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 顿了顿。 苏婉担忧道:“殿下,您是大唐太子,您参加诗会,影响会不会不好?” 李承乾摆了摆手:“孤这次参加诗会,不仅能提升诗会的规格和含金量,孤还要借用诗会告诉天下百姓,孤的伤腿已经彻底恢复痊愈!” “届时全大唐便会引起轰动!” 对于储君来说,名望最重要。 只要百姓亲眼目睹他腿疾恢复,要不了多久便会传遍整个大唐,他在民间的名望也会直线上涨。 至于那帮朝臣,他每天都会去太极殿跟他们相见,并不急于一时。 况且他步履如常出现在诗会上,对李世民、李泰和朝臣造成的冲击,也会比亲眼目睹还要强烈。 “嗯。” 苏婉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继续多言。 殿下做事一向有主见,他一旦决定的事情,别人说的再多也没用。 况且殿下说的也有道理,借着这场盛大的诗会,殿下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天下人面前。 那种震撼,她已经能想象出来。 就在这时,一个宫女脚步匆匆走过来禀报道。 “太子殿下,陛下宣您去甘露殿。” 什么情况? 李世民连他的伤势都不问一下,直接让他去甘露殿? 沉默数息。 李承乾挥了挥手道:“你去跟内侍说,就说孤的腿伤尚未痊愈,没办法去甘露殿拜见圣上。” 这个时间点让他去甘露殿,肯定不是问他腿伤的情况。 唯一的可能,就是想了解酿酒之事。 亦或者分一杯羹! 宫女的脸上微微一动,她接着低声说道。 “殿下,陛下他让内侍把胡床搬过来了。” “内侍说殿下要是不方便走路,他们可以把殿下抬去甘露殿。” 呃... 李承乾的嘴角微微一抽。 看李世民的这副安排,今天怕是一定要见他一面。 李承乾站起来说道:“拿拐杖过来,准备步辇,孤要去甘露殿面见陛下。” 酿酒那么大的一块蛋糕,李世民迟早也会找他,提前去碰碰面也好。 半刻钟后。 李承乾乘坐步辇来到甘露殿大门口,他走下步辇后,拄着拐杖慢步往大殿里面走去。 他的每一步,都牵动周边官吏和内侍的心。 胡椅上。 李世民看着慢步走进来的李承乾,他的目光一直放在李承乾的伤腿。 看到李承乾走路还是有些小拐,他的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难道太子的腿伤还没好? 可探子不是传回消息,承乾可以不借用拐杖,能正常短暂走一段路吗? 就在李世民陷入沉默时,李承乾朝他拱手行礼道。 “拜见父皇。” 李世民回过神来,他微笑着说道:“承乾,你的腿还未恢复,赶紧坐下吧。” “谢父皇。” 李承乾还是拄着拐杖,慢步走到一旁的软垫上坐下。 沉默片刻。 第232章 李世民询问道:“承乾,你的腿伤还未恢复吗?”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父皇,按照孙神医的预估,儿臣这条腿最少要八九个月才能恢复,现在才过七个月不到,还为时尚早。” 听到李承乾的话,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 伤筋动骨都要百天才能恢复,更别说李承乾做了一个大手术。 不过现在已经恢复了七个月,距离八个月也相距不远。 李世民接着问道:“能恢复正常走路吗?” 李承乾摇了摇头:“还不能长时间走路,但是能勉强走两步路。” 果然能正常走路! 李世民腾地一下从胡椅上站起来,他语气急促说道:“承乾,你走两步路给父皇看看!” 没事! 没事走两步! “好。” 李承乾点了点头。 他撑着软垫站起来,然后当着李世民的面走了两步。 走完两步后,他没有继续多走,而是踮着脚重新走回软垫上坐下。 可就是这简单两步,让李世民的心情无比激动。 “好了!” “你的腿疾真的好了!” “全靠老祖宗保佑啊!” 听到李世民说的话,李承乾的嘴角微微一撇。 这关老祖宗什么事? 要不是孙思邈妙手回春,说不定他这条伤腿得永远陪伴着他。 激动片刻。 李世民一脸期待问道:“承乾,再修养十天半个月,你是不是能彻底恢复正常走路?” 李承乾摇了摇头:“孙神医说还有风险,避免筋骨接驳出现其他问题,还得过一段时间才能确定。” 要是他说腿伤能彻底恢复,李世民怕是会马上在朝会上宣布出来。 现在说一半藏一半刚刚好,既能让李世民稍微心安,他后续出现在诗会上,也不会觉得很突兀。 李世民点了点头:“那你这段时间继续多加休息,多听从孙神医的医嘱。” “是。” 李承乾拱了拱手应道。 随着这个话题落下,两人再次陷入安静之中。 过了十余息。 李世民这才出声道:“承乾,曲香酿酒坊可是你名下的产业?” 果然如此! 早有准备的李承乾,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回道。 “父皇,这段时间朝廷筹备大战事宜,您给东宫减少了三成开支,导致东宫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转。” “为了赚些银子补贴家用,孤和岳丈苏亶合伙开了这间酒肆。” “不过孤只占一成股,勉强能赚点小钱养家糊口。” 听到李承乾充满防备的话,李世民的脸色微微一僵。 防备心倒是挺大! 按照承乾的性格和地位,他和苏亶合作做酿酒的生意,岂会占一成股? 这孩子,还跟他这个老子说谎! 李世民有意说道:“既然你占一成孤,那朕改日找苏亶说说,朕斥重金进去,占六成干股。” 好家伙! 这胃口还真大! 李承乾笑着说道:“父皇,儿臣占一成干股斥10万贯进去,您要想占六成干股,最少得准备60万贯才行。” 李世民双眼猛地一瞪。 他惊愕道:“酿酒而已,要准备这么多银子?” 第233章 按照李世民一开始的计划,他打算出2万贯,然后占六成干股。 现在让他拿出60万贯,岂不是狮子大张口。 看到李世民一脸惊讶的样子,李承乾的脸色没有太大的变化,可心里早就笑出声来。 还想摘桃子,哪有那么容易? 李世民皱眉道:“承乾,酿酒最重要的不外乎粮食,至于器械和酿酒匠,压根就用不了几个钱。” “你莫不是诓骗朕?” 呵呵! 你都清楚,问出来不是多此一举? 况且世家之人酿酒时你不去薅羊毛,非得薅自己儿子的羊毛,典型好处给别人享受,专坑家里人。 李承乾脸色认真说道:“父皇,曲香酿酒坊酿造的酒很烈,粮食消耗是平时酿酒的五倍有余!” “况且装酒的瓶子,用的是唐三彩和白瓷,这笔费用并不低。” “除此之外,酿酒的设备更加复杂,单是打造这些酿酒的设备,就用了15万贯!” “父皇,您觉得给60万贯多吗?” 听到李承乾的一顿忽悠,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怪不得曲香酿酒坊推出的酒那么昂贵,原来成本竟然如此离谱,而且极致的奢华! 要知道唐三彩本身就是奢侈的物品! 沉默片刻。 李世民皱眉道:“承乾,拿唐三彩和白瓷当做酒瓶,这未免太奢侈了吧?” “如果让这等风气传扬下去,大唐节俭的风气,岂不是变成奢靡之风?” “你是大唐太子,一言一行都影响千万大唐百姓!” 接着他细数自己节俭之举,又批评李承乾不要有奢靡的念头。 自从大唐结束隋末的混战以来,大唐的战争就没有停过,为了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带头节俭。 凡是衣物车马,只要够用就好,他们从不追求奢靡。 有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带头,嫔妃和朝臣竞相仿效,不敢靡费,整个朝廷上下形成了节俭之风。 “呵呵。” 李承乾在心里冷笑两声。 别看李世民把自己说成多节俭,这全都是表面上的功夫,只能忽悠那帮啥也不知道的百姓。 实际上的李世民,过的小日子一点也不节俭。 修建宜君的玉华宫、终南山的翠微宫、骊山汤泉宫,哪一次不是发动百万劳役? 随便出行一次,上万人随行,动辄花销数百万文。 至于那帮大臣,也没有几个是省油的灯。 在百姓看不见的地方,他们要多奢侈就有多奢侈。 不少大臣喝酒的酒樽,睡觉的枕头,都是用金子打造,甚至有些人连夜壶都是金子做。 能说他们节俭吗? 李承乾脸色淡然道:“父皇,功勋世家之人拥有数不清的田产、庄园、店铺和牲畜,他们还不需要缴纳赋税。” “他们这些腰缠数十万贯之人都节俭,那他们的钱财如何流通?” 大唐靠门阀世家的支持得以立国,所以高祖李渊直接免了这些世家的赋税。 恰巧这些人拥有大唐八成以上的财富,他们的钱不流通怎么行? 朝廷如果需要钱,还要继续往百姓身上刮油? 没有油水怎么刮? 李承乾接着说道:“曲香酿酒坊酿造出来的酒,定的价值非常高,贩卖的目标也是这帮世家大族之人。” “儿臣就是想通过高价美酒,把这些世家的钱赚过来,然后拿去民间流通。” “至于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第234章 这... 李世民的脸色微微一动。 听完李承乾的一番话,李世民心里也认可他的说法。 怪不得曲香酿酒坊把酒的定价那么高,还斥重赏举办一场盛大诗会,原来李承乾的目标是世家之人。 他夸赞道:“承乾,朕觉得你说的有理。” “门阀世家的人太富有,并非是一件好事啊!” 他也看出了大唐的弊端,有心想打压门阀世家,但是又怕这帮人反噬。 所以他只能不断地开疆拓土,通过打下新土地,来解决日后土地和粮食不足的问题。 李承乾点了点头:“儿臣也是这个想法,所以把酒打造成奢侈品,一步一步让世家之人陷进来。” “有了美酒为敲门砖,后续就能增加其他的奢侈物品。” 奢侈品? 李世民的眉头一挑。 这个名字起的倒是贴切,40贯一斗的美酒,这不就是超级奢侈品么?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承乾,你后续要做其他奢侈品,可找朕一起做。” “朕的内帑,现在也是无比空虚啊!” 看到李世民没有提酿酒之事,李承乾便知道他已经放弃这个念头。 李承乾拱手道:“父皇放心,儿臣有赚钱的好主意,肯定会先跟您说。” 接着两人又聊了片刻,李承乾这才离开甘露殿。 回到东宫。 李承乾把张师政叫进大殿,朝他叮嘱他。 “张师政,你马上派人去平康坊、东西市、各大酒肆和茶馆,散播孤要参加诗会的消息。” 相信这个消息传开,长安城的士子和百姓定会沸腾。 毕竟太子参加民间举办的诗会,这还是千百年来的头一回。 “遵命!” 张师政应了一声,快步离开大殿。 呆坐片刻,李承乾开始思考参加诗会的合适人选。 这些人参加诗会,便是一次扬名天下的机会,甚至还会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裴行俭算一个,他是弘文馆生,还考中进士。” “崔神基算一个,他也是弘文馆生,而且追随我的决心很大。” “第三个人选谁呢?” 李承乾把那帮追随自己的幕僚想了一轮,都没有选出合适的人选。 至于杜荷那个心腹,压根就不在李承乾的考虑范围。 毕竟杜荷不学无术的话名声,早就在长安城传遍,要是被他拿到诗会前三甲的名次,传出去也没有人信! 参加诗会的士子和百姓,也会质疑诗会的公平性。 至于王敬直、萧锴和卢谞等人,他们的才华也不行,很容易遭到猜疑。 想了许久,李承乾终于选到合适的人。 “著作郎兼任太子校书敬播!” 敬播在贞观元年考中状元,而且也是他的心腹之一。 虽然他在史书没有留下太大的名声,但不妨碍他是一个能部。 想好合适的人选,李承乾开始根据诗会的主题,给他们抄几首诗下来。 李承乾看着抄下来的一首首名诗,他无奈地嘀咕道。 “哎,头痛!” “每一首都是传世名诗,这高低该怎么区分?” 第235章 就在李承乾头痛之时,亲卫从大殿外走进来禀报道。 “太子殿下,苏秘书丞求见。” 听到老丈人苏亶过来,李承乾缓缓地抬起头。 现在距离诗会也就半个月的时间,苏亶现在过来,应该是要跟他明确诗会的主题以及赛制。 李承乾挥了挥手:“请他进来吧。” 没过多久,苏亶快步走了进来。 “参见太子殿下。” “老夫今日前来,主要想向您汇报诗会的报名情况,以及诗会的规则该如何制定。” 按照他一开始的估算,这场诗会顶多只有百来人参加。 万万没想到,参加诗会的人数,远远超过他的预期。 而且参加诗会的人由一开始的普通士子,变成魏王府文学馆生、弘文馆生和各大书院的高徒。 甚至连朝中的大臣,也前来凑热闹。 诗会规则的提升,让苏亶变得有些紧张和焦虑,原本设定的流程也感觉很一般。 经过一番自我否定,苏亶马不停蹄来东宫找李承乾请教。 “坐下来说吧。”李承乾指了指一侧的软垫,随后朝宫女挥了挥手道:“上茶水糕点。” 等宫女行礼离开后。 李承乾轻声问道:“现在有多少人报名诗会?” “共有9527人报名。” “这么多!” 李承乾的表情一愣。 好家伙! 看来这帮人为了拿巨额的奖赏,也不管有没有诗情,全都过来碰运气。 李承乾皱眉道:“没有设置门槛吗?” “如此多人参加诗会,未免有些鱼龙混杂,必须得淘汰九成的人才行!” 参加诗会的人太多,并不方便评选,也会拉低诗会的档次。 到时候现场乱糟糟,并不方便诗会的进行。 苏亶连忙应道:“回殿下,老夫已经设了门槛,并且拒绝了数万名百姓报名。” “这9527人,全都是饱读诗书之人。” 接着苏亶把设置的门槛跟李承乾说了一遍,并且还把报名诗会的人员情况也汇报出来。
相关推荐:
鉴昭行
吃檸 (1v1)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镇痛
绝对占有(H)
数风流人物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蔡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