来了,见到文瑶欲言又止的。 “嬷嬷,你咋了?”文瑶问道。 石嬷嬷这才问道:“小姐,这曾嬷嬷……往后是要留在府上了吗?” 文瑶看了她一眼,呀,石嬷嬷这是事业危机了。 “怎么可能呢,人家是皇后娘娘身边最信任的嬷嬷,跟着皇后娘娘几十年的老人了,这次就是替皇后娘娘来盯着我们做生意的,等生意稳定了,皇后娘娘肯定还有别的安排的,放心放心。”文瑶说道。 她都不敢想,要是让曾嬷嬷来管这个家,她还能这么轻松?开玩笑。 石嬷嬷心底松了口气,微微一笑:“老奴也就问问。” 文瑶笑嘻嘻的看着她:“没事没事,嬷嬷,我懂我懂。” 接下来几天,文瑶每天都在书房写写画画,将羽绒服厂的设计图给画了出来,每个厂房的分工都非常的明确,卓义那边也将自己需要的东西全都写好,单子交给邱蓉蓉他就不管了。 邱蓉蓉找了几家京中专门帮人盖房子的人,却都觉得不太满意,虽然只是盖房子,但是他们毕竟还要加盖一个工坊,想来想去只能让卓义给出个主意。 最后还是卓义说,不如直接找工部,他们这生意是跟皇后娘娘做的,工部也不是说完全公事公办,只要银子给的足够多,他们也能接点外面的活的,更何况是皇后娘娘的活儿。 而且工部的工匠多,想要什么样的都能做出来。 所以当他们找上工部的时候,京城里的人也知道了,皇后娘娘居然和文昌伯的两个女儿合伙做起了生意,盖什么羽绒服厂,做的就是羽衣阁那个叫羽绒服的。 现在还是大热的天气,谁也不知道这羽绒服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只知道跟棉服一样,只是比棉服更加保暖,就连宫里内务府都定了好些。 一时之间,不少人都对这个羽衣阁好奇了起来,一夜之间来羽衣阁的人居然多了不少,还增加了好些订单,这让邱蓉蓉更加着急赶紧把厂房给盖起来了。 除了盖厂房,还得招人,他们现在可是跟皇帝皇后做生意,最基本的保密工作可是要做好的,可不能再像在古桐村那样,从各家各户招人了,最直接的办法,便是直接买人。 另外,做缝纫机要用的铁也是个问题,好在,户部多啊,铁矿都掌握在朝廷手里,每年国库里都有不少。 缺?那就找户部买呗。 铁一直都是每个国家最稀缺的资源,武器,农具,什么都离不开铁,所以国库的铁储备量一直都很足。 但足不足的,那没地方用那也只是一堆废铁,所以当羽衣阁想找户部买铁的时候,户部想也不想就禀报给了皇帝,问能不能卖,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明他们安南的铁矿资源还是丰富的,如今能将库存的铁换成真金白银充盈国库,岂不是更好。 皇帝一边听着户部的人禀报,一边心里暗笑户部这帮人,真的是眼里只有银子啊,卖吧卖吧,往后他们这样赚钱的机会,还多着呢。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皇帝还是装作一副发愁的模样,表示这毕竟是朝廷的东西,怎能随意买卖给商户。 户部的人又说了,这羽衣阁背后的人是皇后娘娘,不算普通商户。 皇帝还能说什么,只能叹息同意了,谁让国库没钱呢? 就这样,户部的人还得夸他英明。 不过,这俩丫头也太狠了点,十万两白银拿来买铁?她们到底有多少钱啊。 其实倒不是文瑶想买的多,而是文瑶隐隐猜到了一些皇帝的打算,反正趁现在能买就多屯点,等户部的人反应过来,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同步的还有送回古桐村的信,鸭绒和鹅绒的需求量也要跟上。 而此时,罗氏和还没从自己儿子当了伯爵的消息里回过神的文老汉已经登上了进京的船。 邱蓉蓉派去接他们的人,刚好碰上了福王妃派去拉罐头的队伍,干脆便一起蹭了官船,一路往京城来了,再过两天便能抵达京城了。 第472章 分析情况 此时文瑶和文修易还不知道老爷子和老太太已经快到了。 两人一个忙着去工部打杂,一个忙着给羽衣阁设计新款式。 眼看文瑶都几天没出门了,邱蓉蓉怕她把自己憋出什么毛病来,这天正好要带曾嬷嬷去羽衣阁看看,便拉着她换了衣服打扮了一番出门了。 还没出门,就见门房拿了帖子进来。 “大小姐。”门房见到文瑶刚要跑上前把帖子给她,就看见了跟在文瑶身后的曾嬷嬷,赶紧停下了脚步,恭恭敬敬的走了过去,行礼:“大小姐,刚刚有个自称是翰林院孟大人家里的小厮送来了帖子,说是他们家夫人想请小姐去府上做客。” 说完,便将手里的帖子递了上去。 文瑶刚要伸手,曾嬷嬷的眼神一扫,默默地把手收了回去,明月赶紧上前将帖子拿了过来,交给文瑶。 文瑶打开扫了一眼。 邱蓉蓉凑过去瞅了一眼,小声道:“你娘啊?” “嗯。”文瑶将帖子合上,递给门房,道:“去回了吧,说我没空。” “是。”门房赶紧接过帖子行了礼就走了,叫其他人守着门,自己去追刚才送帖子来的人去了。 这个插曲并未影响几人出门,只是一路上,文瑶都在想柳氏和孟德的问题,他们来了京城,难免会碰上,本以为各过各的大家相安无事,没想到柳氏还是不死心。 柳氏想见自己,为什么呢?难道又想搞母女情深那一套? 文瑶一路上沉默寡言,自己想自己的事,落在邱蓉蓉等人的眼里就是因为柳氏的帖子影响了心情。 为了打破沉默,邱蓉蓉先开口道:“不想去就不去呗,不想见就不见,她已然再嫁,跟你们也没关系了,别想那么多。” “啊?”文瑶回神啊了一声:“什么?” “……”邱蓉蓉:“你没在想你娘的事啊。” 文瑶直接回答:“在想啊,我只是在想她要见我是想干啥?总不能是想再续母女前缘,找我母女情深吧。” 说到这,文瑶忽然道:“我大哥现在不在京城,我爹她肯定是不敢去找的,别说她了,就是那姓孟的估计现在也不敢往我爹跟前凑,你说她会不会和在云雾镇时候一样,去找大头啊。” 邱蓉蓉想了想,道:“这……也不是没可能啊,要不咱们让爹找陛下讨几个侍卫,日日跟着大头?” 文瑶却想的是,要不还是找李逸帮忙,弄几个武功厉害点的跟着大头他们,之前谢安翊的事还历历在目,当时要不是大头机灵,王钊武功厉害,怕是邱姐姐现在也不会过得这么舒服了。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曾嬷嬷开口了:“二位小姐,老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嬷嬷请说。”两人能说不当讲吗?也不敢啊。 曾嬷嬷看了两人一眼,缓缓开口道:“首先,二位小姐不该在外还这般称呼文昭少爷,大头乃是文昭少爷的乳名,乳名便是在家中亲近之人称呼,在外,不合适。” 两人:“……”她们就是顺口习惯了,这事儿其实到京城的第一天邱志就说过了,以后在外,不可提及大头的乳名,必须要叫大名。 两人点头表示自己以后会注意,曾嬷嬷这才说道:“以伯爷的品级,是可以配备侍卫和庭院护卫的,人,可以请陛下赐,也可伯爷自己寻自己用的趁手的。” 这些天她在府上并未见到任何护卫,本来还以为是文昌伯不喜欢人多,没想到是根本就不知道这事。 难怪皇后娘娘会让她上文家,这一家子都是没心眼子的,这样如何能在京城立足。 也罢,既然娘娘帮她挑了这样一户人家,那她自然要当起事来。 “好,回去就跟我爹说。”文瑶像个听话的乖宝宝,连连点头。 曾嬷嬷这才点点头,又继续道:“小姐们刚才提到的可是翰林院学士孟德孟大人家的夫人。” 虽说家丑不能外扬,但是皇后和皇帝肯定是把他们家祖宗三代都给调查清楚了的,曾嬷嬷作为皇后最亲近的人,又被安排到他们家,那自然是知道的,文瑶便没隐瞒。 “嗯,孟夫人是我生母,不过早年便与我父亲和离了,和离后嫁给了孟大人。”文瑶说道。 安南文风开放,女子和离再嫁的事也常有,所以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然而这事儿还是有些耐人寻味,柳氏与文修易和离时,文修易还只是个乡下的穷秀才,可那时孟德却已经在翰林院任职了。 和离再嫁,说是青梅竹马,当真是好一个青梅竹马啊。 曾嬷嬷讥讽的笑了笑,开口道:“文昌伯乃是陛下亲封的正四品上伯爵,孟德任职翰林院,虽同为四品,却只是个从四品的翰林学士,论品级,孟夫人见到小姐都该要给小姐行礼才是,小姐若是不想理会,便不必理会。” 哦,她爹现在这么屌? “这,不好吧,毕竟她是我娘,不会有人背后议论我吗?”文瑶道,毕竟这时代,孝大过天。 曾嬷嬷却道:“若是从前你们找上门,或许孟夫人为了彰显自己的慈爱,人前定会善待你们,为自己博个好名声。 但是现在……她若是不想被人笑话,就该夹着尾巴做人,自己当初瞧不上的破落秀才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文昌伯,怕是她这会肠子都悔青了。 落在旁人眼里,更是天大的笑话,所以她才敢偷偷的送帖子,想请小姐过去见面。 老奴若是猜的没错,她又想和你们井水不犯河水,不被人议论笑话,又想和你们稳住关系保持来往,或许到时候见了面,还会跟小姐说她的难处,让小姐心疼体谅,到时候她依然是孟夫人,背后还会有文昌伯府的关系,倒是会打算盘。” 曾嬷嬷毫不客气的将这些话说出来,那也是了解过文家情况的,知道文瑶几人对这个柳氏并无多大的感情,这才敢直截了当的将这些说出来。 不过,她也存了试探的心思,若是文瑶心中还有母女亲情,只怕将来会和这个孟夫人牵扯的不清不楚的,更为麻烦。 第473章 她不常出门又不是蠢 为了让文瑶明白的更彻底,曾嬷嬷又说道:“这京城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人最是奉高踩低,如今文昌伯是京中新起的新贵,多少人想上赶着巴结。 加上如今二位小姐和皇后娘娘搭上了线,合伙做生意,但凡有点脑子的都该知道,议论你等于议论皇后娘娘,那除非是脑袋不想要了。” 文瑶听完了曾嬷嬷的话,心里只有一个感慨,真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 很快马车就在羽衣阁门口停了下来,几人下了马车进了羽衣阁。 今日的羽衣阁生意一如既往的好,不少人之前好奇羽衣阁便来逛逛,待逛过之后才发现这羽衣阁里,不论是成衣的款式还是从江南那边来的布料都极好,除了羽绒服的订单,其他衣服的订单也接了不少。 另外一边,孟家小厮拿着被退回来的帖子,交给了柳氏。 “退回来了?她说不见?”柳氏没想到,文瑶会这么直接的拒绝和自己见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明明是她生的女儿,却好像变了一个人一般,对自己冷漠至极。 一定是文修易,一定是他给自己的三个孩子说了什么,才会让他们跟自己生了间隙。 她好不容易在京中立足,成了孟夫人,本以为可以就此和过去那段不堪彻底分割,没想到文修易那个废物却忽然开了窍,也不知道哪里弄来了什么新粮,竟真的让他弄出了点成绩,得了陛下的器重。 本就担心他们进京,这才百般阻拦,更是不惜…… 没想到,非但没拦住他们,反而却促成了他们进京的道路,柳氏说心里不堵是不可能的。 如今她看不上的破落秀才成了京中炙手可热的文昌伯,文瑶那丫头更是搭上了皇后娘娘。 而他们现在所有的富贵都和自己无关了,到底是哪里错了,怎么会成这样。 柳氏怎么都想不通,更多的是愤怒。 明明是自己生下来的孩子,如今却连见都不见她一面,眼里还有她这个娘吗? “你可见到文昌伯府的小姐了?”柳氏问小厮。 小厮摇头,回道:“夫人,小人没见到文昌伯家的小姐,但是小人看到她们出门了,去了羽衣阁。” 柳氏手指摩挲了一番手中的帖子,看了看丫鬟:“走,去羽衣阁。” 柳氏带着人到了羽衣阁,看着羽衣阁里的人来人往,眸色沉了沉,抬脚走了进去。 掌柜见到客人上门,自是安排人接待。 只是柳氏的心思并不在羽衣阁的衣服和料子上,她的目光一直在羽衣阁里搜寻,想看能不能碰到文瑶。 陪着她逛的女伙计还以为柳氏对一楼的东西不满意,便询问她是否需要上二楼看看。 柳氏心不在焉的嗯了一声,跟着伙计上了二楼。 刚上二楼,柳氏便瞥见了在角落里和邱蓉蓉坐在一起的文瑶。 一段时间没见,这丫头出落的越发的标致了,这身打扮与京中那些贵女也不相上下。 这让柳氏很难相信这是当初那个乡下的小丫头,虽然她自己从小就按照大家闺秀来教文瑶,可生长在那样一个地方,本就该小家子气。 可她眼里的文瑶,明媚,阳光,眉眼带笑的模样哪里有半分的小家子气,言谈举止落落大方,便是她也是在进京之后练习了许久,才将那股从小地方来的习性给甩掉。 此时文瑶和邱蓉蓉正在和一个背对着她的妇人说话,看她的模样似乎很开心,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她对面的妇人,那眼神莫名的让柳氏很不舒服。 “行了,我自己逛逛,有需要会叫你的。”柳氏看了一眼跟着的女伙计。 女伙计也不恼,不管柳氏买不买,她都得服务到位才行,这是他们羽衣阁的宗旨。 “好的,夫人,您先逛着,小人去给夫人泡茶取些茶点来,待会夫人逛的累了还能坐下歇息。”女伙计行了个礼便下楼了。 柳氏整理了一番衣裙,装作不经意间的往文瑶那边慢慢逛了过去。 此时角落里的三个人,文瑶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三公主,与她攀谈,介绍羽衣阁里的东西。 她怎么都想不到能在羽衣阁碰到三公主,明知不是妈妈,但文瑶还是忍不住的想和三公主亲近。 或许每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在见到和自己妈妈长得很像的人时,都会跟她有一样的想法吧。 其实三公主早早的就听福王妃说了羽绒衣的好处,也见过福王妃穿,如今这羽衣阁又有了皇嫂的股份,她便更该来支持一番了。 和羽衣阁这边谈好,让他们派人去公主府给府上的人每人都做上几件。 没想到就在这里碰到了文瑶和邱蓉蓉,还有许久不曾见到的曾嬷嬷,便多聊了几句。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文瑶对三公主这般热情,但邱蓉蓉从未见过文瑶对一个人这般模样,便主动开口要给三公主打个大折扣。 三人聊的正高兴时,忽然听见了一道听起来不敢置信的声音,喊着文瑶的名字。 “瑶瑶?瑶瑶,是你吗?” 文瑶的脸色在听见柳氏声音时瞬间变了。 就是三公主听见声音都好奇的转过身,看向了柳氏。 在三公主转身时,柳氏瞳孔猛的一缩,赶紧上前行礼:“妾身见过三公主。” 三公主虽然不常出门,却也是认识这些朝廷命妇的,柳氏虽然见过不多,但是却也听说过,孟学士娶的续弦,从老家带来的青梅竹马,听人说好像是和离之后一个人,正好孟学士丧妻,便再续前缘了。 “原来是孟夫人,孟夫人不必多礼。”三公主微微的虚扶了一把。 “谢三公主。”柳氏低垂着头,怎么也没想到刚才和文瑶有说有笑的人会是三公主。 三公主见她不说话,便好奇的问到:“刚才是孟夫人在叫瑶瑶吗?你们认识?” 莫名的,文瑶心中竟然多了一丝紧张,她下意识的不想让三公主觉得自己和柳氏是一路人,可事实她这个身体确实是柳氏生的,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柳氏看到文瑶那抵触的神情,心中微微一动,脸上立刻就带出了一丝悲伤和不舍的情绪,看看文瑶,一副欲言又止又有苦难言的模样。 三公主微微蹙眉,她是不常出门,不是蠢,柳氏这一看就在做戏的模样,当真是以为她看不出来吗? 还有瑶瑶这丫头,刚刚还开心的很,这会却眉头紧锁着,神色厌恶,这是怎么了? 再看柳氏,三公主神色淡定,她倒要看看孟夫人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孟夫人,既然碰到了,便一起坐下喝杯茶吧。” 第474章 三公主撑腰 能和三公主坐在一起喝茶,柳氏自然是愿意的,而且心里越发的想要和文瑶搞好关系,趁机搭上三公主。 只见她慢慢的坐了下来,自认为十分的端庄,殊不知这幅刻意做出来的姿态落在三公主眼里反而令人有些发笑。 三公主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淡淡开口问道:“孟夫人和瑶瑶是旧识吗?” 柳氏脸上的笑容一顿,不知道三公主这是明知故问还是真的不知道她和文瑶的关系。 她偷偷看了一眼文瑶,文瑶却只是低着头连个眼神都懒得给她,这让柳氏眉头微微蹙了一下,转瞬即逝,立刻又做出一副不舍的模样来,犹豫这开口道:“回三公主,妾身和瑶瑶……” “孟夫人。”文瑶却突然出声打断了她,直接问道:“你有什么事找我吗?”声音冷淡,透着疏离,柳氏甚至还察觉到一丝的慌乱。 柳氏很是受伤,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开口道:“瑶瑶,你就这般不想见到我吗?甚至连声娘,也不肯再叫。” 文瑶咬着牙。 三公主却是一脸惊讶,看了看文瑶,又看看柳氏,张了张嘴到底什么也没说。 端起茶杯,只是眼角瞥了一眼柳氏,心中感慨,原来柳氏便是文昌伯那和离的前妻,想到这三年柳氏在京中塑造的形象,三公主忽然勾了勾唇角,还真是,意外啊。 事已至此,文瑶也淡定了许多,只是淡淡道:“孟夫人,你之前去云雾镇时我们便与你说清楚了,往后桥归桥路归路,互不打扰,只是不知道孟夫人如今又是什么意思?” 柳氏面色微微扭曲,但想到三公主在,只好忍了下来,微微蹙眉苦口婆心的开口道:“瑶瑶,我到底是你娘,你怎么能这么跟娘说话,我和你爹的事,那是我们大人的事情,不管怎么样,你都是我生的,你爹就这么教你的吗?早知道这样,我就该将你们都带走。” 言下之意,就是说文修易不会教孩子了。 别说文瑶,就是三公主都有些不高兴了,她自己那个混世魔王儿子是什么样她比谁都清楚,去了文家待了半年回来,不但懂事了不少,也没了以前那种仗势欺人的陋习,可见文家的家风清正,她虽然还没见过文昌伯,但是从孩子口中得知文昌伯乃是个大义之人,心系百姓。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教育不好子女,而且,她觉得无论是瑶瑶也好,之前见过的文俊也好,都是极好的孩子,怎么到了柳氏口中就成了这样。 三公主虽然常年不爱出门,不与人接触,可到底是个公主,该懂的都懂。 柳氏此举,无非就是想贬低文昌伯抬高自己,一个内宅女子,如何能与文昌伯那般大义之人相提并论? 如今看来,当初为给柳氏正名流传出来的那些闲言碎语,只怕是贬低文昌伯的多,都是他们故意的罢了。 如此看来,柳氏这和离嫁给孟德,可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三公主历来护短,王嫂虽然没有明说,可看瑶瑶这丫头的眼神她一眼就看出来不一样,而且母后也极为喜爱这丫头,她自然得护着。 “孟夫人。” 就在文瑶想不顾形象和柳氏翻脸的时候,三公主忽然不冷不淡的喊了一声。 虽然只是淡淡的一声孟夫人,却让柳氏瞬间清醒,她怎么忘了,三公主还在这里。 只见她脸上神色变换,立刻行礼:“三公主,是妾身失礼了,只是妾身是瑶瑶的生母,如今见她这样,实在是心痛。” 三公主却不咸不淡的说道:“本宫觉得瑶瑶这样很好,而且本宫听说,孟夫人是三年前跟着孟大人进京的吧,孟夫人进京都才三年,想来和文昌伯和离时瑶瑶还小,既然孟夫人自己就没怎么教过这孩子,这会又有什么资格指责文昌伯没将孩子教好? 更何况,本宫觉得,文昌伯那般心怀天下百姓的大义之人,未必教不好孩子,孟夫人只怕是多虑了。” 文瑶刷的一下抬头看向三公主,眼睛瞬间亮晶晶的。 三公主,在夸她爹诶,在护着她诶。 邱蓉蓉也拿手偷偷碰了碰文瑶的手背,姐妹俩互相挤了挤眼睛。 柳氏没想到三公主会这般直截了当地说出这些话,完全不顾她朝廷命妇的脸面,脸色多少有些难看,可对方是公主,还是皇帝最疼爱的妹妹,柳氏不敢多说什么,怕给自己和孟德惹麻烦,便立刻承认错误:“公主,妾身不是这个意思。” 三公主却懒得在看她,直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本宫并不关心,只是孟夫人如今既已改嫁,那文昌伯如何教育子女,也跟孟夫人你没关系了。”言下之意,人家怎么教育子女,关你屁事。 文瑶偷偷给三公主竖起了大拇指,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三公主还是温柔的对着她笑了笑。 桌子下,柳氏的手帕都要搅碎了,却只能咬着牙应着:“是妾身着急了,妾身只是多年未见瑶瑶,所以才略有些失态,还请三公主恕罪。” 三公主此时却大方的摆了摆手,道:“恕罪谈不上,只是,本宫想提醒孟夫人一句,当初孟夫人进京时,为了在京中命妇中立足,本宫隐约记得似乎是有些
相关推荐:
男妾
恶劣的你(骨科)
都市药王医仙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重生之贱受逆袭[穿书]
绿尾羊羔(校园 1v1)
火玫瑰(骨科)
如何在1V1模式下达成NP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欧总和娇娇,每天在线直播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