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她现在的租金并不比在哈林区多多少,地段却好很多,相对应地,她要放弃一些东西。 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租金,她很有自知之明地把自己的活动空间缩小到了七平的小卧室,客厅是属于许薇的,尽管理论上那是公共区域。为了不旁观罗扬和许薇的缠绵场面,她每晚都在图书馆呆到凌晨,然后第二天在许薇没起床时,匆匆吃个早饭离开。 她每月交租金,活得却像个寄人篱下者。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有,她宁可继续住在哈林区每晚听枪响,也不和许薇合租。但现在她也不能搬走,她主动搬走,原来的押金就黄了,找新房子也要付押金,租期最少一年,她也就租半年,不出意外的话,下半年她就要去纽黑文读博。里外里赔的钱都够富文玉来纽约转一圈的了。 无论如何,今年夏天,至少得请富文玉到纽约玩一次。以防万一,母亲打来的三千块也不能动。 “如果目前的生活让你痛苦,就把它当成一场田野调查。”富小景在桌上贴了一张小纸条,时不时看一看。 没有什么事是糖解决不了的,如果一颗不够,那就两颗。 富小景的嘴里嚼着最后一颗玫瑰软糖,眼睛盯着电脑屏幕。 这已经是第三十九位教授给她回信了,但没有一个人给她一份工作。 富小景的硕士老板对她可谓是仁至义尽。即使中风也努力在她的推荐信上签了名字,还坚持给她发工资到寒假,但也只能到寒假为止。接下来她必须去找别的工作。 由奢入俭难,富小景自从做了助教之后,就不太想去做给校内停车场贴罚单、站在柜台前卖咖啡之类的校内工作了,而且现在是留学申请淡季,外快也难赚,光靠贴罚单的钱也很难维持生活。最理想的就是去做助教或者助研。 富文玉经常嘱咐富小景要和教授们搞好关系,为此邮了一堆具有中华特色的纪念品让她用于礼尚往来,熊猫书签、剪纸、刺绣……这些东西在圣诞节都派上了用场。富小景在每份礼物里都放了贺卡,每张贺卡祝词都精准定制,绝无雷同,深刻表达了富小景对收信人绵延不绝的敬重和爱戴之情,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圣诞节前,富小景捧着礼物一个个去敲教授们办公室的门,那天她收获了一堆巧克力和糖果。 送完礼物她又发电子邮件再次祝福,把她的敬爱之情换了一种描述,但中心还是一样的,信的末尾,她委婉表示自己需要一份工作,并附上了自己的简历。她甚至给东亚系发邮件,问他们需不需要一位中文助教。比较文学系也收到了她的邮件,并且给了她回复,回复说暂时不需要一位希伯来语助教。 她本科是学希伯来语的,高考为了能进A大,报了小语种提前批,希伯来语四年一招,那年省里恰好有一个招生指标。后来高考分下来,她超常发挥,分数甚至能去读经济,但档案已被提走,只好认命。上学时,她对社工萌生了兴趣,便去读了个双学位。她本来想本科毕业后读社工的,C大半年的交换经历让她改变了想法。 她现在也不知道自己选择得对不对,以她的家境,她应该去读法律读医学读CS读任何能赚钱的专业,唯独不是人类学。 从圣诞到元旦再到今天,她发出的邮件都陆陆续续有了回复,但回复好像出自统一模板,感谢她,肯定她,但暂时没工作给她。 手机在这时响了起来,陌生号码来电。 声音出乎意料地熟悉。 她的号码说得极快,根本没想他会记下来。 “你到家了吗?” “到了。你的糖很好。” “你喜欢就好。玫瑰味的最好吃,橘子味的也不错,就是那个榛子的,如果你细嚼的话,也特别好。” “你明晚有空吗?” “哦,明晚我和别人约好了。” “最近两周你什么时候有空?” 富小景不好意思地笑笑,“好像都没有。” 鲁迅他老人家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但富小景现在不想挤。 “那好吧,晚安。” “晚安。” 等顾垣挂了,手机屏还贴在富小景的脸上。 她想,今后他恐怕不会再联系她了。 可也只能这样。她再也付不起下一杯酒钱了。 夜里,她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地听肯尼基的《回家》。越听越清醒,跳坐到书桌上去看星星,玻璃窗上最清楚的不是星星,而是她的脸。她去翻铁盒找糖,里面已空无一物。于是只好拿起边上的黑牌伏特加,就着手边一块钱一加仑的橙汁,给自己调了一杯螺丝刀。 宿舍会有的,全奖也会有的。 至于爱人,爱有没有吧…… 这么想着,富小景又喝了一口酒。 第6章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富小景被闹钟吵醒,她头疼得要炸了,想都没想就把闹钟摁掉,继续赖在床上打滚。一分钟后她从床上跳了起来,趿着拖鞋去洗漱。 洗漱完第一时间坐在电脑前查看邮箱。 最新的邮件是罗拉教授发来的。 罗拉是C大人类学系的终身教授,也是业界大刊的主编,她邀富小景给期刊投稿写评审意见。 富小景曾被这家期刊拒过稿,被拒的稿件最终发在另一家影响力稍逊的期刊上。 罗拉教授约她上午十点在系里办公室见面。 富小景到得比约定的时间早不少。为了这次见面,她特意搽了口红遮了黑眼圈,最里面的衬衫和裤子都重新烫过,连马丁靴都仔仔细细擦了一遍。 但当罗拉的眼神在她身上扫过时,富小景立刻底气不足。她的青春并没给她带来自信,反而让她心虚。 岁月在罗拉脸上留下的痕迹,反而更增添了她的韵味。以亚洲人的眼光来看,她的五官并不算美,单眼皮,眼睛狭长,鼻子不够挺,脸太过平面,但她有一种气场让人忽略她五官的瑕疵。她越老越美。 富小景开始以为这美是岁月带给她的,后来发现那太片面。她的美是岁月累积的成功和金钱支撑的。没了成功和金钱,岁月带来的多是皱纹和下垂。 罗拉是一个成功的女人。 不同于理工科,文科的科研经费少得可怜,人类学系也不例外。但罗拉是人类学系的例外,她手握大把基金,财大气粗,门下的博士生要比别家阔气得多。 在资本主导的社会,钱是通行证和护身符,学界也不例外。谁有大把经费,谁就有底气。申不到经费,在自己学生面前都牛气不起来。没拿到终身教职,经费一断,随时可能走人。 罗拉是中越混血,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她开口却是一股牛津腔。 “你之前学过四年希伯来语,怎么想到中途去读人类学?” 富小景把当初申请材料上的标准答案又用口语复述了一遍。 “《旧约》原典你一定系统读过吧。” 富小景点点头,就是因为读不下去了才转的人类学。 “你最近在做哪方面的课题?” 富小景如实讲了自己的困惑,“研究对象一旦知情,我就变成了一面镜子,再诚实的人面对镜子,也会不自觉地美化自己,刻意挑选最好的姿态,真实度就会大打折扣。” “你或许可以换个思路。”罗拉的点拨到此为止。 即使她是罗拉的亲学生,罗拉也不可能明白无误地告诉她去隐藏身份,那里面的学术风险实在太大。一旦录音爆出,罗拉多年声誉可能毁于一旦。 罗拉早年做的课题是最庸俗的美国人也关注的,那是一条快速成名的路径。在获得终身教职前,她多次在学术伦理边缘疯狂试探,不止一个研究对象把她告上过法庭,但最终有惊无险。她的丈夫是曼哈顿中城某个“白鞋”律所的资深合伙人,这实在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功成名就后,罗拉不再触碰任何有争议的课题。 罗拉的成名经历不可复制,至少对富小景如此,她并没有一个做律师的丈夫可以帮她打官司。 而且,大所律师意味着高收入,罗拉即使学术生涯断了也可回家做全职太太。富小景可没人托底。 在短暂寒暄后,罗拉转到正题上来。她把面前的文件夹推到富小景面前,“鉴于你的学术背景,我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 两篇期刊投稿一篇是关于美国犹太社区的,另一篇是关于中国东北犹太人的研究。 富小景并不是第一次写评审意见,她的硕士老板是多家期刊的审稿人,但审稿是一份十分繁杂的工作,受人之禄,忠人之事,富小景做助教的一大任务就是为老板草拟审稿意见。她自己也收到过一些小稿的审稿邀约,但因为没时间没审稿费,大部分都拒了。 但这次不一样,做大刊的审稿人对她的学术生涯很有裨益,更何况罗拉亲自邀她面谈。 临走前,罗拉对她说,“谢谢你的礼物。
相关推荐:
女配她是白月光替身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重生之官场风流
驯猫记
兽血沸腾
债为媒(女/攻)
满级作精穿成对照组
比蒙传奇
快穿之完美命运_御书屋
我的滛蕩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