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着,忽然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什么。 玛格丽特咬着笔尾思索了片刻,继续写着。 在曼卡丝意识到自己从始至终就是一个蠢货之后,她打算去寻找康森。 于是他们相见了,曼卡丝对康森提出了种种要求,她打算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他们再次成为了情人, 康森对于曼卡丝的要求,规则,一切都无有不应。 他们互相坦白,康森主动向她分享了曾经从未让她知道的过去,他经历过的那些危险的事情,她总算更深层的了解了他。 康森告诉曼卡丝,他活着的意义就仅仅只是为了看见她开心的样子,曾经他放手,只不过是他以为自己能够放下。 然而,曼卡丝却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内心,也明白了她对康森复杂的感情投射,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走到今天这步,她在达到时间期限时拒绝了他的求婚。 康森完全的明白,即便是拥有了第二次机会,他依旧不能让曼卡丝爱上他,他出奇的感到平静,绝望,他不再参与曼卡丝的生活,不再如影随形成,彻底的结束了。 又一年过去,直到瘟疫席卷了整个巴黎。 疾病平等的摧残着每一个人,如同人间炼狱般,折磨着数万居民。 曼卡丝的画展办不下去了,她和朋友们把地点清了出来,用来安置巴黎的病人。 她每天都围着披肩走在巴黎的街上,昔日热闹的地方全都没了踪影,瘟疫将这个城市侵蚀的像一个空壳。 那些她引以为傲的东西,在瘟疫的面前,也瞬间变得无比轻描淡写, 曼卡丝忽然自嘲,干脆卖掉了所有的收藏品,卖掉了房产,将她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钱财,全都换成了食物,给了那些需要它的人。 直到她某天发现,康森在跟她做一样的事情,他们在一场临时的集会上遇见。 就像普通的朋友一样,他们互相了解了对方近期的生活,能够平和的坐在一起谈论巴黎现在的形势。 曼卡丝与康森不是恋人,不是情人,更没有任何的关系,就仅仅像是老朋友一样,她发现他似乎生病,十分关心,每天去寻找不同的医生。 随着不加刻意的接触,康森对曼卡丝产生了新的认识,他似乎明白了她对比以往的改变。 同样的,曼卡丝在卸下一切关于幻想世界近乎精神执念一样的追求之后,逐渐明白了康森的可贵之处。 康森是如此的平静,丝毫不畏惧死亡,病痛,不畏惧一切可以侵蚀他的东西,他说是因为有她的陪伴,引得她无奈破涕为笑。 于是,他们几经周折,终于相爱了。 爱情的果实并未滋长多久,并没有奇迹发生,康森便病情加重,在曼卡丝开始爱上他的时候,永远的长眠了。 故事的最后,曼卡丝带着她的孩子乘船回到伦敦,她们踏上返程的船,漂浮在蔚蓝的英吉利海峡上。’ 故事写到这里,曼卡丝算是完成了彻底的精神成长,她变得无坚不摧,与自己化解了隔阂。 写完这个大纲,起初玛格丽特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就好像有神明在引导她去这样写一样,完全莫名其妙,又紧紧的牵动着她的心,变得不像一个富有结构性的戏剧小说,而像是某种关于人性哲学探讨了,这还能受到欢迎吗?她很不确定。 抓了抓脑袋,玛格丽特有点疲惫的走出书房,看见波茨太太在摆下午茶的点心塔,才明白过来,现在已经是下午的三四点了。 “小姐,裁缝店送礼服的人到了。” 在玛格丽特开始吃着三文治时,波茨太太推门进来,对她说道。 … [垂耳兔头]晚安 91 · 九十一,一更 玛格丽特并没有让人等太久,她啃完一块三文治,便擦了擦手,从起居室走出去,顿时就看见了堆在客厅地毯上五六只皮箱,以及旁边的两个裁缝助手。 她做了一季的衣服,大概林林总总的八九套,绸的纱的款式不一,能满足各种场景穿着。 那两位助手都是女人,一个年龄大点,一个年龄小点,在玛格丽特面前打开箱子,清点了数量,便一件件的帮她试穿,然后挂进衣帽间。 衣帽间里面,隔着半边更衣室,玛格丽特选了一件浅绿绸裙等着舞会上穿,叫她们先帮忙试这件。 那个年龄大一点的女助手十分健谈,一边帮玛格丽特穿衬裙,整理着胸衣,一边告诉她店里又来了什么好看的布料。 玛格丽特听了,便让她过几天带着布料上门来给她看。 摄政时代,服装风格自然简约,胸衬做的也很轻巧,特别是舞裙用的胸衬,十分柔软,并不会让人感到束缚。 玛格丽特是个爱美的人,她看着穿衣镜中这条漂亮裙子,款式虽然简单,但十分飘逸,不会把她本就不太高的个头儿给压下去,嗯,跳舞的时候也会很好看。 左右转圈欣赏着,询问这两位助手应该配什么饰品更好看。 聊起来后,那小点的女助手就提起了《粉眼》里的那枚胸针。 怪不得这小助手总面露绯红,低着头不敢直视她,说两句话就总抿唇微笑,原来是粉丝啊。 玛格丽特头一次遇到正经书粉,她十分开心地冲出去要旅店的仆人帮忙去买一本《万花筒》等拿到了书,又在扉页to签,这才交给了这小助手。 小助手受宠若惊,连连诉说她对这故事的喜爱,还说她有个一起长大的朋友,她爱慕对方好多年,可作为一个姑娘,主动追求爱情会被视为轻浮。 直到看了这个故事,她也不管那么多了,鼓起勇气去表白,才知道对方也一直爱慕她,现在他们已经订婚了。 《万花筒》这刊物受制于发行量不够多,仅仅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售卖,但凡小点的地方都买不到。 即便是大伦敦城内,除了行业内以文字为生的人会关注,普通民众知道的很少。 玛格丽特还是第一次在生活中遇到粉丝,听说她自己写的东西能影响别人的生活,这种感觉十分奇妙,让她惊讶激动的许久说不出话。 等到她二人收拾好衣帽间,离开了饭店,玛格丽特才缓过来,收拾收拾,带上上次主编寄来的汇票去了一趟银行。 等她办完事情,并没有先回家,而是让马车夫拉着去了一趟金银店,为了舞会而准备应该有的配饰,例如项链,胸针,手链什么的。 这年头,品质最好的的宝石有珠宝商们垄断性销售,可以定制。 稍微不那么在乎品相图方便的,可以选择去金银店里选最好的饰品。 如果有喜欢的材质,还可以去珍珠店,玛瑙店,水晶店里去挑。 像索伦从前那样给她置办行头,大多都直接约个珠宝商带着最好的东西上门,他挑来挑去的让她戴,看她喜欢什么就留下来。 若是她当初收了那箱东西,现在就可以去买一个庄园,然后再买一大块土地租出去,过上财富自由稳当收租的好日子了。 这会儿,轮到自己给自己置办行头了,至少也要花上几十镑,虽然这不是消费,而是一种资产,但玛格丽特坐车里时还是隐隐约约有点后悔,这做人太有骨气还是不太行,怎么能因为一时的心里舒服就连钱都不要了。 她释然地搓了搓脸,叫马车夫送到了伦敦最有名声的一家金银店,这儿因为价格贵,客人稀少,门口三四位侍从守着,她进了门,随意逛逛。 外头开始冒小雨,屋里弥漫着一股铜臭味,还能听见楼上有人在用小锤子叮叮咣咣的打手镯。 店里的侍者听玛格丽特想看胸针,就把她带来了一处玻璃柜前,这儿的胸针各式各样,有金托的,银托的,各种造型,有用宝石拼的动物形,又有各种花叶形。 玛格丽特想,红配绿赛狗屁,她问这侍者找了几枚红或粉色主石的胸针。 侍者将她要的款式找了送来,小心翼翼托起来给她看,玛格丽特就忽然想起从前,索伦不仅送她她喜欢的,还总是留一些他自己很喜欢的,把她当成一个布娃娃一样按照他喜欢的样子装饰,最严重的时候就连穿什么袜子绑什么头发绳都要管一管。 他不喜欢红配绿赛狗屁。 玛格丽特在侍者的呼唤中回过神。 “啊?就这个吧。”她抿唇,指了指类似粉眼里形容的那块粉水晶胸针,拿起来对着光看一看,净度还算过关,只不过没有她以前戴过的火彩好。 玛格丽特摇头,又去选了一些手链,腰链,项链什么的,大致配成一套,收了经理的名片后签好账单。 不过,据她所知,动荡年代的女性多收藏珠宝,比攒钱更安全,毕竟珠宝可以套在手上,缝在衣服里带着逃跑,十分的灵活方便。 舞会前一天,玛格丽特一早就收到了爵士和副主编送来的信。 爵士信里说,出版社已经打款,属于她的那笔钱,律师已经直接汇进了她的账户里,还大篇幅的问候了她,各种嘘寒问暖,以及确定了明天下午什么时候来接她。 玛格丽特想,这爵士当着她的面像个锯嘴葫芦,也只有写信能说这么多话。 她翻开普森先生送来的便条,上面只有一句话,说《玛德娜夫人》已经排好了版,大约两天后就能给她送样书来。 再有十来天,就可以铺货上架了。 他还说,主编让玛格丽特为这本小说写一篇序言,要刊登在报纸上做宣传,随时送去都行。 玛格丽特得知即将收到样书,心中十分期待,她说干就干,立刻回书房去写了序言和心得,晚上就封好了送去社里。 第二天,舞会大多在傍晚开始,一直要闹到后半夜才能退场,故而玛格丽特比平时多睡了一会儿。 虽然每个月租金这么贵,好在服务也很完整,波茨太太专门帮她请了理发师
相关推荐: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邻家少妇
蛇行天下(H)
皇嫂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医武兵王混乡村
他来过我的世界
逆战苍穹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蚊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