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做别的? 文瑶这样那样的跟两人说了一番这粉条和芡粉的做法和食用方法和用途,两人听的都是眼睛一亮。 但是罗氏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眼睛悄悄的瞥了一眼那边的男人区,小声道:“但是这些土豆和红薯你爹他们都是要拿来做种的啊,能给我们?” “土豆的产量高,分点给我们应该好说,至于红薯,就更用不了这么多了,奶,红薯还有另外一种种法,插藤,一株藤能分好多苗,不怕不够。”文瑶同样小声道。 罗氏仔细琢磨这事儿,又听文瑶道:“反正这会也没我们的事,奶,咱们上你那去啊?”文瑶说完就给罗氏挤了挤眼睛。 罗氏秒懂,一咬牙:“走。” 至于文修易他们商量什么集体劳作和工分的事,罗氏已经半点不感兴趣了,一心只想看看文瑶说的粉条又是什么,听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三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书房,等到文修易他们商量的差不多了,文修易想找闺女来确定一下有没有哪里漏了的,一抬头,哪里还有人影。 走出书房一问,才知道老太太带着文瑶和邱蓉蓉去老宅那边,不知道弄什么去了,还从库房搬了些红薯和土豆。 几人一听这话都笑了,陈县令更是吸了吸口水,打趣道:“看来我今天又能混顿饭了,就我婶子做的那个咸鸭蛋,那蛋黄冒着油,也太好吃了。” 文老汉一听直接大手一挥:“喜欢吃啊,喜欢吃一会让你婶儿给你装点带回家。” “呀,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说完几人都笑了起来,文老汉那得意的劲儿,谁也想不到居然有一天县太爷会喊他一声叔,这感觉,真是绝无仅有的好啊。 第317章 齐心协力,共同富裕 等他们去了隔壁,就看见文瑶带着一群人在忙碌着。 “做啥呢这是?”几人凑了过去看热闹,文修易眉头一挑,小声问文瑶:“哟,做粉条呢?” 文瑶偷偷看了看其他人,小声道:“爹,红薯回头匀点给我们啊。” 文修易知道红薯的产量,分点给文瑶他们做粉条应该是没问题的,便应下了:“行,回头我跟陈县令说一声。” 文瑶嘿嘿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感谢爹地,晚上给你们做粉丝锅吃。” 忙活一天下来,院子里就晒了不少的粉条。 罗氏还听文老汉说陈县令喜欢吃他们家的咸鸭蛋,就让人去装了五十个给了陈县令,还叮嘱他吃完了再来拿,这东西一次拿太多放不住。 到了晚上,文瑶做了羊肉锅子粉丝,众人才知道这红薯还有这一层吃法,而且这粉丝吃起来竟比直接吃红薯还好吃。 又得知文瑶和邱蓉蓉准备把这粉丝做出来卖,一开始陈县令担心这红薯用到最后不够留种了,直到文修易说保管够用才松了口。 倒是邱志想到了一点:“那往后这新粮推广开了,是不是也能像之前咱们商量的组建那个什么生产队,把这瑶瑶这个什么副食品加工也分配下去,让百姓们闲暇之余也能挣点钱?” “什么生产队?什么副食品加工?”邱蓉蓉小声问文瑶,毕竟她们没跟着开大会,只光顾着吃了。 文瑶给邱蓉蓉大概解释了一下意思,邱蓉蓉了然,开口接了邱志的话:“如果是这样的话当然可以。 另外我们还能根据各村的情况发展不同的副业,集体产业,争取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至于做出来的东西,我和瑶瑶在码头专门开了家杂货铺,等将来名声传出去了,码头又来往又方便,不愁没有销路。 大家赚了钱,日子不就好过了?” 邱蓉蓉到底是经商的,举一反三就套入了整个云雾镇的村落,若这个生产队的模式真的能搞起来,那云雾镇肯定就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了。 邱志满是赞赏和欣慰的看了看邱蓉蓉,点点头:“蓉儿说的一点没错。” 其他人也认同的点点头,只有陈县令那嘴角咧的老高,也不吃了,放下筷子搓着手道:“那什么,这些东西都是大侄女做出来的,还是得大侄女做主啊,总不能白白教给大家吧。” 实际上,陈县令的心里老高兴了,甚至有些激动,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他这个县令首先就会受到嘉奖,往后的官路只要他不做什么有违律法的事,那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上了青云梯,不说将来能不能爬上高位,至少他这一生的官运是稳了的。 但是这些,都是文家人给他带来的,毕竟有谁能做得到像文家这样,愿意将赚钱的东西拱手让出的,没有啊。 文家大义,这是他一直知道的事,只是没想到文家人的大义,不是针对自己身边的人,而是针对所有人,他不感动是假的。 这些东西随着红薯的普及,总会有人会做出来的,所以文瑶也没打算藏着掖着,听见陈县令这么说,文瑶干脆就笑着开玩笑道:“那我把做法卖给陈伯伯呗,那样怎么分配不就是你的事了。” 陈县令眼前一亮,是啊,既然要以村为单位建立生产队,那他也一样可以以衙门的名义来从文瑶手上购买这些副产品加工的方法,还能上报给朝廷拨款。 各个村子有了生路,文瑶也能拿到自己应得的银子,他也能赚到名声,简直就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 陈县令哈哈大笑几声,道:“难怪你爹说这年轻的脑子就是好用,我咋就没想到呢,对对对,你放心,陈伯伯肯定不会亏待了你的,到时候还得我大侄女多帮陈伯伯出出主意啊。” 陈县令说着,还端起了自己面前的酒杯。 文瑶大大方方的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水回敬:“好说好说,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富裕。” “对对对,齐心协力,共同富裕。” “齐心协力。” 随着众人的情绪被感染,都各自举起了自己面前的杯子,整个文家院子里充斥着欢快的笑声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吃完饭陈县令也没有离开,而是重新和文修易跟邱志回到了书房,还带上了作为老农的文老汉,准备将所有关于生产队计划的细节商量好。 这一商量便是半夜,陈县令干脆就不回家了,直接在文家住了下来,第二天一大早,更是吃过早饭就和文修易一起去了衙门,派人将云雾镇所有的村子村长都叫到了衙门,准备开个大会。 与此同时,文家的油坊也正式开始对外开放。 开业这天,作坊门口聚满了人,有古桐村的村民,也有收到消息被焦老汉带来的焦家村的人,密密麻麻的围了许多。 罗氏来作坊开门的时候看到这密密麻麻的人差点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她知道人会很多,但是也没想到会这么多。 “咋这么多人。”罗氏的声音传来,所有人就开始齐刷刷的往后退,将作坊门口的路给让出了一大片。 大家对罗氏的彪悍都心有余悸。 村长已经被连续叫去县衙开会好几天了,所以这会他并不在这维持秩序,这几天,他天天都是早出晚归,每天那嘴角都翘的老高,村里有人碰到都会问一句,村长却什么都不说,只说他们的好日子快来了,就等着吧。 见他卖关子,大家也就不关心了,毕竟现在有什么事能比榨油更重要的呢。 焦家村的人罗氏并不认识,只是看到了许多生面孔,再看自家妹夫也在大门口和小罗氏站在一块,就明白了。 “妹夫来了啊。”罗氏和焦老汉打了声招呼。 焦老汉笑了笑,叫了声大姐。 罗氏嗯了一声,这才看向人群,开口道:“今天油坊开业,但是一天肯定榨不了这么多家的,一天最多榨五家。” 见人群骚动起来,罗氏赶紧又道:“这榨油机就一台,榨油也要时间,我家这作坊也跑不了,挨个来,慢慢来,就这样吧,来得晚的可以回家了,对了,豆子搬回去啊,放我家门口丢了我可不管。” 说完,罗氏就开始找文瑶。 小罗氏指了指院子里:“屋里呢,早就到了。” 罗氏看了一圈,在人群里找到了文二爷。 “老二。” 文二爷赶紧扛着自家的一百斤豆子出来,应了一声:“大嫂。” 第318章 会计回家生孩子去了 罗氏又喊了焦老汉一声:“帮你二哥把豆子搬进去。” 焦老汉赶紧上前帮忙。 就在这时人群里不知道谁突然说了一句凭啥先给他进去啊。 罗氏也没听清楚说话的人是谁,但还是看了一圈,道:“凭啥,就凭他喊我一声大嫂,行了,剩下的人按照先后顺序,最先来的五家留下,其他人都家去吧,明天早点来排队,反正都能榨上,急啥。” 说完,罗氏就和小罗氏带着工人们准备进作坊了,想了想又回头说了一句:“谁先来谁后来的,我家这可都有人看在眼里的,所以别吵吵,别打架,散了吧。” 说完,就和小罗氏带着工人们进去了。 外面确实吵吵嚷嚷了一会,但是所有人都很了解罗氏,也不敢吵的太凶,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小罗氏有些担心外面会乱套,不停地往外看。 罗氏倒是淡定的很:“别看了,他们不敢闹的。” 小罗氏见自家姐姐这么笃定的模样,也跟着冷静了下来,罗氏给她解释道:“只要焦家村的人不闹,古桐村这边的人闹不起来的,现在谁还敢在我家门口闹事,那不是找骂嘛。” 旁边有干活的妇人笑着接话道:“是啊,小罗婶,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只要我婶子在这院子里,他们就闹不起来,这吵一架痛快还是往后都能吃上油痛快,他们还是分得清的。” 果不其然,外面很快就安静了下来,但还是能听的出来还有许多人在外面。 “他们都等着看榨油呢,让他们等吧,不看看,到底不放心。”罗氏也没打算管他们,而是进了单独辟出来的油坊。 “瑶瑶,先给你二爷家的弄了,外面还有人等着呢。”罗氏道。 就这么一会,文二爷家的豆子就都已经下锅开始炒了,为了更快的磨粉,在门口还专门搭了个棚子,里头大黄老老实实的站在那准备拉磨。 如今李氏和蔡氏已经能独立操作了,最后还是觉得忙不过来,又临时从大酱作坊里抽调了两个力气大的婶子来帮忙干活,反正干一天的工钱都是一样,做大酱也好,榨油也好,都是干活。 等到这边开始磨上豆子,外面排队的第一家就能领进来炒豆子了。 榨油机关键部位文瑶都让张木匠做了遮挡,所以就算有人看到榨油机长啥样,也没办法做出来一模一样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就不怕被人模仿。 随着油坊的门打开,外面的人们也终于看清楚了这个大家伙的全貌,一个个的恨不得冲进来仔细的看看。 罗氏啥也没干,就只是搬了个凳子往门口一坐,再没人敢靠近半步。 文二爷就拎了一百斤豆子,因为提前一天文老汉就跟他说过了,这油放久了味道就不好了,反正都是自家的东西,让他吃完了再来榨,所以就只带了一百斤豆子,也算是给大伙打个样。 虽然大家不敢进去看,但是有不少人还是伸直了脑袋,当看到榨油机真的有油光蹭亮的东西流下来时,所有人都兴奋的嚷嚷开了。 罗氏看了他们一眼,倒是没再说什么,只是那嘴角微微上扬着,似乎心情很好。 一上午,文瑶帮着弄了两家的,后面就全部交给李氏和蔡氏带着人弄了,谁家的豆子谁就搭把手帮忙一起干活,倒也干得快。 一上午的时间,村民们也都相信了这豆子真的能榨油,也见识过了榨油机这个大家伙,过了午时,门口除了还在排队等着的几家,都已经没人了,毕竟谁家里不是一堆的活要干。 一天下来,加上最先进来的文二爷的,天黑之前总共榨了六家,加工费的话一百斤是二十文,这一天下来,除了文二爷家的一百斤,其他五家都是各两百斤,总共赚了二百多文。 数了钱罐子里的铜板,罗氏并没有太大的意外,之前将加工费定在二十文一百斤的时候,罗氏就没指望过这个能赚多少钱。 算完了账,罗氏将小罐子铜钱全给了文修竹和文修庆兄弟两个。 “老二,老三,今天的钱,你们自己收着吧,这段时间地里也没活,你们俩就在这忙活几天,等你爹和你们大哥忙过这一阵,让他上村里挑两个靠得住的后生来顶替你们俩。” 罗氏说完,又看了一眼两个儿媳妇,道:“这炒豆子,磨豆子蒸豆子的活儿他们拎豆子来的人自己也能干,你们鸭棚那边也忙不过来,明天就来一个就行了,带着小巧她娘把她教会了,以后让她在这边盯着就行。”小巧娘也是罗氏大酱作坊里的女工人,干活麻利人也实在,罗氏也放心。 左右又不是什么关键技术的活,也没必要老藏着掖着的,到头来把自己家人累个半死,真不值当。 安排好这些,罗氏才回去帮着文瑶准备饭菜。 文瑶看出老太太像是有心事一般,问道:“奶,你不高兴啊?”明明之前还看老太太神采飞扬的呢。 罗氏叹息一声:“哎,你二表婶这不是怀孕了,这作坊里的账都是她做的,这个月她孕吐的厉害,我就让你小姨奶别带着她来回折腾了,但是她不来,这作坊里的账咋办?” “啊?那要不,咱跟蓉姐姐一样,请个账房?”文瑶道。 账目的事文瑶确实不用怎么操心,邱蓉蓉那边的帐都有账房,她只管坐等收钱,和李逸的合作就更是了,等着分钱。 也就只有酒厂是她自己的,根本就不需要做什么账,每月秦伯给她汇报一下就行了,赚多少亏多少都是她自己的。 果园还没开始盈利,帐也算不上。 大酱作坊是罗氏的,但是松花蛋和咸鸭蛋的收入罗氏却怎么都不肯要,全都让蒋月娘单独给文瑶做了账,月底就给文瑶结银子。 大酱作坊和咸鸭蛋跟松花蛋的账是分开的。 罗氏眉头拧着,似乎在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请个账房,这可不是买白菜大葱,这可是管着整个作坊的钱的,得找个信得过的才行,可外面的人,哪里有自己家的人信得过。 文瑶又道:“奶,我觉得这事儿你得跟我二表婶商量一下,你看啊,咱们之前好不容易鼓励她接下了这账房的活,她那时候总觉得自己不行不行的,后来努力一点点的学着干,你看到现在,作坊的账没出过啥问题吧。” “是啊,月娘确实是个能干的。”罗氏点头。 文瑶又道:“现在二表婶怀孕了,咱们要是不问过她就另外再请了账房,她万一觉得咱们是嫌弃她干得不好咋办,那她之前建立起来的自信心不就要被打击了嘛,所以我觉得吧,您要不先问问她呢。” 第319章 干票大的 这边文瑶和罗氏烦恼着账房的事,另外一边,文修易和陈县令也遇到了难题。 这开荒承包到村的事经过他们的完善和整改,终于调整到了适合现在时代普及的方法,而且经过几天将云雾镇各个村子的村长叫来开会,也都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全都跟他们讲明了。 关键是,陈县令给他们画了饼,一张巨大的饼,凡是以村落建立的生产队,衙门就会根据各村子的情况,分发不同的产业让他们做,作为集体资产,而收益当然也是集体分,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法,保证每家每户都能有收入。 这样一来,那些家里条件不好或者是没有什么劳动力的人家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好处,真正的是要赚钱就大家一起赚钱。 村长们都不是傻子,这样的政策一旦实行,不管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百姓,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纷纷表示一定好好跟着陈大人和文大人一起干。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陈县令却受到了来自本土大族的压力,因为如果这个政策一旦实施,最先波及的便会是这些大族的利益。 云雾镇并不是那种很小的城镇,云雾镇占地面积大,又靠着一个活跃的港口,本土的世家大族不说十家也有八家,另外还有一些小富人家,谁家不是在城外有着几十上百亩的地,自己家的长工就那么多,平日里都是从周边的村子雇人干活。 若是真的推行了这个什么生产队的模式,那以后谁还来给他们干活啊。 不光如此,这些人手里最大的筹码是什么,就是他们那高人一等的姿态和超乎常人的金钱,平头百姓,交了税能余下的粮食本来就不多,倚仗的都是他们这些人手里的那些粮食。 而现在呢?新粮出来了,不给他们这些世家,而是要分发给百姓,让百姓开这个头,这哪行啊。 陈县令在县衙被烦的要死,干脆就躲到了文家,开会的地方也换到了文家。 这些大家族可以给陈县令施压,但是却奈何不了文修易,为什么?只因为人家是皇帝亲自下旨封的官,管的就是新粮的事,而且还是直属皇帝官,那有点什么事是可以直达天听的。 这样一来倒是给文修易省了不少事,也没人敢跑到他们家来闹,但是来旁敲侧击打探的人倒是不少。 这段时间因为油坊开业,加上这些村长都来文家开会,这一来二去的就把油坊给传出去了。 传出去的消息越来越多,来古桐村榨油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所以村子里有几个生面孔是一点都不奇怪。 但,凡是有人想打听文家的事,立马就会引起村里人的警觉,一边拖着一边就让人上文家报信。 村长可是说了,文大人和陈大人现在干的事,那是带着他们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大事,要是有人破坏,那他们以后的好日子就没了。 这话一说还得了,坏人好日子就跟杀人父母一样,不共戴天啊。 随着发现来打探的人越来越多,村里还自发的有人组织起了护卫队,每天就在村里巡逻,见到生面孔陌生人都要上前盘问一番。 如果是来榨油的,就把人送到油坊门口去,让老老实实的待在油坊门口等着,别乱跑。 如果是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的,就一律扭了送去文家,给陈县令过个目,就押回衙门丢进牢里,等着自家主子来捞人。 现在所有的章程都敲定,文修易给福王送去的消息也好几天了,现在,就等一个回复了。 陈县令干脆就赖在了文家,两个人每天就守着那几个鸽子笼。 “老爷,鸽子,鸽子。”陈县令带来的随从忽然指着盘旋在文家屋顶的鸽子大声叫道。 众人抬头,果然瞧见天空盘旋着一只鸽子,一直不下来。 巡风轻车熟路的拿出一个哨子吹了一声,鸽子立马就朝他飞了过来,停在了他的手上。 巡风迅速取下鸽子脚上的小竹筒,递给文修易。 “咋样?咋样?同意了吗?”陈县令急的不行。 文修易打开竹筒,倒出里面的小纸条,上面只写了几个字:陛下恩准,放手去做,圣旨已经在路上了。 “好好好,好啊,老文,咱们这次终于可以干票大的了。”陈县令哈哈大笑着拍拍文修易的肩膀。 文修易把他的手拍开,满是嫌弃:“你土匪啊,干票大的。 行了,赶紧通知各村各户,上报人口,耕地,让各村村长之前物色的人可以安排上岗了,另外,衙门里的人也得动起来,丈量土地,看看咱们到底还有多少荒地是还未开发的,之前的数据保留,再仔细的丈量一次。 走走走,先回衙门。” 文修易将福王的小纸条随手塞进了自己的荷包里,叫上陈县令就走。 罗氏从厨房追了出来:“不吃饭了啊?” 文修易头也不回:“不吃了,娘,你们吃吧,别管我们了。”说完,马车就已经飞奔出去了,路过村长家还把村长也给拉走了。 第二天,村长就拎着他的大锣开始敲了起来,召集全村开会。 走到油坊门口看见还有其他村子的,便好心的提醒了一句:“这油先别榨了,把豆子存在油坊赶紧先回家去吧,这次可是大事。” 虽然不明所以,但这些外村的人还是听话的将豆子存在油坊,赶紧赶回家了,生怕错过了什么大事。 村长将所有人都集中在了祠堂门口的小广场上,手里拿着一个喇叭一样的东西,搬了几张桌子拼成了一个台子,此时就站在上面,在他旁边还站着个书生模样打扮的人,文修易和文家其他人站在左边。 村长环顾了一圈,举起了手里的喇叭:“都到齐了吧。” 嚯! 声音一出,别说村长自己了,就是村里人都一脸惊讶,这小东西发出的声音怎么这么大。 文修易用胳膊戳了戳身旁的闺女,小声道:“你让人做的这个扩音器还挺好使啊。” 文瑶挑了挑眉:“那是,你也不看看谁做的。” 文修易朝她竖起大拇指。 父女俩嘀嘀咕咕,惹来旁边的罗氏一瞪眼,齐刷刷的闭嘴了。 第320章 您听我解释 村长惊讶过后这个东西的好用,才继续道:“今天叫你们来,是有个很重要的事情要通知,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旁边这位是衙门的孟文吏,从今往后,咱们古桐村凡是和集体产业相关的事,都由孟文吏负责了。” 村长话音落下,底下一片哗然,饶是他们早就听到了一些风吹草动,但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还是懵懂不明白的。 村长赶紧抬手让大家安静了下来,又道:“可能大伙还不知道这集体产业是什么,我今天把大家叫来呢,就是要好好跟大家说一下……” 村长就这么站在桌子搭起来的临时台子上,叭叭叭的将生产队,集体产业的事跟大家剖开了说,打开了说,口若悬河。 文家人早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这会只是在这重新听一遍,文瑶打着哈欠止不住的和文修易小声嘀咕:“这村长的口才还真不错啊,就他这么忽悠,咱们村估计就没有一个反对的。” 就村长这画大饼的功夫,都快赶上现代的领导了,那口若悬河的大饼,能把人撑死。 特别是村长还着重强调了集体产业的好处,一听将来家家户户都能分钱,这谁不激动?谁不高兴? 至于这钱怎么分,按照什么来分,那是一句没提啊。 “你懂啥?只有这样让他们先看到了好处,后面的事才好继续说,不然你以为一开始就说让他们每家每户出人干集体的活,你以为他们会乐意?”罗氏听见父女俩的话就补了一句,说完环顾了一圈,再看孙女兴致缺缺的样子,大手一挥。 “瑶瑶,文娣,文英,回家,你们继续在这待着吧,我带她们仨先回去了。”说完,罗氏也不管台子上村长说啥,领着三个孙女就绕道后面悄无声息的走了。 走得远了回头看去,乌泱泱的一片,还挺壮观,这架势让文瑶有那么一瞬间的错觉,像是回到了之前跟文教授下乡的时候。 “二姐,你看啥呢?”文英顺着她的眼神看去,只看到一大堆的人。 文瑶微微一笑:“我在看希望。” 就这么感性的一句话,惹来罗氏的一顿吐槽:“还希望呢,别是祸害就行,你爹说的这个法子是好,但是后面实行起来,你看着吧,问题多着呢。” 文瑶上前挽了老太太的手,道:“多就多呗,路都是人走出来的,经验也都是累积出来的,出了问题就改,总有完美的一天。” “哎,我随便你们了,反正也管不了你们,但是,谁要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给你爹添堵,你看我不撕了他。”罗氏哼哼道,谁敢阻挠她大儿的康庄大道,那她就收拾到那人以后只能走小道。 村长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口水都说干了,那茶水都不知道添了多少回了,总算是把这集体产业的事情给村里人掰碎了说明白了。 眼看日头高照,肚子也咕噜噜的响,村长也坚持不下去了,也不想多费口舌了。 “该说的我都说了,这会中午了,我们也不能让人家孟文吏陪着咱们在这耗着,你们自己回去想想吧,想通了想明白了,上孟文吏这里登记,这几天县衙那边的新土地规划会下来,到时候咱们村的集体地在哪一块就能知道了,只要开始干活,就开始记公分,分多分少可是关系到你们将来能分到手多少钱,都回去自己想去吧。” 说完,村长和孟文吏从台子上下来,走到文家众人跟前,也不管后面村民们闹闹哄哄的吵吵什么,抬脚就走。 他们现在只想回家干饭。 要招待孟文吏,饭是在文家吃的,村长也跟着蹭了一顿。 孟文吏早就听说文大人家的饭菜好吃,如今总算是一饱口福了。 吃饭的时候,文修易问村长:“村长,小孟被分到咱们村,村里有地方给他住吧?” 陈县令和文修易把县衙里的文吏,挑挑拣拣的都分到了各个村子,这个姓孟的文吏还是陈县令给文修易推荐的,说这小伙子年纪不大,但是办事牢靠,这最好的,当然是优先留给古桐村了。 孟文吏原名孟承光,今年也才二十,是个腼腆的小青年,这会一听便目光灼灼的看向村长,其实心里他更想留在文大人家啊。 村长连忙点头:“安排好了,安排好了,我们家正好有间空屋子,就留给小孟大人,我媳妇都收拾好了,小孟大人随时都能住过去。” 孟文吏心底一阵失落,哎。 不过转而就想开了,都在一个村子里住着,往后他免不了许多事要请教文大人,嘿嘿嘿…… 这么一想,小伙子也就开心了,连忙给村长道了谢,又表示了一番自己以后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做事,众人这才继续吃饭。 吃完饭,村长领着孟文吏去他家看房子,文家人就坐在院子里消化,顺便聊会天休息一会,毕竟下午他们还得各自去干各自的活儿呢。 文瑶忍不住问:“爹,就孟文吏一个人忙的过来吗?”这原来一个生产队,那各种大队长小队长会计的,一大堆人,现在没人,大多数的活都得落在这小孟一个人的头上。 文修易也不想啊,但是:“衙门没人了啊,你陈伯伯为了这事儿都快愁秃头了,招人也不太容易招,这衙门的人能是随便招的啊,哎,村子里又没几个人认识字。”村里识字的人,全在他家了,但是他们也不能让几个孩子去干这个吧。 文瑶搬着小板凳顿顿顿的挪了过去,小声道:“要想富,先修路,教育改变命运,文化铸造未来,爹,如今生产跟上了,这教育可不能落下啊。” 罗氏和文老汉现在看见父女俩凑在一起嘀咕就眼皮直跳。 “你俩又嘀咕什么呢?”文老汉问道。 文瑶狡黠的看着文修易笑了笑,开口大声回道:“爷,我爹说咱们村是不是该建个学堂。” 文修易目瞪口呆。 他什么时候说的?? 文老汉倒抽了一口凉气,一瞬间的怔愣过后就瞪上了文修易。 文修易见他握着烟杆的手逐渐收紧,忽然就头皮发麻,连忙凑过去解释:“爹,爹,您听我说,听我说,其实吧,瑶瑶说的也不无道理……” 第321章 爱干干,不干拉倒 生产队的推行很快就被实施了起来,但也并非一帆风顺。 古桐村和焦家村是接受最快的两个村子,规划地下来的第一时间两个村的村长就组织众人开始开荒。 古桐村是相信老文家,焦家村则是相信和老文家是亲戚的焦老汉家,所以大家干劲十足,不会觉得县太爷是在给他们画大饼,将来毫无收获。 但其他村子就没这么顺利了,不是划分的区域里有自家开荒的地,就是觉得划给他们的地不好,有个村子因为周边都是山林,所以划分到的耕地其实没有多少,也正因为这个,他们就觉得县太爷对他们不公平,其他村都是大面积的耕地,只有他们一大半都是林子。 陈县令因为这事头疼的不行,那个村的村长三天两头的跑到县衙诉苦,求陈县令给个解决的方案,重新给他们划分点耕地。 陈县令不堪受扰,干脆跑到文家求助。 “我是真的没招了,山树村那片地,本来就四面环山,能圈出来的荒地少之又少,大多数都让他们自己开了啊,我总不能把他们的地再给收回来做集体地,那不是更闹的厉害嘛,文兄,你主意多,快帮我想想办法吧。”陈县令一来就追着文修易不放。 这段时间古桐村开荒,文修易天天都在这盯着,为了更好的开荒,村里还搞了集资,买了牛,一家出一点,大头是文家出的,买了四头牛,加上村长家的牛和老文家的大黄,总共六头牛。 所以古桐村的开荒进度是最快的,焦家村有样学样,也搞了集资,他们虽然不如古桐村这样有文家作后盾,能多买几头牛,但是有焦老汉和小罗氏拿出来的十五两银子,加上村里人集资的,也买了两头牛,倒也能省很多事。 陈县令是在地里找到文修易的,一找到他就开始诉苦。 当初规划的时候文修易也跟着参与了,说是参与,其实做主的人一直都是他,陈县令就是顶着个名头发号施令。 “他们那个村子,本来就四面环山,耕地又少,又都被他们占了,我们上哪给他们再划分耕地来。”文修易也是蹙眉。 陈县令摊手:“是啊,我说了啊,不听,说是让我们从其他村子那边分他们点,远一点也没事。” 文修易抬头:“那哪行,每个村子的地都是根据人口规划好的,分了他们其他村子的咋办?” “那你说咋办嘛。”陈县令干脆在地坎上坐了下来,衣服脏不脏的也不管了。 “这,你让我想想,山林也有山林的好处,走,去实地看看去。”文修易把陈县令从地上拉了起来,叫上穆离就走。 路上碰到文老汉。 “你俩这是又要干啥去?”文老汉问道。 旁边有村民路过,听见文老汉居然敢这样和县太爷说话,眼里都是羡慕和敬佩。 陈县令将事情简单的说了,文老汉越听越皱眉。 “给他们惯的,爱干干,不干拉倒,要真让他们挑三拣四的,其他村子也跟着学咋办?”文老汉说道。 陈县令一拍大腿:“是啊,叔,就是这么个理儿,所以我和文兄这才准备去看看呢。” 文老汉挥手:“赶紧去赶紧去,别让他们把事情闹大了,这可是好事,可不能让他们给搅和了。” 两人应了一声继续走,文老汉想了想又喊了一声:“回家把瑶瑶领上,那丫头主意多,让她帮着你们想想。” 想法子祸祸其他人总比祸祸他们强。 “知道了。”两人远远的应了一声走了。 文老汉这才背着手拿着烟杆继续去巡逻,路过的人谁都要停下手里的活喊一声文大爷。 这尊敬的劲儿,给文老汉得意的不行。 文修易回家套马车,一问才知道文瑶又跑到酒厂去了,就又带着陈县令拐道去了酒厂找人。 一靠近酒厂,一股酒香就飘到了两人的鼻子里,给他们馋的哟。 “这酒啥时候才能喝的上啊?”陈县令猛吸了几口酒香,真是馋人的不行。 文修易一边寻找文瑶的身影一边回答:“秦伯说过年能喝上,你就等着吧,瑶瑶,瑶瑶。” 听见喊声的文瑶从库房里探出个脑袋:“爹,干啥?” 文修易朝她招了招手,文瑶这才把手里的大曲还给秦伯,道:“秦伯,你这大曲做的挺好的,你可以先试试看,有什么事再去家找我。” 秦伯应声点头:“好。” 到了这里之后,文瑶从不限制秦伯的发挥,不管秦伯有什么想法,只要跟酿酒有关的,文瑶都是全力支持,不管他要什么,哪怕再名贵的材料,只要秦伯说想试试,文瑶就给他弄来。 所以秦伯现在除了盯着他们酿酒,更多的时候就是研究大曲。 文瑶洗了手来到文修易跟前,才看到陈县令。 “哟,陈伯伯,今天又来找我爹啊。”文瑶笑着打招呼。 陈县令唉声叹气:“大侄女,我也不想来啊。” 见他这神色,文瑶也收起了嬉皮笑脸,看向文修易:“咋了这是?” “边走边说。”说完就领着文瑶,跟陈县令一起上了马车。 路上文瑶总算是听明白是咋回事了。 “这……你们咋给人家划一大片林子啊?”说好了大家都是耕地,结果别人都是耕地,他们是林子,这搁谁谁乐意啊,要是她,她也闹。 文修易嗔怪的瞪了她一眼,道:“你以为我们想啊,山树村,你听这名字就知道了,四面环山,唯一一面通的还都让他们自己开了地,总不能再给人收回来吧,那不是发展,那是结仇。 我们也是没办法,就把几个山头给划进来了。” 文瑶:“……” 文修易又道:“其实我当时想过,这山林虽然不能开发出多少耕地,但是利用起来做点别的产业也不是不行,林下养殖种植那么多呢,总有适合他们的,这不是忙着其他地方开荒的事,还得把粮种分发下去,就没顾得上这个,他们就先闹起来了。” 第322章 麻辣兔头啊我来了 陈县令听了父女俩的对话,半天才反应过来,道:“原来你有主意啊?” 文修易有些尴尬,他是真的忘了,这段时间要顾着的事太多了。 “咳咳,这个吧,我也是一时忘了。” 陈县令也不跟他计较这个,只道:“有解决办法就行,有解决办法就行。”早知道他就早点来找文修易了。 马车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终于到了山树村,远远望去,绵延的山脉紧紧相连,就连空气都比其他地方要清新许多,光是坐在马车上吹着风就觉得神清气爽的。 要不是年代不对,这绝对是个旅游胜地啊。 远远看去,山并不陡峭,甚至还能看到许多平坦的地方,山上各种各样的树都有,都是大树,还有竹林。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老天爷给了这得天独厚的地势,那自然有他的好处。 马车在村口停了下来,不少人都看见了,好奇的打量他们,穆离坐在马车上没有下来,而是朗声道:“请问村长家在哪?” 村民被他这架势吓了一跳,赶紧指了个方向,穆离道了谢,架着马车直奔村长家。 身后那些村民都好奇的看着,有想看热闹的就跟了过来,远远地偷看。 村长听见马车的声音就从屋里走了出来,看着围墙外面马车上走下来的人脸色都变了,赶紧让家里人准备接待客人,自己则跑了出去。 “两位大人,你们怎么来了?”山树村的村长是个和文老汉年纪差不多的老汉,恭敬的迎接两人,又看见后面跟着下来个小姑娘。 文修易看看他,开口:“郭村长,我都听陈大人说了,所以来看看,能不能给你们村重新规划一下产业。” 村长一听,面上一喜,连忙邀请几人进屋去坐。 文修易摆摆手拒绝了:“时间紧迫,其他村子都已经开始干活了,只有你们这现在还不肯动,我们就不进去了,你领我们四处转转吧,山上也去看看。” 村长听他这话,面色就有些讪讪的,道:“大人,这也不是我们不配合也不是我们不愿意干,你也看到了,给我们分的都是些什么,其他村子都是耕地占了大半,结果到了我们这,就给我们这些山头,这能种什么啊?难不成要让我们把这山平了不成?” 文修易瞥了他一眼,总算是知道陈县令烦在哪了,这人看起来是恭恭敬敬的,但话里话外就是觉得他们分配不公,想要他们干活,那就先把地给他们分了。 这不就是跟他们耍赖嘛。 文修易不想在这种地方浪费时间,直接道:“村长带路吧,看看山上的情况。” 村长见文修易油盐不进,偷偷看了一眼陈县令,发现陈县令只是在后面和那个小姑娘说话,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心里也有些没底了。 这县太爷或许他软磨硬泡的,耍耍赖就能把这地给要过来,但是这位,郭村长没怎么过多的接触过文修易,也不了解他的脾性,心里一时拿不准,只能恭敬的应了声是,开始在前面带路。 领着他们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又上山看了看,等他们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几人脚上的鞋子也都走的全是泥土,神色间尽是疲惫。 郭村长将他们这幅样子看在眼里,便开始哭惨:“两位大人,你们也看到了,这都是林子,我们啥也种不了啊。” 文修易心疼闺女跟着爬了一下午的山,但也不能不管郭村长,毕竟他们到底是来解决问题的。 “老村长,这地是已经分完了的,其他村子都是按照人口来分的,而且你们这里离其他村子都挺远,划分给你们太远的地,干活也不方便……” 文修易话还没说完,郭村长就急了:“大人,你们不能这么不公平啊。” 文修易:“老村长,别急,你听我把话说完,虽然你们村周围的荒地没有多少,但是你们这几片林子可是宝地啊,如果利用的好了,一年下来的收益绝对不会比其他几个村子的低。” 郭村长一愣:“大人,你说真的?” 文修易点点头:“当然是真的,只是具体要做什么,我现在也只是有了点眉目,很快我会给你准确的答复。 但是老村长,我们愿意帮你们改善生活,赚钱,你们也不能让我和老陈为难是不是? 之所以给每个村子搞产业,那是因为要推广新粮,为了大伙的好日子,这新粮推广是朝廷的意思,是陛下的旨意,你们这么拖着不开荒,最后分不到新粮的粮种,你想想,最后吃亏的是谁?” 郭村长当然知道最后吃亏的是谁。 朝廷愿意推广新粮,这新粮一旦种起来了,他们也能吃饱饭,更何况陈县令和文修易都说了,愿意给他们每个村子一个赚钱的营生,算作村里的集体产业,赚的钱除了税收,其他的都归他们自己分。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们配合朝廷把新粮给种出来。 现在他们觉得划分的耕地不公平,就一直拖着不肯开荒,最后朝廷要是真的放弃了他们,那他们到时候就连哭都没地方哭去。 原本郭村长以为他们能够拿捏的了衙门,结果文修易一番话愣是将他从头浇到脚,让他从脚底生起一股凉意,不敢想他们要是再闹下去,衙门直接把他们村子从生产队的名单上除名,他们会怎么样。 到时候肯定产业没有,新粮也占不到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村子吃上新粮,赚银子。 郭村长一阵后怕,连连保证自己明天就会带着人去开荒,绝对不会再拖一天了。 文修易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看时辰不早了就和陈县令一起告辞离开了。 想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的郭村长也不等第二天了,现在就摸黑挨家挨户的通知明天开始开荒。 回程的马车上,陈县令问文修易:“有主意了吗?” 文修易点点头:“山上的情况你也看到了,虽然是山林,但是山上平地不少,坡度也不大,山上林子茂盛,常年阴湿,最适合种植各种菌类了,等我回去好好想想,让他们种点什么吧。” 文瑶都累死了,要不是碍于陈县令也在马车上,她肯定原地就趴下,闻言便跟着道:“还能让他们养兔子啊,就咱们上山转了几圈我都瞧见好几只兔子了,说明这山上很适合兔子生存啊,这兔毛,兔肉可都是好东西。” 麻辣兔头啊,想吃。 第323章 让嬷嬷找人 二天一早文瑶就让人去集市买了几只兔子,中午就做了麻辣兔头和麻辣兔丁。 “你这是去捅兔子窝了?”罗氏见这一桌的兔子肉说道。 文瑶嘿嘿一笑,用食盒装了,又在外面用棉袋子包好,让巡风赶紧骑马给文修易和陈县令送去衙门。 至于巡风的那份,文瑶给他单独用碗装了放在灶台上保温,等他回来还能吃上。 折腾完了,文瑶这才说道:“昨天不是陪我爹去山树村看情况了嘛,山上看到了兔子,就想吃兔子了,奶,你尝尝。” 文瑶用筷子夹了一块喂给罗氏。 第一口罗氏蹙眉,毕竟太辣了,到现在她都还没适应过来辣椒的味道,但嚼了一会就觉得很香,很想再吃一口。 罗氏眼前一亮,又吃了几块,直到自己受不了太辣了才停了下来:“确实不错,蒸上几个馒头,这一小碟子就着馒头能吃不少。” 吃完了,罗氏才反应过来,道:“咋滴?你们还准备让山树村的人养兔子不成?” 文瑶又往自己嘴里塞了一块兔子肉,点头:“是啊,他们那的环境最适合养兔子了,奶,要是他们村养兔子,以后咱们要吃兔子就不愁没地方抓了。” 现在对这父女俩干的事罗氏是完全不想多说什么了,越来越离谱,搞得阵仗越来越大,哎。 “把东西装一装,给你爷和二叔他们送饭了。”罗氏收起了自己的心思,张罗着给荒地里的众人送饭,至于老大要干什么,只要他不违法乱纪,只要他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做人,他做什么都行。 祖孙俩将做好的兔子用大陶罐给装了,又蒸了好些馒头,又做了一大桶的汤,都放到了板车上,时间差不多了,鲁河就带着明月回来了。 当初才买回来时娇嫩的明月,现在穿着李氏的旧
相关推荐:
终极往事(H)
爱上你,天经地义(娱乐圈1v1)
穿成恶毒女配后,公主她摆烂了!
面具(NP 追妻火葬场)
女王的小鲜肉_御书屋
夏夏日记
苟在仙界成大佬
师父变成少女之后(NPH)
摘星(伪骨科)
女渣A进化论[万人迷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