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了吗。 如今只能尽力弥补了。 向来温和从容的朱标难得面带怒容,将朱允炆带到湘王等人面前,厉声呵斥: “逆子,你日后做下这等丧尽天良之事,逼迫王伯王叔,罪不可数,即便是将来之事,现在也要向你叔伯赔罪。” 说完,伸脚一踹,朱允炆哀叫一声扑倒在地,哆哆嗦嗦的赔罪。 众王默然,大多数人心下不忍,毕竟侄子确实现在什么都还没做。 而且关于自家悲惨遭遇只是听说,没有真正体会,所以怒气也只是一阵而已。 凌潇假惺惺的感叹,朱棣啊,你的对手很强大啊。 老朱视若珍宝的太子果然不凡,反应倒是快的很。 听听,“日后做下”,那不就是现在还没发生吗,还有“即便是将来之事”,再次强调了一遍事情还没发生。 又对儿子一骂一打,诸王即使有气也能消了大半。 甚至还救了儿子一把,不然等朱元璋开口,等待这个东宫次子的可不会是什么好下场。 果然场上如凌潇预料,不管真心假意,诸王纷纷开口“原谅”了朱允炆,朱标则一脸歉意,兄弟之间一时其乐融融。 但是他们心里都明白,朱允炆是废定了,就算东宫一脉甚至皇室死绝,朱允炆也不能上位。 这边,柳仙手一挥,火焰熄灭,一只只粽子散发出烤过的糯米香,丝丝缕缕。 湘王眼睁睁看见,柳仙伸出手好似挑选一般,选中了白乎乎的“湘王粽”,捏起来,张嘴咬了一口。 “还是用火烤一下味道才更好,吃生的不好吃。” 柳仙慢慢咀嚼口中的糯米,玉白的脸上是喜欢的神色,甚至还挑了一只入火的粽子给马皇后: “尝一尝,这该是你某位儿媳妇或者孙子。” 马皇后一怔,没有立马反应过来,须臾才好笑的接过粽子,觉得柳仙好生促狭。 “哈哈哈哈哈哈,朕也来尝一尝。” 朱元璋大笑着拿起一个烤过的粽子,扒了皮,一下全塞进嘴里,边大嚼边含糊不清的表示味道不错。 湘王欲言又止,不由自主的去想他们吃的粽子代表自家王府哪个人。 见帝后都吃了,还吃的很美味的样子,其他人也蠢蠢欲动起来,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汉王,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本王也吃一个……啊!” 汉王伸出去的手被湘王狠狠地打了一下,汉王甩着手要发怒,就见湘王那副幽怨、阴郁的样子。 他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威胁,于是默默的退了回去。 湘王:小样,我阻止不了柳仙、父皇、母后,还阻止不了你个弟弟吗。 边吃粽子,柳仙似乎闲聊一般,朝着皇帝道: “你孙子兵败之后在皇城消失无影,再也没有人看见过他,造反成功的成祖也没有找到人,你知道他去哪儿了吗?” 朱元璋接连道,出海、进入深山、自杀、藏于民间,都只得到柳仙的否定。 最后老朱都不耐烦了,他才不想知道兔崽子输了江山以后去哪里苟延残喘了呢。 见此,柳仙笑吟吟的道: “他捡回了祖宗的老本行,去当和尚啦,惊不惊喜。” 当,就像黄吕大钟在脑子里敲响,朱元璋整个人都麻木了,嘴边有万千种脏话蓄势待发。 柳仙似乎有些不解,道:“你难道不觉得他和皇帝你很像吗?” 朱元璋:你在放什么狗屁! “你看看,皇帝和和尚这两种职业,只有你和朱允炆收集齐了。 其他子孙再怎么努力,最多当个皇帝对吧,也不对,他们也能去当和尚。” ………… 吃完粽子,柳仙用帕子一寸一寸细细的擦拭手指,阳光下指尖近乎呈现出透明的色泽,完全没有常人该有的血色。 柳仙的肤色极白,睫毛却极黑且极浓密,瞳孔又是鲜红,三色对比之下,眼睛被赋予了惊心动魄的魅力。 此时这双眼睛富含深意的看着皇帝: “本君说了第一个后世,惠宗与成祖,其他就算是白送的,剩下两次机会,皇帝怎么想?” 朱元璋装傻充愣:“什么怎么想,柳仙你就一起说了呗。” 想白嫖,门都没有,前期免费的鱼饵已经被吃了,剩下的由不得你不付钱。 柳仙轻飘飘的道:“哦,那可不能一起说,今天本君还有点事,就先走了,下次再说吧。” 朱元璋殷勤的问:“明天您有时间吗,不劳动柳仙移步,朕用了早膳就去拜访。” “真是不巧,大概近年内都没有时间呢。” 第210章 摸着“儿孙”过河 朱元璋在脑海里一番权衡利弊,还是觉得很想知道未来的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现在有能直接窥探未来的途径,他至少能够规避坏的选择。 比如说这个狗屁宣宗朱允炆,老朱现在还心有余悸啊。 湘王一家赴死,他表面乐呵呵吃粽子,心里何尝不痛。 现在知道了朱允炆为了干下的蠢事,朱元璋看在太子的面子上不把这小子人道毁灭,也能保证他再也没有机会摸到权力。 柳仙并不关心皇帝思考了些什么,只关注自己达到了目的,满意的颔首,随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陛下英明,本君渡天劫在即,这之前却有一重人劫需要先行去除。” 人劫? 他们理解柳仙是想让皇帝帮忙一起对付这所谓“人劫”,可是人劫是什么,柳仙却没有说。 众人不解,朱元璋好似想到了什么,沉吟一会儿后,吩咐其他人都离开。 “等等,太子和……燕王留下来吧。” 听从命令离开的众人还没走出几步,朱元璋又迟疑的加了一句话。 只是这句话在这些天潢贵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皇帝让他们走,明显是不想让他们知道柳仙和皇帝接下来的谈话,但是又让太子和燕王留下。 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留下无可厚非,可是燕王也留下来,不由得其他人揣度帝王之心了。 一场龙争虎斗要开始了,到底谁输谁赢呢,已经有皇子开始思考,要不要下注,赌一赌自家能得一个从龙之功。 众人离开后,朱元璋没有理会两个儿子,好像只是单纯的把两人当成摆设,直接望向柳仙: “您所说的人劫,指的是道盟吗,他们的动作是有些多了。” 这几年,随着柳仙信仰的蔓延,道盟也不甘示弱起来,隔三差五的施展些手段,打不死人恶心人。 比如宣称柳仙是道家某位神仙所收的弟子,被神仙指点,才下来凡间修行。 有不少的百姓还真的相信了,甚至自我发散,增加了许多剧情。 其他的败坏柳仙神殿的名声啊,暗地里抢信徒啊,这些事屡见不鲜。 柳仙似笑非笑的道: “陛下何必明知故问呢,道门抱成一团后力量可是不小呢,您朝中的大臣们不也有不少为道门驱使吗?” 道家信仰扎根几千年,其底蕴是极其庞大的,就算凌潇双管齐下,一时间也没可能掏空。 还有一些是无形的东西,根本不是一个建立不久的柳仙神殿能够媲美的。 现在自己到了关键时刻,任何一点威胁都要提前清除,她要保证自己拥有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 朱元璋一噎,直接道: “朕可以出手,但是必须有个限度,不可能付出太多代价。” 他给了底线,手段也很简单,直接以势压人,从今日起就派兵把道家叫的上名的门派都给封了,许进不许出。 但是时间只到柳仙渡劫结束,而且只封门,其他皇帝都不做。 凌潇也明白,这位皇帝赤裸裸的把等价交换摆在明面上。 一分钱一分货,皇帝只愿意付出这么多去交换柳仙的“预言”。 在一旁当壁花的朱标和朱棣看来,原本该威严万方的皇帝,和理应不理人世高高在上的妖仙,谈起交易来却如凡尘中的商贾锱铢必较。 朱棣眼中有了一丝明悟,不管是谁都能被利益打动,关键在于利益够不够大。 又来回争锋了几回,条件终于达到凌潇满意的程度。 柳仙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成交。” 最紧张的环节结束,气氛顿时和缓下来。 “陛下准备什么时候用掉这两次机会,本君渡劫之人不远了。” 意思很明显,要是不趁早,这位妖仙忙着渡劫,可没时间去履行约定。 “不远,不远,就在三日后的早朝。”朱元璋笑呵呵的喝了一口茶,咂咂嘴道。 这下连凌潇都有些好奇了,正统皇朝的早朝参与的官员不下三四百,朱元璋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听后世子孙的预言。 就不怕有些“丑事”被爆出来,让人嗤笑。 不会吧,不会吧,难道他觉得自家皇朝能千秋万代不成,不然怎么这么自信。 朱元璋身后两个姓朱的也大惊失色,老爹要干什么,把老朱家的脸皮往下扒吗? 朱棣更是忧心忡忡,要知道之后的皇帝可都是他的子孙。 要是出了些,嗯,不太英明的皇帝,岂不是也会连累到他。 朱元璋看了几人的神色,眯着眼睛哼了一声: “史书上亡国的皇朝不知凡几,大明又岂能幸免,现在知道些后世的情况,也算预警,说不定还能早早发现些问题,让大明多延续一段时间。” 哦,原来是想摸着“儿孙”过河,取长补短,想法很大胆嘛。 凌潇给他点了一个赞,然后决定选两个最奇葩的皇帝,给他们的祖宗开开眼。 ………… 朱棣心事重重的回到王府,迎面就碰上自家王妃徐氏。 徐王妃这次端午没入宫,因为他们的长子生了病,她放心不下就向宫中告了假,在家照顾。 见她脸上焦急忐忑的样子,朱棣便明白徐王妃知道柳仙预言之事了。 他怕王妃一知半解反而担心,于是一五一十的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又道: “你不必担心,父皇他……他没有对我做什么,甚至接下来和柳仙的谈话我和太子一样都留了下来。” 徐王妃看着丈夫兴奋激动的样子,心中微叹了一声。 她知道,丈夫是有大才能的,只不过往日碍于太子,半是兄弟之情,半是皇帝心意,他都没有起过那个心思。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这是天命,后世史书定鼎,燕王朱棣举兵反无道之君,最终功成,甚至功绩赫赫,开创盛世。 丈夫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拼一拼了。 徐王妃心想,这又有什么不行,难道自己不敢陪着一起吗? 唐时,长孙皇后敢陪着丈夫冒天下之大不韪,她往日就慕长孙皇后的德行,这次也要效仿一次长孙氏了。 一念及此,徐王妃心也安定下来了,甚至提了一个建议——向柳仙示好。 朱棣想了想,觉得办法不错,首先要不是柳仙,他可能还是诸王中的一员,现在却不一样了。 其次,柳仙神殿收容女子,所掌握的势力不小,却又为朝廷官员隐隐排斥,是可以拉拢的。 朱棣叹慰的看着妻子: “不愧是女诸生,智计非凡。”徐王妃并不居功,反而掐了朱棣一把,怪他揶揄人。 朱棣装模作样的龇牙咧嘴,见徐王妃真的要打人了,才连忙转移话题: “这个主意好,正巧几个女儿年纪也差不多了,就送她们去柳仙神殿任职吧。” 徐王妃自然同意。 第211章 奇葩子孙一 这次端午节,大明百姓过得很以往不一样,一个又一个劲爆的消息在某些人的有心散播下,让他们吃瓜吃了个够。 虽然他们连皇帝有
相关推荐:
失身酒
碧荷衍生文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我在末世养男宠
挚爱
我有亿万天赋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召唤之绝世帝王
芊芊入怀
南安太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