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达时不够绝对,建议我直接说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其实书里写的很清楚,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避开,离伤害越远越好。 但我不能直接建议别人换房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如果我说必须要换,但对方没有能力换(或者嫌麻烦),那么我说必须要换之后,那住在里面的人心里得多膈应? 所以最好是大家自己看书,自己找解决方案。 大家心里有数,最优解是什么, 次优解是什么,看自己愿意做到什么程度。 幸好这位友友的房子是租的。 他家正西又是厨房,财运不畅,所以他马上就去找房子了。 他选中的房子是一楼的,打算开坤2位的西南门,呃…… 友友说他还看了《阳宅三要》,选了这个比较满意的房子。 但不论看大太极还是小太极,厕所都压在了坎1宫和中宫5。 我记得第889章一位友友说,她们小区“差不多都是正北开门”。 而这位友友则说,“我们这里的房子大多都是中宫是厕所的”。 呃…… 这就是之前讲的“认知性偏差”。 当大家被某种认知环绕着的时候,就会误认为“世界基本都是这样”。 但不在这种认知里的人,他们的反应是“竟然真有厕所在中宫的?” 第330章截图 如果不是特意调整自己的运势,那么人们大概率是会住到跟自己磁场相似的房子里。 尤其是运势低落的时候,更要先调心。 心静下来之后再做决策,否则容易越做越错。 放下执着,心定下来。 种善因才能结善果。 第893章 这章我们聊聊修心的事儿。 有的友友问:为什么测算的结果不准? 有的友友问:为什么自己拜了那么多寺庙和道观,佛菩萨和神仙都不好使? 为什么有人好使,有人不好使? 我们聊一聊“恭敬”。 不论是我们测算、还是拜求,都相当于是请求“别人”帮助我们。 不论是帮我们指明道路、还是帮我们达成愿望,都算是一种“求”。 但求人得有个求人的态度吧? 很多人不理解“态度”这个词。 反而还理直气壮地认为:我是信你我才求你的,但结果证明你不好使啊! 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什么叫恭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对省长很恭敬,你会不会有事儿没事儿就去问问他:我一会儿出门会堵车不?我这次考试能考几分啊?你说我今年会不会发财? 或者,你会不会拿100块钱往省长桌子上一放,双手合十命令道:“麻烦让我这次事业编的考试通过。” 或者,你会不会跑去省长面前跪下磕个头,命令道:“麻烦让我生个儿子。” 然后就回家等结果去了。 最终没有等到期待的结果,再埋怨省长不好使? 你会这样做事吗?(一般情况是不会这么做的,但特殊关系也可能会问问省长一会儿出门堵车不?看情况,不固定。咱只说正常情况。) 对省长你尚且不会有如此傲慢的态度,你凭什么认为你可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神仙? 万物皆有灵。 我们可以把万事万物都看做是“人”,生活在不同层面的“人”。 比如神仙、佛菩萨、天道等等,我们把他们看成比我们更有能力的“人”就好了。 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贵人是怎样的态度,那对无形“人”的恭敬之心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着佛菩萨一顿“我要这个”“我要那个”的张嘴就提要求,你那态度是恭敬吗?还是把神仙当佣人一样使唤?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去求同一个贵人,为什么有人求到了,有人没求到? 差在哪儿了? 玄学的世界是一样的。 把天道看成是修行比较好的“人”就容易理解了。 不是跪下磕个头就叫“恭敬”了。 跪不跪,只是个形。 关键在于心。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神仙,下面两个人求你办事儿。 一个人跪着,双手合十道:“我想要进事业编,麻烦您确保我能考上。要是我不能通过,那就证明你是个没本事的。” 另外一个人则恭敬的站着表述道:“我希望可以有一个更大的舞台,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如果可以的话,还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 如果时机未到,您也不必太为难,只希望您看到我的心意就好。 不论结果怎样,我都会努力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可以有机会与您携手,共同建设咱们的美好家园。” 如果你是神仙,你会帮助那个跪着的,还是那个站着的? 有人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不论鬼神都不愿意帮助自己。 这种情况建议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傲慢地把贵人在当佣人使? 颐指气使地命令别人,所以人家才不愿意帮忙? 可能有人会认为,神仙(贵人)的修为高,人家有很大的包容心,根本就不会介意别人的态度好不好。 人家确实可能不会在意,但这个世界是有因果的啊。 第539章讲过,不做的事情多了去了,不做不需要有理由。但想做的事情,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才会去做。 如果你尚在低位的时候就态度傲慢,哪怕对方不介意,那人家也可以选择无视呀,他为什么要帮你? 是不是得给人家一个帮你的理由? 还有那些天天烧个香磕个头就“乞求”着能够解脱的人,神仙为什么要拉这种“只想不劳而获、自私自利的人”上去啊! 这就好比你天天跪在省长门口求啊求的,哪怕他真的看你态度坚定,施舍给你了一个岗位,但你除了跪拜什么都不会,你上去了就能过得好了吗? 如果硬求的缘分不能让你过得更好,那你天天又拜又求的图啥呢? 收起那些虚假的恭敬,认真地做好自己,给上面的“人”一个愿意帮助我们的理由。 第894章 出门了一周今天刚回来,晚两天在公众号跟大家分享一下出门的收获。 这几天没更新,发现了个别友友爱抬杠,哈哈,上一章的内容澄清两个点。 第一个是,烧香、磕头、念经、持咒有没有用。 上一章表达的是,天天光做这些,无法解脱。 这句话并不是说那些事情没有用。 就好比我说:“你天天光知道吃,就想考上清华啊?” 这句话表达的并不是说吃饭没有用,不让你再吃饭的意思。 而是说,烧香、磕头、念经、持咒这些事情(包括风水也是),就跟吃饭一样,是很基本的事情。 如果光做这些,并不能保证你就万事如意了。 这些事情就跟吃饭一样有用,但是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上面。 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做正事儿。 第二个要澄清的点是,天天去求省长,就算省长给你了一个岗位也很难胜任。 这句话跟上一段的意思是一样的,不是说见贵人没有用,只是说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在这种事情上。 如果有时间可以跟贵人坐一坐聊一聊还是有用的,说不定人家那句话就把咱给点醒了。 偶尔的聊一聊是有用,但如果生命全部拿去东聊西聊了,没有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提升自己,那么聊不聊也没什么大用。 不执着,别极端。 让你别光想着吃饭,所以你就不吃饭了?这不是我要表达的意思。 包括利他也是一样。 利他的前提是你自己得有能力。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治国、平天下之前,得先修身、齐家。 不少友友自己家里过得鸡飞狗跳的,天天琢磨着怎么修神通去拯救法界众生…… 书里前面说过,修心,修的是笃定的、慈悲的心。 家里鸡飞狗跳的,心真的能笃定和慈悲吗? 这还美名其曰是看了我的书,所以格局提升了,想为众生做点事儿。 呃…… 这就好比说,自己做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题,也只能得个五六十分,但看到很多大学生心理抑郁,就想去大学当教授好好开导开导那些大学生…… 还振振有词自己这是“利他”,这是正心正念! …… 贪图功德、好高骛远也是贪。 贪并不只是体现在钱上。 一门心思的“利他”,就算不收钱,但你想做的跟自己的能力不匹配,也算是一种贪,这个要特别特别注意。 贪念一起,就容易入魔。 但因为自己是“无私”奉献的“利他”,被假象的“正心正念”迷住了,很难接受自己是起了贪念。 如果理解不了,建议大家读一下儒家经典。 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角度,一一内省。 修身:给自己足够的爱,让自己开心快乐。 齐家:给家人足够的爱,让父母、伴侣和孩子也都心情愉悦。 先把自己和家人照顾好,给自己和家人足够多的爱之后,再去关爱更多的人。 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又谈何爱众生呢? 把拯救苍生的远大理想先收回来,脚踏实地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再说。 再澄清一句:把“远大理想先收回来”的意思,不是说不要去“拯救苍生”,而是说别好高骛远,脚踏实地的先从修身和齐家做起。 我的表达不够清晰,个别友友的理解能力也很一般,所以不得不多啰嗦几遍,哈哈。 第895章 这章讲讲出偏的情况。 很多人修行修偏了,但是自己却不愿意面对。 起了贪念,就算偏。 这个贪不只是用钱来衡量的,而是用是否能匹配来判断的。 比如上一章说的自己小学
相关推荐: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满堂春
双凤求凰
成瘾[先婚后爱]
岁岁忘忧(完结)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爸与(H)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