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 “朕开设学宫,让诸子百家传扬学说,是为了大秦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普通百姓学的东西,等《万民典》编撰完成,让他们学会相同的文字,让他们对大秦有归宿感。” “学宫教的东西,更多的是培养如何种植,制造更便捷的工具,还有医术,这些人学会了,再让他们传扬天下,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只有这样,只要百姓过得更好,寒冬来临之际,他们能有一处庇护之所,春收秋收后,他们能吃上自己种的粮食。” “他们也不需要每日耕种,闲暇之余也能走出去看看这大好山河。” “朕相信,百年之后,他们就不会认为自己是什么六国遗民,天下都是大秦人。” 任何时代,任何的社会模式,阶级之间的差距是消除不了的,更何况是当今这天下第一个封建王朝? 赵凌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就强行打破这种上层人对下层人的知识壁垒。 天下还有多少人在为了一日两餐而拼尽全力,他们哪来的精力去学什么诗书兵法? 哪怕是后世那些大学生,他们也算是学了不少知识,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 可又能如何? 他们绝大多数人真的能凭借那些知识就跨越阶级? 有机会!很渺茫罢了。 正如西家、冯家,亦或是赢氏一族。 人家家族数代人的努力和沉淀,读读书就想跨越阶级了? 天下太大,赵凌消除不了阶级的存在,他只是想要尽可能地提高普通人的工作效率,解决他们的住房衣食,让他们过得更好,让他们至少活得像个人罢了。 仅此而已。 第169章:掏尉缭的老底 “尉丞相可愿闲暇之余去学宫育人?” 尉缭都自己闯上来了,赵凌赵凌自然是要拉他一起的。 这位可是大才,他已年迈,门下弟子不过三人,完全不够啊! 他们这些高人收徒都是有各种要求的。 春秋时教育被贵族垄断,孔子大规模招收平民,开创私学。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教而杀谓之虐。” 字面意思差不多就是拜师礼十条干肉,如果家境贫寒,也可以以他的方式表达敬意。 孔子也拒绝收心术不正者。 “陛下如何对学宫之人进行筛选?”尉缭面对赵凌的问题,不答反问,换个角度问赵凌,“若人人皆可进学宫,那何人务农?” 赵凌眯眼道:“咸阳尚学宫,可自费报名入学,十两金半年,三年为一期,若学有所成,得名师所认可,展示其学术造诣,再由朕亲自考验,通过考验,便可入朝为官,朕必委以重任。” “嘶——” 尉缭倒吸了一口凉气,打量着赵凌,问道:“陛下是欲敛财还是造才?” 十两金半年,为三年一期,那边是六十两金,非贵族和富商,谁人能入学宫? 六十两黄金,已经足以隔绝普通庶民了。 在尉缭看来,皇帝这是早就想好了。 尉缭不等赵凌回答,咂嘴笑道:“陛下此举,可隔绝庶民,是为大善。” “谁说朕要隔绝庶民了?”赵凌挑眉道,“尚学宫只是开始,等百姓不在为生计犯愁之后,各郡县乡里皆可创办学宫,亦需收取学费,限制人数,若有大才者,可通过考试进入尚学宫学习,学费全免,朝廷负责其衣食住行,以及前往咸阳的路费。” 尉缭直接再次陷入了沉默,皇帝这是要集天下之才啊! 良久,尉缭才问道:“可陛下如何判定各地郡县的才子?” “若由郡县官吏推举,那其中必定参杂利益交换,徇私舞弊,若其人真有才华,来到咸阳却不过如此,陛下是要降罪于举荐之人?” 在尉缭看来,一个人是否有才,是很难判定的,别人说有才,不代表赵凌也觉得有才啊,天下太大,若人不到咸阳便要举荐,那便只有郡守县长等官员进行举荐,其中就太复杂了。 普通人一旦入了尚学宫,那可几乎就是有了逆天改命的机会,其中利益牵扯实在太多。 赵凌摇头
相关推荐:
我被怪物圈养了
待她折柳
菟丝花生存小队【末世1v1】
一生错爱(H)_御宅屋
[射雕同人][射雕]师父,求原谅!
炮灰,但万人迷[快穿]
越线之后(女师男生 高H)
胆小主母(H)
心动主义(校园 1V1)
清穿她不孕不育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